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變現時刻:AI助推核心業務增長,微軟、Meta投入加碼

2025-08-01 07:00

導讀:2025年第二季度,Meta與微軟雙雙實現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務表現,雖然業務路徑有所差別,Meta以社交媒體廣告為主導,微軟則以企業級雲服務見長,但兩家公司都證明了一個共同點:AI技術已是實實在...

科技巨頭Meta與微軟再次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焦點。當地時間7月30日,微軟公佈2025財年第四財季(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下稱「二季度」)財務報告。同日,Meta也公佈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微軟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收達76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創近三年最快增速;淨利潤為27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0.4億美元增長24%。

Meta營收達到475.2億美元,同比增長22%,遠超分析師此前預測的447.1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36%至183.4億美元;營業利潤率高達43%,盈利能力強勁。

背后共同的核心驅動力正是人工智能(AI)技術的深度應用與商業化落地。微軟強調,AI技術推動微軟多個業務領域實現突破性增長,Meta也表示,AI對其核心的廣告業務的提升效果尤為顯著。

而在AI技術競逐的背景下,兩家公司均在加大投入。Meta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將達660億美元至720億美元,並計劃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以支持其「超級智能」願景。微軟此前宣佈計劃在2025年投入800億美元用於AI智算中心建設,二季度資本支出同比增長27%至242億美元。

這樣的支出增長還會持續,這也是當下頭部科技企業的共識。面對AI帶來的未來機遇,儘早佈局擴大市場佔有率是更重要的考量。

AI驅動增長

2025年第二季度,Meta與微軟雙雙實現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務表現,雖然業務路徑有所差別,Meta以社交媒體廣告為主導,微軟則以企業級雲服務見長,但兩家公司都證明了一個共同點:AI技術已是實實在在的業績驅動引擎。

微軟財報顯示,包括微軟Azure業務在內的智能雲(Intelligent Cloud)收入為29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37.9億美元增長26%。尤其是Azure雲服務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9%,創下兩年半以來的最高增速。2025財年,Azure及其他雲服務營收超過750億美元,同比增長34%。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強調,AI技術的快速創新和廣泛應用正在推動微軟多個業務領域實現突破性增長。納德拉特別提到,Microsoft 365 Copilot和GitHub Copilot等AI產品的用户增長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具體來看,GitHub Copilot的用户總數已突破2000萬,過去三個月新增500萬用户,並在全球90%的《財富》100強企業中廣泛採用。與此同時,微軟的整個Copilot產品線(包括企業版和個人版)的月活躍用户已超過1億,顯示出AI工具在開發者和企業市場中的強勁需求。

這些AI助手工具不僅直接創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户對微軟整體產品生態的依賴度,形成了良性的商業循環。

微軟披露,其AI相關業務的年化收入運行率已達到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75%,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Meta與微軟的路徑不同,AI對廣告業務的提升效果尤為顯著。第二季度,Meta的廣告收入達到465.6億美元,佔總營收的98%,同比增長21%。這一成績的取得與其AI驅動的廣告推薦系統密不可分,AI優化后的社交媒體廣告仍是一門好生意。

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AI技術「提升了我們整個廣告系統的效率和收益」,具體來看,AI在Instagram上推動廣告轉化率提高了約5%,在Facebook上提高了3%。

此外,在內容層面,扎克伯格表示,AI顯著提升了其向用户展示他們感興趣和有用內容的能力。二季度就使用户在Facebook上的使用時間增加了5%,在Instagram上增加了6%。

Investing.com 高級分析師傑西·科恩 (Jesse Cohen)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財報表明「人工智能正在成為真正的收入驅動力,而不僅僅是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Reality Labs(元宇宙部門)仍虧損45億美元,但扎克伯格強調AI硬件與元宇宙的長期協同價值,特別是智能眼鏡作為「AI第一設備」的定位,可能成為未來人機交互的主要入口。

對於接下來的增長,兩家公司都給出了積極的預期。Meta表示,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將在475億美元至505億美元之間,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462億美元。微軟預計,2026財年公司營收將實現兩位數增長,Azure營收預計同比增長37%。

投資未來

目前來看,AI對當前公司業績的貢獻還處於初期,科技公司在AI基礎設施和人才方面的投資和佈局仍在繼續,爭奪未來技術的主導權。

7月初,微軟宣佈將裁員約9000人,佔全球員工的4%。據悉,銷售崗位與遊戲業務是微軟此次裁員的重點。隨着AI競賽加劇,微軟也在將資源更多地集中在覈心業務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也就是大力投資人工智能,為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賦能。

基礎崗位也受到影響,為高薪AI人才騰出薪酬空間。目前微軟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納德拉此前透露公司已有20%—30%的代碼由AI生成。

Meta的人才戰略則更加激進和高調。上周,扎克伯格宣佈前OpenAI研究員趙盛佳(Shengjia Zhao)加盟,擔任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今年以來,Meta已從競爭對手處挖來多位行業重量級人物:Scale AI創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Safe Superintelligence CEO Daniel Gross,甚至蘋果AI基礎模型負責人Ruoming Pang也轉投麾下。

「我們正在打造一支精英化的、人才密集的團隊。我在這個季度花了很多時間來打造這樣一個團隊。」扎克伯格在財報后電話會上表示。

Meta首席財務官蘇珊·李(Susan Li)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在第二季度進行了151億美元的非流通股本投資,其中包括對Scale AI的少數股權投資以及其他投資活動。

這種「掐尖式」招聘的背后,是Meta對技術壁壘的焦慮——儘管其開源大模型Llama系列廣受好評,但在商業化落地和用户體驗上仍落后於OpenAI與谷歌。

人才只是科技企業AI戰略的一環,另一場「燒錢大戰」正在基礎設施領域展開。扎克伯格上周透露,Meta將投資「數千億美元」在全美建設多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其中名為「Hyperion」的設施最終將支持高達5吉瓦(50億瓦)的算力。這一數字相當於5個核電站的裝機容量,足見其對未來AI算力需求的預判之激進。

蘇珊·李在財報中明確表示,基礎設施成本將成為公司支出增長的最大驅動因素,包括折舊費用激增和運維成本上升。此外,Meta預計2026年員工薪酬支出將顯著增長,因「優先領域技術人才擴張及2025年新僱員的全年薪酬確認」。這意味着,Meta的AI投入已從短期項目升級為長期戰略級投資。

第二季度,Meta將全年資本支出的最低水平從上季度的640億美元上調至660億美元,資本支出範圍在660億美元至720億美元之間。公司2025年的總支出將在1140億美元至1180億美元之間。

「目前預計2026年資本支出將再次實現同樣顯著的增長,因為我們將繼續積極尋求機會,增加產能,以滿足我們人工智能工作和業務運營的需求。」蘇珊表示。

微軟在AI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同樣令人矚目。今年早期,微軟表示計劃於2025年投資800億美元用於AI智算中心建設,以支持AI訓練和部署,以及以云爲基礎的應用服務。過去12個月,微軟新增了超過2吉瓦的數據中心容量,目前在全球70個地區運營超過400個數據中心,規模超過任何其他雲服務提供商。

財報顯示,微軟二季度總資本支出242億美元,同比增長27%,較前一季度增長28億美元、增幅接近13.1%。

面對分析師對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的疑慮,微軟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擁有3680億美元合同積壓訂單,資本支出與實際需求高度匹配,並預計供需失衡的態勢可能會延續至今年年底。微軟現階段戰略重心在於擴大市場佔有率,而非關注資本支出何時達到峰值。

不難看出,兩家公司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投入這場AI競爭,這也是美股科技公司共同的動作,且投資還遠未到終點。從長期看,對基礎設施和人才的投資將決定它們在AI時代的競爭地位,誰能擁有更強大的算力、更優秀的人才和更完整的生態,將決定其在未來的AI應用中佔據主導權。

(作者:董靜怡 編輯:包芳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