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人AI人才,被硅谷瘋搶?

2025-07-31 23:34

(來源:伯虎財經)

最近硅谷的AI人才市場簡直瘋了!

Meta 爲了挖走蘋果的龐若鳴,直接甩出超過 2 億美元的 "總年包"。這是什麼概念?不僅碾壓蘋果CEO 庫克的 7460 萬美元年薪,甚至快趕上 C 羅的年收入了!

更誇張的是,扎克伯格爲了搶人還專門搞了個"招聘派對" 羣,親自盯着挖角進度,連 OpenAI 的研究員都被薅走 10 多個,氣得對方高管在內部罵 "感覺被抄家了"。英偉達老闆黃仁勛更絕,爲了搶兩個華人工程師,直接把人家的初創公司買了下來。這哪是搶人,分明是用推土機鏟人。

不過,扎克伯格這波瘋狂撒錢,本質上是被AI 進度逼到了牆角。

Meta新搞的 "超級智能實驗室" 喊出要 "造比人類還聰明的 AI",但自家的大模型實在拿不出手 —— 推理質量跟不上,多模態交互像卡殼的 DVD,連內部測試都被吐槽 "還不如 ChatGPT 流暢"!

投資者已經開始敲桌子了,Meta 股價今年跌了不少,再不搞出點像樣的 AI 產品,扎克伯格怕是要被股東們請去喝茶。所以他才下了血本:計劃在 AI 基建、研究和人才上砸數千億美元,挖來的頂尖工程師直接安排在自己辦公室旁邊,方便隨時催進度。

不過相信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能讓Meta 掏出 2 億的龐若鳴,到底什麼來頭?

扒了下履歷,那簡直是"AI界的爽文男主"。上海交大保送生出身,在普林斯頓拿到博士學位后加入谷歌,一待就是 15 年,參與開發的「一致性授權系統」至今支撐着谷歌的核心服務。2017 年轉向語音識別后,他主導的 Tacotron 2 系統成了業界標杆,能生成幾乎以假亂真的人類語音。2021 年跳槽蘋果后,他從零開始搭建了蘋果的大語言模型,本以為能在Siri 上大展拳腳,結果蘋果 2025 年的語音系統延期讓團隊士氣跌到谷底,得力助手又跑了,直接加速了他轉投 Meta 的決定。

這人最牛的是"六邊形戰士" 屬性 —— 既懂算法又懂算力,寫代碼能讓同行拍大腿,搞科研論文引用量超 4.6 萬次。谷歌 AI 主管評價他 "看他的代碼像看藝術品",這種既能搞學術又能做產品的全能選手,正是 Meta 現在最缺的。

不過,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另一面,卻是硅谷的「裁員寒冬」。Meta 今年初剛裁了 5% 的員工(約3600人),主要針對非 AI 部門;微軟同期也裁了數千人,理由是 「AI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種分裂還挺魔幻的:就是,頂尖AI工程師年薪能飆到1000萬美元,簽約獎金動不動就上億;普通程序員卻發現,自己寫的 AI 工具居然成了砸飯碗的石頭?

不管咋説,大家都在盯着AI人才!那咱們呢?

你看,在Meta 挖來的 AI 團隊里,光華人學者就有9位,其中 8 人本科畢業於清華、北大、上交等中國頂尖高校。

不是我們沒人,是留不住人。為啥?

看看硅谷的玩法:頂尖人才能直接參與"造超級 AI" 的核心項目,股票期權跟着公司成長翻番,實驗室里隨便調用的算力,抵得上國內小公司全年的預算。

説到底,AI 人才爭奪戰拼的不只是錢,更是野心和生態。扎克伯格敢賭 2 億在一個人身上,是相信頂尖大腦能撬動千億級的市場。而我們要補的課,可能比想象中更實在 —— 比如少點短期流量的算計,多點對核心技術的耐心。畢竟,能讓人才留下來的,從來不是畫餅,而是真的能一起把餅做大。大家覺得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