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天3板!又一軍工大龍頭誕生

2025-08-05 18:46

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小幅收漲,全市總成交額16158億,兩市超3900只個股上漲,交易情緒比昨日進一步明顯提升。

板塊題材上,兵裝重組概念今日繼續全面走強,指數漲幅高達6.12%,當日主力資金淨流入66.55億元,繼續成為全市場最強勢板塊。

其中,處於多重題材驅動備受資金追捧的長城軍工再度跳空高開並迅速漲停,有近2億資金強勢封板。該股近4日強勢3板,且從6月中旬以來其股價累計漲幅已高達2.2倍,成為繼北方長龍之后軍工板塊又一強勢龍頭股。

今年以來,軍工板塊持續迎來大量概念股頻頻飆漲,長城軍工的強勢表現,本質上反映了軍工行業估值邏輯的深刻變革。

這種變革正在重塑板塊的投資生態,值得深入探究。

01

又一軍工大牛股誕生


長城軍工的公司背景,是其股價能撐起如此強勢漲幅的核心原因之一。

該公司最初由是於2000年由軍工集團、長城資產、信達資產、華融資產共同出資設立,是是國內率先整合地方軍工資源的企業。

2023年1月,安徽省國資委將安徽軍工集團51%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后者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2025年6月,因兵器裝備集團汽車業務分立,公司間接控股股東變更,但實際控制人未變。

目前長城軍工的主營業務是為軍品業務民品業務作為我國重要的迫擊炮彈、光電對抗彈藥、單兵火箭等研製和生產基地,產品覆蓋陸軍、空軍、火箭軍等多軍兵種,旗下有神劍科技、方圓機電、東風機電、紅星機電四家重點軍品子公司,產業體系完整。

民品業務包括預應力錨具的研究、生產、銷售以及預應力工程的施工,還涉及高鐵和城市軌道減振器等零部件、汽車空調壓縮機等汽車零部件、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

在業績上,公司雖然作為獨特優勢的軍工細分行業龍頭,但過去的業績表現並不算太好。過去幾個季度的營收規模都不大,只有數億不等,且都是個位數小幅波動;利潤方面更是已經連續多個季度為負。

但今年以來,這一局面開始常出現顯著轉變。

隨着國際地緣局勢衝突不斷,全球多國的軍費預算開支大增的宏觀背景下,使得軍工板塊開始得到市場資金的關注。長城軍工作為背景紮實且軍品賽道領域有核心優勢的企業也開始受益益。

據報道,長城軍工作為全軍種核心彈藥供應商,其迫擊炮彈、單兵火箭等產品價格僅為歐美同類產品的60%-70%,成為資金博弈「衝突紅利」的核心標的。該公司2024年已參與中東國家彈藥招標,並獲得一些軍貿訂單。

2025年一季度,公司獲得智能彈藥系統3.2億元訂單,並通過子公司安徽東風機電獲得5521萬元招標項目。儘管一季度淨利潤仍虧損,但預收賬款環比大增了37%,被市場認為業績有望迎來爆發增長。

更關鍵的是,2025年6月,隨着兵裝集團實施「分立+注入複合」重組方案推出,長城軍工迎來了一個極為重磅的炒作題材

有報道分析認為,長城軍工作為兵工集團旗下核心彈藥企業,長城軍工承接東南亞11個軍貿項目,並可能成為智能彈藥資產整合平臺,例如兵裝集團未上市的無人機、AI制導系統等技術資源。市場猜測可能向長城軍工注入智能彈藥、無人機研發資產,複製中航電測重組成飛的路徑。公司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兵器裝備集團,資源傾斜預期強化。

由此,長城軍工開始了一輪非常強勢的飆漲行情,6月18日至7月1日期間十個交易日出現8個漲停板,累計漲幅超過130%,期間連續遭到遊資的聯合爆炒,多日進入龍虎榜單焦點關注個股,甚至強勢助力拉開了A股軍工板塊大漲行情的序幕。

02

行業估值邏輯轉變


二季度以來,A股軍工板塊的表現顯著跑贏大多數其他板塊,據機構研報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軍工板塊出現2022年8月以來首次月線三連陽。其中7月單月成交額高達1.5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板塊內部地面兵裝、航天導彈等多個細分概念整體漲幅超過50%。

個股層面,同花順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至8月5日期間,A股軍工板塊已經累計有約10只軍工股實現漲幅翻倍,另外有近40只個股漲幅達到了50%以上。堪稱全市場大牛股爆出最多的熱點板塊。

我們在昨日發佈的文章《全線暴漲!》中提到,當前軍工受益於全球軍費預算大幅增長、行業基本面飛速走強等多重積極因素共振,正處於一個業績與估值雙擊的景氣大周期階段。

從歷史數據看,軍工板塊長期存在"估值高企-業績不及預期-估值迴歸"的循環怪圈。如2015年板塊平均市盈率一度高達140倍,而當年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速僅為18%,這種嚴重背離最終導致板塊連續三年下跌。

但當前情況已發生根本改變:截至2025年7月末,國防軍工板塊動態市盈率為58倍,而機構預測2025年行業淨利潤增速達35%,市盈率與增速的比值(PEG)為1.66,處於近十年中等水平,較過去有了顯著改善。

有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軍工板塊整體已經有回暖信號,包括軍工電子、航空裝備等細分領域合同負債也在同比在增長,存貨增長,預示着下半年存在需求爆發的跡象。更重要的是,整體來看,軍工板塊的業績增長不再依賴單一訂單或偶發事件,而是呈現全產業鏈、持續性的特徵。

截至7月底,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含快報、業績預告)的42只軍工股,合計實現淨利潤接近56億元(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股取中值),較上一年同期淨利潤增長超45%。以可比口徑統計,這42股淨利潤增幅觸底反彈,創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其中船舶、航天、防務等產業鏈表現尤為突出。

除長城軍工所在的彈藥產業外,還有多個細分軍工產業環節都迎來了類似的景氣增長,比如:

軍工電子:作為最先感受到景氣度回升且業績彈性最大的板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像振芯科技(芯片)、盟升電子(衞星通信)等上游環節企業,訂單改善顯著。軍工電子產品廣泛應用於各類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級,隨着軍工行業整體需求的釋放,對軍工電子元件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從芯片到通信模塊等產品訂單量都呈現出增長態勢。

航空裝備:2024年下半年相關企業在手訂單仍處於高位,如殲-10C、運-20等出口潛力大,主機廠(中航沈飛、中航西飛)及配套商(中航光電)受益。並且新型號J35、J20S等亮相珠海航展,進入批產階段可期,帶動了產業鏈上相關產品的訂單增長。這些航空裝備無論是在國內軍隊現代化建設需求上,還是在國際軍貿市場上,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而拉動訂單增長。

航空發動機:航發科技、航宇科技等企業受益於六代機及商用發動機國產化進程。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的核心部件,其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推進至關重要。隨着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相關產品逐漸成熟,市場對國產航空發動機的需求增加,訂單也隨之增長。

無人裝備:包括無人機(航天彩虹)、反無人機系統(晶品特裝)、水下機器人(海格通信)等。隨着技術突破與實戰需求的共振,無人裝備在現代戰爭和軍事任務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從2022-2025年預計將從165億美元增長到343億美元,年複合增速27.6%,這使得無人裝備相關企業訂單量大幅提升。

這些細分領域的共同特點是:既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又具備明確的市場需求;既有政策支持,又有業績支撐。

在軍工行業整體估值重構的背景下,這些領域的優質企業有望複製長城軍工的成長路徑,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03

尾聲


當一個行業賽道迎來巨大紅利時,必然會誕生很多漲幅超越市場想象的大牛股,但也必然會急速形成巨大的炒作泡沫。AI、機器人概念是這樣,軍工也沒啥兩樣。

軍工板塊如今正處巨大紅利釋放期,行業估值邏輯在逐漸改變,投資者在審慎對待龍頭飆漲過高波動風險的同時,不妨多點耐心認真挖掘行業里的機會。(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