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1 11:59
當大模型從技術奇點躍遷為產業基座,當智能體從實驗室走進產線診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鋭度重構全球經濟肌理。
中國在這場變革中展現出雙重稟賦:既是擁有超大規模應用場景的試煉場,又在芯片突圍、算法開源等深水區發起攻堅。從單點技術破壁到生態級創新,從效率工具到新質生產力引擎,一條具有東方特色的AI發展路徑正加速浮現。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匯聚了來自AI領域的科技巨頭、學術先鋒與政策制定者,而這場覆蓋技術、倫理、藝術的超級盛宴,昭示着AI已從「產業變量」進化為「文明常量」。
在這場關於人工智能產業的盛會上,36氪不僅作為產業觀察者,更以產業連接者的角色深度參與,在展館中搭建了「氪星直播間」,以對話的形式,揭祕人工智能產業進階的底層邏輯。
在對談中,阿里巴巴智能終端業務負責人宋剛表示:未來,決定 AI眼鏡市場格局的關鍵指標體是用户粘性,即用户活躍度與用户時長。阿里眼鏡的目標打造一副好戴好用的超級眼鏡,並最終成為用户在AI時代的個人移動入口。
以下為對談實錄,經36氪編輯:
36kr: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和貴公司的基本情況,來此次waic的感受如何,有什麼樣的收穫?
A:我是來自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羣智能終端業務的宋剛,我們的團隊一直專注於智能終端硬件的設計、研發和生產銷售,比如哇哦閨蜜機、智能音箱,以及此次在 WAIC 上亮相的夸克 AI 眼鏡。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大會,和來自海內外的國際專家、行業夥伴共同探討如何用 AI 賦能生活,為消費者帶去更多具有科技感的人工智能產品。
36kr:當前AI眼鏡產品存在場景雞肋、續航短板、佩戴不適三大痛點,阿里眼鏡如何實現性能、功耗、舒適性的三角平衡?有哪些獨家的工程學創新?
A:在場景方面,我們將夸克 AI 眼鏡打造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AI 隨身入口」,通過「阿里巴巴自有生態構建+行業拓展合作」滿足用户的更多場景需求。
我們還聯合集團內部的生態,構建起了覆蓋搜索、導航、支付、個人出行和商旅出行等垂直場景的AI能力矩陣,讓 AI 更好地服務用户的生活。
在解決現階段 AI 眼鏡續航能力不足的方面,夸克 AI 眼鏡採用雙芯雙系統設計,通過高性能芯片與低功耗藍牙芯片雙芯片智能調度來優化電池使用;在工程方面我們也進行了創新,採用雙電池+換電設計,通過熱插拔鏡腿讓用户快速更換主電池;搭配一個可隨身攜帶的-耳機盒大小的換電倉,可以實現24小時續航,全天候使用。
爲了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適感,我們眼鏡鼻託和耳彎接觸面採用了仿生曲面設計,實現壓力均勻分佈;同時將設備重心精準控制在眼鏡幾何中心位置,實現了佩戴時的最佳平衡感;而且我們還採用鈦合金一體注塑成型鏡腿,結合彈性棘輪轉軸設計,在保證輕量化的同時,實現運動場景下的結構包裹穩定。
綜上,夸克 AI 眼鏡通過系統深度定製裁剪優化,通過深度自研與產業器件定製能力,達成了三角平衡。
在整機架構方面,通過定製研發雙音圈大振膜小型化的揚聲器、設計超窄一體化FPC,運用高折射率鏡片加鍍膜工藝,進一步縮小波導區域光柵面積,使得我們的哇哦眼鏡鏡腿更細、鏡框更窄更薄、鏡片看起來更通透;
在穿戴方面,通過鼻託和耳彎接觸面採用了仿生曲面設計,實現壓力均勻分佈;同時將設備重心精準控制在眼鏡幾何中心位置,實現了佩戴時的最佳平衡感;而且我們還採用鈦合金一體注塑成型鏡腿,結合彈性棘輪轉軸設計,在保證輕量化的同時,實現運動場景下的結構包裹穩定;
在電子架構方面:採用了雙電池與換電設計,通過熱插拔鏡腿讓用户快速更換主電池;搭配一個可隨身攜帶的 耳機盒大小的換電倉,可以實現24小時續航,全天候使用。
在系統OS方面,搭配安卓加RTOS雙系統實現動態資源調度,既大幅提升了重載場景下的能效,又有效降低了待機場景下的功耗。
在影像系統方面,我們自主研發了Super Raw暗光處理算法,通過RAW域多幀融合與自適應降噪,有效地抑制了暗光下的噪聲,顯著提升了圖像信噪比。
36kr:眼鏡整合了阿里的服務生態,在您看來,哪一類場景能成為用户每日剛需?這類場景需要突破哪些技術壁壘?
A:我們認為通過AI技術能力與服務,滲透到用户的衣食住行相關生活需求場景都可能成為用户剛需。阿里生態場景可以很好地賦能這些消費者剛需場景,比如各種信息提醒(日程、信息提醒)是高頻生活場景,我們通過和飛豬的合作,可以實現航班信息提醒。
通過AI眼鏡實現免掏手機就能安全又快捷地支付,特別是在各種解放雙手的場景,AI 眼鏡能給用户帶來便利,如行進當中的掃碼支付、户外徒步拍攝等,在跨語言溝通的場景,翻譯、同聲傳譯等功能也很重要。
針對工作學習需要提效的場景,AI 眼鏡的如會議記錄、百科問答等功能也能幫助用户提升效率。
需要突破的技術壁壘一是AI的感知與理解能力,包括語音、圖像識別,語義理解、意圖判斷等多個方面,這中間需要強大的 AI 中控能力加持,合理拆解任務並調用不同生態服務,之后才能真正實現「聽得清、看得懂、理解準、答得好」,纔會形成更好的用户粘性。
二是端雲協同能力,眼鏡端需在低功耗下完成響應,雲端需對接不同生態夥伴的雲端 AI 服務完成信息處理,兩端要在不同網絡條件下協作響應,實現既快又準的體驗閉環。
阿里的優勢就在於,我們既有多模態AI能力,又掌握服務生態與系統能力,可以把這些技術打穿到真實場景中,讓AI眼鏡真正「用得上、用得順、離不開」。
36kr:在面對行業競爭時,阿里眼鏡的核心壁壘是什麼?您認為AI眼鏡行業未來3年將因哪項技術突破將會徹底爆發?
A:基於阿里自研大模型創新的 AI 應用,聯合內外部生態整合能力,以及基於自研的軟硬件能力構建的技術創新,構成了阿里做夸克 AI 眼鏡的核心壁壘。
技術突破點包含三個,分別是硬件、AI 能力以及生態。硬件方面,在近眼顯示、拍照、感知能力等多個方面提升,同時,實現外觀小型化也是關鍵因素。
人因穿戴:高集成柔性電路板,高容量高密度電池,下一代創新複合材料構建小型化極致穿戴。
近眼顯示:技術突破小型化雙光機雙目顯示,推進顯示功耗、輕薄化等行業痛點的改善落地
聲學音頻:開放式聲學系統結合用户環境的自適應與個性化服務提升。
拍攝感知:攝像頭傳感器、計算能力與影像|感知算法融合提升,革新影像與視覺感知能力
AI 能力:AI眼鏡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除了強大的語音識別能力,更在於理解和決策能力的全面進化。
先進語音識別與理解: 在嘈雜環境下的高精度語音識別(降噪、分離)、支持口語化和輕聲交互、支持多語種實時翻譯、低延迟響應。
多模態對話理解能力:基於語音、文本、視覺的多模態對話理解能力,能更準確地理解用户的交互意圖,讓用户從「操作指令」轉向「一句話直接表達需求」;第一視角的視覺多模態理解,能聽也能看,體驗更自然;
超級智能體: AI眼鏡可能成為用户最貼身的數字助理,不僅能回答問題、執行命令,還能處理複雜事務(超級智能體),理解用户的長期目標和價值觀。
端雲協同推理能力:AI模型要在輕量化、低功耗的端側快速運行,同時結合雲端大模型能力實現高精度複雜任務推理。二者需在不同網絡和算力條件下自適應切換,確保體驗穩定、反應即時。
連續學習與個性化:模型需具備持續學習用户習慣和語境的能力,從而構建更加貼合個人的服務體系,實現從「通用AI」到「專屬AI」的演進,真正成為個人的隨身智能助理。
AI內容生態:AI眼鏡的使用頻次和黏性,最終依賴於圍繞它建立起的內容與服務生態。我們綜合了全行業的主要內容生態,從各種維度提供融合內容服務。
從被動獲取到主動推薦:在內容和信息服務的供給方式上,基於用户當前所處場景和歷史行為偏好,主動推送有價值的信息、服務與行動路徑,真正實現「想用户所想」。
與生態深度打通:在生態內容的廣度上,從現在的搜索、導航、支付、個人出行和商旅出行等核心場景服務不斷拓展到日常出行、購物、學習、工作等更多場景,讓用户戴上眼鏡就能打通從「感知」到「行動」的完整閉環。
垂類知識與服務的深度融合:在生態內容的深度上,通過與垂直行業內容體系結合(如旅遊、教育、商業等),構建高質量、結構化、可理解的AI內容源,讓AI眼鏡具備長期留存和復購的內容價值。
第三方內容服務生態:支持第三方內容與能力接入,推動內容與服務開發者共建 AI 眼鏡的新生態,使AI眼鏡成為一個可生長的智能平臺。
36kr:在AI眼鏡徹底爆發后。您認為決定市場格局的終極指標是什麼?阿里眼鏡的目標是什麼?
A:我們認為, 決定 AI眼鏡市場格局的關鍵指標體是用户粘性,即用户活躍度與用户時長。而決定用户粘性主要有:
1、 持續為用户解決問題提供價值:有優秀的整機軟硬基礎體驗,快速、準確地響應用户的需求,甚至預測需求;設備能夠全天候多場景使用;有豐富實用的應用和內容生態:多樣化的 AI 原生服務,能覆蓋用户日常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強大的多模態理解與調度能力,能更好理解用户意圖,快速準確地提供各類 AI 服務。
2、 持續產品市場滲透與增長力:豐富多元產品矩陣,通過「高端顯示+主流拍攝」產品組合入局AI眼鏡賽道,以高端樹立品牌心智,以主流覆蓋大眾市場,形成「高端標杆+規模增長」的協同效應;完善銷售服務體驗:為用户提供眼鏡行業專業,全面的驗光配鏡、加工製造與視力數據服務。
阿里眼鏡的目標打造一副好戴好用的超級眼鏡,並最終成為用户在AI時代的個人移動入口。
36kr:展望未來3-5年,在AI驅動下,您認為您所在的行業將發生哪些最具變革性的重構?這種重構對產業競爭的關鍵影響會體現在哪里?貴司如何提前佈局?
A:AI眼鏡擁有眼鏡消費品、AI創新科技品和數碼電子品的三重屬性,所以核心變革預期主要有:
1、在眼鏡方面:與眼鏡品牌在技術、渠道、服務以及C2M定製能力的整合,推動眼鏡產業價值鏈變革;
2、在消費電子方面:構建深度自研軟硬件開發能力,聯合上游核心供應鏈(如光學、芯片、傳感器等),打造一套融合AI多模態感知能力的全新自然交互方式,推動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
3、 在AI 生態方面:從有限的 AI 服務場景,到多元化服務場景;從用户選擇 AI 服務,到 AI 主動感知理解用户意圖、主動推薦 AI 服務。推動 AI 應用內容生態的變革。
我們將聯合全球領先的眼鏡品牌,融合通義千問大模型與夸克 AI 應用能力,構建能聽會看的智能交互體驗。通過「阿里巴巴自有生態構建+行業拓展合作」雙輪驅動,構建覆蓋搜索、導航、支付、商旅等高頻場景的 AI 服務矩陣,並不斷拓展更多可落地的生態服務,重構人與信息的連接方式,加速整個生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