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資金做多熱情明顯增強 8月適當佈局電子、金融等領域

2025-08-01 22:06

AI製圖卿子秀

AI製圖卿子秀

自7月以來,大盤指數開啟持續反彈,並將年內高點進一步抬高,而隨着市場回暖,資金的做多熱情也在明顯增強。

  關於后市,不少機構認為,在市場情緒好轉的背景下,8月大盤仍有望震盪向上。機會方面,建議投資者適當佈局大金融、電子、消費等領域。

■本報記者 林珂

光大證券

市場情緒持續好轉

  受市場情緒好轉、政策催化等因素影響,7月A股市場的主要指數出現普遍上漲,其中,創業板指數漲幅最大,上證50指數漲幅較小。同時,行業端集體普漲,受「反內卷」政策持續催化、重大水電項目建設等因素影響,鋼鐵、建築材料、有色金屬等行業表現較好。

  整體來看,自去年9月以來的市場行情已從政策驅動逐步轉向基本面與流動性驅動,未來市場行情演繹的節奏或可參照2019年。展望今年下半年,市場仍存在一些預期差,如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續性、資金持續流入及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等。因此,下半年的市場或將開啟下一階段上漲行情,並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的階段性高點。

  配置方向上,關注「反內卷」及補漲機會。未來隨着各類政策的繼續發力,「反內卷」行情或許仍然將持續,關注有望受益於政策的煤炭、鋼鐵、光伏、建材等板塊;本輪行情或許會以「輪動補漲」特徵為主,補漲的機會值得關注。在一級行業中,重點關注電子、機械設備;在二級行業中,重點關注化學纖維、工程機械、軍工電子、航天裝備、自動化設備。

中泰證券

市場賺錢效應抬升

  整體來看,資金面有望驅動市場繼續上漲。當前國內負債端的壓力可能比2014年更大。一方面,各類利率的水平較2014年更低,近幾年下行的速度也更快;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相對弱於2014年。2021年之后,地產景氣度的下滑導致居民部門存款增速較快,居民部門資金欠配。這部分資金在過去幾年市場賺錢效應較差的時候入市相對較少,隨着指數突破和板塊輪動,市場賺錢效應抬升,后續有望成為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

  此外,近期公募與散户資金的入市規模有所擴張。今年第二季度,三類新發基金的規模顯著回暖;6月新發規模接近300億元,創2022年以來單月次高的水平。若用兩融余額近似表徵散户入場意願,截至上周,兩融余額接近2萬億元,連續5周增量在100億元以上;兩融交易佔A股成交的比例突破10%,接近去年10月的高點。

  配置策略上,建議關注大金融與科技類資產。首先,看好大金融資產的后續表現。銀行核心受益於經濟尾部風險下降,高股息適配金融機構的「資產荒」邏輯;保險受政策影響,投資端壓力減輕,負債端預定利率的下調將推動新業務負債成本繼續下降,緩解利差壓力,穩定行業盈利;券商是較為典型的β行業,隨着市場成交量的擴張,預計能表現出較高彈性。其次,科技類資產的勝率短期無法證偽,可以基於交易擁擠度等賠率因子做逆向交易。從歷史情況看,科技類資產的股價走勢與交易擁擠度高度正相關,具備較強的賠率驅動特徵。因此,在產業趨勢延續且短期無法證偽的情況下,科技類資產適合做反向交易。目前科技類資產的交易擁擠度仍在低位,可以逢低佈局。

國金證券

市場將持續修復趨勢

  近期,A股逼近去年「9.24」行情的高點,政策主題漲幅居前。本輪上漲背后的核心驅動是對企業淨資產收益率見底回升的樂觀預期,而不僅是圍繞政策主題的炒作,因此伴隨盈利回升的兑現,市場將持續修復的趨勢。

  近期,「反內卷」與需求端政策再度發力,政策效果相較於2024年「9.24」的一攬子政策而言或會更快顯現。當下企業已經歷了持續3個季度的自發出清;製造業在2025年第一季度利潤率築底回升,庫存也得以去化;核心CPI已築底回升且在2025年第二季度超季節性上行,若「反內卷」持續落實,CPI有望走出低迷區間。近期,「反內卷」的範圍拓展到了各行各業,而在「反內卷」政策深化時,需求端也持續發力,財政支出安排上「輕投資」而「重民生」,但又同時通過「兩重」的方式精準託底傳統需求。近期備受關注的重大水電項目即是一個典型例子。往后看,由於政府槓桿率在「化債」背景下快速上行,與可比經濟體相比空間有限,預計國內需求政策仍是「以穩為主」,更大的需求增量來自海外。

  在企業盈利能力從底部反轉的階段,建議關注同時受益於海外實物資產需求上升、國內「反內卷」政策推進的上游資源品及資本品、中間品;其次,未來股權將優於債權,保險的長期資產端將受益於資本回報的見底,建議關注非銀金融;此外,國內政策主線圍繞「民生」,消費相關的增量政策值得期待,盈利能力穩定且受益於量增的紅利型消費可作為銀行的「平替」的食品飲料、家電;海外政策除製造業迴流外圍繞「AI產業競爭」,算力與基礎設施值得關注。

華金證券

風險偏好可能繼續回升

  展望8月份,A股可能延續震盪偏強走勢,慢牛趨勢不變。政策持續積極、外部風險有限使得8月風險偏好可能繼續回升:一是在政策上,「反內卷」等積極的政策持續出臺和落地實施,可能持續提升市場情緒;二是在外部事件上,中美經貿談判繼續進行,談判推進下8月份外部風險有限。

  從市場風格來看,8月份可能偏向均衡,成長和周期或相對佔優,建議逢低配置周期和科技成長。第一,8月的周期和科技成長可能相對佔優。覆盤歷史,PPI同比增速回升后三個月內,政策導向和高景氣的行業相對佔優,因此8月的周期和科技成長可能相對佔優;第二,在日曆效應上,8月周期和消費表現也相對佔優;第三,在已披露可比口徑下,傳媒、建材、農林牧漁、交通運輸和計算機的中報盈利增速佔優。具體配置方面,建議逢低關注受益於「反內卷」政策和盈利預期可能改善的電新、有色金屬、快遞、化工、大金融等行業,以及政策和產業趨勢向上的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軍工、機器人、創新葯等。

A

證 券

配置價值獲看好

  近段時間,市場整體表現穩中向好,重要指數頻頻創下年內新高,市場賺錢效應推動成交放量、兩融余額擴張,券商板塊股價開始出現明顯上行趨勢。有行業人士預計,2025年上半年的上市券商業績同比增速有望超50%,環比增速可期。2024年新「國九條」、央行等金融部委「組合拳」穩股市的長效影響延續,個人投資者和中長資金持續流入,交易活躍度中樞抬升邏輯得到驗證,券商港股業務和投行業務逐步改善,當下估值仍在低位,機構欠配顯著,因此繼續推薦券商板塊機會。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指出,從基本面角度看,近年來證券公司在收入端、費用端及利潤端均呈現改善態勢,推動淨資產收益率持續上行。在費用端層面,近年來證券公司普遍採取降本增效措施,管理費用率自 2024 年初起延續下行趨勢。考慮到管理費用為證券公司最大的支出項,管理費用率下降直接有利於證券公司自由現金流的改善。從業績預期角度看,部分券商已發佈2025年中報業績快報及業績預告,證券公司后續業績有充足支撐。整體來看,市場成交量放大、兩融余額增長、主要股指持續上行等因素將驅動券商實現估值與盈利雙擊。

  隨着券商板塊景氣度上行,有機構重申看好其配置價值。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羅鑽輝表示,看好券商板塊的3條投資主線:第一是受益於行業競爭格局優化,綜合實力強的頭部機構,推薦國泰海通廣發證券中信證券;第二是業績彈性較大的券商,推薦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招商證券;第三是國際業務競爭力強的標的,推薦中國銀河中金公司

潛力股精選

國泰海通(601211)合併重組增厚業績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7.5%,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91.8%。同時,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將同比增加205%到218%。開源證券指出,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合併是2024年新「國九條」發佈以來首例頭部券商合併重組、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和上市券商最大整合案例。合併后公司將擁有更強大、穩固的客户基礎,構建更專業、綜合的服務能力,實現更集約、高效的運營管理。同時,合併也將為海通證券在槓桿賦能、業務管理費成本與付息債務資金成本方面帶來積極影響,預計合併后公司遠期淨資產收益率有望超過兩家公司各自最高水平。

中信證券(600030)領先優勢不斷鞏固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繼續小幅提速,淨利潤同比增速保持高位。國泰海通證券指出,一流投行建設迎來歷史機遇期,公司行業領先優勢不斷鞏固,有望持續受益於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期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行業主線,當前一流投行建設的日程表和規劃書已經提出,新一輪的資本市場改革聚焦投融資綜合改革,對券商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高質量投行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而專業能力突出、穩健合規的優質券商有望在行業機遇期加速轉型。這種情況下,公司行業領先優勢不斷鞏固,各項服務專業化能力以及競爭優勢不斷強化,有望受益於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速推進,實現超預期發展。

東方財富(300059)業績彈性有望釋放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9%,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9%,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3.31%,同比增長0.62%。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驅動公司證券業務收入顯著增長,尤其是證券經紀業務和兩融業務顯著增長,帶動公司整體業績同比大幅改善。國信證券指出,公司手握東方財富網及天天基金兩大互聯網流量池,社區化運營已較為成熟,用户黏性較高。公司旗下的金融牌照已包含證券經紀、基金銷售、兩融、期貨經紀、資產管理、投行等多種類,流量變現鏈條較長,發展潛力較大。公司的AI大模型「妙想」持續迭代升級,憑藉用户規模+AI技術+數據儲備,或可賦能投顧、投教、投研等領域。

中國銀河(601881)改革成效持續顯現

  公司的投資顧問聚焦深化買方服務,推進體系化配置方案輸出,打造人才梯隊並創新推出「分佈式」投顧服務,加快發展ETF和線上智能投顧;公司持續優化以資產配置服務為核心的「銀河金熠」高淨值客户服務品牌,滿足客户資產配置和財富傳承等多元需求。從業務來看,公司自營業務穩健,投行專業化改革成效顯現。華西證券指出,在東南亞核心區域已形成經紀業務優勢,銀河海外經紀業務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市場排名分別為第1、第3、第4、第6,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均超過10%。公司財富管理優勢突出、投資交易穩健,看好公司踐行本輪戰略規劃,打造現代一流投行的戰略目標。

B半導體

關注逢低佈局時點

  全球半導體增長延續樂觀增長走勢,2025 年 AI 驅動下游增長。有分析指出,政策對供應鏈中斷與重構風險持續升級,國產化率提升持續推進。第二季度各環節公司業績預告亮眼,展望第三季度的半導體旺季期,業績彈性以及國產化率提升仍是行業的關注重點。

  可以看到,在經歷第一季度的DeepSeek、CoWoS訂單下修、英偉達GB系列供給擾動,以及4月份的關税衝擊后,AI板塊基本消化了前期過高的預期,隨着第二季度的AI基建投資需求再確認,和供給端瓶頸解決后實現放量出貨,AI從風險因素轉變為催化劑,驅動以英偉達為代表的海外半導體公司股價在近期出現顯著修復。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分析師戴潔指出,從股價來看,通常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價格會早於半導體銷售金額3—6個月落底。因此,若不考慮AI因素下傳統半導體周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落底,則從股價領先性的角度看,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可逢低佈局的股價低點。

  在周期觸底前,戴潔建議關注具備一定周期回暖屬性的模擬芯片行業,推薦聖邦股份芯朋微,建議關注思瑞浦納芯微;此外在AI領域,數據中心大規模採用的高性能算力芯片仍由海外產業鏈壟斷,國內廠商主要佈局端側算力芯片,持續看好A端側應用落地推動端側SoC放量,推薦全志科技,建議關注瑞芯微恆玄科技;最后,存儲仍相對處於周期高位,利基產品受益於供給端收縮帶來的轉單效應和產品漲價,推薦兆易創新,建議關注普冉股份東芯股份

潛力股精選

聖邦股份(300661)不斷強化競爭力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億元,同比增加8%;實現歸母淨利潤5977萬元,同比增加10%。華安證券指出,在當下及未來的國際形勢下,半導體國產化是長期且確定的趨勢。模擬芯片公司的成長來自品類擴張,產品覆蓋廣度是模擬芯片公司的重中之重。公司正沿着模擬芯片公司的成長路徑穩步前行。公司去年推出了超過700款新品,包括超低功耗運算放大器與比較器、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60nA超低功耗DC/DC降壓轉換器等產品,可廣泛應用於工控、汽車、通信、消費電子和醫療等領域,累計形成34大類5900款可供銷售產品。公司正加快推出新品,不斷強化競爭力,持續擴大市場份額。

全志科技(300458)商業化持續落地

  公司相繼推出了三款面向泛平板應用的全新智能處理器A733、A537、A333,分別定位高端、中端與入門級,精準覆蓋了各檔位安卓平板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可應用於平板電腦、教育產品、閨蜜機、商顯設備、電子書、收銀機等泛平板產品,為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性能支撐。安卓生態的持續演進牽引了智能終端的發展,隨着AI技術的成熟,也在推動智能終端向「+ AI」方向不斷進步和創新。中郵證券指出,公司自主研發的人臉解鎖、美顏相機、人像虛化、手勢拍照、笑臉抓拍等「+ AI」算法被大規模應用,並獲得海內外眾多終端平板品牌的認可和青睞,奠定了公司「+AI」商業落地的基礎。

瑞芯微(603893)營業收入創新高

  公司是國內AIoTSoC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構建了覆蓋高端旗艦、機器視覺、音頻專用等全場景處理器矩陣,深度賦能智能座艙、機器視覺、工業控制等近百條產品線,並協同比亞迪科沃斯等頭部客户推動各行業智能化升級。受益於AIoT需求強勁復甦,2024年營業收入創新高,淨利潤達5.95億元,智能應用處理器芯片是核心增長引擎。東吳證券指出,公司作為國內SoC行業領軍企業所具備的競爭優勢,由旗艦芯片RK3588領銜的多條AIoT產品線在下游市場佔有率正穩步攀升,看好公司憑藉高算力芯片的卓越性能,在汽車電子、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新興智能應用領域搶佔市場先機、開拓嶄新增長點的戰略佈局。

兆易創新(603986)存儲龍頭多元佈局

  公司2024年產品出貨量達到43.62億顆,同比增長39.72%,創出歷史新高,因行業下游市場需求有所回暖,客户增加備貨,公司產品在消費、網通、計算等多個領域均實現收入和銷量大幅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56億元,同比增長27.69%;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回升至11.03億元,同比增加584.21%。國盛證券指出,公司產品主要覆蓋存儲、MCU、傳感器三大領域,其中2024年存儲收入佔比70%以上,公司在NORFlash領域全球市佔率第二,SLCNAND也逐步佔據一定份額,DRAM業務隨着三大原廠逐步退出及端側定製化方案的順利推進,有望實現較大增長。

來源:《金融投資報》 http://jrtzb.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