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財報炸裂,聊聊微軟和Meta的AI「鈔能力」...

2025-08-01 09:21

  近日,美股七姐妹總市值又創新高了!

  截至7月28 日,「七大科技巨頭」 蘋果、微軟、英偉達、Alphabet、亞馬遜、Meta Platforms和特斯拉——的總市值達到創紀錄的19.0萬億美元,較年初增長1.4萬億美元,增幅為7.7%。

  從市值來看,目前英偉達總市值4.37萬億美元,微軟3.81億美元緊隨其后;年內表現上,英偉達、微軟、Meta同樣表現較優;與之對應的特斯拉、蘋果年內分別跌21%、16.3%,拖累七姐妹整體表現。

  微軟與Meta財報炸裂

  AI成「鈔能力」核心引擎

  回到重點,昨天微軟和Meta發佈了新一季財報,都非常亮眼,大超市場預期。一起來看看~

  1、微軟:雲與AI成增長引擎

  根據FactSet,微軟25年第四財季營收為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過華爾街預期的738.6 億美元。,每股收益為3.65 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37美元。

  按公司各業務板塊細分的業績如下:1) 「智能雲」(Azure、服務器產品):營收299億美元,同比增長26%,成為最大亮點,其中Azure增速39%,全年收入突破750億美元,佔公司總營收近40%。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2) 「生產力和業務流程」(Microsoft 365、LinkedIn、Dynamics):營收331億美元,同比增長16%。

  3)「更多個人計算」(Windows、Xbox、必應):營收135億美元,同比增長9%。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資本開支方面,微軟本季度投入242億美元(同比+27%),超半數投向AI服務器與數據中心;下季度計劃再砸300億美元,全年資本開支或超1000億美元,全力押注AI基建。

  生態擴張上,Copilot月活用户突破1億,Xbox年收入首達50億美元,AI遊戲平臺MAU超5億。

  2、Meta:廣告+AI雙輪驅動

  周三收盤后,Meta公佈了以下業績:

  每股收益為 7.14 美元,高於FactSet分析師普遍預期的5.88美元;

  Q2營收475億美元(同比+22%),廣告收入465.6億美元(超預期26億),AI算法提升廣告精準度,推動淨利潤大增36%至183億美元。

  數據來源:Factset

  AI聊天助手月活達7億(半年增1億),Llama 4模型迭代加速,扎克伯格預測「2025年用户破10億」。

  2025年資本開支上限調升至650億美元(原預期640億),2026年或繼續「顯著增長」;Reality Labs虧損收窄至49.7億美元,AI投入優先於元宇宙。

  數據來源:deepseek

  以上亮眼的財報發佈后,Meta股價盤后暴增11%,今天盤前繼續大漲...

  另外蘋果和亞馬遜也要發Q2財報,先期待一下...

  指數君也把七姐妹Q2財報進程梳理了一下,見下表。

  全球AI競賽下的中國定位替代與突圍

  微軟和Meta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強勁表現,也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行業的無限潛力。

  1、國產算力的「不可替代性」:微軟Azure增速39%部分受限於英偉達GPU供應,而中國科創企業正通過自芯片(如華為昇騰、寒武紀)填補供應鏈缺口,出海東南亞、中東算力基建訂單激增。

  2、應用層差異化優勢:微軟Copilot年費30美元/用户,而金山辦公WPS AI 3.0以「國產Agent」切入政務、金融高付費場景,license模式更適配本土市場。

  AI 相關ETF怎麼選?

  微軟與Meta的天量資本開支印證了AI基建的確定性趨勢,而中國AI企業正通過國產替代與技術出海分羹紅利。

  例如,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63)覆蓋 「硬件 + 軟件 + 應用」AI 產業龍頭,聚焦以 AI 為主業公司。其成分股光模塊龍頭權重高,通信行業含量突出該ETF 業績表現優異,相比創業板寬基收益高回撤小。此外,它交易活躍,規模18.75 億元,同類居首,近5個交易日均成交額近3億元,流動性佳。

  創業板人工智能指數行業分佈

  還有信創ETF基金(562030)聚焦自主可控頭部公司,覆蓋人工智能、數據算力、工業軟件、信息安全等前沿科創產業,能有效把握信創產業發展帶來的投資機遇,重倉恆生電子中科曙光華大九天等基礎軟件領軍企業,今天指數部分成分股異動大漲。

  信創ETF基金(562030)今日漲幅前十

  綜上,創業板人工智能ETF華寶(159363)信創ETF基金(562030)聚焦國產替代與政策紅利,在算力芯片、基礎軟件等環節具備稀缺性,受益於「自主可控+端雲融合」雙邏輯。

  注:本文數據來源:Go-Goal ETF查一查、市場公開資料、僅做研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楊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