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平安「五篇大文章」答卷更新,市場投下「信心票」

2025-07-30 18:1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深圳報道

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謀劃金融「五篇大文章」已有兩年,今年3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着力點。

被譽為「深圳創新四姐妹」之一的平安集團,在這兩年間,紮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從構建「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生態圈,守護國人「享老」生活,到以「耐心資本」助力科技創新;從以AI賦能主業提質增效,再到將普惠與綠色理念融入金融服務「肌理」……平安集團正踐行對億萬客户的「三省」承諾。

今年以來,在多重利好催化下,保險股表現亮眼,中國平安市值重登萬億、今年累計漲幅近20%、股價創年內新高,這便是市場對中國平安投下的「信心票」。

構建「953」AI底座,科技賦能主業提質增效

今年進入7月主汛期,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極端天氣,洪澇及次生地質災害多發。中國平安迅速響應,成立「暴雨洪澇災害應急處置小組」,旗下各保險公司協同聯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高效推進救援理賠工作。

截至7月28日17時,中國平安已受理7月主汛期以來相關客户報案共25957筆,累計支付理賠金額達1.25億元。其中,平安產險鷹眼系統自7月以來累計推送6.13億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眾多個人、企業客户,為防災減損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平安,科技的力量還體現在客户服務、保險理賠、醫療養老等各個層面。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4.5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快速響應、解決消費者諮詢、投訴問題,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2025年上半年,平安人壽引入DeepSeek模型打造的智能審覈新引擎,對理賠中的審覈環節進行智能升級,實現93%的自動審覈理賠案件在60秒內完成精準責任判定,最快賠付僅需8秒。

在醫療健康領域,平安好醫生打造的醫療AI產品「平安芯醫」,依託自建的TOP級名醫網絡,可以為用户提供健康諮詢、報告解讀、MDT多學科會診、康復指導等服務,還可以協助建立患者檔案、整理病歷資料、輸出會診參考、梳理康復管理方案、智能隨訪等,幫助醫生提高診療效率。平安的AI應用產品更得到了行業認可,平安人壽、平安產險、平安好醫生共計14款智能化產品入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5年「開源大模型+」首批軟件創新應用精選案例。

「平安對科技定位非常清晰,我們的戰略發展方向是‘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科技是支撐的底座,核心的定位是賦能。」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提出,中國平安發展科技是要讓人工智能和科技手段進一步提高金融主業和醫療養老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為主業創造價值。

而這背后離不開平安長期積累的領先科技實力。目前,平安集團已構建起「953」AI科技底座:9大數據庫日均數據處理量超10億條,覆蓋2.4億金融客户,深度洞察用户需求;5大實驗室(微表情、智能圖像、智能語音、大數據及硅谷實驗室)持續推動前沿技術探索;3大科技公司聚焦深化AI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

持續完善三大支柱,助力國人養老、享老

隨着我國社會加速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億,佔總人口的22%

平安集團精準把握這一社會趨勢,早已將醫療養老置於戰略核心位置,持續加強「綜合金融+醫療養老」兩大生態圈的協同,依託金融保險主業根基,逐步搭建起完善的養老金融生態體系。

在養老三大支柱建設中,平安各有側重。平安養老險積極投身第一支柱建設,深度參與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在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管理領域,平安打造的「新一代企業年金受託數字化平臺」,目前已為2.7萬家企業、513萬個人客户提供服務,管理近5000億元企業年金受託資產;對於第三支柱,平安養老險積極參與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同時推出一系列低門檻、收益穩健的養老金融產品,實現税優與非税優產品的協同發展。個人養老金的保險「貨架」也在持續豐富,平安人壽還推出了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平安盛世優享」養老年金保險,豐富了第三支柱的產品供給。

在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平安擁有30多年保險、醫療健康與養老行業的專業服務經驗,且集團旗下板塊眾多,涵蓋科技、保險、理財、健康管理等,形成多板塊‌協同‌聯動。由此‌得以‌根據長者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以「保險+醫療健康」、「保險+居家養老」、「保險+高品質康養社區」三大服務體系,提供‌覆蓋‌「享老階段」的全周期服務,幫助退休人羣構建新生活。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75個城市,超19萬名客户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平安的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平安臻頤年」已在上海、杭州、深圳、廣州、佛山等5個城市啟動,其中上海及深圳項目擬於2025年下半年正式開業。

耐心資本助力科技創新,踐行「長期主義」

科技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對於推動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銀行到保險、證券,平安集團秉持「長期主義」構建了面向科技企業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針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平安銀行推出「省心、省時、省錢」的科創貸服務等,能緩解企業在起步階段面臨的融資難題;對於進入成長期的企業,平安銀行提供綜合授信、項目貸款、「創投貸」等全方位產品服務,並聯合平安證券為企業提供上市輔導等服務,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壯大;針對成熟期企業,強化資金歸集、債券承銷、併購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

規模較大、期限較長、來源穩定的保險資金是典型的「耐心資本」。2024年平安人壽攜手深圳市政府成立100億元平安基金,扶持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羣發展;險資投入760億余元支持重大基建工程,投入150億元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截至2024年底,平安集團已累計投入超10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證券方面,2024年度,平安證券承銷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及ABS合計73只,承銷規模206.67億元。平安資管近年持續加大高新技術和創新產業投入,累計向某半導體龍頭企業提供超百億元資金。

同時,平安集團在科技研發方面持續投入,為科技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截至2024年6月30日,平安集團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2185項,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

堅守「金融為民」價值座標,探索可持續發展

堅守「金融為民」是平安集團堅守的價值座標,從普惠金融到綠色金融領域,從新市民、小微企業到紅樹林、古樹名木、養殖坑塘、白鶴灘……平安集團致力於將優質金融服務送達每一個角落。

呵護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打通小微企業融資難點堵點、提供風險保障,是金融機構的重要責任。例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產險累計開發了覆蓋20余行業的超6500款產品,為超240萬小微企業提供了超220萬億元全險種風險保障。平安銀行服務普惠型小微企業,2024年貸款累計發放額1602.24億元,貸款余額5063.31億元。

近年來,平安租賃已為近8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服務全國31個省市區;金融壹賬通則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幫助東部某城商行搭建普惠金融平臺,提升其業務增速12%,助力中小企業突破融資瓶頸;平安擔保打造「科技型擔保」、「人+企」風險評估體系,共幫助22566個科技類小微企業獲得108億元融資。

平安集團在綠色金融領域也積極作為,如在綠色生態領域,平安產險通過森林遙感碳匯指數保險技術,為全國18個省份累計覆蓋440萬畝林地提供超8000萬元保險保障;並創新推出古樹名木專屬保險,增加古樹施救及第三者責任,並推動古樹保護從「事后理賠」向「事前預防」轉變,為古樹名木保護築牢風險屏障。

綠色能源領域,平安產險開發了碳捕集損失、光照損失、電池能效衰減等保險產品,覆蓋光伏、水電、風電等行業,先后為國電投、華潤、華電、廣核、粵電、大唐、三峽等企業提供新能源保險保障;還通過「鷹眼系統」,輔助客户分析全國電網、儲能設備、儲能站等項目的自然災害風險,提供風險減量服務。

截至2024年12月末,平安的保險資金負責任投資規模達8499.19億元,綠色貸款余額1577.62億元;2024年,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586.08億元。

中國平安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踐行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發展動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