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6家排名生變,松下回升,LGES跌破10%!

2025-08-04 15:13

(來源:我的電池網)

8月4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佈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最新數據。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達504.4GWh,同比增長37.3%。

從市場份額來看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競爭格局出現顯著變化,中國企業表現尤為亮眼,而日韓系電池廠商則面臨增長壓力。

其中,比亞迪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寧德時代實現了正增長,其中比亞迪增幅最高,達2.4%;中創新航、松下、SK On、三星SDI、LGES(LG新能源)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LGES降幅最高,達2.9%。

從排名變化來看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第一梯隊競爭格局穩固,寧德時代、比亞迪、LGES三大巨頭排名保持不變。第二三梯隊排名則變動較大,其中,中創新航與SK On排名互換,中創新航上升至第4位,SK On降至第5位;松下從第7位上升至第6位,國軒高科從第8位上升至第7位;三星SDI從第6位下滑至第8位;億緯鋰能排名第9位,保持不變;蜂巢能源新上榜,排名第10位。

與2025年1-5月相比,松下從第8位上升至第6位,國軒高科、三星SDI均下滑一位,分別排名第7和第8位,其他企業排名保持不變。

從裝車量同比變化來看全球動力電池TOP10公司中,2025年上半年,除了三星SDI以外,其他9家電池公司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蜂巢能源是唯一一家實現三位數增長的公司。

中國公司方面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池企業,憑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持續的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不僅在市場份額上佔據主導,更在增長率上大幅領先,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

2025年上半年,TOP10公司中,中企依舊佔據6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6家公司裝車量總計347GWh,市場份額達68.9%。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以絕對優勢蟬聯全球第一,上半年裝車量達190.9GWh,同比增長37.9%,市場份額為37.9%。

比亞迪延續了迅猛的增長勢頭,增速達58.4%,裝車量達89.9GWh,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5.4%躍升至17.8%,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二的位置,與寧德時代共同佔據了全球市場半壁江山,兩者合計市場份額55.7%。

中創新航裝車量21.8GWh,保持第四位,同比增長22.7%,市場份額4.3%。

國軒高科裝車量達17.9GWh,排在第七位,同比增長85.2%,市場份額升至3.6%。

億緯鋰能裝車量13.6GWh,排在第九位,同比增長65.9%,市場份額升至2.7%。

蜂巢能源作為TOP10公司中增速最高的公司,裝車量同比飆升107.7%,達到12.9GWh,排在第十位,市場份額提升至2.6%。

韓國公司方面電池廠商表現分化,SK On、LGES裝車量均實現了增長,三星SDI則同比下滑,三家總計裝車量達82.8GWh,市場份額為16.5%。

其中,LGES以47.2GWh的裝車量保持全球第三,但同比增速僅為4.4%,市場份額跌破10%,從12.3%下滑至9.4%。

SK On裝車量19.6GWh,同比增長10.7%,市場份額微降至3.9%,排名第五位。

三星SDI成為前十名中唯一負增長的企業,裝車量同比下降8.0%至16.0GWh,市場份額從4.7%跌至3.2%,排名第八位。

日本公司方面松下裝車量止跌回升,為18.8GWh,同比增長14.4%,市場份額為3.7%,排名第六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其他類別廠商合計裝車量增長66.2%,達到55.8GWh,市場份額從9.1%提升至11.1%,可以看到,中小廠商電池企業也在成長。

另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數據,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9.6GWh,累計同比增長47.3%。其中,兩家頭部公司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合計佔據了超過65%的市場份額。

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2025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5中,TOP3公司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排名保持不變;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排名互換,分別為第4位和第5位;欣旺達和蜂巢能源排名互換,分別為第6位和第7位;瑞浦蘭鈞、正力新能、多氟多排名保持不變,分別為第8位、第9位、第13位;極電新能源、LG新能源排名互換,分別為第10位和第11位;因湃電池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2位,楚能新能源和遠航錦鋰新上榜,分別排名第14位和第15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