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30 10:36
轉自:財聯社
在「複方配製仿製藥」和禮來替爾泊肽強勢競爭的雙重困擾之下,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下調了2025年業績指引,預計2025財年銷售額與利潤增速大幅下降。這是諾和諾德今年第二次下修業績預期,或也意味着其過去三年的高增長面臨拐點。
北京時間29日晚間,諾和諾德於美股盤前發佈公告,預計按固定匯率計算,今年銷售額將增長8%至14%,低於5月宣佈的13%至21%的目標;營業利潤將增長10%至16%,此前計劃的增幅為16%至24%。
受此消息影響,諾和諾德股價盤前暴跌超20%,市值蒸發逾600億美元,收盤時跌幅為21.83%,市值一夜蒸發逾600億美元。
對於下調業績預期,諾和諾德解釋稱,預期下調主要針對2025年下半年業績,原因系拳頭產品Wegovy和Ozempic在美國減肥和糖尿病市場的增長放緩、市場擴張受限,以及在國際市場滲透率未達目標。
據悉,Wegovy和Ozempic產品均是GLP-1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的系列產品,2025年Q1,司美格魯肽產品以78.64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超越K藥(默沙東PD-1抑制劑)的72.05億美元,正式加冕「藥王」,在全球市場展現出極其強勁的吸金能力,也因此GLP-1賽道引發跨國藥企(簡稱「MNC」)激烈爭奪。
上述公告中,「競爭」一詞被不斷提及。諾和諾德表示,Wegovy在美國市場的滲透飽受「複方配製仿製藥」困擾,儘管FDA對復配藥物的寬限期已經於5月結束,但這些藥物仍然在市場上流通,公司正在採取包括訴訟在內的多項策略進行應對。
除了上述原因,諾和諾德在公告中沒有直接提及的是,另一MNC禮來旗下雙靶點減重劑替爾泊肽(產品名:穆峰達®)也在不斷蠶食其市場份額。禮來的財報顯示,2024年替爾泊肽銷售收入達168.47億美元,同比增長86.6%。
與司美格魯肽不同的是,替爾泊肽能夠同時作用於雙靶點,效果更優,而且其與司美格魯肽在美國市場的定價均在每月1000美元左右。今年5月11日,禮來公佈替爾泊肽頭對頭司美格魯肽的臨牀研究結果,在72周的減重治療中,替爾泊肽的減重效果(平均減重20.2%)顯著優於司美格魯肽(平均減重13.7%),替爾泊肽組實現的相對體重減輕是司美格魯肽組的1.47倍。
中國市場方面,今年1月,禮來官宣替爾泊肽在中國上市。此外,信達生物雙靶點減重劑瑪仕度肽於6月底獲批上市,恆瑞醫藥、麗珠集團、華東醫藥、甘李藥業等上市公司均已在GLP-1賽道上佈局。司美格魯肽專利將於2027年前后到期,全球範圍內競爭對手和生物類似藥上市申請已經排起長隊,等待分食這百億美元級的市場。
固有市場被禮來蠶食之外,諾和諾德對下一代減重藥物的佈局落后也被業內詬病。以禮來為首的數家MNC已經開始研發三靶點藥物,其中禮來的GLP/GIP/GCG三重激動劑Retatrutide進展最快,已挺進臨牀Ⅲ期。禮來於今年2月透露,Retatrutide Ⅲ期數據有望提前數月在今年晚些時候公佈。
爲了彌補管線空缺,今年3月24日,諾和諾德宣佈與聯邦制藥達成BD合作,根據協議,聯邦制藥將GLP三靶點受體抑制劑UBT251的海外(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除外)開發、製造和商業化權利以總潛在金額20億美元的價格授予諾和諾德,該藥物目前正在II期試驗階段。
7月29日晚,諾和諾德還官宣了CEO人選變更。公告顯示,公司現任國際業務執行副總裁Mike Doustdar將於8月7日接替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成為新一任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ustdar於2015年起擔任公司國際業務(美國以外市場)執行副總裁,此前曾負責東南亞、大洋洲及中東業務。在任的十年間,他帶領國際業務實現翻倍增長,2024年該板塊營收約1120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242.64億元)。
編輯:胡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