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4 16:54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4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聯合組織開展的2024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績效評價結果日前出爐。在12個支持城市(羣)中,青島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榮膺A檔評定,一舉全額斬獲2025年度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3333億元。
根據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政策,我市在2024至2026年間最高可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達10億元。首年度3.3333億元啟動資金的成功獲取,對青島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青島先行區和國際航運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勇立潮頭:單列市中的「單打冠軍」
2024年7月,我市憑藉卓越實力與獨特優勢,在激烈的競爭性評審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該年度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城市名單。此次全國僅有12個城市(羣)入選,而青島是其中唯一獨立入選的計劃單列市,與上海-蘇州-無錫-南通、深圳-珠海-贛州等重量級組合型樞紐比肩而立。
按照政策,入選城市(羣)每年獲取的中央財政支持資金額度與年度績效評價結果緊密掛鉤。績效評價體系聚焦實施管理、產出與效益三大維度,按A、B、C、D四檔定級。本次評選中,A檔僅授予排名前三的城市(羣)。青島力壓羣雄,緊隨大連-沈陽組合之后位居第二,深圳-珠海-贛州位居第三。尤為不易的是,前三甲中另兩位均為多城市抱團形成的「集團軍」,其項目投資、樞紐規模、利税貢獻及建設里程等硬指標因合併計算而體量龐大。
在此背景下,青島拼出全國第二的成績,含金量不言而喻,充分彰顯了青島在國家綜合貨運領域的重要地位、強大韌性與發展潛力。
「333」體系協同發力:樞紐能級系統性躍升
過去一年,青島圍繞「三核引領、三羣聯動、三鏈協同」總體戰略,以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和運營機制一體化為抓手,推動綜合貨運樞紐實現了功能補強、模式創新與網絡拓展的全面突破:
「三核」引領,強基固本:聚焦陸港、空港、海港核心樞紐,精準補強30余個重點項目,全方位提升中歐班列集結、海鐵/跨境班列銜接及航空貨運轉運能力。2024年,已有11個項目開工建設,年度完成投資21.2億元,新增倉儲面積28.6萬平方米、集疏運公路7.1公里,採購先進設備425套。
「三羣」聯動,聚勢增效:深化陸港、空港、海港三大集羣協作,創新「前港后站」「船鐵直轉」「空海聯運」等高效組織模式,構建起優勢互補、集羣發展的樞紐經濟生態。2024年,青島海鐵聯運線路激增至83條,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突破250萬標箱,連續十年蟬聯全國第一;成功培育6大交通物流樞紐經濟區,總產值規模高達5374億元。
「三鏈」協同,通道賦能:着力推進沿黃流域運輸鏈、上合組織運輸鏈、RCEP地區運輸鏈的協同發展。加速構建與鄭州、西安等沿黃城市集結中心的「樞紐對樞紐」格局,全力打造服務上合、輻射亞太的陸海貿易新通道。2024年,青島與9個國內外城市達成合作協議,中歐班列線路增至22條,外貿集裝箱航線達202條,國際航空貨運航線8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8條。
創新賦能:財政資金管理的「青島樣板」
為管好用好寶貴的中央獎補資金,我市創新打造了一套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模式:
制度先行,閉環管理:出臺《青島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系列文件,構建起制度完善、標準清晰的「四梁八柱」。特別是首創《獎補資金監管協議》(範本),為資金專户管理、專賬覈算、動態跟蹤與穿透監管築牢了「安全堤壩」。
數智驅動,雲端賦能:全國首創「青鏈通」全生命周期服務系統,整合項目入庫、進度提報、資金管理、績效反饋全流程。藉助銀證安全、票據覈驗、AI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獎補資金申請、下達、使用的全過程透明化監管,「數據跑路」徹底替代「企業跑腿」,項目調度、資金撥付與監管查詢隨時可達。
技術把關,穿透審計: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重點項目實施全過程穿透審計,組織行業技術專家進行現場覈查與功能性評審,從資金安全與項目實效雙重維度精準覈定獎補規模,所有費用由財政承擔,切實為企業減負。
海陸空鐵齊頭並進:國際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依託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強大牽引力,上合示範區、自貿試驗區等戰略平臺優勢持續釋放,青島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的綜合交通網絡韌性顯著增強:
航運樞紐,全球佈局:集裝箱航線總數超230條,密度穩居北方港口之首;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4.2%和7.3%,雙雙位列全國第四,成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節點。
航空樞紐,能級躍升:膠東國際機場完成航空貨郵吞吐量27.9萬噸(國際12.05萬噸),領跑齊魯。穩定運營全國唯一定期中加貨運航線「青島-多倫多」,開通首條第五航權國際貨運航線,與世界最大貨運樞紐孟菲斯建立直通渠道。
鐵路樞紐,優勢塑強:成功躋身全國14箇中歐班列集結中心,2024年開行量首次突破千列大關,累計開行超4000列,成為全國首個年開行破千的上合組織國家物流樞紐,「膠東特產朝發午至中原」成為現實。
公路樞紐,特色彰顯:新開行中吉烏、中俄TIR線路,國際公路運輸(TIR)持證人14家居全國首位,實現青島至泰國曼谷、越南河內的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國際道路運輸全國首發。上合國家TIR與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國際道路貨運量合計4507噸,同比激增100%。
乘勢而上:擘畫國際航運中心新藍圖
站在新起點,我市將緊抓機遇,推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再攀高峰,為打造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青島先行區、提升城市國際樞紐能級注入更強動力:
項目攻堅,強鏈延鏈:提速董家口至五蓮鐵路、膠新鐵路擴能改造、董家口港區中線鐵路等骨干項目,暢通「港口—鐵路—腹地」通道,提升海鐵聯運水平。深化青島港氫能智能網聯裝卸、前灣港區近零碳綠色堆場等臨港項目,推廣「雲港通」平臺,推動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建成膠東機場綜合郵件處理中心,探索低空物流新場景。
機制創新,廣聚財源:設立「青島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展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立「中長期規劃—儲備項目—入庫重點」三級項目滾動機制,持續升級「青鏈通」系統功能。
通道擴容,樞紐升級:海向,把握新版港口總規獲批契機,加密航線網絡,打造沿黃最佳出海口。空向,鞏固中韓及跨太平洋航空門户地位,優化全貨機佈局,做大航空經濟規模。路向,推動鐵路專用線進港區,擴大海鐵聯運與中歐班列規模;深耕「一帶一路」、中亞、中東歐市場,探索TIR新路徑,實現大湄公河次區域線路常態化運行。
港口塔吊林立勾勒發展天際線,海鐵班列轟鳴奏響開放進行曲。以此次首筆獎補資金獲取為新起點,青島正高標準實施、高質量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驅動海陸空鐵「四港聯動」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向世界延伸。當黃河流域的物流血脈在此匯聚,當「一帶一路」的商貿紐帶由此貫通,一座立足山東、服務全國、鏈接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氣度與創新活力,在國家戰略的宏大樂章中,奏響屬於新時代的澎湃強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韓俞慧 鄭洪濤)
責任編輯:孫源熙
(作者: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