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望海潮 | 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鏈」出好品牌

2025-07-31 09:52

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於全國176座城市、高端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海信網科,專注「AI+製造」、自主研發國內首款面向製造業工業大模型的創新奇智,深耕智慧城軌領域、斬獲多項軌道交通科學技術獎項的青鐵科技,填補國內空白、有效解決了人形機器人關節設計的「卡脖子」問題的國華智能……

7月30日,「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鏈專場媒體見面會舉行。四家人工智能產業鏈主企業海信網科、創新奇智、青鐵科技、國華智能現場講述企業創新成果,分享品牌發展故事。

從企業的分享中不難發現,每一個好品牌都在用各自的創新實踐詮釋着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智造」內核。

可以説,創新基因的深度積澱,是這些品牌站穩腳跟的基石。海信網科連續7年被第三方評選為交警最認可的品牌、高端市場佔有率第一背后,是企業堅持長期、持續的研發投入、年均10%的研發投入強度和千余項知識產權的硬核支撐;創新奇智在「AI+製造」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源於對工業大模型技術和產品體系的持續迭代;青鐵科技獲得發明專利等各項知識產權70余項,國華智能50%以上的碩、博高學歷技術團隊,共同彰顯着青島人工智能企業以研發技術創新卡位入鏈、突破壁壘、打造品牌的發展實踐。

這種對創新的執着堅定,不僅有效解決了人形機器人關節設計的「卡脖子」問題,實現了高端諧波減速器產品的國產化替代,更催生了智慧交通、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標準制定權,讓山東品牌、青島智造在全球產業鏈中擁有了更多話語權。

透過這場媒體見面會,也讓我們清晰感受到了青島以「鏈」式思維,整合資源、突破瓶頸,加速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推動創新成果落地應用方面的堅實步伐和豐碩成果。

獨行快,眾行遠。深諳這一點的青島人工智能企業,始終在產業鏈協同共生的創新實踐中不斷前行。

一方面,協同上下游企業在產品應用、場景賦能方面持續鏈強產業鏈。比如,依託自主研發的「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創新奇智不僅聚焦企業生產端應用場景如場內物流、零部件裝配等環節,提供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服務解決方案,同時也瞄準上游工業設計環節,為產業鏈企業提供ChatCAD輔助工業設計能力。與此同時,這些上下游企業也在以實際應用場景的落地反哺工業大模型的持續迭代。據悉,截至目前,創新奇智累計服務超過1200家企業客户。國華智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直言,作為鏈主企業有責任將上下游企業引入青島,協同共生。

另一方面,積極與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為鏈強產業鏈注入源頭創新活力。比如,海信網科與山東大學、北航青島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委託進行智慧交通大模型關鍵技術攻關;青鐵科技與山東大學、青島理工等高校聯合攻關關鍵技術……這種「企業出題、高校解題」的模式,得以讓前沿技術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誠然,人工智能產業作為青島「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中優先發展的2個先導產業之一,青島也一直不遺余力地從政策保障方面助力相關企業「鏈」接各方資源、構建產業創新生態。日前,青島發佈的支持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12項政策措施就是縮影。

降低算力門檻,提供每年最高100萬元的「算力券」補貼;對新認定的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新認定的省級、國家級和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12項政策措施,精準對接企業發展痛點,從算力支撐、成果轉化到集羣培育形成全周期保障,以真金白銀的形式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近日,青島市人工智能集羣成功入選省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或將進一步加速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集聚,為持續鏈強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鏈再添助力。可以想見,隨着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不斷突破,有望迸發出集羣協同發展的乘數效應,「鏈」出更多山東好品牌,持續為中國乃至全球貢獻更多「青島方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王鳳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