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千尋智能創始人兼CEO韓峰濤:具身智能進入技術突破年 明年或有望規模化放量

2025-07-29 01: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時報)

「具身智能今年會有小批量落地,明年或有望迎來規模化放量,落地順序將遵循 ‘工業先於物流,商用先於家用’的路徑。」近日,千尋智能創始人兼CEO韓峰濤在WAIC上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今年,具身智能領域頭部企業千尋智能首次亮相WAIC,並重點展示了其首款商用級人形機器人Moz1,這款機器人於2025年6月正式發佈,是國內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機器人。據瞭解,Moz1全身配置26個自由度,搭載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體化力控關節,配備國內頂尖的高精高速WBC算法,負載自重比達1:1。

韓峰濤向記者介紹道,在今年WAIC展會上,千尋智能的Moz1機器人在疊衣服的場景,被很多觀眾稱為本次展會「最佳展示」,無論觀眾如何將衣服隨意亂置,機器人都能將其精準疊好。此外,千尋智能展臺飲料吧檯場景的「服務生」機器人,接受下單之后,從冰箱里取出飲料,並遞給觀眾,這款機器人在兩天內賣空14箱飲料,「這些場景在去年根本無法想象。」韓峰濤稱。

這種突破並非個例。韓峰濤觀察到,今年展會的機器人產品形態更豐富、與應用結合更緊密。「AI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相比去年明顯提速,行業從‘拼概念’進入‘比實干’階段,參展的機器人創業公司數量翻倍就是最好證明。」

在機器人「進步神速」的節奏之下,目前具身智能與機器人企業都在繼續加速迭代技術。韓峰濤對記者表示,千尋智能的下一代產品路線是走向「更高、更快、更強」,具體而言,產品功率密度將顯著提升,在相同力量輸出下,機器人會更輕薄;機器人運動速度將加快,響應更敏捷;模型智能度則要實現「跨場景躍升」,例如讓目前能完成疊衣服、取飲料等基礎家務的機器人,進化為辦公室助手。

在韓峰濤看來,當機器人能動態處理不同場景的工作,纔算是真正具備了具身智能的雛形。而如何讓機器人適應更多場景?韓峰濤指出,數據是其中的關鍵因素,要讓機器人接觸、採集更多數據。

「因為具身智能最核心的難點在AI,也就是機器人的‘大腦能力’,而AI是數據驅動的,積累更多高質量的真實數據,才能提升機器人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能力和表現力。如何獲取更多數據訓練模型、讓模型訓練更快、在新場景更快學會新技能等,是具身智能下一步要繼續突破的難點。」韓峰濤進一步表明。

值得一提的是,千尋智能近期完成近6億元PreA+輪融資,由京東領投。在京東押注的具身智能企業中,千尋智能是兼具「大腦」與「身體」的一家企業,這筆投資也引發市場眾多關注。

韓峰濤表示,這筆投資的核心邏輯藏在「物流科技」的底層需求里。「京東不僅是電商企業,更是物流科技企業,需要通過機器人降低人力依賴、提升訂單準確性,而千尋的‘大腦能力’也就是AI模型驅動的自主決策系統,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在韓峰濤看來,當具身智能的大腦足夠強大、身體足夠靈活,機器人走進工廠、辦公室乃至家庭的那一天,將比想象中更快到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