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HIVA海娃」vs「美拉」 海爾美的打響「機器人擂臺賽」

2025-08-01 08:28

中國家電巨頭海爾與美的在具身智能領域的佈局正加速衝刺,其人形機器人產品——海爾「HIVA海娃」與美的「美拉」人形機器人近期密集亮相。面對老齡化與數字化疊加的時代需求,兩家巨頭不約而同加碼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一場別樣的「機器人擂臺賽」似乎正在打響。

「HIVA海娃」vs「美拉」

7月26日,海爾集團正式公佈了旗下人形機器人產品——「HIVA海娃」。宣傳海報顯示,HIVA海娃定位「最會用家電的家庭服務機器人」「保姆機器人」。該機器人身高165cm,體重70kg,全身44個自由度,可實現低至地面、高至2米的空間觸及面。在演示場景中,「HIVA海娃」能完成洗地、烹飪、熨衣、收拾東西等家務,並且可以和家里的智慧家電聯動。

要提到的是,海爾介紹,目前,「HIVA海娃」演示出來的動作仍要需要通過工程師「遙操」來完成。不過,海爾也表示,這些家庭的應用訓練,是機器人學習與數據沉澱的過程。通過訓練與學習,機器人將變得「越用越聰明、越用越好用」,將來保姆、陪護、養老等各種機器人,都會像家電一樣走進千家萬戶。

在7月29日舉行的「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出席活動併發言。周雲傑表示,家庭服務機器人要全方位全域全生態佈局,雲端要有大模型、家中有智能體、地面有AI終端。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可以分成機械階段、工具交互階段、肢體智能階段。周雲傑認為,在老齡化與數字化疊加的今天,能同時解決家務、照護、情感需求的保姆機器人,註定成為比汽車更普及的家庭基礎設施。

消息顯示,在前段時間舉行的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上,包括海爾洗護機器人、助行機器人、清潔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一系列機器人產品亮相海爾機器人展區,系統化展示了科技賦能居家養老的路徑。

無獨有偶,來自美的集團的家居人形機器人「美拉」 也在日前亮相。

公開消息,在剛剛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美的集團家居人形機器人完成首秀,成為大會焦點。「美拉」能夠聽懂指令泡咖啡、語音開冰箱,還與美的高端智能家居深度聯動,展示了家庭機器人的未來圖景。

美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奚偉介紹,美的於2024年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目前美的在整機方面佈局了類人形、全人形及超人形3個機器人平臺,今年佈局了輪式類人形和全人形這兩款機器人整機。其中,全人形機器人整機已設計完成,目前還在內部技術研發階段,預計明年會開始嘗試應用驗證。

今年5月,美的人形機器人「美羅」正式進入美的湖北荊州洗衣機工廠,據瞭解,在首階段任務中,「美羅」主要用於設備巡檢、零部件檢測和簡單裝配任務等場景。同時,美的人形機器人預計下半年將陸續進入線下門店,用於商業導覽、製作咖啡等場景。

奚偉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佈局和可觀的市場容量,發展潛力顯著。美的堅持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以工廠為主要應用方向,同時,積極探索在家庭和商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在量產計劃方面,明年預計是關鍵拐點。

加速衝刺

兩大巨頭的人形機器人同時亮相併非偶然,事實上,今年以來,海爾和美的在具身智能領域上的佈局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速衝刺。

在此前舉行的2025夏季達沃斯現場,周雲傑表示,海爾已成立機器人事業部,既做工業機器人,也做家政服務相關的機器人,比如説陪伴類型的機器人、康復類型的機器人。

6月26日,海爾集團宣佈成功完成戰略入股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協議轉讓股份交割,新時達正式成為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新成員。7月17日,新時達發佈公告稱,公司與海爾在智能製造解決方案領域展開戰略合作,旨在發揮各自優勢,解決彼此技術痛點,協同推動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廣泛應用;計劃在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並擬在具身/人形機器人領域推出整機。

3月,海爾智家旗下海爾兄弟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與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了戰略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打造服務機器人及AI應用場景、智慧家庭機器人等標準化方案,共建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智慧場景和數採訓練場,共同研發適用於家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產品。

美的方面,2017年,美的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奚偉表示,工業機器人業務,為美的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提供了核心零部件上的技術積累。在奚偉看來,國內企業今年在整機設計,核心部件及產業鏈方面進步巨大。整機輕量化設計國內的設計也在快速進步,成本也在快速下降,預計明年會進一步下降,加速人形機器人場景突破。」

在7月19日舉行的「輕工業百強企業新質發展產業大會」上,美的集團副總裁王建國表示,未來三年,美的將投入500億元以上研發資金,佈局AI大模型、新能源、機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打造更高的企業科技護城河,為走向全球走向高端化建立真正的企業護城河。

7月28日,美的集團與上海市青浦區正式簽署了一項總投資額達15億元人民幣的具身智能技術平臺項目合作協議。據介紹,此次簽約項目,聚焦家庭與工業兩大核心場景,研發能適應複雜家居環境及符合智能製造升級需求的具身智能設備,依託「數據-模型-評測」三位一體技術方案,以「技術突破+場景落地」雙輪驅動,推動智能服務生態從實驗室走向家庭與工廠。

爆發前夜?

畢馬威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代表形態之一,市場前景廣闊。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2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32.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45.5%。畢馬威認為,一方面,中國正持續加強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在技術端,AI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人形機器人向高度自主決策系統演進,拓寬其現實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中國出臺的各項利好政策,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等加速邁入量產期。

分析人士認為,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具身智能將會是未來長時間的主旋律,家電產業與不少前沿領域存在關聯性,這種協同性使企業無需從零構建技術體系,可依託現有製造能力和研發積累快速切入新領域,形成 「1+1>2」 的資源配置效率;而從應用場景來看,可以進行家務、服務、照顧等功能的家庭機器人,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拓展和延伸,有望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新家電」,在當前行業觸碰增長天花板的情況下,機器人為行業帶來了突破僵局的機遇,

事實上,相關的探索已經開始,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動機器人賦能智慧養老發展,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

分析人士認為,在政策的推動下,機器人養老正加速成為現實。海爾與美的的這場「擂臺賽」,不僅標誌着人形機器人正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和家庭應用的前夜,更預示着家電產業邊界將被重新定義。

(家電網® HEA.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