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炫技」到「干活」,具身服務機器人WAIC集體打工

2025-07-30 07:00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是機器人的大會,超150台人形機器人同台「出道」,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亮相。

與往年不同的是,機器人開始更多地走進生活場景,從「純炫技」進入「真干活」的新階段。

大會核心的「WAIC里·技能大舞臺」中央展區,開幕以來便吸引了大批參觀者,每到機器人表演時段,現場都被圍得水泄不通。在這里,觀眾可以看到機器人寫書法、舞龍、擊鼓,也可以讓機器人當服務員幫忙調飲品、做美食,它們還會精細維修、食品加工等「藍領」技能。據悉,只有機器人產品真正能實現干活,纔有資格進入這個展區。

「去年‘十八金剛’人形機器人還是站着的,但今年就有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一樓的主展廳,有大量的機器人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下真實地干活,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只有真實的干活,真實的落地,真實的商業化,具身智能才能真正地走進家庭生活。」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打工天團」亮相

本屆展會聚焦「AI日常化」場景,一羣「打工」機器人集聚的「WAIC里」主題街區成為妥妥的頂流。與去年亮相的「十八金剛」人形機器人先鋒陣列相比,今年的展示在三個維度完成了全面升級。

一方面,在大模型的深度賦能下,機器人的「大腦」「小腦」實現了進化,大模型技術已全面進入機器人的「大腦」(決策)和「小腦」(控制)。

例如,在智造車間區域,青龍機器人正進行自動化物料分揀,其核心是基於600萬真機數據和VLA預訓練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上核管孔清理機器人,可以在管板直徑達5米的近兩萬個管孔中完成清潔工作,高效解決了勞動工人長時間彎腰重複作業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一腦多形」的實踐下,通用具身大腦應用到了千行百業。

在威客小吃街,觀眾可以看到雲百生剝鵪鶉蛋機器人、希夕做飯機器人、擎朗智能服務機器人、復旦抓豆腐機器人;在智慧修理鋪,能看到新松修理機器人如何干活;在智慧小賣部里,銀河通用銷售機器人正在售賣零食……

其中,擎朗雙足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F1完成了全球首秀。其在現場以擬人化的動作和精準的服務流程,流暢地完成爆米花製作,並根據顧客需求調製各類冰鎮飲料,包括雪碧、可樂、是否加冰等多種選擇,向參觀者展示了未來服務的可能性。

能按照現場客户需求穿配關東煮串的希夕做飯機器人也吸引了頗多人流。智能食品加工方案供應商希夕智能聯合非夕、穹徹,帶來了一套集智能識別、靈巧操作與人機交互於一體的「具身智能+食品工業」示範系統——拂曉串煮小站。這套系統通過非夕雙臂自適應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標準化原料的自動抓取、智能穿串、精準加熱及柔性交付,全面呈現AI技術賦能下的食品製作自動化實踐。

「我們帶來了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應用,展現了非夕機器人在感知、決策與執行上的跨越式進步。自適應機器人在助力產線工業自動化變革的同時,也逐步滲透進大眾生活場景,實現真正的機器人通用。」非夕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世全表示。

此外,得益於「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的創新設計思想,人形機器人還實現了「高智低價」的突破。在鄰里文藝站才藝表演區,智元機器人研製的遠征系列機器人正展示其「聽得懂人話,敲得響樂鼓,寫得了書法」的多才多藝。

人形機器人「服務時代」到來?

商業化一直是人形機器人面臨的終極拷問,而此次WAIC展示了機器人落地的新範式,在人形機器人的下半場,落地服務場景的可能性比想象中更大。

日前,全球首家特斯拉餐廳Tesla Diner正式開業,其中一大特色是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式「上崗」,在餐廳擔任服務工作,主要負責分發爆米花、飲料等輕食,更讓業界看到了人形機器人在服務行業大有可為。

從在本次展會「打工」的一批人形機器人來看,國產機器人的技能正在不斷迭代和進化,展現出優秀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任務執行精度。

擎朗智能已深耕服務機器人多年,今年WAIC上機器人的集體進化讓創始人李通感到振奮,也讓他更堅定要走機器人「崗位化」的路徑。

「從崗位化的觀點看,它是個人形機器人,但只做這個崗位的工作。例如,這個崗位是專門做收銀的,那個崗位是專門倒咖啡的。這樣可以先從崗位商業化落地,然后把機器人真實的規模化做出去。當機器人多了之后,數據就多了,反過來機器也變得更強了。」他説。

在他看來,特斯拉Optimus與擎朗XMAN系列的落地表明,人形機器人正從工廠走向服務業,但爆發需解決成本、可靠性等問題。他堅信,「崗位化」是商業化的關鍵,商業場景中大多數人形機器人被用於展覽、引流、導覽等工作崗位,雖然能為場景帶來新鮮感,但上述崗位的生產力價值難以轉化為可測量的經濟收益,成為規模化落地的隱性阻礙。而服務場景中的收配餐、飲品調製等任務,天然具備可測算指標,使客户能夠清晰覈算投入產出比,這本質是ROI驅動的商業決策,為規模化鋪平道路。

(作者:張賽男 編輯:朱益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