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9 20:38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里投資者報
7月29日,知名智囊學者劉煜輝在新浪一場直播中分享了他對於中國經濟現階段的一些看法,並且指出了未來明確看好的三個方向。
劉煜輝提到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一個微妙的時間窗口,
資本市場已經在通縮中待了3年多的時間,而現在剛好處於美林時鍾轉動比較敏感的時間窗口。
他判斷通貨緊縮的窗口有可能在下半年關閉,而反內卷的一攬子政策也將很快揭曉。
屆時,代表通縮的資產頭寸,下行的價格壓力會很大。
比如債券、權益資產中股息性的銀行股,或者過去三年都表現得相對比較好的「口紅資產」,股價都會有很明顯的調整壓力。
但劉煜輝堅信這一次反內卷的價格效果一定會出來,
一旦效果真正出來,直接受益的一定是股票市場順周期的資產,中國的指數過4000點也是順理成章。
另外,他慷慨分享了三個他認為現階段A股值得佈局的產業方向,分別是RDA(真實數據資產)、循環經濟和固態電池。
主持人:您預判目前中國經濟處於什麼樣的周期?哪些資產配置的邏輯將會被重估?
劉煜輝:現在這個時間窗口比較微妙,
從「美林投資時鍾」這個角度去看,中國剛好處在時鍾轉動比較敏感的時間窗口,
在投資時鍾的通縮象限中,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待了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我們看到,中國的工業通縮在過去3年實際上是蠻嚴重的,
因為我們的PPI在水下已經待了很長的時間,現在最新一期的PPI是-3.7,這個裂口還是很大的。
但是,股票市場是預期的風向標,
所以從股票市場最近預期的發展趨勢來看,很明顯,是感知到了中國的宏觀經濟在下半年很有可能跨過通貨緊縮的象限,
整個投資時鍾會發生轉動,通貨緊縮的窗口有可能在下半年關閉。
它的背景是什麼呢?
從國內來看,肯定是來自於最高決策層為下半年所制定的目標——「反內卷」,具體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部署也很快就要揭曉。
第二個,從時代的背景來看,
我們已經處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也就是説G2激烈的戰略競爭,是今天時代的主題。
所以,從目前的狀態來講,G2的關係很明顯進入了一個利益的交換期,
或者説G2從一個decoupling(脱鈎)的狀態轉換到一個deal(利益交換)的狀態。
當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正在進行第三次的磋商,從動向的角度來講,可以看到G2的關係很明顯是在進行勾兑的,
領導人甚至有可能9月份來到北京,甚至有可能參加我們九三閲兵的觀禮,有這種可能性。
所以G2之間動態博弈的狀態,在發生明顯的改變。
這種明顯的改變,會導致整個經濟的基本條件隨之產生相應的變動。
如果G2之間的關係,從decoupling逐漸走向deal,至少階段性的一個deal的話,那意味着這種平行的狀態就會出現收斂。
具體來講,就是對面通貨膨脹的壓力會緩釋。
那與此對應的,我們這邊通縮的壓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緩釋,這是個大背景。
隨着這種狀態的緩釋,走向deal,那意味着「安全」和「發展」這兩者之間的權重就會再平衡,
我們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資源,去處理發展空間存在的挑戰。
因為當下發展空間存在的挑戰就是通貨緊縮,
也就是我們能夠拿出更多的政策資源,來反擊一下通縮,來緩釋一下通縮,這是順理成章的過程。
這兩方面都會導致整個資本市場的預期發生明顯的改變,
所以,最近代表通縮的資產頭寸,下行的價格壓力都會很大。
比方説債券,比方説從權益的結構性來看,股息性的銀行股,或者過去三年都表現得相對比較好的「口紅資產」,
最近股價都有很明顯的調整壓力,這個就是變動。
主持人:反內卷,現在已經是高頻熱詞了。您怎麼看待這個政策背后導向的信號?
劉煜輝:所謂反內卷,就是我們要終結長時間的價格螺旋下跌的趨勢,我們要結束這個狀態。
價格效果要出來的話,一定是供給端和需求端一起發力,
是配套的系統性的一系列政策方案,我們才能夠看到一個有效的價格效果。
從供給端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會直接作用於內卷的價格端。比方説通過限產限價,清理過剩的產能。
從需求端的角度來講,無非就是要提振內需。
而內需,從當下的載體來講,彈性最大的人羣就是年輕人,肯定是我們着力的一個重點。
還有一部分從地域結構來講,肯定是城市的中產階級。
所以,這兩方面的着力點,就是收入分配政策的一些配套措施,去刺激這兩部分人羣,
把這兩部分人羣的消費需求、消費彈性給刺激起來。
我覺得會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方案出來。
包括我們昨天的生育補貼,你看很快就下來了。
這個量,在我看來是不小的。因為三年、3300多萬三歲以下的小朋友,每個人3600塊的補貼,
這個量其實一次性下去是蠻大的,已經超過1000億了。
我們一個墨脱水電站的項目1.2萬億,但是分十年,每年的投入量也就是1200億。
另外,三歲到六歲上學這一段時間,前面已經出了一個政策,學前教育是免費的。
所以這一次性釋放出來,其實針對性很強。
像這種針對性很強的政策,我想恐怕是一攬子都在儲備箱里面。
也許馬上這個盲盒就要揭開了,接下來的高層會議就工作的部署,我們都能看到。
我個人是堅信,這一次反內卷的價格效果一定會出來,堅定地相信。
所以,我為什麼對股票市場,對A股市場很樂觀。
一旦這個價格效果真正出來,那直接受益的,也就是説獲得動量最強的部分,一定是股票市場順周期的這塊資產。
因為順周期在A股的權重相對來説是比較高的,
所以這一部分的價格彈性一旦起來的話,整個A股股票的指數會非常明顯地上一個臺階。
所以,為什麼我認為會超過去年的高點,基本上是確定性的事情,甚至上得更高,可能要不了多久,
如果這個價格效果真出來的話,中國的指數過4000點也是順理成章的。
主持人:您覺得現階段A股的哪些細分行業值得佈局?
劉煜輝:過去的一兩周,順周期這一塊剛剛開始,
隨着價格信號進一步顯現,這一塊的超額可能會很明顯地釋放出來,
這是從短期的價格動量的變化去判斷,
要從產業趨勢,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講的話,肯定是看這個產業趨勢和技術進步了。
從這個邏輯來看,其實我認為未來能夠出現大牛股,我個人比較看好的主要是三個產業的方向。
第一個產業趨勢的方向,就是RDA(真實數據資產)的邏輯。
RDA就是所謂的數據資產的上鍊,這個鏈是區塊鏈,RDA這個邏輯就是數據要素的資產化,數據要素的變現。
這個方向我是很看好的,因為當下中國有現實的、很強的利益的訴求。
中國過去形成的以土地溢價為基礎的財政體系受到嚴峻的挑戰。
所以,從中國角度來講,急於找到一個新型的生產要素,能夠把它轉化為有效的收入,
重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基礎,重構中國各個主體的資產負債表。
這個替代從目前來看,唯一的選擇就是數據。
數據資產一定是AI經濟中最關鍵的生產要素了,
這個要素怎麼樣資產化,怎麼樣變現,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它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區塊鏈化,加密化,就是我們講的RDA。
所以,這個過程中國一定會上上下下加力地推。
從應用場景的角度來講,RDA這個方向可能會出非常牛的公司和商業模式,這是我非常看好的第一個方向。
第二方向,就是我們常講的循環經濟。
中國怎麼通過循環經濟來突破能源的瓶頸。
然而在我看來,中國面臨的能源的瓶頸比芯片的瓶頸威脅遠遠要大得多。
這個沒辦法,我們就是資源短缺型的經濟體,所以這個方向一定要突破,
突破靠什麼?一定是靠科技創新。
因為我們中國的原油來講,現在70%甚至更多的原油需求都要依賴於海外。
所以,我們在這個方向一定會花大力氣從循環經濟的角度,比方説把廢塑料轉化為一系列替代原油、能化的產品。
只有這個方向突破,擺脫這麼高的能源依賴,中國地緣政治的戰略空間才能真正有效地釋放出來。
所以,循環經濟這一塊也會出非常牛的公司。
馬上中國要制定十五五規劃,循環經濟一定是從國家戰略層面頂格重視的一個方向。
第三個,其實我看好的是固態電池的整個產業化方向。
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的五年時間,中國的新能源異軍突起。
所以從這個方向來講,接下來中國如果要在低空經濟,在機器人領域,要佔據世界的潮頭,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在固態電池這個方向要佔據世界的領先地位,要取得優勢。
再加上中國機電的全球統治力,這合在一起就是低空、就是機器人產業。
我們可能在未來兩年就能看到落地。就是整個固態電池的大規模商用化和產業化的鋪開。
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
如果中國固態電池這一塊起來的話,低空、機器人這一塊就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因為它們最終都依賴於固態電池作為支撐,
固態電池這一塊的產業化,中國現在絕對是跑在全球的最前列。
這一塊很有可能又出一批非常牛的公司。
所以。從產業趨勢和技術進步的角度,我個人對於這三塊是非常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