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8 17:43
上海2025年7月28日 /美通社/ -- 浦江潮湧,智匯申城。一場聚焦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思想盛宴如約而至——第33屆Gerpisa全球汽車產業論壇於2025年6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首次落地中國,由法國里昂商學院與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聯合主辦,以"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核心角色"為主題,圍繞三個子主題進行:新技術與價值鏈的演進,社會與監管環境,工作與勞動領域的挑戰。本次研討會旨在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與產業交流平臺,推動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
本次汽車論壇匯聚了來自14個國家的60多位頂尖高校國際教授和學者、全球知名車企高管和政府嘉賓。論壇成功舉辦3個主論壇、21個分論壇,並組織了兩場汽車品牌參訪活動。論壇期間,各界精英分享行業見解,共同探討產業發展趨勢。分論壇聚焦多個議題,促進思想交流和前沿理念落地,其中法國里昂商學院Global DBA專場,以學術深度碰撞產業實踐,為汽車領域高端人才培養與研究創新搭建了專屬對話平臺;AIAA (汽車產業校友聯盟) 專場,產學研各方攜手合作,為跨界創新提供新思路。蔚來牛屋與上汽大眾的參訪活動,更是帶領國際學者深入中國企業,實現學術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和研究注入新動力。
全球大咖齊聚,共繪中國汽車全球化圖景
6月24日上午,第33屆Gerpisa全球汽車產業論壇正式拉開帷幕。開幕環節由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梁建教授主持,GERPISA全球汽車產業研究網絡主席、法國巴黎薩克雷高等師範學院高級研究員Tommaso PARDI博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施騫教授,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亞洲校長、華東師範大學亞歐商學院法方法院王華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院長助理趙巍教授先后發表開幕致辭。隨后的主論壇中,特別邀請幾位嘉賓圍繞"全球化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發表演講。
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披露關鍵趨勢: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49%,本土品牌市佔率達60%;2024年汽車出口586萬輛的里程碑背后,是電動化轉型、品牌高端化與國際化佈局的三重變革。
電動車百人會常務副祕書長劉小詩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速發展,中國貢獻超60%市場份額,亞非拉等新興國家和地區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進入智能化、AI化時代,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有望進一步創新突破,並積極推動構建產業鏈+服務生態的全球合作新模式。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藤本隆宏教授和法國里昂商學院DBA校友周頻博士通過CAP理論框架和CAPAD數據庫量化分析指出,進入AI+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德日車企在加速與中國AI數智化企業聯盟時,其策略深受中國過去十年率先啟動的跨界股權聯盟和戰略合作影響,並呈現出在"軟硬件深度融合層 (cyber-physical layer)"重注股權的深度綁定、在"應用軟件層"輕度合作的"兩級分化"趨勢,這預示着一個由優勢能力互補驅動的、更密集的跨國戰略聯盟將更加普遍。
吉利汽車海外公關總監Ash SUTCLIFFE闡述《吉利的全球化之路與多維度創新》,他在演講中介紹了吉利汽車的全球化之路與多維度創新。他提到吉利過去10年發展迅速,銷量大幅增長,從收購沃爾沃等品牌,到打造自有品牌矩陣,全球化佈局不斷拓展,同時在本地化方面積極應對行業變化。吉利注重創新,建立全球研發中心,深耕技術,從發動機到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核心技術力求自主掌控,還通過投資教育培養人才,未來將繼續秉持合作與本地化理念前行。
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總經理米夢冬表示長安汽車以"無海外不長安,無基地不海外,在當地為當地"為核心理念,歷經產品出海、技術紮根、品牌佈局、生態共建四個階段,構建"研產供銷運","買賣用修服"體系出海,重塑中國品牌新標籤,實現從"走出去"到"融進去"的全球化市場深度融合。
隨后,學界和企業代表開展圓桌討論,由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亞洲校長、華東師範大學亞歐商學院法方法院王華教授主持,奧迪中國區企業戰略主管兼祕書長Florian-Frederik Deutgen,博世中國區公司總部質量管理及銷售質保副總裁苗麟,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絕影智能汽車董事長兼CEO王曉剛博士,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陳繼程博士,騰訊智慧出行解決方案總經理、專家工程師姚振,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巍華教授共同參與,圍繞"全球化視角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四化 (移動化、自動化、數字化、電動化)"展開深度對話,碰撞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智慧火花。
深度洞察,共探軟件定義汽車新趨勢
6月25日下午的圓桌討論由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國際汽車管理協會主席Heike PROFF教授主持,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馬鈞教授,美國費城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車輛和移動創新項目主任John Paul MACDUFFIE教授,德勤中國汽車首席合夥人Andreas MAENNEL,蔚來執行副總裁兼質量管理委員會主席、FISITA副主席兼技術及工業委員會主席沈峰博士共同參與,圍繞"電氣化戰略之后——軟件定義汽車是否是下一個趨勢?需要什麼條件?"這一核心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從技術突破、產業生態、市場需求等多維度剖析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路徑與關鍵支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演進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思考。
數智化轉型的跨界碰撞
6月26日下午的AIAA (汽車產業校友聯盟) 專場由AIAA創始人、AIAA副理事長兼祕書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CEIBS) 校友、法國里昂商學院工商管理GDBA博士生徐錦泉主持。開場環節中,Tommaso PARDI博士、王華教授、趙巍教授作為第33屆Gerpisa國際學術論壇執委會代表發表歡迎致辭,AIAA執⾏理事⻓,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車行業協會理事長及校友洪源作為聯盟代表致辭,共同為專場拉開序幕。
AIAA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教授探討了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涉及技術革命、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相關保險及車路雲等多方面內容。同時分析了不同車企在智能汽車創新上的思維與實踐,以及行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中歐校友汽車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法國里昂商學院DBA校友周頻博士重點解釋了中國SDV-EV能力迅速崛起的原因。儘管業界常將其歸功於補貼,但除了CAP和Mark3框架,還有往往被忽視的那幾個要素纔是中國驅動全球汽車AI+SDV前進的關鍵。
AIAA聯合創始人,AIAA學術委員會主席,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法國里昂商學院亞洲校長,華東師範大學亞歐商學院法方院長王華教授、法國里昂商學院創新創業管理學副教授,高管培訓 (EDP) 項目學術主任,全球商業智能中心 (BIC) 運營副主任蘭賽教授聯合探討"汽車產業的開源創新戰略"。共同分析了開源軟件對中國汽車產業數智化的戰略價值,以Deepseek為例説明開源生態的優勢。探討了汽車行業開源趨勢、參與路徑及理論框架,為企業提供開源策略參考。
AIAA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校友楊泓澤指出智能電子架構從分佈式向域集中化演進,艙駕融合是核心驅動力,且面臨複雜度等挑戰。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在智能化技術研發和迭代上引領全球,呼籲共建全球智能化生態。
KPIT中國區CEO、前⼤眾集團AI科技公司CEO張人傑博士闡述了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的差異,以及AI在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等方面的應用,包括端到端計算等技術。提出AI汽車拐點公式,分析技術、政策、生態等因素的影響及未來展望。
星紀魅族集團聯合創始⼈、執⾏副總裁王勇博士探討了AI+AR開啟的新賽道、新範式與新格局,結合自身經歷及行業發展規律,分析了技術變革中交互創新的重要性及汽車與電子產業融合的趨勢。同時闡述了XR行業的發展誤區、輕量化AR眼鏡的優勢及面臨的技術挑戰,指出人機混合智能是通向具身智能的關鍵路徑。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法國里昂商學院DBA博導李巍華教授探討了AI對汽車產業的驅動作用,包括AI技術如何突破傳統汽車的 "能力天花板",如通過算力提升、數據支撐和算法突破實現感知革命與持續進化等。同時分析了AI對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重構,指出產業鏈從 "硬件主導" 轉向 "軟件定義",以及傳統公司轉型和科技公司入局帶來的行業變革。
接下來的則以"AI汽車,從‘技術競速'到‘人機關係'重塑"為主題展開一場圓桌討論,參與嘉賓包括KPIT中國區CEO、前大眾集團AI科技公司CEO張人傑博士,星紀魅族集團聯合創始人、執行副總裁王勇博士,芯弛科技公司CTO孫鳴樂博士,臨芯投資董事長及總裁李亞軍,上海新金山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喜軍。各位嘉賓圍繞八大議題展開深度探討:從"對話式AI是否終結"切入,剖析交互邏輯從功能預設到行為驅動的重構;探討如何通過空間計算、多模態交互與生態融合重塑人車關係;解析產業切入方式從模塊集成到"入口主導"的轉變,以及產業路徑從Tier1主導到AI平臺生態的變革;探究AI化核心引擎的構成要素 (軟硬協同、中央計算、跨域融合與天地一體);分析協同關係從上下游整合到用户場景共創的演進,同時關注資本如何從投資轉向賦能成為AI汽車生態參與者,以及平臺型AI芯片與算法服務商的發展態勢,多維度碰撞出AI時代汽車產業轉型的智慧火花。
全球於細微處解碼汽車產業變革
在三場主論壇勾勒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宏觀圖景后,21場分論壇則如精密齒輪般深入產業肌理,以更聚焦的視角展開深度探索。
演講內容緊扣論壇核心方向,在新技術與價值鏈的演進維度,細緻剖析充電技術革新、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對價值鏈的影響等具體議題;在社會與監管環境層面,深入探討交通創新技術的治理機制與激勵政策、自動駕駛和新型出行方案規模化發展的社會與監管語境等實際問題;在工作與勞動領域的挑戰方面,聚焦全球南方、歐洲等地在產業轉型中的工作與勞動問題等現實困境。
此外,分論壇特設兩場法國里昂商學院Global DBA專場,邀請學界專家與在讀博士生深入交流。更添學術交流的深度與廣度,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多元的思考維度。
其中一場由法國里昂商學院實踐教授,Global DBA項目主任殷天然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博導許敏教授以"創新、進步與內卷"為題進行分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聯席主任,法國里昂商學院博導王鐵民教授以"企業競爭與合作中的組織能力"為題進行分享。博士生姚振、易榮天作中文報告,探討了車企多部門決策鏈分散引發的安全管理真空問題,以及雙重循環格局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嵌入歐洲市場的機制。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總顧問、法國里昂商學院博導尤建新教授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一帶一路"國別研究、國際產業鏈合作、國際企業管理、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國里昂商學院博導高非易教授參與互動。
另一場分論壇由法國里昂商學院Global DBA 項目(亞洲)學術主任、博導趙貞和教授主持,博士生朱劍,何揚以及吳傳娟博士分別以英文報告,主題涉及ESG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優勢的驅動、工業4.0背景下的質量管理及人機契合。隨后,Francesca SPIGARELLI教授、Martin SCHRÖDER教授、Tommaso PARDI博士進行點評互動。專場最后,王華教授為法國里昂商學院DBA博導頒發證書。
創新變革,親歷中國汽車產業領先實踐
蔚來牛屋參訪
6月25日會議結束后,參會者前往位於上海中心大廈的蔚來牛屋 (NIO House),首先體驗並親眼見證了蔚來標誌性的換電站服務,其全球領先的超充快換平臺所實現的高效補能,讓大家直觀感受到"Chargeable, Swappable and Upgradeable"的創新理念帶來的便捷性。蔚來的新車試乘試駕中,參會者深度體驗了蔚來汽車在技術創新上的諸多突破,包括智能駕駛功能、全主動懸架系統帶來的平穩操控,以及線控轉向技術賦予的精準駕駛體驗,同時也感受了智慧安全系統等技術所營造的安心出行氛圍。此外,蔚來執行副總裁兼質量管理委員會主席、FISITA副主席兼技術及工業委員會主席沈峰博士也在現場為大家介紹蔚來的核心理念,圍繞"Blue Sky Coming"願景展開,致力於通過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創新和用户社區建設,創造可持續的未來與愉悦生活方式。蔚來以用户為中心打造的智能座艙、車載5D影院等"移動生活空間"場景,以及其圍繞用户構建的社區生態,也讓國際參會者對這家以技術創新為底色的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參訪
6月27日上午,大家前往位於上海嘉定的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參觀。上汽大眾戰略與綜合業務執行總監Olaf GUTOWSKI對公司進行了介紹,上汽大眾作為國內歷史最為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自1985年成立以來,便在汽車製造領域持續深耕。其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等中外企業合資組建,總部紮根上海安亭,歷經多年發展,已成功構建起6大生產基地、2個動力總成廠、1個電池工廠及1個技術中心的龐大生產佈局。而此次參觀的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意義非凡,它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首個專為新能源平臺純電動車型打造的智能化生產基地,佔地4.05萬平方米,投資170億元,年產能30萬輛。展廳參觀及介紹結束后,參會者開啟了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的參觀之旅,工廠擁有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和電池裝配車間,以及車體分配中心、自動化立體高架庫、試車道等設施。各車間之間通過連廊跨越市政道路,實現了高效連接。這座工廠不僅代表了大眾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最新投入,也展示了汽車工業在新能源時代的變革與進步。
從思想碰撞的論壇現場到躬身實踐的車企參訪,第33屆Gerpisa全球汽車產業論壇以中國為錨點,串聯起全球汽車產業的技術突破、生態重構與未來路徑。這場跨越學術與產業的對話,不僅勾勒出中國在全球汽車版圖中的核心角色,更以開放協作的姿態,為行業變革注入持續向前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