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天吃透一條產業鏈:雲計算

2025-07-29 08:06

原標題:一天吃透一條產業鏈:雲計算

01  產業鏈全景圖

02  雲計算介紹

雲計算靠互聯網提供計算相關的資源和服務,用户隨時隨地能調用上雲平臺里的數據、軟件和硬件。數字化時代里,互聯網成了基礎設施,雲計算讓數據中心能像一臺計算機那樣運轉。

它靠互聯網把算力按 「用多少取多少、用多少付多少」 的方式給用户,涵蓋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大數據計算、大模型這些算力形式。

雲計算工作原理圖示

用户靠互聯網連到雲平臺,通過平臺管理、使用雲計算的資源。雲平臺由服務商維護,提供計算、存儲、網絡這些資源。

雲計算分類:

用户靠互聯網連到雲平臺,通過平臺管理、使用雲計算的資源。雲平臺由服務商維護,提供計算、存儲、網絡這些資源。

雲計算按部署模式分,有公有云和非公有云,主要是三種:

公有云由第三方公司管着,對所有人開放,成本低、能隨時擴規模,比如亞馬遜 AWS。

私有云由單個企業自己管,僅限內部用,數據安全和隱私性強,適合對數據安全要求高的企業。

混合雲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結合,數據和應用能在兩者間轉,企業能按需選 —— 比如非敏感業務放公有云,敏感的放私有云。

03  上游產業鏈

03-1、硬件供應商

硬件供應商在雲計算產業鏈里是地基角色。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這些,就像蓋樓的鋼筋水泥,直接決定數據處理的快慢和安全。AI 算力需求猛增,GPU、FPGA、ASIC 這些芯片就像搶手的特殊建材,市場跟着快速擴張 ——2024 年全球 AI 芯片市場規模預計 2000 億元,佔全球 35%。

03-2、軟件供應商

軟件供應商是另一根支柱,像樓里的水電和管理系統。虛擬化軟件、雲操作系統是核心,2024 年市場規模約 1400 億元,隨着雲計算普及,這塊市場還在擴大。數據庫領域,雲計算推動下,達夢、華為 GaussDB 這些國產廠商慢慢搶下份額。安全軟件則像門禁系統,隨着雲計算普及和數據安全意識增強,需求越來越大。

03-3、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上,2024 年中國雲計算上游硬件市場規模約 2800 億元,比 2019 年增長 133%,相當於這幾年翻了一倍多。全球硬件市場同樣快速擴張,規模和中國差不多,也是 2800 億元,較 2019 年增長 133%。

03-4、競爭格局

①服務器市場

②網絡設備市場:雙巨頭主導

交換機市場里,華為以 32.4% 領跑,新華三 28% 緊隨其后,鋭捷網絡拿下 18%,前三家加起來超七成,基本主導了市場。

路由器領域更集中,華為一家佔 50%,拿下半壁江山,新華三佔 25%,兩家合計拿走四分之三,剩下的玩家只能擠剩下的空間。

無線設備這邊,新華三和華為聯手佔了 60% 以上,在這個領域穩穩站在頭部。

③AI芯片

Intel

Intel 是服務器 CPU 的老牌龍頭,2020 年在服務器 CPU 市場佔 70.8%。2024 年,數據中心相關收入佔 24.137%,PC 客户端收入佔 31.3307%,儘管被 AMD 追趕,仍保持*。

AMD

AMD 靠 2020 年推出的 Zen 架構發力,逐步在 CPU 市場和 Intel 競爭。2024 年,數據中心產品收入佔 48.7842%,遊戲產品收入佔 27.357%,憑着高性能和高性價比,慢慢搶回市場份額。

NVIDIA

NVIDIA 在 AI 芯片市場是*主導,2023 年在數據中心 AI 芯片市場佔 65%,英特爾和 AMD 分別以 22%、11% 跟在后面。2024 年,NVIDIA 數據中心產品收入佔 78.0096%,遊戲 GPU 及相關產品收入佔 17.1482%。

④光模塊

光模塊是數據中心、5G 網絡、雲計算里的關鍵零件,專門負責光信號和電信號的轉換。AI 算力需求暴增、數據中心升級、5G 普及,推着全球光模塊行業快速更新換代,市場也在擴大。2025 年,AI 大模型訓練需求猛漲,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技術從 400G 往 800G、1.6T 升級,硅光技術、LPO 方案、CPO 封裝成了升級的核心方向。

2024 年全球光模塊 TOP10 供應商里,中國廠商佔了 7 席,形成 「中國主導、海外巨頭並存」 的局面。

中際旭創以 33 億美元營收拿下 40% 全球份額,是谷歌的主要供應商;北美頭部廠商 Coherent(收購 II-VI 后)在拓展微軟、Oracle 這些新客户;新易盛營收 12 億美元,是 AWS、Meta 的核心供應商,LPO 技術比行業* 12 個月;菲尼薩市場份額約 30%,和中際旭創差距不大。

有興趣加入星球獲取更多分析研究,下方掃碼直接加入:

04  中游產業鏈

智能時代,大模型發展得很快,關注度也高,雲計算能根據業務需要,提供以下四種服務模式: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最基礎的資源服務,像計算、存儲、網絡這些,就像蓋樓時的水泥、鋼筋、土地,是*層的支撐。

平臺即服務(PaaS):給應用程序提供部署用的軟硬件平臺,好比現成的工作臺,開發者不用自己搭基礎,直接在上面放應用就行。

軟件即服務(SaaS):直接提供能用的軟件,像協同工具、客户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計劃軟件這些。用户不用自己研發,連網就能用,省了管基礎設施和開發軟件的功夫。

模型即服務(MaaS):把 AI 模型當成生產里的核心工具,從模型預先訓練、二次調整優化,到最終投入使用,整個過程都圍繞它來運作,全生命周期都提供服務。用户能低成本訪問、使用、集成這些模型,讓自己的業務更智能。

04-1、市場規模

從服務模式佔比看,SaaS 在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里佔比最高,2023 年收入 1334 億美元,差不多佔了整個市場的 45%。增速上,2021 年起,PaaS 就超過 IaaS 和 SaaS,成了增速最快的服務方式,2023 年增速達到 29%。

IDC 預測,2024 年全球公共雲服務收入會超 8000 億美元(+20.5%),2025 年增速差不多,到 2028 年全球收入能到 1.6 萬億美元。

04-2、我國市場規模

中國市場這邊,2023 年整體雲服務市場規模 4758 億元(+19.2%),大模型這類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着中國雲服務市場從 「補全綜合能力」 轉向 「打造融合能力」,技術革新和商業實踐創新成了整個行業的關注點。

過去 10 年,中國雲服務市場從以前私有云佔大頭,慢慢變成公有云唱主角。公有云市場增長很快,佔比不斷往上提。

04-3、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方面,全球雲服務的三大核心模型如下:

傳統 IT 服務模式里,資源都固定在特定服務器和存儲上,就像每個應用佔着專屬的硬件,哪怕訪問量低用不上,也沒法轉給其他應用,導致服務器和存儲大量閒着。

雲計算模式下,資源能在系統池里動態調配 —— 需要多少存儲、服務、網絡資源就調多少,軟件也能自動部署,用完自動收回。相當於把分散的數據中心資源,像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這些,全集中到一起,由專門的服務商運營維護,再靠虛擬化技術打破物理限制,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按需分配和集中管理。

04-4、競爭格局

競爭格局上,IaaS+PaaS 市場里,海外的 AWS、微軟 Azure、Google 佔着*優勢。2024 年 Q4,這三家在全球雲基礎設施提供商中,AWS( 30%),Azure ( 21%),Google Cloud (12%),加起來超 60%。

國內市場里,IaaS 主要玩家分三類:互聯網背景的雲廠商佔比大,比如阿里雲 2024 年下半年佔 26.1%;軟硬件背景的廠商盯着軟硬一體研發,像華為雲市佔率 13.2%;運營商背景的廠商靠着集團政策支持和政企用户基礎,營收增長很快。

05  下游產業鏈

05-1、「雲+行業」

「雲 + 行業」 這塊,行業雲平臺是按行業技術方案搭起來的,能共享資源、貼合具體場景、按市場規則運作,成了大企業建雲的新方式。Gartner 在 2023、2024 年都把行業雲平臺列為十大戰略技術趨勢,還預測到 2027 年,超 70% 的企業會用行業雲平臺加快業務創新。

2023年行業用雲量佔比

05-2、政務雲

政務行業上雲在加速,還有不小增長空間。2023 年政務雲整體規模 794.5 億元,其中專屬雲 557.6 億元,光專屬雲基礎設施就有 406.6 億元,同比增長 16.6%;公有云 154.7 億元,公有云基礎設施 109.2 億元,同比增長 18.2%;運營服務 82.2 億元,同比增長 38.7%。

數據顯示,國內政務系統上雲率超 90% 的城市只佔 55% 左右,還有 10% 的城市上雲率在 50% 以下,這行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政務雲競爭格局因服務模式不同有較大差異:各類佔比如下:

05-3、金融雲

金融雲這邊,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做雲計算,加上傳統金融機構圍繞新技術搞新一輪 IT 改革,推着雲計算在金融行業用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金融企業開始用雲來裝應用、處理高併發業務,雲計算和金融行業正加速融到一起。

據 IDC 統計,2024 年下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 52.3 億(+11%)美元,市場的發展更加多元化了。金融企業花在雲化上的錢佔比明顯提高,對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

2025 年起,DeepSeek 等開源模型進入市場,給金融雲的競爭格局帶來新變化和商機。中國金融雲正在積蓄力量,有望迎來 「基礎設施重新搭建 + 智能應用大量涌現」 的雙重增長。

06  行業公司案例

深信服 「同架構混合雲」 方案,以同架構的線下私有云和線上託管云爲底層,實現統一管理監控。

通過 「雲間互聯」 技術打通線上線下及國產集羣;雲上智能大腦遠程監控、專家值守提升可靠性,雲端服務中心提供災備等服務,簡化客户運維。適用於數據中心延伸等場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築牢 IT 基礎。

2018 年起,深信服雲計算及 IT 基礎設施業務營收一直在漲,佔總營收的比例也不斷提高。2024 年深信服總營收 75.20 億元,同比略降,但云計算及 IT 基礎設施業務營收 33.84 億元,佔總營收的 45.0%,比 2023 年又提高了 4.7 個百分點。

2015-2024年深信服營收與利潤情況(單位:百萬元)

2018-2024年深信服雲計算業務營收及佔總營收比重變化情況

(單位:百萬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