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能調度算力,為AI賦能

2025-07-29 15:53

(來源:經濟日報)

轉自:經濟日報

當前,人工智能加速發展,算力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驅動力。如何高效調用算力,讓算力為AI賦能?來自行業和企業的專家,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進行了深度探討。

算力建設的新趨勢

截至2025年7月,上海的智能算力規模已達到10萬P。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表示,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迭代演進,智算作為AI發展的「底座」與「基石」,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上海正搶抓人工智能引領全球科技變革的機遇期和窗口期,將充分發揮基礎優勢,與龍頭企業、院所高校等共同發力,加快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

「算力基礎設施正在走向集羣化、系統化。」燧原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趙立東表示,相關的軟硬件技術,包括超節點、網絡技術、全光互聯、低精度、分佈式並行計算、虛擬化等,已不再是一家企業單獨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跨行業的協作,多方聚力,構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燧原科技發佈了《智算集羣產業發展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燧原科技智算集羣工作組組長,首席公共事務官蔣燕表示,全球AI產業已進入算力需求爆發期,萬億級參數大模型推動智算集羣規模與性能快速提升。需通過技術攻關與產業協同,推動智算集羣生態與AI產業深度融合,為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躍升提供支撐。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屆大會上針對算力領域推出的新平臺、新技術,就成為亮點。中國移動與曙光存儲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聯合推出首個全局統一文件存儲產品落地應用。曙光存儲自2023年提出並引領「先進存力」理念以來,積極從技術、產品、方案等多方面探索創新。在AI存儲領域,曙光存儲已連續兩年穩居中國AI存儲市場份額第一,但並未止步於「領先」,面向持續增強的AI熱浪,探索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的存力底座。

該平臺「全局跨域調度」破「資源孤島」、以「數據流動」促「算存協同」,價值不止於大模型訓練提速、推理實時化等單點突破,更在於通過構建綠色集約、開放普惠的存力生態,為AI產業規模化落地提供基礎支撐。該系統的應用啟動,不僅是國內首個存力智能調度平臺方案的正式落地,更以先進存力中心「中樞神經」定位,深度融合異構資源調度與AI應用場景需求,為先進存力中心高效運營及AI技術落地提供核心支撐。

燧原科技創始人兼COO張亞林也表示,在超節點生態方面,燧原從互聯網、國央企、「東數西算」三個維度進行推進。燧原和頭部互聯網企業聯合定製開發超節點,聯合定製打造萬卡訓練集羣;與中國移動聯合開發高密度節點,參與運營商集羣建設;與「東數西算」節點甘肅慶陽聯合推進萬卡集羣項目,提供高效能國產化算力。

智能調配算力

面對各行業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不斷增長,算力和模型如何協同適配?行業高價值數據如何流通利用?企業數智化升級如何破題?大會現場,北電數智「AI底座」能力全棧亮相,聚合AI生產力引擎,打通AI和最終應用場景間的卡點斷點。

記者瞭解到,北電數智的「前進·AI智算平臺」能夠實現異構算力的統一調度與高效協同,並提供全棧式AI服務,構建了「模型即服務(MaaS)」的完整工程體系。目前已搭建千卡級國產異構AI算力混合集羣,納管並適配了11款不同類型的國產AI芯片,集羣總算力超過500PFLOPS(FP16),並全面支持Deepseek、Qwen等大模型訓練推理,助力AI技術產業化落地與場景化應用拓展。此外,北電數智還推出了紅湖·可信數據服務,能夠助力行業數據要素價值有效釋放,已在醫療、科研、文化、工業等多領域落地應用。

記者還注意到,針對企業個性化需求,浪潮雲從過去以集中提供通用算力為主,到現在適應客户對算力服務小型化、專業化、分散化的需求,建設了人工智能工廠,為客户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算力服務。浪潮人工智能工廠作為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是國內首個面向行業場景,具備工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人工智能生產流水線,重點解決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自動化和規模化生產問題。目前,浪潮人工智能工廠已沉澱61道工序、113套工具,並基於工匠中心持續提升生產能力與水平,同時依託工廠化運營模式,廣泛匯聚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生態,打造產業核心載體與創新引擎。

尤其是在發展數據要素方面,浪潮雲依託分佈式智能雲,在各類數據空間建設方面展開積極探索,並從新要素、新產品、新模式三個方面出發,打造了可信數據空間,提供基於可信數據空間的分佈式數據基礎設施服務,為「數採-數算-數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撐能力,有效解決數據要素各參與方的安全與信任問題。

百花齊放的新平臺

7月28日,上海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2.0正式發佈。該平臺是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下,由上海儀電(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搭建,以市場算力需求為導向,接入上海本地及市外各類空閒算力資源,可實現跨市域、跨資源池、跨廠商的異構算力資源交易和調度,形成多元參與、多方協同,智算、超算、通算一體的靈活供給格局。

如今,上海市智能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服務平臺已接入上海儀電、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以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雲廠商、商湯、算豐等第三方算力企業的算力,並實現新疆克拉瑪依、湖南長沙的優質算力接入,上架總算力規模已超過1.8萬P。

據瞭解,平臺未來將分為「算力超市」、「算力納管」、「算力融合」三個階段實施建設。平臺可承擔國家及上海算力補貼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政策精準觸達;最終形成"調度-交易-補貼"三位一體的體系,提升區域算力整體利用率和應用效能。

在地方主力軍之外,各類創新企業,也在積極搭建各類新型智能算力調度平臺。無限光年以啟智2.0為載體為星河啟智構建了高穩定算力服務平臺「啟智Lab」:通過Serverless動態部署實現算力「按需流轉」,硬件利用率提升至92%。

勝算雲平臺以技術創新驅動AI普惠,智能路由網關通過統一API接入全球100+大模型,其自研Prompt路由引擎精準擇優,降低Token成本30%,保障高可用低延迟;「拎模入駐」實現模型零配置、免預租部署,自動生成API與使用頁面,模型商業化成本直降90%;跨雲彈性算力調度聚合全球雲商閒置GPU,提供秒級擴縮容與跨雲容災,資源利用率高於85%,綜合成本降62.7%;全球算力網加密調度全球異構算力,支持最優匹配、效用付費,提供穩定充裕的普惠算力,從而讓AI創新速度加倍、模型算力成本減半。

新標準新未來

在大會的展會現場,一面由算力服務器組成的「算力牆」吸引了眾多專業觀眾駐足。由上海算豐信息聯合多家科研機構共同研發的國產軟硬件一體高密度算力機櫃——Shanghai Cube在大會上首次亮相,該產品作為展會算力基礎設施領域對標國際水平的一款新品。「簡單來説,Shanghai Cube國產高密度機櫃就是把芯片、存儲、網絡、管理節點等硬件,與操作系統、計算平臺、調度軟件、AI平臺這些軟件,從頭到尾深度整合在一起的高性能計算系統。」算豐信息首席顧問陳達亮説,該產品目前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其首套樣機已成功部署於復旦大學上海張江校區,並完成了對DeepSeek 671B和其他主流大模型的高效推理及訓練支持,以及與多個科學計算和算力調度平臺的適配。

在新產品之外,在此次大會上,上海市算力網絡協會正式發佈《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的智能計算技術要求和評估方法》《面向算力網的全光運力網絡技術標準》和《邊緣智算中心工程建設及運維技術標準》三項重要團體標準,這三項標準分別由燧原科技、上海電信、上海信管網絡科技等牽頭制定。此次依託上海本地產業資源頭部企業牽頭研製上述標準,旨在填補空白、提供「上海經驗」。三項標準的發佈將助力規範行業發展生態,提升上海算力網絡產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助力全國算力運力網絡規範化發展。

在智能算力調度平臺和新標準的規範下,未來的AI科創也將呈現新面貌。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聯合復旦大學和無限光年打造了星河啟智科學智能開放平臺。該平臺深度聚焦科研者核心訴求:讓更強、更易用的AI基礎設施與協作平臺自然融入科研全流程,服務更多科學家從技術瑣碎中抽離,專注科學本質,攜手加速未知探索。

無限光年啟智平臺工程負責人肖允鋒介紹,2.0時代全球科研面臨數據碎片化、算力浪費、跨場景適配難等深層效率瓶頸。為解決這些問題,無限光年專為星河啟智打造的啟智Lab,以智能容錯、動態部署、GPU/CPU融合等技術為前沿科學模型研發提效,建設高穩定高效率算力平臺,從算力調度到場景適配、從穩定保障到國產化兼容,構建「全鏈路算力基座」,讓AI成為科研「隱形助手」。

「AI產業正在經歷從技術崇拜到價值迴歸的本質轉變,而可信性正是這場變革的核心樞紐。」無限光年創始人漆遠表示,未來的AI競爭,不是算力或參數的比拼,而是價值創造能力的較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