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WAIC 2025|醫渡科技以AI向善踐行普惠醫療,用科技温暖生命

2025-07-29 19:15

  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包括12位圖靈獎、諾貝爾獎等頂獎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等在內的70余個國家和地區1500余位嘉賓齊聚黃浦江畔,共繪人工智能治理與發展的未來藍圖。

  本次大會不僅聚焦技術創新的前沿突破,更關注技術對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力。7月28日,醫渡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宮如璟作為AI醫療領域傑出代表受邀出席大會「AI向善」論壇,通過主旨演講和圓桌分享系統闡釋了醫渡踐行「AI向善」的落地路徑:以技術突破資源壁壘,用科技温暖生命。

從國內普惠到海外賦能,醫渡以技術温度守護生命健康

  宮如璟表示,醫渡科技在十多年前成立時就錨定了核心方向:以技術為引擎,驅動更高效、精準的普惠醫療供應鏈,降低疾病負擔。這一目標正通過一系列紮實的落地實踐逐步兑現。

  宮如璟女士演講

  在我國,慢性病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宮如璟分享道,在海南陵水,醫渡科技聯合當地政府與基層醫院,推出「基層賦能+數字療法」模式,為糖尿病管理打造了一套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這一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將專家診療經驗「數字化」,將專業服務延伸至「家門口」,讓技術成為「資源橋樑」,最終實現「患者主動參與、醫生精準管理、專家深度支持」的三方聯動。目前陵水93%以上糖尿病在管患者被納入系統化照護,治療率、空腹血糖達標率較試點初期分別提升34.5%、32.6%。

  基於陵水經驗,醫渡科技已將服務擴展至海南三亞、萬寧等多地及更多慢病領域。同時,融合「大模型智能導診+數字療法」的服務已在天津經開區落地,並計劃推廣至更多區域。

  在海外,醫渡科技以相同技術初心助力多國健康事業發展。宮如璟表示,醫渡科技已在4個海外國家開展業務,其中在某國落地的AI醫療應用系統已具成熟服務能力——雙方合作打造的國民醫療健康App月活用户覆蓋該國40%人口,居民能夠在該平臺便捷訪問個人健康檔案,配合系統生成的健康指數,還能獲得量身定製的數字化健康管理方案,更可通過鏈接AI醫生,協助預約檢查與專科診療,讓個性化健康指導「觸手可及」。

AI普惠醫療的核心邏輯:以信任為基,向人本而行

  全球AI醫療加速發展,如何讓AI更好地服務於普惠醫療,成為業界探索的課題。在「人工智能在減少健康不平等中的作用」主題高端對話環節中,宮如璟與復星基金會祕書長張翼飛、諾華基金會負責人Ann Aerts、達伯諮詢全球董事合夥人Laura Herman同台論道,直面全球AI醫療規模化應用的深層挑戰。

  宮如璟介紹,醫渡科技聚焦「AI for Medical」「AI for Life Science」「AI for Care」三大領域,構建了醫療健康價值網絡:「AI醫療大腦」YiduCore已累計處理分析超60億份經授權醫療記錄,公司打造的AI醫生助手覆蓋診療全流程,全方位賦能醫生科研、診療;生命科學業務已服務數百家藥企,縮短臨牀試驗周期30%以上;公司還連續多年成功運營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服務超4000萬人次,為萬千家庭帶去了保障。

  「醫療AI最重要的並不是模型參數規模或算法先進性。」宮如璟表示,「醫療AI的最終價值是服務於人、温暖生命。而要實現這些價值,不僅需要有對生命複雜度的敬畏,機構間的信任與合作,更需要堅守以人為本的初心——就像AI診療助手這種‘技術+人’的協作模式,正是這些理念落地的生動體現。」

  在本次大會上,醫渡科技AI中臺實踐還獲評「AI Solutions for SME全球案例」,這不僅是對其技術實力與實踐價值的高度認可,更是其以實際行動參與全球健康治理的生動註腳。

  未來,醫渡科技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錨點,深化全球協作與本地化實踐,以更堅定的步伐書寫貢獻全球健康治理的「時代答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