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4 17:00
國聯民生證券發佈研報稱,維持AI眼鏡「強於大市」評級。消費行情結構性分化的市場環境下,建議聚焦高成長性賽道:1)關注情緒價值驅動的新消費領域,如國潮文化、悦己型消費及科技賦能場景(智能穿戴等AI+應用),受益於Z世代需求迭代和供給創新,滲透率提升空間明確;2)優秀傳統公司主動思變:部分傳統廠商順應高景氣度趨勢,複用渠道和供應鏈優勢,有望實現新業務高速增長。建議關注輕工光學鏡片製造及渠道商在AI眼鏡產業相關佈局。
國聯民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事件:小米發佈新款AI智能眼鏡
2025年6月26日,小米正式發佈新款AI拍攝智能眼鏡,此款眼鏡採用驍龍AR1+恆玄BES2700雙芯片架構,音頻播放等低功耗場景下恆玄芯片有利於優化眼鏡續航,疊加自主研發的金沙江電池,相較於Meta Ray-Ban不僅重量更輕(不含鏡片40g),電池容量也提升了近一倍,續航更為持久。此外,此次新品發佈還增加了電致變色款式和相機協同能力,可實現鏡片顏色的受控調節、秒切第一人稱視角。開售12小時后京東銷量便已突破1萬台,2025年「百鏡大戰」時代再添一員大將。
淺析AI眼鏡市場規模和潛在空間
早期AI/AR眼鏡概念提出可追溯至1984年,2012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但后因技術成熟度、隱私爭議以及高昂售價等原因遺憾退場。直至2023年雷朋和Meta合作推出第二代AI眼鏡,成為AI眼鏡市場的現象級產品,2024年全球銷量超200萬副。該行認為,AI眼鏡市場空間相較於其它XR設備來説更廣闊,主要在於兩點:1)AI眼鏡可替代傳統眼鏡滿足近視剛需人羣的配鏡需求;2)在短期內優化續航和重量的前提下替代TWS耳機、智能手錶/手環等智能產品。通過測算可得,國內2000元以上眼鏡市場零售量已達千萬級,AI眼鏡潛在替換需求空間大。
AI/AR智能眼鏡當前技術路徑探討
為解決重量、算力、續航難以兼顧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廠商也做出了不同改進方案:續航上,Meta將眼鏡盒作為充電盒使用,閃極等廠商選擇外接增程環配件,採用6500mAh大容量電池以解決充電需求;芯片方案選擇上,Meta採用高通AR1Gen1單顆SoC方案,但成本相對較高,小米等國內廠商則採用雙芯片結構,滿足高性能計算同時還可管理電源;AR光學及成像則大多選擇光波導+Micro LED方案,最接近普通眼鏡視覺形態;算力上以期通過端側輕量化+雲端強賦能解決需求。
輕工相關標的在AI眼鏡領域佈局
Meta AI眼鏡的成功離不開Ray Ban品牌和渠道加成,因此近兩年國內廠商也隨之效仿,與鏡片品牌商、渠道商達成戰略合作:明月鏡片前瞻性佈局智能眼鏡領域,與小米合作配鏡業務;康耐特光學引入智能硬件解決方案商歌爾股份為戰略股東,共同在XR頭戴設備領域佈局;博士眼鏡與雷鳥創新成立合資公司,利用渠道優勢與XREAL、界環等頭部智能眼鏡廠商開展合作;英派斯則選擇投資智能眼鏡廠商李未可並與其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有望實現AI眼鏡運動垂類領域技術突破。
風險提示:AI智能眼鏡銷量不及預期;AR技術更新進度不及預期;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