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14:4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
當醫療健康產業上升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葯企、高端醫療器械企業卻普遍由於 「長研發周期、高研發投入、輕資產運營」 等特點陷入融資困境,從而制約行業創新發展。在此背景下,北京一家專注於服務科技創新的銀行率先破局,正以差異化的解決方案走出一條服務醫療健康行業的新路。
北京中關村銀行自2017年成立以來,就將醫療健康行業作為科技金融佈局的核心賽道,經過多年深耕,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專業化服務體系,在破解行業融資痛點的同時,也探索出一條科技金融賦能產業升級的特色路徑。
今年上半年該行發佈《醫療健康行業觀察2024年年度報告》,對其在醫療健康行業的經驗進行了階段性梳理與小結。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此對北京中關村銀行三位資深業務人員進行訪談,深入探討該行在醫療健康行業的佈局與實踐經驗。
瞄準細分賽道:從挖掘政策紅利到破解行業痛點的精準佈局
「醫療健康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柱,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於北京中關村銀行為何深耕醫療健康這一細分賽道,該行授信管理部劉婷婷如是表示。
醫療健康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產業,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健康意識提升、技術突破加速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24年5月印發的《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到2026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總規模達到1.25萬億元,並通過研發補貼、醫保傾斜等政策推動產業向創新化、國際化升級,使其成為區域經濟轉型的核心引擎。
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也伴隨着與之相應的融資需求與挑戰。創新葯研發平均需要5-8年周期,耗資數億甚至數十億元,但成功率不足10%;高端醫療器械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落地的周期同樣漫長,在盈利前需要持續大額資金投入。「醫療健康企業普遍面臨‘三難’:持續資金消耗又缺乏傳統抵押物導致融資難,研發周期長與銀行短期貸款期限匹配難,技術壁壘高導致金融機構專業化服務難。」 劉婷婷坦言。
具體而言,醫療創新企業在研發初期無收入、無營運現金流入,實驗室里的研發管線、臨牀試驗數據等核心資產也難以估值變現,傳統依賴財務報表和抵質押物的信貸模式難以適配。更突出的矛盾在於,企業5-8年的研發周期與銀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期限錯配,以及債權的剛性償還要求與企業現金流不確定性之間的衝突,讓傳統金融機構望而卻步。
北京擁有國內醫藥研發能力最強的產業集羣,聚集了知名醫院、高等學府等頂尖科研機構以及高端科研人才,培育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的完整生態。立足北京地區的醫療健康產業優勢,北京中關村銀行看到了破局的可能。
「這里的醫療健康企業最需要專業化的金融服務,也最能驗證科技金融的創新價值。」 劉婷婷稱。正是基於對政策導向、區域優勢和技術發展方向的三重研判,該行將醫療健康行業列為科技金融服務的重點,開啟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佈局」的細分賽道深耕之路。
北京中關村銀行的醫療健康行業經驗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實踐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該行從2021年起,基於對國家產業政策及北京市重點支持行業方向的理解,將科技金融業務聚焦於醫療健康、高端裝備製造、集成電路、先進計算、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六大新興戰略產業,開始執行行業專業化分工。
2021年至2022年是該行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初步探索期,逐步積累起一批具備發展潛力的醫療健康企業客户。2023 年該行已組建起一支具有醫學、藥學、生物工程學背景的複合型團隊,提升了授信盡調與審查的專業性,並在同年出臺了《醫療健康行業授信政策指引》,進一步增強對業務部門開展市場營銷工作的政策引領作用,業務也進入高速發展期。
2024 年起該行繼續加強與政府機關、投資機構、醫院高校等多方合作伙伴的對接,為客户提供更多綜合性賦能服務,着力構建醫療健康行業生態圈。截至2024年末,北京中關村銀行已服務北京地區300余家醫療健康企業,其中超過200家企業獲得該行授信支持,累計授信金額近50億元,覆蓋藥品研發與製造、高端醫療器械、CXO服務、醫療商業等四大細分賽道。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企業中30%是首次獲得銀行融資的「首貸户」,70%尚未盈利。
重構服務邏輯:以專業化能力破解行業融資困局
醫療健康行業護城河深、專業壁壘強,破解其服務難題需要重構金融服務底層邏輯。北京中關村銀行給出的答案是:以「專業化能力+創新產品矩陣」破局,讓金融服務真正適配產業發展規律。
「我們不僅關注財務報表,更重視企業的管線價值和技術潛力。」劉婷婷表示。據她介紹,某創新葯企在臨牀一期階段尋求融資時,其他銀行因企業「處於初創期,無營收、無抵押」拒絕提供授信,而北京中關村銀行團隊通過深入分析其腫瘤靶點的機制創新與臨牀數據,充分評估核心技術以及管線的商業化潛力,給予企業千萬元授信支持並每年續貸,為企業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保障。目前該客户已成為國內外雙抗腫瘤新葯的明星企業,核心研發管線已進入臨牀II期。這種「技術穿透式」評估,正是團隊專業價值的直接體現。
打造行業細分賽道量化評估模型則是服務落地的關鍵支撐。據北京中關村銀行前沿科技金融部周宇介紹,該行探索依託歷史醫療健康數據積累,將AI 技術融入信貸評估,建立了針對醫療健康企業的專屬評估模型,提升前期項目准入評估效率,降低主觀判斷偏差。
模型聚焦「細分領域價值、融資健康度、管線競爭格局、技術潛力及估值、里程碑節點、商業化前景、團隊能力」等核心要素,形成了「技術估值+場景風控」的立體化評價框架。
這套體系擺脫了對傳統財務指標的過度依賴,轉而以產業邏輯重構風險評估框架,對創新葯企重點評估在研管線價值、團隊技術及運營能力,對醫療器械企業則以「三類註冊證獲批+商業化節點」 等關鍵節點核定額度。例如,某醫療器械企業在取得三類註冊證前面臨資金緊張困境,北京中關村銀行及時給予授信支持,幫助企業持續經營、併成功獲批三類註冊證;當企業進入商業化爬坡的關鍵時期,北京中關村銀行又通過綠色審批通道,為企業快速增額,解決了企業在動態發展中各關鍵節點的資金需求。
以產品創新形成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閉環。據北京中關村銀行業務管理部劉炤介紹,針對創新葯企普遍存在的研發周期長、對資金穩定性要求高等特點,該行推出授信期限最長5年的「科技研發貸」,用於滿足企業科技項目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研發資金需求;該行主力產品「認股權貸款」 則通過「債權融資+認股權」的方式,以認股權的潛在收益抵補信貸風險,既降低了企業當期的融資成本,又讓銀行可以分享企業未來成長紅利;同時,基於頭部醫藥企業通過外延增長提升技術水平、擴大市場的行業規律,該行開發了併購貸款產品,幫助企業完成併購交易、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該行還開發了回購貸款產品,適用於對於因觸及回購條款引發的投資機構退出、實控人主動提升股權比例以及因核心團隊更迭引起股權結構調整等場景。
構建生態圈:做醫療健康企業的 「長期陪跑者」
醫療健康企業的成長,需要金融與產業的協同發力。北京中關村銀行通過構建「金融+生態」 的服務模式,讓自己從單純的資金提供者,轉變為企業成長的 「長期陪跑者」。
「村寶」創新創業生態服務體系是該行實現產業協同的核心載體。北京中關村銀行攜手專注醫療健康行業的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孵化器及加速器、醫院及醫學院、醫藥產業園區等合作伙伴,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賦能企業發展,為醫療行業客户提供資金、產業資源、人才保障、空間佈局等全方位的支持,該行對接各類合作伙伴機構超過300家。「合作伙伴不僅是北京中關村銀行重要的獲客渠道,也是我行實施風險管理的重要夥伴,我們借鑑各類專業機構對企業的評價標準,不斷完善銀行的授信評價標準和風險控制手段。」劉炤介紹。
晶泰科技就是北京中關村銀行「長期陪跑」的一個典型案例。AI製藥頭部企業晶泰科技於2024年6月13日成功登陸港股,成為港股市場特專科技(18C上市規則)第一股而備受關注。回溯至2020 年,晶泰科技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適逢疫情期間,北京中關村銀行給予企業大力支持,成為其北京研發中心的首貸銀行。此后銀行授信額度隨企業成長穩步增加,在擴產、研發、市場拓展等關鍵節點持續支持。如今企業成功上市,北京中關村銀行繼續陪伴其成長,正探索與晶泰控股深化合作,為其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
益科思特則是北京中關村銀行賦能早期醫藥企業實現突圍的另一個案例。2021年,這家抗體新葯研發企業的臨牀前研究正處於關鍵期,其新一輪股權融資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北京中關村銀行通過 「認股權貸款」 產品給予企業千萬元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度過艱難時期。如今,其核心管線已進入臨牀二期,臨牀試驗數據優異,收到了國際藥企合作意向。
從晶泰科技到益科思特,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在企業陪伴中實現價值共生的重要性。北京中關村銀行的 「長期陪跑」理念,既為醫療健康產業注入了金融動能,也使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了差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