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鑫宏觀策略】八月策略和十大金股

2025-08-01 09:00

(來源:華鑫研究)

▌ 總量觀點

核心要點:海外關注經濟韌性、關税進展和9月降息預期。美股延續科技成長配置,左側佈局美債、黃金、美股中的地產、金融、保健等降息受益資產,警惕波動放大風險。國內政治局會議定調偏穩,預告10月四中全會,反內卷表述弱化,資本市場定調積極,A股震盪偏強,嘗試挑戰去年高點,關注科技成長和內卷出清機會。

行業選擇:1)科技成長:海外映射——AI算力、應用等;自主可控——半導體;產業催化——軍工、創新葯等;2)內卷出清:結合產能壓力、盈利壓力、政策強度、去化難度四維度,推薦關注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光伏、新能源汽車、生豬等。

▌ 本期金股組合:

注:金股排名不分先后

▌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不及預期,地緣局勢風險再起,海外貨幣政策急轉

1、8月十大金股組合

觀點匯總

2.1

總量觀點:聯儲降息存分歧,A股震盪偏強,關注科

技成長和內卷出清

核心要點:海外關注經濟韌性、關税進展和9月降息預期。美股延續科技成長配置,左側佈局美債、黃金、美股中的地產、金融、保健等降息受益資產,警惕波動放大風險。國內政治局會議定調偏穩,預告10月四中全會,反內卷表述弱化,資本市場定調積極,A股震盪偏強,嘗試挑戰去年高點,關注科技成長和內卷出清機會。

#海外:聚焦美國經濟、關税進展和降息預期,美股延續啞鈴策略,美債和黃金配置

海外宏觀:1)經濟温和走弱。Q2實際GDP年化季環比3%好於預期,好於市場預期的2.6%,大幅逆轉Q1 -0.5%的萎縮態勢,主要是進口下降,消費仍有韌性,但企業投資和出口均有下滑,地產拖累明顯,反映內需的私人國內最終銷售近增長1.2%,為2022年底以來最慢水平,加上2.5%的PCE高於預期,通脹反彈隱憂猶存;

2)關税部分談成。巡迴法院CAFC於特朗普關税判決預計於8月1日宣判,關注其是否會持續推行至最高法及對關税政策執行力度的影響。8/1對等關税豁免截止日臨近,美國已和日本、歐盟、印度等分別達成15%、15%、25%的關税協議,高於之前英國10%的基準税率。中美第三輪經貿談判未有重大突破,24%關税暫緩延期90天,芬太尼加徵的20%再度擱置,市場擔心美日、美歐達成貿易協議后,美國會繼續向中方施壓。8月31日是特朗普政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關税的最后期限,將直接影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執行。若關税如期實施,可能引發地區貿易爭端。

3)9月降息分歧猶存。7月FOMC按兵不動符合預期,聲明偏鴿但鮑威爾發言偏鷹,未就9月降息給出明確指引,強調通脹風險,並稱就業穩固,打壓年內降息預期,聯儲內部也就9月降息存有分歧,關注后續非農數據及8月21-23日舉行的2025年傑克遜霍爾會議,重點是鮑威爾等聯儲官員對美國勞動市場定位是否變化。

海外策略:美股延續科技成長配置,左側降息受益資產,但需警惕波動放大風險。在減税法案、天才法案、經濟韌性、日歐關税妥協、科技景氣超預期等多重因素助推下,美股尤其是納指連創新高。最新財報顯示海外大廠資本開支大超預期,景氣投資延續,AI算力和基礎設施等科技巨頭再創新高。隨着降息漸近,左側逐步佈局降息交易,如逢利率高位做多美債(4.5%左右的10Y美債),逢低佈局黃金,以及美股中的地產、保健和金融行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債收益率高位運行、美元短期脈衝風險,加上特朗普政策不確定性猶存,市場投機情緒處於高位,警惕政策或經濟數據帶來的波動放大,VIX性價比凸顯。

#國內:7月PMI走弱,政治局會議定調偏穩,關注反內卷新提法和十五五產業機會

政治局會議的四大信號: 1)確定10月召開四中全會,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預計會聚焦經濟、產業、改革等,科技創新是重中之重。2)下半年政策基調偏穩,短期宏觀政策重在存量落實,貨幣未提降準降息,重在結構性貨幣工具,財政加快專項債發行,釋放服務消費潛力,后續加力窗口在9月前后。3)反內卷表述相對弱化,去掉「低價」,聚焦重點行業,會更市場化,和2015-2017年供給側改革有差異,關注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光伏、新能源車、生豬等。4)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回穩向好」較之前的「活躍資本市場」和「穩住股市」的表述更近一步,確認A股震盪慢牛格局。

7月製造業PMI收縮超預期:製造業PMI為49.3,低於市場預期的 49.7,已連續第四個月收縮,6月短暫回升后再度回落,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均有回落,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和極端天氣影響。生產小幅改善,原材料購進價格大幅上行,主要是受反內卷預期下的再通脹交易升溫,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均有回落。非製造業PMI為50.1,勉強處於擴張區間,低於預期的50.3,較上月的50.5也有回落。

#A股:震盪偏強,嘗試挑戰去年高點,行業關注科技成長和內卷出清機會

大勢研判:6月中下旬以來,A股回穩向好,穩步上攻,滬指放量突破后多個關鍵點位。日均成交放量至1.85萬億,融資余額高達1.97萬億,續創2015年7月3日以來新高,融資成交佔比已超10%,槓桿資金情緒高漲,滬指有望挑戰3674點的去年高點。但考慮到7月海外降息落空,美元指數偏強壓制,且中美關税仍有不確定性,中報業績尾部風險猶存,預計前高突破很難一蹴而就,大概率要反覆震盪蓄勢,期間的止盈壓力需要警惕。

行業選擇:1)科技成長:海外映射——AI算力、應用等;自主可控——半導體;產業催化——軍工、創新葯等;2)內卷出清:結合產能壓力、盈利壓力、政策強度、去化難度四維度,推薦關注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光伏、新能源汽車、生豬等。

2.2

行業及個股邏輯

電子:中際旭創(300308.SZ)——呂卓陽

推薦邏輯:

事件

中際旭創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億元-44億元,同比增長52.64%-86.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淨利潤為35.9億元-43.9億元,同比增長53.89%-88.18%。

▌ 淨利潤同比環比均較快增長,毛利率延續逐季度提升趨勢

2025年上半年,作為主力光模塊供應商,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同比和環比均呈現較快增長。毛利率延續了逐遂季度提升的趨勢,Q2毛利率相較Q1有較大提升,主要得益於800G等高速光模塊的佔比提升、良率提高、設計改進等因素。在AI基礎設施建設、CSP客户較強的資本開支及其ASIC芯片和以太網數據中心催生的400G和800G光模塊需求之下,整體行業保持高景氣度,公司有望持續受益於行業需求增長。

▌ 硅光模塊優勢明顯,將進一步提升企業利潤表現

Q2整體毛利率主要受到硅光出貨比例、良率提升以及產品結構變化的影響,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預計硅光佔比進一步提升,不僅在800G上加快了硅光的導入,1.6T上也加大了硅光方案的投入。硅光方案在發射端和接收端都有較高的集成度,能替代部分原先的分離器件,CW激光器也具有更強的性價比優勢,未來預計隨着硅光方案的優勢近一步顯現,市場對於硅光模塊的需求還將持續上升。

▌ 積極加速客户多元化,海外佈局產能滿足北美訂單

公司積極加速客户多元化,尋找更多海外和國內的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新客户,並通過自身有特色的技術和產品和大規模交付能力提升產品市佔率。公司在泰國廠運營多年已有很好基礎,泰國工廠生產效率與國內基本齊平。一季度公司在泰國廠出貨比例已提升至較高水平,預計二季度從泰國廠出貨量能全面滿足北美客户訂單需求,未來將在泰國進一步擴充產能。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364.30、485.47、591.01億元,公司在光模塊領域具有技術實力和規模化優勢,800G、1.6T高速產品逐步放量有望帶動公司業績進一步增長,上調至「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AI算力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海外經營的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21日發佈的《中際旭創(300308):毛利率逐季度提升,進一步擴產海外產能》報告

電子:世運電路(603920.SH)——呂卓陽

推薦邏輯:

事件

▌公司業績表現亮眼,PCB產品量價齊升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22億元,同比增長11.13%;實現歸母淨利潤6.75億元,同比增長36.1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6.56億元,同比增長34.15%。2025Q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7億元,同比增長11.33%;實現歸母淨利潤1.80億元,同比增加65.61%。公司業績提升主要原因系業務量提升、產品結構優化以及單價提升等因素。

▌Dojo2性能大幅提升,FSD、Optimus、Grok三者需求共振

Dojo是馬斯克於2019年為訓練FSD神經網絡而自主研發的AI超級運算平臺。目前,最新一代Dojo2芯片已進入量產倒計時,性能比第一代提升10倍,算力性能直逼英偉達的Blackwell B200芯片。Dojo2性能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於優化了Dojo1的核心架構;採用更密集的mesh網絡互聯架構擴展帶寬;模塊化規模更大、集成度更高並且採用了臺積電最新InFO-SwW封裝。具體參數方面,Dojo 2單一訓練瓦片算力可達1000 TOPS,高於B200單芯片的900 TOPS。技術工藝方面,特斯拉將整個晶圓當作一個整體,把多顆芯片、電源模組、散熱結構直接整合在晶圓上,取消傳統封裝的基板,讓芯片間通過超高密度金屬佈線直接連接,使信號傳輸速度倍增。從需求來看,視覺是實現FSD的關鍵,強大的神經網絡需要海量視頻數據訓練。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每天會產生1600億幀的視頻數據,這些數據需要逐一進行分析、標記和處理,Dojo能夠幫助FSD不斷學習新的邊緣場景。同時Dojo也適用於同樣需要「視覺」的特斯拉機器人。另一方面,xAI近期宣佈將在未來五年內部署「相當於5000萬顆NVIDIA H100」的AI算力,于田納西州西南部的孟菲斯擴建 Colossus 超級計算機。目前,Colossus 1超算集羣已上線20萬顆Hopper架構的H100/H200;Colossus 2集羣將再增55萬顆GB200/GB300節點;首批節點GPU總量將突破100萬顆。未來,隨着下一代大模型Grok的訓練工作持續開展,xAI對算力的需求將快速攀升。我們認為隨着Dojo 2量產臨近,以Dojo為核心打造的AI算力集羣有望成為特斯拉FSD系統加速迭代、Optimus機器人研發以及Grok大模型開發的重要基石。

▌英偉達AI GPU持續更新,AMD服務器業務取得突破

在Computex大會上,英偉達發佈GB300, GB300 NVL72系統將整合72顆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顆Grace CPU,AI性能預計達到GB200 NVL72的1.5倍。預計GB300將於25年9月份開始大規模出貨。展望2026,英偉達將推出Rubin系列GPU。Rubin系列首次搭載了HBM4內存技術,單卡容量提升至288GB,帶寬高達13TB/s,配合第六代NVLink互聯技術(帶寬3.6TB/s),能夠為超大規模AI模型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集羣方案方面, Rubin NVL144機櫃集成了144顆Rubin GPU和72顆Grace CPU,總算力達到3.6 ExaFLOPS(FP4),專為超算中心和雲服務商打造;英偉達計劃於2027年推出的Rubin Ultra NVL576,性能躍升至15 ExaFLOPS(FP4),瞄準萬億參數規模的AI大模型部署。與此同時,AMD在服務器處理器市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25年Q1,AMD 服務器市場份額達27.2%,較2017年近乎零份額實現飛躍。預計2026年營收佔比將首次超越英特爾,市場份額達到50%。在AI服務器方面,AMD推出Instinct MI400系列GPU,能夠提供40(FP4)、20(FP8) PetaFLOPS的算力;配置432GB容量的HBM4顯存;顯存數據帶寬可達19.6TB/s;每GPU的橫向陣列帶寬達300GB/s。在集羣方案方面,AMD推出UALink技術,支持1024 GPU集羣互聯;高速I/O接口的速率達到224Gbps。我們認為隨着下游廠商對於AI訓練+推理的需求保持旺盛,上游AI GPU廠商有望持續受益。

▌特斯拉Robotaxi項目進入關鍵發展期,Dojo算力集羣助力智駕「數據-訓練-部署」形成閉環

特斯拉Robotaxi項目正迎來關鍵發展期,全球擴張計劃與技術升級同步推進。奧斯汀作為首個試點城市,自6月啟動以來已累計行駛超7000英里,在上下車點動態調整等運營細節上持續優化。同時,Robotaxi服務進一步擴大運行範圍,預計最早於8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與此同時,特斯拉正在積極佈局歐洲和中國市場,荷蘭最近對有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予以批准。在技術層面,Robotaxi與FSD系統深度融合。FSD需要Dojo來提供超大規模神經網絡訓練能力。預計由Dojo 2搭建而成的算力集羣將進一步提高FSD的訓練效率,縮短訓練周期,支持Robotaxi項目的快速推進。同時,Robotaxi運營數據將反向輸入Dojo訓練,形成"數據-訓練-部署"閉環。更值得期待的是,明年特斯拉將推出性能更強的Dojo3芯片。我們認為隨着特斯拉Robotaxi項目的快速展開,將為相關產業鏈上的公司帶來新的機遇。

▌公司深耕汽車PCB,憑藉大客户項目經驗積極拓展AI 服務器、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

公司深耕 PCB 行業多年,以汽車領域為核心並向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拓展。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高多層硬板,高精密互連 HDI,軟板(FPC)、軟硬結合板(含 HDI)和金屬基板等。在汽車PCB方面,公司能為下游大客户提供涵蓋電動車三電領域關鍵零部件產品、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相關PCB產品。同時,公司基於技術同源發展進入大客户的儲能、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光伏等新產品供應鏈。在AI PCB方面,公司已經實現了 28 層 AI 服務器用線路板、5 階 HDI板的量產能力,已基本覆蓋主流 AI 服務器所需 PCB 的工藝要求。在新興領域方面,公司自2020 年起配合大客户研發、生產人形機器人 PCB 產品,目前公司 PCB 產品已基本覆蓋人形機器人中央控制系統、視覺感知系統、關節驅動系統、運動控制單元、靈巧手及 電源管理系統等全系電子電路需求。產能方面,公司於 2020 年籌劃了年產 300 萬平方米線路板新建項目。項目分三期開發,其中項目一期對應產能為 100 萬平方米(產能爬坡階段);項目二期對應產能為 150 萬平方米(2025年投產);項目三期對應產能為 50 萬平方米(根據客户訂單推進)。預計公司未來總體產能達到700萬平方米。客户導入方面,公司憑藉與下游大客户在汽車PCB領域深度合作的經歷,在大客户自研的超極計算機項目當中成功供貨高多層板和HDI板,2023年項目正式量產。根據交易所互動平臺信息,公司已進入大客户的Dojo供應鏈。同時,公司以此為契機加快與其他AI 服務器頭部客户的對接。目前,公司已成功獲得歐洲 AI 超算客户項目定點並已順利導入批量交付。此外,公司目前已通過 OEM 方式進入 NVIDIA、AMD 的供應鏈體系。我們認為公司有望憑藉在大客户項目里積累的經驗,快速拓展至AI服務器、人形機器人業務領域。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63.78、95.67、115.76億元,在電車智能化、人形機器人以及AI大模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公司綁定科技大客户,未來PCB 業務成長空間廣闊。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PCB產品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波動等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30日發佈的《世運電路(603920):汽車PCB技術領先,綁定特斯拉成長空間廣闊》報告

電子:通富微電(002156.SZ)——呂卓陽

推薦邏輯:

事件

通富微電發佈2024年半年度報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80億元,同比增長11.8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1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投資要點

▌ 營業收入穩步提升,淨利潤環比高增

2024年上半年,半導體行業迎來明顯的復甦勢頭,公司持續緊抓手機及消費市場復甦機遇,把握機遇擴大市場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率,營業收入穩定提高。2024H1實現營收110.80億元,同比增長11.83%,歸母淨利潤3.2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Q2單季度實現營收57.98億元,環比增長9.77%;歸母淨利潤2.24億元,環比增長 127.60 %;扣非歸母淨利潤2.22億元,環比增長 134.82 %。

▌ 半導體回暖拉動封裝測試,公司積極擴產

2024年上半年,隨着計算和移動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回暖,全球半導體行業迎來了明顯復甦勢頭。公司把握先機,系統級封裝技術的射頻模組、通訊SOC芯片等產品不斷上量,持續擴大市場規模;同時,存儲器、顯示驅動、FC產品線也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保持超50%的高速增長。根據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將增加33%,達到713億美元, AI芯片需求的暴漲,先進封裝產能成爲了AI芯片出貨的瓶頸之一,公司配合AMD等頭部AI客户要求積極擴產檳城工廠。

▌研發水平不斷精進,多工藝研發突破實現量產

2024上半年,公司對大尺寸多芯片Chiplet封裝技術升級,新開發了Corner fill、CPB等工藝,增強對chip的保護,芯片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公司啟動基於玻璃芯基板和玻璃轉接板的FCBGA芯片封裝技術,開發面向光電通信、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Power方面,公司上半年完成了Easy3B模塊的研發,開始進入小批量量產;公司16層芯片堆疊封裝產品大批量出貨,合格率居業內領先水平;國內首家WB分腔屏蔽技術、Plasma dicing技術進入量產階段。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別為258.51、300.46、340.38億元,隨着半導體市場回暖以及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公司將受益實現營收和利潤的持續提升,上調投資評級為「買入」。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的風險,產品研發不及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4年9月15日發佈的《通富微電(002156):行業回暖拉動封測增長,公司淨利潤環比高增》報告

新能源:強瑞技術(301128.SZ)——黎江濤

推薦邏輯:

事件

強瑞技術發佈公告:2025Q1公司實現收入3.17億元/yoy+111%,實現歸母淨利潤0.12億元/yoy+184%。

投資要點

▌ 業績表現搶眼,新業務強勁增長

公司2024年實現收入11.27億元/yoy+67%,實現歸母淨利潤0.98億元/yoy+75%。業務拆分來看,移動終端2024年收入6.78億元/yoy+30%;智能汽車領域實現收入1.23億元/yoy+182%;Ai服務器設備實現收入0.65億元/yoy+135%;散熱領域實現收入1.94億元/yoy+357%。

公司在智能駕駛、Ai服務器、散熱等新業務領域增長明顯,拉動公司業績持續高增,未來成長確定性亦強。

▌ 淡季不淡,2025Q1表現超預期

2025Q1公司實現收入3.17億元/yoy+111%,實現歸母淨利潤0.12億元/yoy+184%,表現超預期。公司在智能汽車、Ai服務器、散熱等新業務領域持續發力。智能汽車領域,具體業務包括車載模塊性能測試、車燈線體組裝和檢測,以及智能駕駛控制器模塊功能檢測等各類整體解決方案,終端應用品牌包括華為全系新能源汽車、引望及比亞迪、仰望等。在Ai服務器領域,公司的核心客户華為早在 2019 年前后,已開始自主研發採用全液冷機櫃解決方案的智能服務器,公司產品包括用於對服務器液冷機櫃進行保壓、注液、排水烘乾、注氮的測試設備。公司的散熱器產品主要向通信、AI 服務器與半導體行業提供風冷及液冷散熱器產品,客户包括華為、超聚變、新華三等。

▌ 外延切入機器人領域,成長潛力大

公司擬通過1.5億現金收購旭益達無刷電機51%股權,該標的2024年收入0.9億元,淨利潤0.27億元,盈利能力強,業績承諾2025年、2026年累計達到0.65億元。公司擬通過收購進入電機領域,進一步切入機器人領域。此外,公司2025年4月與湖南超能機器人成立強瑞超能(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聚焦康復、教育等機器人細分賽道。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5、2.89、4.00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費用控制不及預期;新客户、新業務開拓不及預期等;收購不及預期。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5月6日發佈的《強瑞技術(301128):業績表現搶眼,新業務增長強勁》報告

電力設備:新時達(002527.SZ)——張涵

推薦邏輯:

▌專注控制研究,工業機器人領先

公司1995年成立,最初專注於電梯控制業務,2010年上市后逐漸將控制技術延伸至機器人行業和工控行業,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三大板塊:電梯控制產品及系統業務、機器人產品及系統業務、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業務。

電梯業務方面,目前公司電梯控制器產品在可為市場中排名全球第二,已為全球超300萬臺電梯提供產品及服務。

機器人業務方面,公司構建了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本體再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產業鏈。此外,公司2015年研發驅控一體控制器,應用於機器人控制,成為國產頭部機器人廠商中最早擁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術的企業。目前,公司SCARA機器人出貨量位居國產第二、全球第四。

控制與驅動業務方面,公司提供從伺服驅動、運動控制到集成化的應用,從單機自動化到智能製造的多層次解決方案,可為設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等客户提供智能生態化服務。

▌海爾成為新實控人,有望賦能公司轉型升級

2025年6月,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完成與公司原實控人13億元股份協議轉讓的過户登記,取得公司10%股權及19.24%表決權,正式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海爾集團由此接棒公司實控人,新時達亦同步納入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併成為海爾集團內唯一專注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的上市平臺。為鞏固控股地位,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擬再投入12億元認購新時達定增股份,定增落地后,其持股比例將升至26.83%,總表決權將突破40%,控制權進一步夯實。

海爾集團派駐4位高層領導組建董事會(展波先生,現任海爾集團董事局董事、副總裁,分管產業互聯網等集團戰略主賽道內業務板塊;劉長文先生,現任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曄先生,現任海爾集團CTO;張翠美女士,現任海爾集團商業總法律顧問、海爾集團法律合規執行委員會主任、知識產權合規執行委員會主任),顯示出公司在集團內較高的戰略定位。

公司原有的機器人產品為機電軟一體化產品,因此公司具備進入具身智能賽道的良好基礎,也有望成為海爾人形機器人落地平臺。目前公司正積極推進人形機器人本體的研發,有望2025年推向市場。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35.49、38.74、42.31億元,公司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伺服驅動等領域有深厚積累,海爾入主有望助力公司轉型升級,首次覆蓋,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定增進展不及預期風險、機器人業務進展不及預期風險、競爭加劇風險、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風險、大盤系統性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13日發佈的《新時達(002527):工業機器人領先,海爾入主賦能轉型升級》報告

有色:興業銀錫(000426.SZ)——杜飛

推薦邏輯:

事件

興業銀錫發佈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2024年全年公司營業收入為42.70億元,同比+15.23%;歸母淨利潤為15.30億元,同比+57.8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淨利潤為15.39億元,同比+50.23%。

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1.49億元,同比+50.37%;歸母淨利潤為3.74億元,同比+63.2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淨利潤為3.74億元,同比+64.08%。

投資要點

▌ 2024年礦產錫銀量價齊升

主要礦產產量來看,2024 年公司生產礦產錫8,901.85噸,較上年同比增長14.58%,礦產銀228.93噸,較上年同比增長14.68%;礦產鋅59,740.98噸,較上年同比增長8.67%。

價格方面,2024年國內白銀、錫、鋅均價分別為7210元/千克、24.79萬元/噸、2.34萬元/噸;同比2023年分別上漲29.7%、16.63%、7.76%。2025年Q1國內白銀、錫、鋅均價分別為7980元/千克、26.02萬元/噸、2.41萬元/噸;同比分別為32.71%、19.94%、14.83%;環比分別為2.54%、3.48%、-5.76%。

▌ 銀漫礦山擴建+外部併購宇邦礦業,遠期增長可期

2025年1月銀漫礦業擴建工程獲批,項目建設規模由165 萬噸/年擴建為297萬噸/年,開採方式為地下開採,建設屬性為改擴建項目。

2025年1月,公司以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人民幣 23.88億元完成宇邦礦業85%股權的收購。宇邦礦業礦區位於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總共擁有一宗採礦權和三宗探礦權。其中採礦權位於雙尖子山銀鉛礦,截止至2017年3月31日,已備案的主、共生礦產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為15,897.87萬噸,銀金屬量15,129.30噸,鉛金屬量389,119噸,鋅金屬量1,500,462 噸,主、共生礦產中:銀平均品位138g/t,鉛平均品位1.03%,鋅平均品位1.46%;另含有伴生銀金屬量3,110.08噸,伴生鉛金屬量461,905噸,伴生鋅金屬量388,170噸。

宇邦礦業於2020年10月已達採礦2000t/d+選礦5000t/d的生產能力,主要有興隆山和雙尖山兩個礦段。此外公司擬改擴建礦山(擴建期原生產系統不停產),擴建一期66萬噸/年、擴建二期330.00萬噸/年、擴建后生產期825.00萬噸/年、減產后325.00萬噸/年。

2024年1-10月宇邦礦業銷售鉛精礦含銀48.97噸,鋅精礦含銀0.41噸,鋅精礦含鋅264.65噸,鉛精礦含金3.95千克。

▌ 海外要約收購錫礦,首度出海

公司2025年5月6日公告與Atlantic Tin Limited(大西洋錫業有限公司)於2025年4月30日簽署《要約實施協議》,公司擬指定全資子公司興業黃金(香港)礦業有限公司以每股0.24澳元的價格,通過場外要約收購方式向持有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的股東發出場外附條件要約收購。

大西洋錫業是一家成立於2005年、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珀斯的非上市公眾公司。目標公司的主要業務活動是開發位於摩洛哥的Achmmach錫礦項目。截止到2024年8月12日,Achmmach錫礦擁有探明礦石量3910萬噸,錫平均品位0.55%,含錫金屬量21.33萬噸。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3.61、56.97、56.97億元, 2025年以來,銀價錫價維持高位走勢且公司有兩項併購,遠期產能增長可期,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預期;2)金屬價格下跌風險;3)公司擴產產能釋放不及預期;4)公司收購進度不及預期等。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5月6日發佈的《興業銀錫(000426):銀錫量價齊升,內部擴產外部併購護航遠期增長》報告

化工:江山股份(600389.SH)——張偉保

推薦邏輯:

事件

江山股份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2025年半年度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3.6億元,同比增長75.65%-110.78%;預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50.07%-87.59%。

▌ 在產7萬噸草甘膦,5萬噸草甘膦新產能將於2025年底投產

公司為國內草甘膦主要生產企業之一,目前擁有草甘膦原藥產能7萬噸/年,其中甘氨酸法產能3萬噸/年,IDAN法產能4萬噸/年,是國內首批通過環保覈查的4家草甘膦生產企業之一,公司在建5萬噸草甘膦產能、在建1萬噸(精)異丙甲草胺產能預計於2025年底前實現投產。

▌ 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精益管理助力盈利提升

2025H1公司基於市場環境變化及需求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產品佈局,強化重點產品及核心區域的營銷力度。通過提升高毛利產品佔比,同步推進精細化成本管控措施,有效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緩解了市場下行壓力,為整體盈利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當期淨利潤影響約為0.6億元,主因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江天化學股票。

▌ 力爭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競爭力

公司將全力推進枝江、貴州等增量項目儘早達產達效,擇機實施併購重組,進一步培育公司新的核心競爭力。實施減排節能、技術革新和精益管理,力爭降本增效,推進公司戰略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 盈利預測

公司持續推進增量項目達產達效,業績有望持續增長,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波動風險;產品價格下跌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新建項目不及預期等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11日發佈的《江山股份(600389):25H1利潤預計大幅增長,新項目打開成長空間》報告

醫藥:珍寶島(603567.SH)——胡博新

推薦邏輯:

事件

珍寶島發佈公告:預計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700萬元到-6,600萬元。

▌ 短期集採影響落地,執行后銷量有望提升

公司上半年淨利由正轉負主要是中成藥集採執標時間延期,核心品種降價,毛利率下降,因執行后延銷量增長尚未兑現,公司預計上半年收入下降57%,毛利同比下降64%。根據全國中成藥聯合採購辦公室2024 年12月30日發佈的《全國中成藥採購聯盟集中帶量採購擬中選結果公示》,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凍干)等多個核心品種中選,中選品種合計佔 2023 年度醫藥工業板塊營業收入比例70%以上。由於2021年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凍干)及雙黃連口服液未中選湖北省中成藥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此次中選對公司銷量恢復影響較大。從目前中成藥集採執行落地來看,自2025年5月已有河南等省份推進集採的落地,預計下半年核心產品的銷量將回升。

▌ 中藥創新葯研發迎關鍵里程碑

2025年7月,公司1.1類中藥創新葯清降和胃顆粒II期臨牀試驗在長沙市第三醫院成功實現全國首例受試者入組。清降和胃顆粒是珍寶島藥業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合作的臨牀經驗方,明確針對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寒熱錯雜證這一複雜證型。相較於現有西醫治療方案常面臨的緩解率有限、易復發及藥物不良反應多等臨牀痛點,清降和胃顆粒憑藉其獨特的中醫組方原理,有望為患者提供更符合疾病特點、整體調節且耐受性更優的「中國方案」。

▌ 參股浙江特瑞思,ADC平臺價值逐步顯現

公司參股持有浙江特瑞思17.0211%的股權,是其第二大股東。目前特瑞思的核心產品 TRS005 是全球首個進入註冊臨牀的 CD20 靶向 ADC,2024年獲得藥監局許可,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適應症為至少經過2次標準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CD20 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根據2024年ASCO數據,對完成了至少一次用藥后療效評價的64例R/R DLBCL患者進行分析,整體ORR為48.4%(95% CI:35.8,61.3),DCR為78.1%(95% CI:66.0,87.5),mPFS為5.4個月,12個月PFS率為34.6%,mDOR為15.9個月。其中1.8mg/kg劑量組療效信號明顯,ORR、DCR、mPFS分別為59.4%、87.5%和7.26個月。

▌ 盈利預測

雖然公司受集採政策執行延長影響,業績短期內承壓,但集採執行后,核心產品銷量有望提升。此外,公司中藥創新葯和參股公司的ADC藥物研發迎來關鍵里程碑,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增長驅動力,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中成藥集採執行低於預期;續標降價風險;創新葯研發的不確定性。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31日發佈的《珍寶島(603567):短期集採影響,儲備轉型創新》報告

醫藥:眾生藥業(002317.SZ)——胡博新

推薦邏輯:

事件

眾生藥業發佈公告: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2024年同期增長94.49%~140.25%。

▌ 集採影響逐步落地,非經常因素影響減少

公司2025年上半年淨利1.7-2.1億元,同比增長94.49%–140.25%,主要原因是2024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影響。扣非淨利預計增長3.64%–26.67%,複方血栓通膠囊在2024年已在全國多省完成執行,業績影響逐步減弱。

▌ 流感新葯獲批,未來有望逐步貢獻新增長點

5月23日公司一類創新葯物昂拉地韋片正式批准上市,昂拉地韋片全球首款流感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劑,適用於成人單純性甲型流感患者的治療。昂拉地韋片也是國內唯一一個與奧司他韋頭對頭開展三期臨牀試驗並獲批上市的抗流感藥物,昂拉地韋組在中位TTAS和發熱緩解時間均比奧司他韋組縮短了近10%。昂拉地韋片預計將參加2025年醫保談判,針對兒童開發的昂拉地韋顆粒,二期臨牀試驗結果理想,未來昂拉地韋系列有望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GLP-1雙靶點藥物三期臨牀推進迅速

RAY1225注射液是公司自主研發的GLP-1/GIP雙重受體激動劑,其減重、降糖和改善心臟-腎-代謝指標結果已在美國ADA大會發布,目前正快速推進國內肥胖/超重的三期臨牀,首例患者已入組,項目推進迅速。 RAY1225為雙周製劑,其 24周用藥治療數據, 6mg和9mg體重較基線變化百分比≥5%和≥10%的減重達標率數值上均高於替爾泊肽,存在出海潛力。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27.12、29.97、32.90億元, RAY1225具備出海授權潛力,給予「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

創新葯對外授權的不確定性,創新葯臨牀失敗的風險,腦栓通集採風險。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7月17日發佈的《眾生藥業(002317):業績增長恢復,關注GLP-1的對外授權》報告

計算機&AI&互聯網:東方財富(300059.SZ)——寶幼琛

推薦邏輯:

▌   AI+金融戰略深化驅動長期增長, 2024 年營收淨利雙增創歷史新高

東方財富2024 年實現營收 116.04 億元,同比增長4.72%,歸母淨利潤 96.1億元,同比增長17.29%,Q4單季淨利潤 35.68億元,同比增長79.66%。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綜合運營商,構建以「東方財富網」為核心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聚集了海量用户資源和用户黏性優勢,在垂直財經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為公司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完善服務鏈條奠定了堅實基礎。東方財富2024年度證券股基交易額24.24萬億元,經紀業務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信用業務穩健發展,資產管理規模大幅增長;固定收益業務業績快速增長,市場影響力穩步提升。

▌  「妙想」大模型構建垂直壁壘,數據模型雙輪驅動商業化落地

「妙想」金融大模型作為國內首批通過網信辦備案的金融垂類大模型,憑藉強大的數據底座、業務背景、技術實力與算法優勢,對金融業務有深層次的理解與處理能力,真正做到了懂業務、強推理、能反思。截止2024年12月,妙想已覆蓋2億+的資訊輿情,4億+的宏觀數據、6億+的行業數據、10億+的企業數據、百億+的市場數據,以及百億+的股吧、財富號等獨家內容,涵蓋上萬種數據品類,建立了目前國內品類最全、質量最高的金融數據庫;在底座模型層面,靈活組合幾十億到上干億參數規模不等的大、小模型族羣,面向應用場景選擇最佳的模型,實現投研分析到交易決策全鏈條智能化。大模型已深度集成至智能金融終端——妙想投研助理,幫助投研人員完成從「操作多個工具」到「交給一個助理」的工作範式轉變。2025年 3月21日,東方財富宣佈妙想大模型已正式向所有用户開放,並全面登陸東方財富APP,開啟智能投資時代。

▌  AI 產業化拐點確立,打造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

公司相比其他券商的核心優勢在於,依託強大的研發技術優勢,構建以「東方財富網」為核心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聚集海量用户資源和用户黏性,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公司憑藉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體系,為海量用户提供集財經資訊、證券、基金、期貨、社交服務等一站式互聯網財富管理服務,能夠一站式滿足投資者不同需求,形成了公司獨特的業務場景優勢,為公司持續發展構築了深厚的護城河。AI發展浪潮下,公司作為金融科技企業,始終致力於以科技賦能金融,密切跟蹤行業前沿技術發展,搶抓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機遇,推動金融智能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持續構建和完善互聯網財富管理生態圈,助力金融產業升級,鞏固和提升公司市場地位。公司將繼續深化「AI+金融」戰略佈局,加強AI研發力度,自主研發的「妙想」金融大模型在多模態衍生、金融智能體構建等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長期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 盈利預測

預測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別為132.65、146.53、164.85億元,基於公司在AI賦能上的業務增長,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波動,軟件行業競爭加劇,客户擴展不及預期,其AI應用對業績的貢獻存在不確定性。

以上觀點依據華鑫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研究報告,具體內容及相關風險請詳見2025年4月20日發佈的《東方財富(300059):金融大模型構築生態閉環,東方財富引領財富管理智能化變革》報告

2.3

金股盈利預測表

國內政策不及預期,地緣局勢風險再起,海外貨幣政策急轉

證券研究報告:《八月策略和十大金股—8月十大金股》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7月31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楊芹芹  SAC編號:S1050523040001

宏觀策略組簡介

楊芹芹:經濟學碩士,8年宏觀策略研究經驗。曾任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總監、民生證券研究員,兼任CCTV新聞和財經頻道、中央國際廣播電臺等特約評論,多次受邀為財政部等政府機構和金融機構提供研究諮詢,參與多項重大委託課題研究。2021年11月加盟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內容涵蓋海內外經濟形勢研判、政策解讀與大類資產配置(宏觀)、產業政策與行業配置(中觀)、全球資金流動追蹤與市場風格判斷(微觀),全方位挖掘市場機會。

孫航:3年宏觀策略研究經驗,從事海外宏觀和大類資產的配置研究。金融碩士,2022年5月入職華鑫研究所。

衞正:宏觀策略組員,中國人民大學學士,香港科技大學碩士,2024 年 8 月入職華鑫證券研究所。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