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財報前瞻 | 市場悲觀預期錯位 超微電腦(SMCI.US)有望續寫AI逆襲?

2025-08-04 11:58

智通財經APP獲悉,人工智能(AI)服務器製造商超微電腦(SMCI.US)將於美東時間8月5日美股盤后(北京時間8月6日早間)發佈其2025財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根據TipRanks預測數據,華爾街分析師預計該公司每股收益為0.45美元,同比下滑29%;但營收有望同比增長13%,達到59.8億美元。

過去一年里,由於市場環境與公司基本面變化,超微電腦股價持續波動,甚至一度因財務隱憂面臨退市風險,但隨着更多新合作項目的提振,同時英偉達(NVDA.US)Blackwell架構和AMD(AMD.US)新解決方案的戰略佈局有望為利潤率復甦創造契機,該公司股價持續復甦,年內漲幅已超85%。

展望未來,隨着潛在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及AI相關收入來源強化,管理層有望釋放樂觀業績指引。此外,當前市場預期明顯偏低,預計該公司本次財報將實現營收與利潤雙超預期。

業績回顧和展望

上季度超微電腦營收達46億美元(同比增長19%,但低於預期2.84%),主因客户在Hopper向Blackwell GPU過渡期間延迟訂單。管理層明確表示這些需求將延后至Q4及2026財年Q1兑現,同時庫存準備金導致的利潤率壓力也將同步緩解。

展望第四財季,機構Oakoff Investments認為有三大積極信號值得關注:

液冷解決方案需求激增。從該公司加速歐洲投資計劃(官方聲明「響應需求加速」)到同業動態均可驗證。7月29日,液冷技術龍頭Accelsius宣佈為滿足超大規模AI基礎設施需求,其產品線已翻倍擴容;產品先發優勢顯著。超微電腦率先推出B200 HGX/GB200 NVL72系統,今夏還將發佈B300/GB300新品。結合Q3公佈的39億美元庫存(81天周轉量),預計Q4至2026Q1將迎來發貨高峰;全球化佈局提速。歐洲市場:截至2025年6月推出30余款Blackwell架構AI解決方案,部署周期從12-18個月壓縮至3個月;中東合作:與沙特DataVolt達成200億美元多年協議,為英、美、沙特AI園區提供超密集GPU平臺;技術革新:第二代液冷系統(DLC-2)可提升40%能效與水效,總擁有成本降低30%。

據Raymond James分析師Leopold指出,超微電腦已佔據AI平臺市場9%份額,品牌服務器市場份額更達31%,且增長勢頭將持續。

管理層信心與市場預期錯位

首席執行官Charles Liang在5月財報電話會中曾明確表示:「我們有信心以強勁表現收官財年,預計Q4營收至少達60億美元。」按此推算,全年營收中值約對應Q4單季59.8億美元。但當前市場預期卻較管理層指引低1.2%,這種悲觀情緒與近期AI產業強勁基本面明顯背離。

image.png

Oakoff Investments認為,市場錯誤地將Q3的短期調整外推至未來:全球產能擴張(2025年6月完成戰略融資)、訂單儲備增長及重大合作落地等積極因素未被充分定價,這反而為財報超預期創造了條件。

估值修復空間

經歷2024年末估值壓縮后,超微電腦當前16倍遠期EV/EBITDA仍低於歷史水平。而基於利潤率回升趨勢確認和訂單轉化加速,Oakoff Investments預計到2025年底估值至少應修復至25倍。

image.png

按2026財年EPS共識上限3.25美元計算,Oakoff Investments樂觀預期目標價將達到81.25美元(較現價有30%上行空間)。即便採用下限1.97美元,25倍PE對應49.25美元(較現價低21%),這表明,當前華爾街平均目標價45.38美元可能過於保守。

華爾街觀點分歧

在財報發佈前夕,花旗分析師Asiya Merchant將超微電腦目標價從37美元上調至52美元,但維持「中性」評級。

該分析師認為增長動力將來自AI服務器需求提升及英偉達Blackwell GPU供應改善,但也對戴爾科技(DELL.US)和慧與科技(HPE.US)加劇競爭可能擠壓利潤率表示擔憂。

花旗預計本季度營收60.7億美元(同比增13.4%,環比增32%),每股收益0.45美元,與市場預期基本持平;並預測2026財年第一季度營收70.2億美元,每股收益0.65美元,均高於市場預期。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Ruplu Bhattacharya首次覆蓋給予「遜於大盤」評級,目標價35美元,較當前股價有近38%下行空間。其看空理由包括利潤率下滑、GPU和液冷系統等關鍵組件供應受限,以及AI服務器市場競爭加劇。

過去三個月,14位華爾街分析師對超微電腦股票給出「温和買入」的共識評級,其中包含6個買入、6個持有和2個賣出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