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8 21:00
在通往智能時代的征程上,一座城市選擇從「用AI」到「讓AI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在這場圍繞「算力—數據—智能」的全球城市基礎設施新競賽中,上海必須加速,也始終領先一步。
2025年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以下簡稱WAIC 2025)閉幕式上,中國電信與上海市政府宣佈發佈城市信息化服務品牌——「智雲上海」。
「智雲上海」的推出,標誌着上海已率先完成全球最大規模城市級數智化底座的部署與能力集成,並將以此為基礎,構築「上海有AI、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務體系,率先提出以革命性AI惠及城市民生的新發展理念,為全球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AI CITY」範式。
這是上海電信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領軍者,正式發佈其全面的「城市級AI中樞」戰略。該戰略以「智雲網絡」為堅實基礎,通過「2+M+X」前瞻性算力佈局、公共算力服務平臺、行業MaaS模型及一系列創新AI應用,為上海打造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高地提供核心動能,讓智慧城市的未來願景照進每一位市民的現實生活。
鑄基:AI時代的泛在算網基礎設施
上海之「智」已經深入泥土,融入空氣。
AI時代的泛在算網基礎設施悄然成型。智雲上海基於中國電信雲網融合3.0框架打造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深度融合了雲、網、算、用的新型雲網架構,既託得起產業飛躍的翅膀,也沉澱為城市治理與安全穩固的根基。
智雲網絡打破傳統樹狀網絡的層級壁壘,採用扁平化葉脊(Spine-Leaf)全互聯架構,實現任意節點間「路由最優、帶寬無收斂」,徹底消除資源調度瓶頸,實現了架構革新、能力進化、技術融合三大顛覆式創新。
相比傳統網絡,整體運力提升了7倍,實現1毫秒入算並支持智能動態業務感知,TB級數據分鍾達、超百公里存算分離拉遠訓練算效達到97%以上。
技術專家打了個形象的比方,「過去,上海市內所有快遞都要經由崑山物流樞紐中轉,無論寄送地點之間多近都不能例外,長距離‘折返跑’成為物流常態,而現在,快遞物品可以就近直線投遞,效率極大提高。」
當前,智雲上海已經通過「2+X+M」構建起能量密度全球領先的算網體系,實現了從「國家級大算力」到「邊緣微算力」的全層級覆蓋。
「2」即「青浦雲湖+臨港智算」雙樞紐「東西兩翼」格局,擁有全國首個單體國產萬卡液冷智算集羣,能夠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X」是多達60個的「淺邊緣」核心數據機房,覆蓋金融城、商務區等關鍵區域,為金融高頻交易、電競雲渲染、在線新經濟等場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算力;「M」則是密佈城市的500多個「深邊緣」算力節點,將算力下沉至企業園區、工廠、交通樞紐等邊緣場景,送至「家門口」和「指尖」。
目前,「算力調度大腦」已實現90%以上的算力需求在1分鍾內完成資源匹配。
融通:千行百業的數智躍遷實驗
智雲上海從來不是單一產品,而是一個能力體系和矩陣,從雲到邊,從模型到服務,智雲上海讓不同類型的行業以各自的節奏進入數智躍遷的過程,AI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貼着行業的皮膚生長——就像神經接入肌肉,血管連接骨架,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智能體」。
千行百業的數智躍遷沒有標準答案,卻有統一的底層邏輯——「以算為本,以智為核」。智雲上海,就是如此可以被「調度」、被「進化」的新型智能基礎設施。
製造業:AI進入工業血脈,重新定義「精益」
在工業現場,「精益」曾是一場管理革命,而今,它被AI重新註解。當車牀在產線上轟鳴時,AI不再是「后臺參考」,而是實時參與決策的「生產搭檔」。
上海電信為商飛量身打造的專屬算力基礎設施,全面支持從千萬參數級到百億參數級模型的彈性訓練,滿足商飛L0階段基座模型測評與L1階段行業大模型訓練的全鏈路需求。同時,通過MAAS平臺(模型即服務),商飛可便捷調用各類模型能力,實現模型從訓練到部署的快速切換與精細管理。
通過「運營商建雲網、共同研算法、企業落場景」的模式,雙方的協同創新正為工業領域AI規模化應用提供新的範式。
在浦東新片區康橋的施耐德電氣工廠,傳統工控台已被替換為一排排「瘦終端」。這些設備無須本地處理計算任務,只需聯網,即可調用天翼雲電腦平臺運行工業軟件、MES系統和算法工具。
這是國內首例工業雲電腦大規模落地的實踐。傳統PC和工控機的高能耗被雲化管理替代,能耗減少最高可達97%。
更重要的是,「即插即用」的能力,使得工廠在終端更換、系統升級時幾乎無停機時間,顯著提升產線連續性。
「這是一場顛覆性的管理革命。」施耐德電氣上海康橋工廠數字化負責人表示,這套數字化範式正在被標準化複製到更多製造業場景中,而智雲上海的雲網融合結構,是支撐這一切的底層骨架。
在上海青浦區的一間智慧工廠內,產線高速運轉,每一臺設備與工位都被精確地納入實時監控之中。這里是真蘭儀表的智慧工廠,也是「智雲上海」體系中製造業典型的5G+AI場景落地之一。
通過上海電信部署的工業5G專網系統,真蘭儀表實現了設備狀態的實時雲端監控與智能分析,工廠管理者能夠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準確追蹤每個生產環節的動態,燃氣表的成品檢測效率也因此提高了40%,真蘭儀表智慧工廠由此入選2024年工信部發布的《5G工廠名錄》。
金融業:安全是起點,AI是加速器
在杭州銀行上海分行,最先「智能化」的不是交易系統,而是安保系統。
銀行的支行網點、ATM機猶如城市金融系統的「毛細血管」,爲了保障「毛細血管」的安全,不計其數的安防「天眼」7x24小時監控。如此大量的視頻內容如何處理與存儲?成為擺在銀行面前的難題。
如今,過去靠人眼監控的攝像頭,已被集成AI算法識別器的「算網一體機」取代。ATM區域發生異常行為,AI可提前預警、即時告警,極大緩解保安夜班壓力。
更深層的變革,是「智能員工」已悄然上崗:它可以自動生成固定格式報表、客户通知、材料摘要。這些AI助手都在行內部署、訓練、運行,不依賴外部平臺,真正做到數據不出域、模型可控、結果可審。
這標誌着金融機構不再將AI當作「技術工具」,而開始將其納入生產力體系內部,成為流程優化的一部分。
服務業:用AI重構運營細節與客户體驗
相比工業與金融,服務業的挑戰往往在於:高分佈、低標準、信息割裂。智雲上海通過城市級的AI服務中樞,為服務行業提供了統一的智能基礎設施。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鏈家那抹標誌性的嫩芽綠。
鏈家門店的智能化升級並未以「換設備」開始,而是以「激活數據價值」為核心。在上海電信打造的「端到端、一體化」智慧門店方案中,原有攝像頭被納入中國電信第五張網——視聯網統一管理體系:攝像頭不再只是被動記錄工具,而是成為AI的「眼睛」,實時洞察門店動向;視頻數據不再是沉睡的孤島,而是可以分析和決策的寶貴資產。
得益於智雲上海「邊緣+中心」的算力佈局,鏈家的連鎖門店無需自行部署高性能本地服務器,即可通過雲端獲得穩定、彈性、近場的AI推理能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門檻,也保障了AI應用的高可用性和低成本可持續性,
「智能」之外,更關鍵的是安全。從前端攝像機的接入、安全加密傳輸,到雲平臺的數據統一匯聚、AI算法實時識別,再到終端人員的權限訪問與運營決策,全鏈條實現閉環安全防護,為鏈家構建起電信級的安全屏障。
城市治理:AI嵌入「神經元」
「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忙?」在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話務大廳,這句問候每天重複數萬次,連接着城市最真實、最鮮活的聲音——快遞糾紛、交通諮詢、水電問題、噪音擾民……
幾乎每一位市民都熟悉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這不僅是城市傾聽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城市運行的「毛細血管」,更是AI深度介入基層治理的入口場景。
如今,這些聲音被數字神經所捕捉,依託中國電信「星辰」大模型與DeepSeek深度融合,上海電信自研「星辰政務大模型」,在政務服務領域形成「精準決策—智能提效—安全閉環」的完整生態鏈,實現了「未病先治、小病早治、類病根治」,確保了城市的健康生長。
去年,颱風「貝碧嘉」「普拉桑」接連在上海登陸。此前,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多年汛期前后近1000萬條市民來電數據進行處理,最終梳理出800個風險點,提前核查排摸管控風險,實現了防汛力量精準調度。
2024年,上海12345熱線年通話量突破1000萬次,需轉派的訴求工單約為439.4萬個,其中通過智能派單的數量達406.8萬個,佔比為92.58%,準確率超過90%。
除了成功服務於上海市12345市民熱線,星辰已進一步落地浦東新區、虹口區、長寧區、靜安區等區級城運熱線,以及1233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熱線,並在全國多個省市政務領域落地實施。
醫療大模型:讓家庭醫生「有數、有術」
在醫療領域,從院內病房到社區門診,大模型正逐步嵌入中國醫療體系的多維觸點,AI不再只是科研場景的「工具人」,而正在成為醫患之間的「可信夥伴」。
AI醫健助手以大模型為核心底座,融合中山醫院9大臨牀護理板塊的專業知識,支持多終端交互形態,為患者提供涵蓋疾病預防、精準診斷、治療建議、康復營養與隨訪指導在內的全周期健康諮詢服務。
目前,項目已在中山醫院胃腸外科率先上線,正在向更多病區橫向拓展。根據統計,助手在試點病區的主動使用率已達每周30%~50%,顯著提升患者獲得感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護理資源緊張問題,贏得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雙向認可。
醫療人工智能的另一項突破,也正在上海的基層治理體系中生根發芽。
上海電信與庫帕思科技、徐匯區衞健委以及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共同推出的「醫療行業智能體」,既可輔助家庭醫生實現臨牀診療的全流程智能輔助,包括主訴理解、檢驗指標分析、個性化治療建議;也能服務居民日常健康管理需求,提供涵蓋健康諮詢、康復護理、運動營養等內容的實時問答與科普知識推薦,真正把高質量醫療服務送到「家門口」。
不僅讓醫生「有數、有術」,也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更便捷、温暖、可信賴的醫療服務。
賦能:從「智慧圖景」到「幸福實景」 AI讓上海更有愛
上海是座包容開放的城市,無數年輕人來這里闖蕩打拼、追逐夢想,從一開始,智雲上海就向他們傳遞了温暖。
對於入住上實城開阡集·匯社區的年輕人來説,在進入人才公寓的第一時間,掃碼就能開通寬帶、高速上網,不用再像過去那樣提交申請、填報信息、等待安裝。不僅寬帶「隨開隨用」,而且上網速率、付費方式全由自己說了算,比如今天用200M寬帶,明天用500M寬帶,都行。
人們第一次意識到城市正在「悄悄變聰明」,往往是從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開始的。
走上申城街頭,外觀時尚的「Hello老友數字公話亭」不經意間突然引入眼簾。在算力春風的吹動下,這位佇立上海街頭已有100多年時間的「老朋友」正煥發出新活力,成為實現AI普惠的載體:面向老人,提供緊急求助、聯繫家屬服務;面向聾啞人,提供12345手語服務;面向遊客,提供中英雙語文旅諮詢、路線規劃及打車服務;面向市民,可24小時解答政務高頻事項。
如今,「Hello老友數字公話亭」已經在上海核心城區佈設了600多個點位,而且能力不斷精進,如聯合階躍星辰多模態大模型打造核心算力基座,融合上海12345政務知識庫等資源確保服務時效與精準性,政務諮詢覆蓋200多項事項,實現毫秒級知識匹配,準確率達95%。在AI加持下,這座亭子變成了城市治理最小、也最柔軟的單元。
爲了能讓家庭用户像使用水煤電一樣使用AI應用,上海電信基於智雲上海底座打造了家庭場景下的AI與算力調度平臺——AI家。它耦合了多形態的硬件終端,開放了生態合作,融合合作應用和民生服務,形成從政府到家庭的信息匯聚入口,讓AI普惠到萬家。
還有「閨蜜機」,把家變成了萬能數字艙。它可隨心移動、隨時使用,客廳、書房、卧室、廚房都能上場,可追劇、視頻通話、健身,而且提供雲上存儲、雲上安全、雲上生活等服務。
「智」是智雲上海的因子,「惠」則是它的使命,從一開始,智雲上海就不是為「炫技」而生,而是為「賦能」而來——以應用為導向,賦能城市治理、賦能產業發展,更重要的,是賦能每一個具體的人和家庭,把「智慧圖景」逐步轉化為「幸福實景」。
智雲上海正為上海這座城市帶來全民可及的温暖,詮釋AI的另一重含義:愛(ai)。
生態:城市進化,共享開放激活萬象生態
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平臺,從來不是「建起來」就能自動運轉的工程系統,而是一場長期的「生態組織戰」,智雲上海的底色不是封閉,而是開放、互信、共享與共建。
模速申城:下樓就能「買算力」
在上海,AI已成為像水電煤一般的基礎設施,隨取隨用,普惠便民,而這正基於上海全產業鏈佈局的戰略前瞻性。
位於徐匯西岸的模速空間,誕生了上海AI「北斗七星」——稀宇極智MiniMax、商湯科技、階躍星辰、無問芯穹、星紀魅族、特贊科技和斑馬智行七家人工智能龍頭企業。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模速空間集合了算力、模型、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的AI企業,濃縮了上海AI產業鏈。
在這里,下樓就能找到算力、模型和應用。走進上海電信模速智算專區,就能找到人工智能一站式服務,在算力超市里買算力,在模型超市里找模型,在AI超市里招「數字員工」。
當前,上海電信整合上海「東西兩翼」的算力資源,構建了上海電信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面向企業和公眾提供超12.5Eflops公共算力服務,用户可以按需採購,一鍵部署,讓AI成為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普惠資源。
上新:AI STORE開張 數字員工上線
只有自主可控的AI資源,才能真正地賦能千行百業、千家萬戶。上海電信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已經適配多種規格算力資源,招募13家算力合作企業,包括華為、沐曦、壁仞、海光等國產算力資源,以上海為長三角核心部署中心節點,拓展國內多省市服務節點,最遠端已延伸至西北邊陲。
WAIC 2025期間,上海電信公共算力服務平臺煥新升級,在已有算力超市和模型超市的基礎上,上新AI超市。AI超市打造了「智雲上海AI STORE」,企業可以在這一專區找到各有所長的數字員工,比如行政、法務、文宣、研發、客服、銷售等專員。
從普惠算力到普惠模型,再到普惠AI應用,爲了讓更多中小企業用得起、用得好AI,上海電信正在拓展智雲上海的「朋友圈」。
7月27日下午,在全球計算聯盟的支持與見證下,上海電信攜手天翼雲,與華為、字節跳動、上海AI實驗室、階躍星辰、MiniMax、沐曦、壁仞、出門問問、鯨魚科技、基流科技等國內頭部AI合作伙伴,在WAIC大會上啟動「智雲上海AI STORE」生態夥伴計劃,整合算力層、模型層、應用層合作伙伴的能力,開發面向千行百業的智能體和AI解決方案。
一跳入算:讓每一家企業都能「安心用智」
模速空間這樣的AI產業園區背后,是「智雲上海」正在展開的一場生態能力的普惠行動。它不僅是一張覆蓋全域的智能網絡,更是一套融合了「雲、網、數、智、安」五位一體的園區新型基礎設施。
在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市北高新園區、南大智慧城、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等5個園區,上海電信建設了園區專屬算力資源池,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數字紅利。
園區內企業將有機會享受6 個月免費試用的 「豪華套餐」,包括FTTR-B 全光覆蓋 + 算網一體機、華為昇騰 Atlas 800I A2 算力一體機等,同時提供 50Gpon 萬兆光網試點和 WiFi7 全光組網體驗,助力企業構建高速穩定的數字網絡。
上海下一站:超級智能體
一座城市如何成為AI時代的全球樣本?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創新高地?
答案,藏在這座城市日益流暢、智能、默契的運行之中。沒有人會懷疑,上海正站在從「信息時代」邁向「智能時代」的關鍵門檻上。但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這場演進的「操作系統」正在悄然重構。
「智雲上海」,正是這個操作系統的代號。它不是某個單一的項目或平臺,而是一整套面向未來的城市級智能底座。在這里,通用人工智能與產業數據深度融合,算力像水、電一樣精準流動,AI能力以「原子化」的方式嵌入千行百業,助力每一項城市服務、每一次產業躍升。
回顧過往,上海電信始終在城市發展的每一次躍遷中扮演關鍵先生。
從「電話通萬家」到「雙萬兆之城」,從「移動互聯」到「萬物智聯」,今天,它以「智雲上海」為新形態,匯聚AI、雲計算、算力網絡和數據中臺等城市級基礎能力,為上海的智能化躍遷構建底座,以「AI城市操作系統」構建者為新角色,託舉起整座城市的智能生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