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為「藍血十傑」夏忠毅:IPD變革的7條重要經驗

2025-07-29 07:52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 文 / 夏忠毅,華夏基石六君子塾訓戰導師,華為「藍血十傑」,首批6級流程管理和企業架構專家,著有《從偶然到必然》、《為客户服務是華為存在唯一理由》兩書

  • 本文摘編自《從偶然到必然:華為研發投資與管理實踐(升級版)》(夏忠毅;清華大學出版社),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編者按

很多企業都在變革,為什麼不成功或改進效果不佳,華為IPD變革歷程和方法,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借鑑。

進化論最核心的觀點是適者生存,世上的強和大,都不能保持基業長青。一個企業如果想要活下去,唯一出路就在符合實際和趨勢的變革。

然而變革總是困難重重,而且變革受挫幾乎是業界的常態,因此變革需要決心、勇氣和智慧,更需要領導力。任何業務變革都離不開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持續不斷的培訓與松土,尤其是匹配業務特點的漸進式推行。

華為變革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不是容易或偶然的。二十年后,再來回顧IPD,成功的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1高層的決心和領導力。主要是變革的決心,因為沒有退路,體現在華為當時堅持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的原則上。

2文化價值觀的保駕護航。華為一切爲了為客户創造價值,以創造價值的奮鬥者為本,使得很多其他企業難以實現的變革,在華為可以實現。

3變革方案本身的正確性。沒有被IBM本身變革成功驗證過的IPD,不可能在華為落地生根。加上華為不斷的優化固化。

4華為的執行力。包括兩部分:IPD之前,華為有優秀的成功產品開發的實踐及隊伍,經歷過實戰的洗禮並有非常成功的經驗和經歷;IPD變革開始后,持續多年前赴后繼投入大量專職脱產的,有成功產品開發經驗的優秀干部和專家。在人力資源上給予了充分的保障,包括核心組和擴展組,並對他們有效的激勵。

5研發組織結構和治理架構的變革2002年產品線的大變革,使研發組織徹底地從統一的大功能部門(大研發),變成了擔負E2E職責和使命的產品線,並從組織到干部,考覈激勵,到運營管理體系上,完成了以產品線為經營中心的管理與組織變革,使產品線和IPMT在人事組織/治理運作及責權利上完全一致起來。這是IPD20012002年的低谷走出,不斷邁向成功的關鍵。

6精心做好試點。事先充分準備和實施過程的全心投入和全力以赴。試點的成功和摸索出的一套符合華為實際的IPD初步方案,是后來推行IPD的基礎。

7管理變革的節奏。變革是通過影響人的思想進而改變人的行為和做事方式的,變革的節奏非常重要。華為採用關注(培訓與松土,獲得理解和支持)、發明(不斷優化驗證提升效率,適應新業務)、推行(30%推行,全面推行)、持續改進的變革方法,使華為IPD變革成功地走到今天。

IPD變革是華為研發走向世界級的現代化之路。華為堅持虛心學習世界領先企業的先進管理體系,不斷變成自己身體素質和內功,華為基於每年TPM評估,不斷優化改進,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IPD成為一個有生命的管理體系,支撐華為全球業務的不斷拓展,進入世界級領先企業。

01

高層的大力支持

是業務變革成功的首要因素

IBM資深顧問Stas曾參與過很多公司的業務變革項目,有很多項目失敗了。他認為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關鍵人物沒有真正參與進來。IBM公司為什麼通過IPD變革項目取得巨大成功呢?主要原因之一是得到了高層的大力支持。IBM總裁郭士納非常重視IPD項目,據Stas回憶,郭士納總是要求IBM的高層領導去親自參與IPD、供應鏈的變革,有的高級干部因為沒有做到而被解聘。

任正非等華為高層領導從項目初期就非常支持IPD業務變革。任正非多次在各類會議上發表講話,反覆強調IPD對華為的重要性。「IPD關係到公司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各級組織、各級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不要把IPD行為變成研發部門的行為,IPD是全流程的行為,各個部門都要走到IPD里來。就IPD來説,學得明白就上崗,學不明白就撤掉,我們就是這個原則,否則我們無法整改。

任正非解釋道:華為還可能會從現在的一萬多人變成兩萬人、三萬人,如果還採取現在這種管理方式,我認為效率只會越來越低,而不是越來越高。主客觀上,華為公司都需要一場變革,各級部門要緊密配合起來,努力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從主觀上來講,首先華為希望在技術上有所發展、成為一個很優秀的公司,其次是要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加強資源配置密度,提高產品的先進水平和質量水平。從客觀上來講,中國要加入WTO,而美國要信息產業,我們很快就會與他們對陣。打不贏就是以我們死亡或破產為命運。所以主觀與客觀兩方面都逼着我們必須要努力改進我們的方法。IPD業務變革實質上涉及到各個部門,是全流程的行為,而不僅僅是研發部門的行為。

02

沉下心來

穿一雙美國鞋

世界上還有非常好的管理,但是我們不能什麼管理都學,什麼管理都學習的結果只能是一個白痴。因為這個往這邊管,那個往那邊管,綜合起來就抵消為零。所以我們只向一個顧問學習,只學一種模型。我們這些年的改革失敗就是老有新花樣、新東西出來,然后一樣都沒有用。因此我認為踏踏實實,沉下心來,就穿一雙美國鞋。只有虛心向他們學習,我們才能戰勝他們。——任正非

在管理改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管理方面,華為的方針是削足適履對系統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必須全面、充分、真實地理解顧問公司提供的西方公司的管理思想,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引進片面、支離破碎的東西。華為有很大的決心向西方學習。2000年前華為公司,當時很多方面不是在創新,而是在規範,這就是華為向西方學習的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正像一個小孩,在小的時候,為生存而勞碌,腰都壓彎了,長大后骨骼定形后改起來很困難。因此,任正非要求華為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要防止東方人好幻想的習慣,否則不可能真正學習到管理的真諦。

提倡削足適履,華為認為不是壞事,而是與國際接軌。華為引進了一雙美國新鞋,剛穿總會夾腳,一時又不知如何使它變成中國布鞋。如果把美國鞋開幾個洞,那麼這樣的管理體系華為也不敢用。任正非告誡在沒有理解內涵前,千萬不要有改進別人的思想,否則就犯了管理幼稚病,改革的失敗機會將多於成功。因此,華為決定在一段時間必須削足適履。

華為在IPD突破期,就是採用先僵化方法,學習理解IPD的理念和真經,讓業界最佳流程和管理體系在華為先跑起來,在跑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消化。

任正非強調指出:要先僵化后優化。在當前二、三年之內以理解消化為主,二、三年后,有適當的改進。

03

培訓培訓再培訓

松土松土再松土

要變革成功,在變革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有充分的溝通,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團隊內部、團隊間都要有溝通。溝通一定要充分,寧可過分溝通也不要溝通不足。爲了達到有效的溝通,對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溝通方法及溝通內容,要注意根據對象及場合對信息進行裁剪。如果溝通方式、策略不恰當,人們還是會對變革有很強的逆反心理,不能創造好的氣氛。

對於大規模的變革,爲了達到有效的溝通,要求有明確的溝通目標。溝通要貫穿整個項目,要幫助各層主管及員工理解並接受變革的好處,同時也要理解員工的擔心並且鼓勵員工的參與。變革也許是痛苦的,但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公司來説變革都是值得的。對於重大的變革,要專門有一個溝通小組負責整個公司的溝通工作。

任正非多次指出要把IPD培訓做到家喻户曉,高層領導要親自抓推廣培訓。全公司上上下下要有一種危機感,誰如果不跟隨這個轉變,誰可能就沒有了崗位、可能就沒有了工作機會,因此要使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不同的條件上受到不同形式的學習和教育。

199931日,華為IPD業務變革項目正式啟動。IPD項目分為關注、發明、推廣三個階段,關注階段直到8月底結束,此階段除了調查和分析華為的產品開發現狀外,還有個重要的目的是培訓IPD的理論,獲得公司高層領導對IPD方法論的理解和支持,謂之松土。即通過培訓讓公司所有三級以上的管理者都能瞭解IPD變革項目,為后期的IPD推行排除思想上的障礙。從3月到4月底,IBM顧問分五次對公司四級以上管理者做了IPD理論和IPDIBM實施概況的培訓,共有200余位來自公司各大部門的高層管理者參加了培訓。此后從5月中開始,由IPD核心項目組成員擔任培訓老師,對公司所有三級以上管理者進行了數十場IPD方法論的培訓,旨在使各級管理者瞭解IPD基本概念、IBM如何通過IPD取得輝煌業績、各功能部門在IPD中的主要作用以及今后職責的定位等,累計參加人數1340人。

IPD是一個長期的、逐漸深入項目,也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項目,光靠幾次集中的短期的培訓是不夠的。項目組專門成立了變革溝通小組,除了組織集中培訓以外,還通過公司各種宣傳渠道(華為人報、管理優化報、華為電子公告牌、高層會議、IPD項目匯報、通過郵件和電話解答問題等)開展多種宣傳和培訓。這是一項長期的持之以恆進行的工作,正如IBM變革管理中所講的,宣傳溝通是任何一個變革項目的自始自終的重要任務。只有這樣,松土的面才儘可能廣,才能為IPD實施掃清障礙,打好基礎。同時,在各個功能領域(包括市場、研發、服務、製造、採購、財務等)開展多場次針對各功能領域主管、產品線總監、產品經理、市場經理、維護經理等的培訓學習與研討。在學習與研討的過程中對照比較、回顧公司在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以各產品發展過程為主線,以產品開發中的失敗與挫折為案例,進行研討和自省。對照自身的研討和學習,使得各領域主管及骨干逐步深入剖析過往自身產品研發過程,充分理解了變革,並明確了未來IPD變革的方向。

任正非説同不等於真正的理解,理解不等於掌握,更不等於熟練的運用。我們追求的遠遠不是理解,而是在準確理解基礎上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當我們能夠在實踐中熟練準確地運用IPD的相關知識、理論使得產品研發周期大大縮短、產品研發質量大大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的時候,我們的產品研發管理就上了一個臺階,就增強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多了一口活下去的'。我們已經付出太多的代價,沒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地學習、再學習,改進、再改進。而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做法和思維定式,只有不斷地反思和觸及靈魂地自我批判,只有培訓,再培訓,松土,再松土,才能使失敗化作變革的動力,才能使失敗的教訓成為我們成功的階梯

04

流程的設計與試點PDT

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流程的設計與試點PDT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IPD第二階段從不同產品線選擇四個試點PDT,由顧問按照IPD的具體做法引導四個PDT走過IPD流程。由於IPD流程的複雜性,在每一階段的操作層流程設計完成之后,都要及時地在試點PDT中進行驗證。因此,整個IPD流程的設計與試點PDT在時間上是異步交叉進行的。

在高層端到端流程設計完成后,進行概念階段操作層流程的設計,同時進行第一個試點PDT的準備工作。概念階段流程設計完成后,啟動第一個試點PDT的概念階段,與此同時,開始設計計劃階段的流程。當第一個試點PDT通過概念階段以后,計劃階段流程也基本設計完成,試點PDT即對計劃階段流程進行驗證。按照這樣的思路,各階段流程設計和試點PDT運作之間漸進地進行,試點PDT的每一個階段總是在該階段流程設計完成后開始啟動。四個試點PDT在時間上不是齊頭並進,而是逐個依次展開的,每個PDT的各階段總是滯后於前一個PDT的相應階段。各階段流程在不同PDT之間逐步得到驗證和修正,整個IPD流程通過四個不同的PDT不斷得到完善,在試點PDT結束時華為得到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流程。

IPD項目設立試點PDT的目的有四個方面:

1)驗證新設計的IPD流程。新流程設計出來后,在華為是否可行,需要經過驗證。為此,試點PDT嚴格遵照新設計的IPD流程來進行產品開發,驗證其可行性。

2)驗證新實施的IT工具。在試點PDT的運行過程中,逐步選擇、實施和驗證PDM(產品數據管理)等IT工具,用PEBT(軟件包驅動業務變革)方法固化IPD流程的運作。

3)培養一批具有實際運作經驗的員工。通過4個試點PDT的運行,為華為公司培養了一批具備IPD實際運作經驗的PDT經理、成員和引導者,保證了IPD第三階段——推行階段的工作開展有充足的人員準備。

4)開發完成四個成功的產品。4個採用IPD流程成功運作的試點項目均是華為公司的實際產品開發項目,這也是IPD項目輸出的一項重要成果。

05

引導者有效的工作

對確保IPD流程的成功推行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IPD進入100%推行后,一個叫做引導者Facilitator的羣體活躍在PDT日常運作、IPMT會議等IPD推行的前線上,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IPD全流程引導者是一個獨特的角色,引導者集中關注開發流程,必須與PDTIPMT及產品線管理人員緊密聯繫,以便他們可以正確地提供指導並發現問題。引導者的目標是要通過教導團隊來主動思考,最終使他們獲得有效的獨立運作的技能。

顧問無疑是高水平的,給了華為很好的指導,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使IPD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在華為真正落地生根的責任,責無旁貸地落在華為人自己身上,更落在華為這內部顧問身上。

無論經過了多少人的努力,多少項目組的試用和改進,流程、模板畢竟是一個死的東西,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市場形勢、不同的產品開發團隊,都會碰到新的問題,每個團隊都需要引導。隨着華為推行IPD的深入,引導的職責(教練、指導)由更多掌握了引導技巧的管理者來完成,華為的運作也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境界。這也就是引導者工作的最高目標。

2001年底,ESR產品(IPD30%推行項目之一)的開發代表事后撰文這樣評價引導員的價值IPD流程第一次引入了引導者的角色。這是華為工作方法上的巨大轉變。以前不管是QA還是鑑定部門,都像是守在終點線旁的裁判,當我們跌跌撞撞地跑到終點時,裁判告訴我們,你犯規了,必須回到起點重跑,結果只有兩種情況:1)迫於各方壓力,我們這次被放過了,但同時我們的質量無法保證;2)回到起點重跑,這樣不僅時間耽誤了,人力浪費了,運動員與裁判之間的抵觸情緒也增加了。產品開發不像賽跑,賽跑的規則定義了幾十年,運動員也不知練習過多少次了,如果有人犯規被裁判拿下,估計不會產生多少岐義,但產品開發不一樣,首先大家都沒有經驗,我們還是蹣跚學步的小孩,哪里會跑?更沒人有機會獲得十遍八遍的演練,再者規則的定義也容易引起岐義,造成理解不一致,這時就需要有一個教練來輔導我們前進。引導者的出現,使我們的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他們不僅告訴我們流程應該怎麼走,遇到流程的問題或者是新的情況,還積極推動流程的改進和優化。

華為200130%的新啟動產品研發項目全面推行IPD70%的新啟動產品研發項目部分推行IPD2002年全部產品研發項目全面推行IPD。引導者是IPD推行的重要角色,負責指導PDT按照IPD流程的要求進行產品開發,並使PDT成員獲得了獨立運作的技能。引導員既是教練,又是啦啦隊長、治療專家、警察、聯絡員,他們有效的工作對確保華為IPD流程的成功推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6

管理體系的建立

確保了IPD推行的成功

2002年,華為IPD進入全面推行階段,100%產品開發項目開始遵循IPD流程。華為基於9個產品線組建了9IPMT,來管理這些產品線的業務成功。當時流程和組織有了,還必須有一套管理體系來管理其運作,為此華為配套建立了IPD管理體系。

IPD管理體系是IPD最為重要的使能器。它是一個基於項目和團隊的模型,是框架和決策規則,不隨着任何個人和流程的變化而變化。IPD管理體系是整個公司研發將如何運作的角色模型,是一種新的集成業務運作方式。它也是內部衡量杆,通過它可以在公司內外判斷IPD的價值。

華為爲了保證結構化流程和試點PDT的有效運作,首先在公司內建立了IRBIPMT,然后在不同的產品線按照結構化流程設計的時間要求,選擇了相應的項目並組建了PDT。在整個IPD變革第二階段中,IRBIPMT負責對投資的決策、資源的調配、階段評審點的決策等工作,而PDT負責具體的開發任務,保證按時按質地將產品成功推向市場。與此同時,爲了保證IRBIPMTPDT的有效運作和IPD的順利實施,對當時的組織結構進行了調整,一方面按照IPD的要求調整業務部門的組織體系,另一方面理清與產品開發相關的各業務部門的角色、職責。2002IPD全面推行后,所有產品線和公司產品體系都按照IPD流程及管理體系運作。

IPD管理體系的建立確保了IPD推行的成功,現在IPD及管理體系已經深入華為的骨髓和血液,使得華為成爲了世界領先企業,成功進入了世界百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