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7:22
原標題:千億器械巨頭押注手術機器人 來源:動脈網
手術機器人風雨飄搖的日子里,醫療巨頭們連下重注。
聯影uIntervC550經皮介入機器人方纔獲批,邁瑞醫療便緊接着宣稱加速手術機器人技術突破與規模化發展,達到全球一流水平,正面硬剛達芬奇。
不到一個月時間,全球內窺鏡龍頭奧林巴斯聯合Revival Healthcare Capital重金出手,投資最多4.58億美元(約合32.72億元)創立Swan EndoSurgical,一舉殺入手術機器人賽道,攪動百億市場風雲。
手術機器人有種經濟上行的美。
01
在手術機器人中另闢蹊徑
手術機器人集愛與希望於一身。
2018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第 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后,美敦力、強生、西門子、史賽克等醫械巨頭便合計斥資67億美元,以收購的方式拿到了手術機器人的入場券,全球更是涌現了一批初創公司探索該技術在各類術式中的應用。中國市場,僅近五年融資數量已逾百次,獲批產品高達110項。
但數年發展,這一市場唯獨少了中國醫療器械巨頭的身影。而在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的創新更是寥寥,直至去年末,市場上纔出現了Endoquest Robotics一家公司獲美國FDA研究設備豁免。
如今的聯影、邁瑞,以及奧林巴斯,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並嘗試改寫這一格局。
與美敦力、強生、西門子及史賽克通過收購拓展企業發展版圖的發展邏輯不同,聯影、邁瑞與奧林巴斯作為后來者,均選擇了自研這條路徑。
這一選擇背后,是三巨頭對賽道階段的清醒判斷:如今的手術機器人已經不再處於跑馬圈地的空白階段。本土化創新已難以通過收購實現,要入局幾乎只能通過自研技術才能精準對接臨牀需求。而要在擁擠的賽道中建立起自身的壁壘,必須在企業基因上進行延伸,同時建立起新的業務閉環。
面對這條挑戰重重的路,三家企業基於自身稟賦也走出了差異化路徑。
聯影以全場景自研的豪賭姿態,試圖復刻過去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的突圍路徑;邁瑞憑產業鏈縱深的穩進策略,在腔鏡領域積蓄追趕達芬奇的底氣;而奧林巴斯則以內窺鏡霸主的差異化定力,在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這片藍海埋下重構規則的伏筆。
手術機器人的江湖,儼然已換了一套生存法則,顯露出代際分野。
02
聯影邁瑞走出舒適圈
破局,聯影可選擇的路徑頗多。
作為全球少數能覆蓋CT、MRI、PET-CT等高端影像設備的企業,這兩年聯影投了很多精力去打造臨牀診療解決方案。從硬件設計到算法優化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疊加在微創外科、心臟健康管理、雙導視系統等領域的深度佈局,均為聯影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多線突破埋下了伏筆。
2024年首次在年報中亮出手術機器人家底的聯影,產品線便已鋪開至神經外科、骨科、經皮穿刺、腔鏡等多個場景。而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uNav-Brain 550中,聯影更是採用自主創新平臺,通過CT實時影像模態引導,實現術前多模態影像融合重建、病灶分割量化及立體定向手術方案設計。
聯影的核心優勢在於「AI+影像+器械」三位一體的自研。將影像技術模塊化,形成可複用的技術中臺,同時將算法能力延伸至手術機器人領域,構建起聯影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發展的基礎。而各產線核心零部件實現自研自產,則使手術機器人硬件與硬件、硬件與軟件的校準適配效率大幅提升,低延迟的實時響應則成爲了聯影所具備的差異化優勢。
這種全線自研的生態模式,使得聯影能夠在高端領域持續突破外資壟斷,實現多款行業首創產品落地。
但這種相對激進的路徑,不僅並非所有企業都可以復現,也在倒逼行業加速全鏈條自主研發。
反觀邁瑞,則是一路穩紮穩打。
在2012年,邁瑞就收購了杭州光典,進入微創外科行業。邁瑞很早就看到了微創外科市場潛力,近年來也持續完成了對高級微創外科器械市場的佈局。但面對手術機器人領域卻沒有聯影來得激進,直到2023年才官宣積極探索手術機器人業務。
邁瑞的核心優勢在於其是「小設備」領域的全能選手。公司擅長打造無需專屬科室適配、能在有限空間內高效運轉且醫院需求旺盛的產品,這一領域國內幾乎難尋邁瑞對手。但在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與落地方面,邁瑞此前涉足卻相對有限。入局手術機器人,則是邁瑞邁向高精尖大型設備領域邁出的第 一步。
這絕非邁瑞簡單的業務擴張,而是其從設備製造商向醫療科技平臺轉型的關鍵落子。而通過技術協同、全產業鏈整合和全球化佈局,邁瑞有望在國產替代浪潮中佔據先機,並在國際市場與達芬奇等巨頭分庭抗禮。
03
內窺鏡巨頭開闢第三賽道
相較於聯影與邁瑞,奧林巴斯的選擇更具野心。作為佔據全球胃腸道內窺鏡70%市場份額的巨頭,它沒有選擇市場上已有技術路徑進行佈局,而是結合自身在胃腸道內窺鏡的絕 對壟斷優勢,押注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
由於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所涉及的核心技術壁壘極高,各國該技術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從中國市場獲批產品與整體格局看,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也仍是一片藍海。目前獲批的產品主要為強生旗下的Monarch經支氣管手術機器人,以及直覺外科旗下的Ion經支氣管手術機器人。國內廠商如奧朋醫療、羅伯醫療、朗合醫療、巧捷力等則均處於產品研發階段。
在該領域,奧林巴斯也並未沿循強生與直覺外科的技術路徑,轉而聚焦胃腸道疾病治療切入,其核心籌碼正是獨 家內窺鏡影像技術。
奧林巴斯試圖用影像+柔性機械臂的組合,在胃腸道等領域定義新的手術標準,從內窺鏡霸主升級為自然腔道機器人的規則制定者。
通常而言,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包含1個攝像頭和2只機械臂,機械臂末端分別配備夾鉗與電刀。2018年,由羅伯醫療研發的中國首 個消化內鏡手術機器人EndoPicasso,就採用了主手和從手控制結構,在內鏡內嵌1個攝像頭,2個末端分別為夾鉗和電刀的機械臂及氣體液體管路。而其設計,也經歷了從早期在普通內鏡外側固定操作臂,到后續將內鏡與操作臂整合於單根超管中,同時不斷縮減操作臂直徑、優化設計以減小超管直徑的演進。
儘管結構看似簡單,這項技術卻有兩大難點。一是影像系統,二是手術器具。
目前,市面上已對外披露產品信息的廠商所集成的內鏡系統主要沿用市面流通的腔鏡系統,而手術器具則需突破達芬奇式腹腔鏡機器人剛性關節的運動侷限,同時嚴格控制尺寸,在狹窄多彎的自然腔道內平衡力量與靈活性,以完成活檢、切除等診療操作。此外,其柔性機械臂對醫生與系統的互動性也具有要求極高。全柔性或可兼容通用內鏡的系統,在國內外近乎空白。
在該領域,僅Endoquest Robotics獲美國FDA研究設備豁免。其研發的系統可提供手術部位完整可視化,同時操縱兩個6mm手術器械及一個3.7mm第三方柔性內窺鏡(Olympus GIF-XP190)。
這一細節恰是關鍵信號:發展步伐領 先的Endoquest Robotics,其核心內窺鏡組件仍依賴奧林巴斯的技術供給。而憑藉光學技術壁壘,奧林巴斯在胃腸道內窺鏡領域則佔據主導地位,佔有70%市場份額。
正如達芬奇憑藉獨 家壟斷的德國腹腔鏡模塊建立圖像質量優勢,奧林巴斯在內窺鏡圖像技術上的絕 對壟斷權,也將為之構建難以撼動的行業地位。
基於自身基因的戰略選擇,或許正是其在高壁壘領域突圍的關鍵底氣。手握自研影像系統與市場主導地位的雙重籌碼,奧林巴斯具有的研發與技術開拓空間可謂更加廣闊,極有可能為胃腸道手術機器人發展創造新的可能。
接下來,留給奧林巴斯的或許只剩如何將柔性機械臂的力量控制與自然腔道的複雜環境完 美耦合等問題而。這些難題的答案,將決定奧林巴斯能否從內窺鏡霸主真正進化為經自然腔道機器人的定義者。
佈局手術機器人賽道,聯影與邁瑞均在嘗試突破舒適區,同時補全業務版圖。面對集採對硬科技驅動的高端醫療器械相對温和的影響,這既是應對集採的重要佈局,也是企業叩開國際化大門開闢業務增量的關鍵。而奧林巴斯面對的則是越來越卷的內窺鏡賽道,搭建從診斷到治療的閉環,嘗試尋找新的業務增量。
這場較量的核心,從來不是簡單的誰先破局,而是誰能將自身優勢與臨牀需求最深度耦合。從強生、美敦力、史賽克,到如今的聯影、邁瑞、奧林巴斯手術機器人的黃金時代,或許纔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