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21:37
「自拍杆都拍不到」「機器人不是被吊着了」「誰家來了誰家沒來」「賣票賣票」……在上海天氣反覆無常的情況下,WAIC連續四天場內外都在上演人海大戰,據官方披露約35萬觀眾到線下參觀。
從大模型到具身智能,從AI基礎設施到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從技術進展到商業落地。800多家展商毫不吝嗇展示自家技術進展,投資人希望在這尋覓到好項目,普通觀眾也想在這捕捉到新信號。
幾天下來,作者發現大語言模型不足以滿足用户需求,要多模態還要推理更要低成本。相比於去年WAIC,今年百度、阿里、螞蟻、騰訊等大廠的重心不僅是展示基礎大模型的進展、ChatBot開啟「隱身術」,大語言模型AI應用坐上主桌,尤其是Agent成兵家必爭之地。
大模型「六小虎」也有了看得見的變化,去年設了展區重點展示AI醫療的百川智能,今年未到現場,另一家零一萬物也沒有出現在展商列表中。月之暗面和智譜的展臺有一定比例的縮小,階躍星辰則出盡了風頭,聯合芯片廠商組建生態聯盟,邀請新生代歌手王曉天與Cyan青心意創的機器人Orca現場舉辦「AI中國好聲音」。
敲鑼打鼓、舞龍剝蛋、做美食、搬箱子等,與去年WAIC上人形機器人「十八羅漢」,基本被繩索「吊着」最大的不同是,今年機器人廠商把落地場景在現場進行了復刻,主要分為三類:娛樂表演、工廠作業、家庭服務。另外,AI眼鏡、智算、AI基礎設施、芯片、具身智能模型、核心零部件廠商以及內容社區B站等,都在展覽館佔據一席之地。
以下為WAIC期間與多家參展商交流后的部分觀察:
Agent上大廠主位
在互聯網大廠里,阿里的展臺基本是最大的,在展臺吸引最多觀眾圍觀的當屬夸克AI眼鏡,據現場人員介紹,這款眼鏡搭載Qwen大模型與夸克AI技術,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不過這款眼鏡仍是「期貨」,也暫未對外公佈售價。
在模型層面,上周阿里接連發布的三款開源大模型都在WAIC上亮相,除此之外,阿里雲正式推出了首款專為AI Agents打造的「超級大腦」——無影AgentBay。除了阿里雲以外,百度、蜜度、騰訊等廠商,都在向大家演示自家Agent如何「接活」。
此前預告了8月即將全量上線的 GenFlow 2.0,在百度展臺設置了體驗區,這是一個集合了模型調度、多智能體協作、主動干預與全鏈路內容交付的通用Agent平臺。經過現場體驗,其具備並行模式,能一次性執行所有生成任務,並且能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干預,要求補充或者調用更多文件。
在蜜度展臺,「校對通」多模態內容校對智能體吸引了不少媒體前去體驗,其可以一次性拖入包含Word文稿、短視頻、圖片的混合文件包后,校對通便快速識別並精準標註出用字錯誤與不規範表述,同時生成附帶修改建議的詳細勘誤報告。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模型仍存在幻覺,智能體效率一定程度上是依賴於模型質量的,對於校對而言,做到精準本身就是一種挑戰。蜜度研發副總裁張曉娟告訴作者,校對通智能體通過三個處理邏輯提升校對質量:一個是版面分析,一篇稿件可能涉及視頻、圖片、表格,能不能處理好決定了后面的校對效果,在校對通智能體的核心處理邏輯中便包含了文檔解析的引擎,第二個是校對算法上的支撐,基於蜜度自研校對垂直大模型文修,具備校對領域識別和判斷能力,第三個是用Workflow的方式,把工作流程編排起來,減少人工干預,實現執行閉環。
作為2025年最受矚目的技術之一,全球AI Agents市場規模已突破50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40%。自從Manus「一碼難求」出圈后,通用Agent和垂類Agent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既有大廠也有創業公司,但當大家一鬨而進的時候,找到真需求成為競爭的關鍵。
這一點在蜜度與客户共創中也得到了驗證,張曉娟告訴作者,蜜度曾收到過上百個來自金融、政務、司法等領域的大模型需求,去偽存真之后逐步形成了十幾種落地方案,「現在大家更關注大語言模型與實際業務的結合和應用效果,公文校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可落地的業務需求。」
在螞蟻展臺,鎮管之寶「AQ」、支付寶碰一碰、「螞小財」、百靈大模型家族等悉數亮相。另外螞蟻數科基於阿里雲Qwen3研發,推出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對於為什麼要基於Qwen的模型做開發,螞蟻數科CTO王維告訴作者,Qwen現在是成熟度比較好的基模,但是他認為今天做產業AI不應該侷限於某個特點的基礎模型Provider,后面會出螞蟻百靈模型板塊,如果有客户需要用DeepSeek或者其他某個開源在某個場景很好的時候,也會考慮。
在智能體領域,螞蟻數科聯合金融行業夥伴推出超百個金融智能體解決方案,覆蓋銀行、證券、保險、通用金融等四大領域,螞蟻數科AI技術負責人章鵬告訴作者,螞蟻集團很多業務場景,AI智能體首先經過了螞蟻的考驗,同時螞蟻數科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積累了豐富的交叉經驗。
去年還是通義App、文小言、元寶這類ChatBot的天下,今年很明顯Agent成為當下各家在AI應用上一較高下的方向。
大模型六小虎聲量分化
去年年中,大模型「六小虎」仍如火如荼地在卷模型、卷商業化落地。彼時,百川智能和零一萬物前后腳發佈的模型Yi-Large和Baichuan 4,雙雙對標GPT-4,而今年以來,百川智能和零一萬物被視為「六小虎」里率先掉隊的。
2025WAIC上,百川智能和零一萬物也都未現身,其中百川智能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未披露公司進展,零一萬物在WAIC前舉行了一次發佈會,發佈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下文簡稱萬智平臺)2.0版本,並推出零一萬物企業級 Agent 智能體。
有意思的是,去年零一萬物創始人還表示不看好AI產品在B端的市場推廣,提出零一萬物要堅決地做to C,堅決不做賠錢的to B,但是今年這一想法明顯發生了變化。李開復還告訴作者,基於萬智2.0平臺,零一萬物選擇以「一把手工程」為核心戰略,由他自己牽頭,從頭部諮詢機構招募、搭建具有實戰經驗的新型戰略諮詢團隊。戰略、技術、業務三方團隊密切配合,打造真正貼合業務需求的大模型ToB解決方案。
四家現身WAIC的「小虎」,月之暗面重心在新推出來的K2模型,展臺極為朴素。MiniMax重心則在C端產品海螺,智譜AI與階躍星辰仍堅持通用人工智能方向,根據兩家生態夥伴的展示,目前落地的主要硬件是手機、汽車和眼鏡。另外,智譜在現場演示了其AutoGLM模型可在用户下達指令后自主完成搶紅包、淘寶下單、訂機票等多項操作。
階躍星辰的展臺是四家里最熱鬧的,展會期間邀請了新生代歌手王曉天與Cyan青心意創的機器人Orca現場舉辦「AI中國好聲音」。在WAIC正式啟幕的前一天,階躍星辰還宣佈發佈Step3大模型正式發佈,其創始人還稱今年全年營收目標為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沉寂了很久的階躍星辰此次在大眾面前亮相,還聯合了近10家芯片廠商發起「模芯生態創新聯盟」,旨在打通芯片、模型和平臺全鏈路技術。
在WAIC現場,也有不少芯片、智算、AI Infra等廠商來到了現場。超雲在WAIC展臺設置了AI+通用計算、AI+智能計算、AI+信創三大核心方案矩陣,重點展示了R3428服務器、超雲AI大模型一體機SuperCube R7000、超雲R8429 L13液冷智算服務器。
對於當前各行業的算力需求,超雲方案與生態部總經理張春雨告訴作者,應該根據發展階段和應用場景理性分析。他認為當前各行業對算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佈局與投入階段。雖然目前AI在個人用戶中的應用較為普及,但在企業級應用方面,由於涉及複雜的數據處理和業務流程調整,其廣泛應用還需一段時間的發展。基於此超雲去進行研發和產品落地,主打高性價比和專業服務
春節DeepSeek爆火以來,大模型一體機市場迅速膨脹起來。據超雲張春雨介紹,超雲大模型一體機集成了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功能的全棧式人工智能設備。一體化集成高可用計算節點、高可靠網絡節點、高性能存儲節點、AI 算法、算力調度、算力運維等組件,簡化大模型的部署和應用過程,達到了「開箱即用」的便捷性。
需求爆發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廠商的入局,不管是算力整機廠商、雲廠商、大模型廠商,還是垂類應用開發商、上市公司、創新團隊等都紛紛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一體機產品。在張春雨看來,這是一個大模型應用落地初期階段,「每一類大模型一體機廠商資源、角度不同,目前可能很難有巨頭出現。超雲自身的優勢是算力整機、存儲系統、網絡設計和配套系統平臺,應用側我們主張合作共贏,聯合各個行業的生態夥伴共同打造大模型一體機方案,為用户打通應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不再被「吊着」的人形機器人
18個人形機器人在控制人員的指令下,整齊劃一地向來賓表示熱烈歡迎,這是去年進入WAIC場館的一幕。不過這些人形機器人大部分都是用繩索「吊着」的,而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這些機器人在場館里敲鑼打鼓、彈琴唱跳、打拳擊撿垃圾、搬箱子、疊衣服、做爆米花和可樂……一位參展商告訴作者搶充電口給自家機器人充電成了他此次的重任,「不能耽誤表演呀。」
宇樹機器人把擂臺搬進了場館,每一場都是里三層外三層,路過的時候還能聽到有人説自拍杆都拍不到。智元的機器人更像是全能型打工人,跳舞、送水、搬貨樣樣在行。數字華夏的夏瀾則帶來了極具上海特色的歌舞表演《夜上海》,並與真人coser同台互動。
星動紀元那臺1米7的大個機器人跳起街舞來簡直太靈活;擎朗科技的機器人一邊打爆米花一邊做飲料;傅利葉最新的GR3機器人憑藉「萌王」外觀吸粉無數;魔法原子的人形機器人MagicBot Z1不僅連續完成「倒地起身」「下腰」等動作,還與觀眾進行花式互動——只需輕輕觸摸其頭部,Z1 便會迅速做出扭頭、轉身等迴應。
千尋智能自研的全力控人形機器人Moz1在展區充當起了「服務員」,運行至冰箱處打開門、抓取飲料、遞送飲料至觀眾處,在遙操作挑戰區展示Moz1還展示了完成掌上迷宮走珠、積木搭建等精細任務。
非夕科技是與穹徹智能參展的,在展臺展示自適應機器人的「武藝」:蛋雕、按摩、挖冰淇淋、穿關東煮串串、服務器裝配測試。以挖冰淇淋為例,是非夕攜手穹徹將雙臂移動力控機器人平臺AICO-2與穹徹具身大腦結合起來,使AICO-2能夠自主完成冰櫃開關、手工舀挖冰淇淋並放置、清洗挖勺等連續的複雜任務。基於機械臂本身精細的力覺控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的多模態感知決策能力,展現自主規劃、精準決策、自我學習的技能。
蛋雕演示則是由自適應機器人拂曉Rizon擔綱「雕花老師傅」,通過靈敏的力覺感知與先進的力控能力,實時調整力控參數,對雞蛋表面進行雕刻,還能隨時切換圖案。每一筆雕花既是對末端力控精度的挑戰,也是對機器人在柔性、易碎物體上實現動態建模與自適應響應能力的綜合考驗。
讓人形機器人在不被「吊着」的情況下去穩定完成抓取、移動等動作,這背后離不開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六維力傳感器。今年WAIC藍點觸控攜六維力傳感器等相關產品亮相,在互動區三臺集成其六維力傳感器的機器人在執行任務:機械臂通過六維力傳感器進行波浪板精細打磨、理療按摩、拖動示教的應用場景演示。
藍點觸控創始人劉吳月告訴作者,藍點的六維力傳感器去年在人形機器人市場出貨量佔到國內70%左右,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9月,並且已經開拓了歐洲、北美等海外市場。「原來我們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應用,體量從2019年出貨幾千台到2024年4萬多臺,這期間經過了五六年,但是人形機器人從去年的0直接拉到2000多臺,增速是比當年快很多的。」藍點觸控創始人劉吳月告訴作者,做零部件的前期靠技術創新,到一定階段要轉型成規模優勢。
當前這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對藍點來説既是挑戰又是機會,劉吳月表示挑戰之一是標準要求高,二是整體研發周期短,從原來的單款傳感器的研發周期2-3個月時間壓縮到2-4周時間,這要求公司的人才密度更高,並且倒逼他們去形成自動化的生產設計流程。
作為頭部企業藍點在資本市場也備受關注,近日剛剛宣佈完成近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在WAIC現場劉吳月透露一天光投資人就有幾十個約的,根本聊不過來。對於是否考慮IPO一事,劉吳月也坦白説會,「我們的股東是有投行背景的,已經開始做了一些輔導,按照現在的增速,應該2028年具備條件。」
從今年的WAIC展會來看,「技術炫技」正讓位於「場景演練」。ChatBot集體隱身,Agent成為AI應用主戰場;人形機器人掙脱繩索,在真實任務中開秀;而「六小虎」已現分化,一些明星廠商聲量減弱,另一些則試圖以生態組建再奪高地。
大模型行業正在冷靜下來,但也開始真正比拼「把技術裝進產品」的能力。而具身智能的技術路線還沒開始收斂,從整機到模型,從軟硬協同到生態組團,還有哪些變量值得關注?我們將在《WAIC觀察(二)》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