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圓桌對話:邊界之外,世界之內:企業出海的AI進程 | 2025出海大會

2025-07-30 17:00

7月25日,由浙江省商務廳、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祕書處、杭州市商務局、錢塘區商務局指導,36氪、錢塘建設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會將於杭州錢塘君瀾大飯店盛大啟幕。作為36氪全新打造的聚焦全球化與出海領域的IP盛會,大會設立主會場及分會場「投資金磚」-國別合作對接會。大會主會場將分為「不確定中確定」和「在全球做生意」兩大篇章,聚焦消費、科技、電商、金融、新能源等出海熱門領域,涵蓋10余主題演講、5場圓桌對話與East Forward 2025出海全球化創新名冊發佈環節,解碼「產品 - 技術 - 生態」協同增長的確定性邏輯,為企業穿越全球化迷霧、構建可持續出海能力提供可借鑑的全球化發展路徑。

36氪在出海大會特別策劃了一場關於技術創新與全球競爭力(AI)的圓桌討論,主題為「邊界之外,世界之內:企業出海的AI進程」。商業專欄主理人【主持人】井尋,多維資本創始合夥人曹芳寧,小佩PETKIT創始人郭維科,一知智能消費事業部總裁曾益乾,塗鴉智能AI創新硬件負責人任航波,幾位大咖共同探討出海的「確定性」。

以下為圓桌對話內容,經36氪整理編輯:

井尋:大家好,我是井尋。過去一年,AI 浪潮席捲全球,中國技術進步有目共睹,但出海從來不止於技術。落地場景、用户理解、品牌建立、生態適配,每一步都是硬仗。全球市場越來越卷,機會與門檻並存。從 Deepseek 的全球熱度來看,世界期待中國 AI 的故事,甚至一種新範式。今天,我們就和幾位嘉賓探討:AI 出海,中國如何在全球風口贏一場?首先有請嘉賓自我介紹。

曹芳寧:多維資本創始合夥人。我們是一級市場知名投行,八年完成近 500 億美元交易,服務過眾多頭部出海企業,包括今天的小佩寵物,很高興參與本次論壇。

郭維科:PETKIT小佩創始人。我們是寵物科技公司,專注服務貓狗及寵物主人,謝謝大家。

曾益乾:一知智能消費事業部總裁,花名 「有錢」。我們是 AI 人機交互技術公司,聚焦文本、語音、視頻三大交互模式,推出 AI 語音電話、AI 數字人直播及短視頻生成產品,服務美粧、鞋服、食品等領域,市佔率行業領先,團隊 300 余人,總部在杭州。

任航波:塗鴉智能市場總監兼AI創新硬件負責人。塗鴉是全球 AI 雲平臺服務提供商,成立 11 年,從AIoT 解決方案(模組、APP、雲)到場景智能化,再到 AI 應用,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 AI 生產力工具,助力AI 硬件落地全球。

議題一:從產品創新到結構能力 —— 技術如何建立全球壁壘?

井尋:小佩在今年 CES 上憑智能貓砂盆獲 Top Tech 獎項,郭總能否分享:AI 為寵物用品出海帶來哪些體驗升級?如何結合硬件技術形成 「破局力」?難點何在?

郭維科:寵物行業雖熱但規模較小,用頂尖技術做商業化並不容易。首先,消費者對 AI 的期待已超越企業當前能力,不擁抱 AI 就會出局。其次,AI 帶來 「增量不增價」 的挑戰 —— 成本上升但售價難漲,比如我們產品毛利從 45% 降至 24%-25%。

破局關鍵在 「價值轉移」:從硬件盈利轉向軟件服務。今年我們純軟件服務收入達 3000 萬,毛利 90%,這是探索的核心。但過程中需平衡技術投入與商業化,小行業無法像新能源那樣 「流血擴張」,必須找到清晰的盈利路徑。

井尋:曹總從資本視角看,AI 產品出海最大挑戰是什麼?如何判斷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而非複製國內路徑?

曹芳寧:不同賽道挑戰各異:

AI Infra 企業:需聚焦地域,平衡地緣政治與數據安全,長期規劃市場策略;

AI Agent 企業:生而全球化需明確用户定位,在短期利益與長期生態間抉擇,產品設計、付費邏輯需適配目標市場;

AI + 智能硬件企業:中國供應鏈與產品定義能力強,但需警惕 「複製國內路徑」,需結合海外用户習慣調整。

判斷全球競爭力的核心:是否理解海外用户真實需求,而非單純技術移植。例如,泳池機器人近年在歐美爆發,正是因為供給端培養了用户習慣,成本與定價達到臨界點。

井尋:塗鴉作為平臺型企業,如何幫助客户在不同市場構建 AI 競爭力?

任航波:塗鴉 80% 以上的 「Powered by Tuya」 設備面向海外,核心能力價值體現在三方面: 

合規先行:覆蓋歐盟 GDPR、美國 CCPA 等法規,客户無需為隱私合規額外投入; 

互聯互通:不同品牌、品類設備可通過統一平臺交互,用户無感操作; 

敏捷開發:標準化 AI 工具助力客户快速落地,例如1個月內完成 AI 硬件產品開發,應對全球化速度競爭。

議題二:技術之外 —— 全球市場對 AI 的接受度與匹配機制

井尋:曾總作為技術服務商,如何判斷不同市場的 AI 「可落地窗口」?如何幫助企業做好本地化?

曾益乾:全球對 AI 的接受度普遍開放,但適配性是關鍵:

發達市場(歐美、日韓):用工成本高、SaaS 付費意願強,品牌重視會員運營,AI 提效需求明確,例如我們服務的歐萊雅、雅詩蘭黛,通過 AI 外呼觸達上億用户,通話時長、加粉率均優於人工;

新興市場(東南亞):人工成本低,AI 初期優勢不明顯,需結合本地化團隊降低服務成本。

本地化核心是 「團隊在地化」:像海外企業入華用本土團隊一樣,我們在目標市場部署本地團隊,適配語言、文化與合規要求。

井尋:任總能否舉例説明企業出海的 「坑」?如何幫助客户快速適配不同市場?

任航波:常見問題是 「過度自研」。例如某海外客户做智能取暖器,非核心品類自建團隊,3-4 個月未解決軟硬件適配問題,我們駐場1個月搞定。中小客户應善用平臺能力,避免重複造輪子。 

另一個坑是 「功能冗余」:某桌面機器人團隊花 4 個月打磨 5% 的小眾功能,上市時間迟緩,AI 硬件應 「小步快跑」,先滿足核心需求,再迭代升級。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Tuya.AI 平臺:客户一次開發即可無縫切換國內外大模型(如國內選 DeepSeek、豆包、海外用 OpenAI、Gemini等),降低多市場適配成本。

議題三:研發與運營提效 ——AI 價值的槓桿點在哪里?

井尋:郭總,AI 在小佩的運營與研發中如何應用?帶來哪些改變?

郭維科:我們在客服體系中應用 AI 大模型,將產品問題、用户關切錄入模型,輔助一線客服快速響應,同時賦能經銷商團隊。但發現:用户(尤其高端客户)仍依賴人工服務,因此 AI 定位是 「服務客服的工具」,而非替代。

效果顯著:客服壓力下降,響應效率提升,同時避免了純人工的培訓成本與情緒波動問題。這是 AI 在運營端的核心價值 —— 不追求 「顛覆」,而是 「增效」。

井尋:曾總觀察到哪些 AI 部署 「無效案例」?真正有價值的降本增效體現在哪里?

曾益乾:無效的核心是 「脱離業務場景」—— 僅強調模型能力,卻無法量化效果。有價值的 AI 需滿足:

可控可監督:避免 「大模型幻覺」,例如 AI 外呼聚焦福利通知(訂單、物流),而非售后糾紛;

數據可量化:如 AI 通話時長從 30 秒提升至 45 秒,私域加粉率提高 20%,成本降低 30%;

落地具體場景:數字人直播將單場成本從 200-500 萬降至 10 萬,同時覆蓋千萬用户,這是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

議題四:下一輪競爭的底層邏輯 ——AI + 如何跑出全球化企業?

井尋:曹總認為,AI + 能否誕生真正的全球化企業?關鍵要素是什麼?

曹芳寧:AI 核心解決效率(toB)與體驗(toC)問題,中國企業機會巨大:

toB 端:需選對付費行業(如工業、能源),控制履約成本,避免 「套殼式創新」;

toC 端:需深耕用户體驗,結合本地化文化設計產品。

全球化關鍵在人才梯隊:中國與海外團隊需兩套產品邏輯,創始人需具備跨文化管理能力。

井尋:郭總,小佩下一階段出海重點是什麼?如何平衡 「增量」 與 「存量」?

郭維科:出海是全球化第一步,而全球化品牌需 「文化融入」 與 「增量創造」:

理解文化差異:海外用户對 「免費服務」 存疑,更認可付費帶來的隱私保障與長期服務,這與國內邏輯不同;

做市場增量:聚焦寵物健康 AI 技術,不破壞現有規則,避免與本地企業直接競爭,例如通過健康監測創造新需求,而非靠供應鏈優勢擠壓存量市場。

井尋:任總,塗鴉如何幫助客户將 AI 轉化為增量?未來什麼樣的智能製造企業能成功?

任航波:客户成功的關鍵是 「差異化」:同一品類需精準定位(如 AI 玩具針對 6-8 歲兒童 vs Z世代女性)。我們通過TuyaOpen 開源方案,助力客户快速迭代特色功能,規避同質化。 

面對 AI 原生應用挑戰,平臺需保持 「生態開放」:鏈接大模型、開發者與場景,讓客户專注創新,而非重複解決技術基建問題。

今天的討論揭示:AI 出海不止於技術,更需理解文化、合規與用户真實需求。從硬件到服務,從研發到運營,中國企業的機會在於將 AI 轉化為 「增量工具」,而非複製過去的路徑。期待未來有更多中國 AI 企業以 「創新者」 身份站上全球舞臺,感謝各位嘉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