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訪IBM陳科典:中國仍很重要,大灣區或成東南亞企業入華支點

2025-07-31 15:07

南方財經記者 施詩 實習生 唐堃 深圳報道

「Proximity with possibility(距離帶來可能性)。」

這是IBM諮詢在佈局中國時的重要策略,也成為其選擇深圳前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據點的出發點。對於IBM諮詢而言,選址不會僅僅考慮成本和人才,而是理解客户的需求、拉近與客户的「親近感」。IBM諮詢大中華區及韓國總裁陳科典(Kher Tean Chen,KT)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香港客户邀請我們去辦公室共創、頭腦風暴時,我們在深圳前海的同事能在45分鍾內抵達現場。這種近距離和‘親近感’有助於增強合作深度與效率。」

這一理念背后,折射出IBM諮詢在中國的兩大核心策略——「從中國到世界」、「從世界到中國」。與傳統諮詢公司仍以北京、上海為中心不同,IBM諮詢正加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佈局,這源於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基因與跨境融合氛圍。

在陳科典看來,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聚集了活躍的民營企業和眾多外資企業總部,更與東南亞之間形成了天然的人才、語言與文化紐帶,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外資企業「走進來」的樞紐。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據陳科典透露,今年上半年,大灣區的表現確實彌補了其他區域面臨的一些挑戰。「對IBM在大灣區的業績表現,我感到非常欣慰。」

從埃森哲到IBM,陳科典在諮詢行業已經馳騁逾25年,其中近20年的時間在大中華區工作。作為諮詢行業的「老兵」,陳科典經歷了多輪經濟周期的調整。他認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策略有所調整實屬正常。「我們服務的很多客户仍然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沒有撤出的意思。調整是爲了優化結構、控制成本,是爲了在中國市場走得更遠。」

大灣區的成長潛力非常大

南方財經:IBM諮詢在深圳前海設立大灣區AI智匯中心,主要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陳科典:我們非常看重大灣區的市場。大灣區不僅擁有活躍的民營企業,也有許多外資企業的總部。在思考大灣區戰略時,我們一直在權衡選址。成本當然是考量因素之一,但人才同樣關鍵。以IBM的品牌,我們非常有信心能夠吸引到所需人才。當前AI是熱點,無論我們落地大灣區哪座城市,AI都是我們堅定投入的方向。

我們在選擇城市時,還會考慮如何更好服務香港客户。選擇深圳,是基於一個我們內部提出的策略:proximity with possibility(距離帶來可能性)。當香港客户邀請我們去辦公室共創、頭腦風暴時,我們深圳前海的同事能在45分鍾內抵達現場。這種近距離和「親近感」有助於加深合作與提高效率。我們追求的是理解客户需求,要避免因遠程溝通或成本問題降低服務質量。服務香港客户,為何不選其他城市,而選擇深圳前海?正是基於這種「親近感」,我們能夠為客户提供最佳體驗。如果單看成本,佛山、惠州可能更具吸引力,但我們不會把成本作為唯一的考量。我們的戰略始終強調要以客户為中心,而實現這一點,親近感非常關鍵。正因如此,我們還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優化,由香港同事來管理內地專門服務香港客户的團隊,因為香港同事更加了解香港客户。

綜合來看,我們在大灣區佈局的目標,不僅僅是節約成本或招攬人才,更是希望加深與客户的「親近感」。

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在IBM諮詢的版圖里處於一個怎樣的位置?

陳科典:大灣區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戰略佈局之一。2024年,我們團隊的年度戰略會就在廣東召開,大中華區主要成員都匯聚於此,這説明大灣區在我們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我們希望同事可以加深對大灣區的瞭解,加強IBM在大灣區的領導力、招攬更多的人才,服務大灣區的客户。

我認為大灣區的成長潛力仍然非常大。如果你觀察大部分諮詢公司的佈局,會發現他們的重點通常在上海。至於大灣區,雖然也有一些諮詢公司設點,但你會發現規模普遍不大,投入也相對有限,很多項目還是從上海、北京派人飛過來支持。我們過去其實也是這種模式,但現在我們意識到,必須真正依靠本地人才。南方有其獨特的文化,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希望在這里建立更多本土團隊,更好地服務本地客户,也更好地服務香港客户。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大灣區將成為我們非常重要的戰略增長點。

事實也證明,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大灣區的表現確實彌補了其他區域面臨的一些挑戰。IBM諮詢在大灣區業績表現出色主要因為三個方面。第一,大灣區民營企業的活躍。第二,大灣區是一些外資企業的總部。很多外企早期就選擇在大灣區落地,不少總部設在深圳或廣州。第三,在服務香港客户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多香港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利用廣東的資源,比如廣州、深圳等城市,來開展遠程服務或對接人力資源。因此,對IBM諮詢在大灣區的業績表現,我感到非常欣慰。

南方財經:既然IBM諮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業績表現不錯,那麼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加碼投資?

陳科典:我認為前海辦公室的定位已經明確了我們為什麼要在這里設立據點。與此同時,我們在管理上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目的是繼續提升大灣區的業績。所以接下來的重點是執行,先執行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然后再不斷調整和驗證。任何戰略的落地都需要時間。從去年到今年這段時間,可以説是1.0階段,我們做得還不錯。現在相當於是一次升級,我們要再加把勁,把2.0版本做好,把深圳前海打造成一個值得客户信賴的陣地,再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我們不是要做很多客户,而是要真正把客户關係做好,建立起信任。

本土化對中企「出海」至關重要

南方財經:你剛纔提到民營企業在大灣區非常活躍。民營企業是IBM諮詢目前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能否分享一些具體的合作案例?

陳科典: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在佈局國內外倉儲網絡時,我們為其進行優化,以科學的方式去分析回報率,真金白銀地節省了一大筆成本。按照以前的做法,企業可能是「拍腦袋」決定,直接選擇一個熟悉的城市或者地區設個倉庫。長期而言,這樣的決策並不科學,因為倉庫位置和運輸路徑的成本並不最優。客户對這個合作案例比較認可,我個人也很喜歡通過數據和分析創造實實在在價值的項目。

南方財經:正如你所説,中國企業在出海時可能會「拍腦袋」決定一些策略。IBM諮詢會為他們提供哪些服務?

陳科典:目前出海是大勢所趨,不過最近企業對出海比較謹慎。在全球競爭的大格局下,我們為企業出海提供三個方面服務。第一,管理。爲了抓業績,當下企業出海會更注重對當地團隊的管理。我們會為他們搭建系統、數據管理等服務,讓企業高管能夠看到數據、真正地管起來。第二,建立共享中心。全球500強跨國企業基本都有共享中心,因為在每個中心都配置大量團隊不是很現實。不過,目前中國企業出海后建立共享中心的較少,雖然這樣成本低,但是流程不統一、也不是管理的最優解。因此,很多中國企業爲了提高全球布點的管理效率,也開始與我們一起建立共享中心。

第三,本土化。這是跨國企業最難的地方。本土化主要由人才和文化兩部分組成。企業應該以當地的管理團隊為主,而這一團隊又要了解總部文化、能與總部順暢溝通和對接。中國企業出海時,經常派總部同事去管理,但文化、語言的差異會讓管理者難以融入。融入不了又會派新團隊,周而復始,企業並未真正實現本土化。因此,人才和文化是出海最難的挑戰,我們也希望幫助客户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跟東南亞地區往來也比較親密。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你怎麼看待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合作?

陳科典:首先,我覺得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之間相對是比較友善的。東南亞國家的很多居民會説粵語或者閩南話,文化和親緣上比較接近。再加上很多東南亞企業家的祖輩是從中國南方過去的,因此他們對中國還是比較友好的,也相信中國市場。

其實,東南亞企業家在投資中國的時候,上海是一個很自然的選項。不過,如果是要選一個地方作為人才庫的補充,我認為大灣區是東南亞企業家非常容易接受、也非常願意選擇的一個落腳點。

我們相信如果有東南亞企業願意來大灣區投資,我們是可以提供服務的。比如,當一些新加坡企業希望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投資時,我們會建議在大灣區設一個點,通過這里的資源去輻射上海或其他地區的業務建設。

整體而言,東南亞很多國家對中國非常友好,也依然認為中國市場是非常重要、值得投資的市場,而大灣區則是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非常好的切入點之一,也確實是一個能夠幫助他們拓展中國市場業務的重要支撐。

南方財經:那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想去東南亞要發展的中國企業,你有什麼建議?

陳科典:在「出海」這個話題上,我認為文化的本土化非常重要。大灣區的團隊與東南亞地區的團隊攜手,才能更好地服務大灣區客户的出海願景。如果僅由大灣區的團隊服務客户出海,會不夠全面,因為本土文化真的非常關鍵。

大部分深耕中國的外企沒有撤出計劃

南方財經:我們聊了不少「從中國到世界」,也就是出海這一領域的話題。這是你們今年的一個重點,另一個重點是「從世界到中國」。在這一部分,IBM諮詢如何去服務在中國的外企?他們目前在中國的計劃和佈局是怎樣的?

陳科典:AI和數據分析的(服務)比較多。在當前成本的壓力之下,大家都希望通過AI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AI的前提是數據必須到位,如果數據不對,AI做出來的結果也沒什麼意義。因此我們在做AI相關項目的同時,往往也會帶到一些數據相關的服務,幫企業把這方面的內容理順。

當前關於外企的報道很多,但我觀察到的情況不是這樣的。大部分已經深耕中國的外企,根本沒有離開的打算。我們服務的很多客户並沒有任何撤出中國的意思,只是基於當前的經濟狀況而做出適當的戰略調整。調整是爲了優化結構、控制成本,是爲了在中國市場走得更遠。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這些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自己的感覺,在這里的大部分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都還是很有信心的。

南方財經:在你跟外企客户的接觸中,儘管當前仍有不少不確定性,他們是否還把中國當作重要的市場?

陳科典:這個我不能一概而論。我服務的基本都是頭部客户。這些頭部客户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中國的業務量在全球業務中佔比很大。所以從我們服務的客户來看,他們基本還是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增長、怎麼賺錢。雖然確實有挑戰,但他們並沒有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確實也有一些業務在中國佔比較小、而目前又增長困難的企業,在考慮是不是先「緩一緩」、去其他地方發展。我覺得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畢竟不同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權重差異很大。

中國市場仍是IBM重要的組成部分

南方財經:近年,IBM跟不少體育賽事或者團隊都有合作,比如温網、美網、F1法拉利車隊。這是出於怎樣的考量?

陳科典:我和我們全球的首席營銷官聊過,主要考量是體育運動本身是不分國界的,沒有那麼明顯的地緣政治因素。大家喜歡網球,都願意為自己喜歡的選手歡呼。大型體育賽事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牌展示機會。通過AI技術,我們能夠讓喜歡賽事的人更直觀地感受到技術的魅力。比如,我們説AI可以節約成本,但這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引起共鳴。各行各業的特性不同,很多行業討論的事情其他行業不一定理解。但運動不一樣,觀眾可以真實感受到AI如何增強體驗,享受比賽過程。這也讓更多受眾羣體,包括企業管理層,能理解和認可AI的價值。因此,我們認為,體育賽事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和合作方式,不僅能提升品牌,也能讓更多人體驗和感受AI帶來的改變。

南方財經:目前中國也有很多體育賽事,IBM會不會跟中國賽事合作?

陳科典:有意向,但目前我們合作的賽事其實並不多,主要集中在温網、美網和高爾夫等全球頂尖賽事。

南方財經:整體來看,IBM諮詢中國的業績表現如何?

陳科典:2024年,我們的業績非常令人驕傲,是整體都表現不錯的一年。今年上半年確實遇到一些挑戰,因為關税問題讓很多企業在做決策時更加謹慎。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一些商業決策和投資會有所放緩。無論是國外投資還是國內投資,企業都表現得比較謹慎,導致業務推進相比去年有所放緩,這是明顯可以感受到的。

南方財經:那麼在IBM諮詢的全球版圖當中,中國市場的地位如何?

陳科典:中國市場依然非常重要。大中華區的諮詢業務,是除日本之外亞洲最大的市場。如果加上我們科技事業部,在亞太地區除日本外,大中華區同樣是最大的市場。不過,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確實挑戰不少,因此,我們會更要保持低調務實,實干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策劃:趙海建

監製:施詩

編輯:李依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