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塑遊客與世界的互動方式,AI能否勝任?

2025-08-05 17: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鄧軍 編輯/趙乾坤】

為適應消費者期望的變化並重塑出境遊業務,中國旅行社正積極將傳統渠道與人工智能(AI)等新興技術深度融合。這種轉型已超越單純趨勢範疇,成為行業應對市場變革的關鍵舉措。

美國旅遊行業媒體Skift援引龍途研究公司(Dragon Trail Research,龍途國際旗下子公司)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受調查的280家中國出境旅行社中,82%的旅行社已在日常運營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報道稱,這些旅行社已將AI應用於多個業務環節,包括個性化行程規劃、翻譯、內容推薦、虛擬旅行助理、客户服務,以及預訂管理和客户數據分析等。

龍途國際

這份調查報告進一步揭示了旅行社對AI優化的核心需求:46%的受訪者認為商務語境翻譯與語言支持是最需優化的場景,並建議提升方言翻譯的準確性;43%的受訪者期待在行程規劃方面獲得更多優化,例如實現更個性化的行程設計及基於天氣條件的動態調整;38%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優化客户信息管理系統,以便更高效地利用數據提供精準建議。

對於尚未應用AI的旅行社而言,翻譯(59%)和智能客户服務(59%)被視作最需優化的領域,智能旅行助理(55%)緊隨其后。

觀察者網從龍途國際方面瞭解到,接受調研的中國出境旅行社普遍反饋,基於旅行者偏好(如預算、行程時長等),AI系統可自動生成個性化行程,涵蓋景點推薦、無縫交通銜接及特色體驗安排。如需調整餐廳或增減站點,僅需一鍵編輯即可完成。此外,AI驅動的沉浸式虛擬體驗能為旅行者提供目的地「身臨其境」的預覽,輔助其決策。有從業者建議,若系統能智能標記並統計客人已訪問地點,並在生成新建議時自動過濾,將能更好地實現「避免重複,專注新體驗」。

另有旅行社反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人工智能(AI)技術的部分侷限性逐漸顯現,其提供的服務在精度和細節上,有時難以完全契合用户的預期。

6人遊定製旅行創始人兼CEO賈建強對觀察者網表示,他們在實踐中發現AI在創造性方面仍存在天然短板。例如,一組德國客人到訪北京時,AI可能傾向於推薦故宮、長城、衚衕遊覽等常規路線;但若要像資深顧問那樣,根據不同人羣或個體的具體需求,自主設計一條融合前門、故宮、王府井等元素的獨特城市漫步(CityWalk)線路,AI目前尚難以勝任。未來,6人遊推出的To B超級智能體「Miss 6」系統,仍需持續聚焦於賦能旅遊顧問的目標,在行程規劃、內容生成與智能報價三大領域推進技術升級。

馬蜂窩旅遊網技術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觀察者網指出,人工智能正重塑旅遊產業「資源—服務—客源」的鏈條。未來,若期望將景區、非遺項目、在地化體驗等資源高效轉化為結構化數據,並據此向用户精準推薦定製化路線與體驗組合,或讓優質商家的特色玩法與優惠活動通過AI智能體直達目標客羣,仍需在關鍵技術上持續突破。這尤其體現在AI智能應用需不斷提升兩大核心能力:一是深入洞察用户個性化需求的能力,二是精準匹配並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的能力。相關技術瓶頸的攻克與持續迭代升級至關重要。

另據國際旅遊新聞網站Travel Daily News報道,繽客(Booking.com)最新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情緒報告》(基於全球33個市場超37,000名消費者的調研),揭示了全球旅行者對AI的態度:91%的消費者對AI在旅行中的應用感到興奮;79%的消費者表示瞭解該技術;89%的消費者期望在未來旅行計劃中使用AI。

除提升效率和便捷性外,66%的旅行者希望AI發揮更積極的作用:71%的旅行者欣賞其能推薦避開擁擠目的地或高峰時段的方案;60%的旅行者希望AI能突出對當地社區有益的體驗。

報道提及,儘管全球77%的受訪者對AI信息抱有一定信任,但近四分之一(23%)表示很少或從不信任,其中北美(32%)、歐洲(29%)和中東地區(29%)的消費者尤為謹慎。這些地區的消費者更傾向於對AI輸出進行事實覈查。

繽客的報告分析認為,這凸顯了AI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需在機遇與建立消費者信任之間取得平衡。這些洞察將有助於塑造AI在旅遊業乃至更廣泛領域發展的新方向。

Travel Daily News援引繽客首席商務官James Waters的觀點稱:「生成式人工智能代表着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技術變革之一,它從根本上重塑了消費者與世界的互動方式。隨着技術成熟,它不僅改變了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預測和滿足客户需求的方式,也提升了旅行者對於每一次互動的期望值。」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