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8 11:2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硅星人)
7月27日,上海世博展館與整座城市化作一座被AI點亮的「立體舞臺」。正如MiniMax創始人、CEO閆俊傑在主論壇上所説的,「AI的意義,不只是技術突破,更是要讓每個人都能用得起、用得好。」這一天,AI以最具象的方式走出實驗室,深入城市與產業,成為推動社會福祉與效率的引擎。
白天,大模型領銜的最新技術亮相,文化、醫療、教育、工業、金融等行業的應用紛紛登場,讓AI從「奇觀」轉變為「新基建」;夜晚,思想、創意與藝術在「WAIC UP! 之夜」盡情釋放。科技、產業與人文的三線共振,讓AI在這座城市真正「活」了起來。
白晝之景
AI賦能千行百業
走進世博展館,撲面而來的不只是技術炫技,而是觸手可及的AI落地應用。各大廠的新一代模型首發亮相,為AI產業化提供了堅實底座,也為千行百業的應用按下了加速鍵。展區不僅展示算法與算力的突破,更通過文化公益、醫學進展、工業智能提效、跨場景智能交互等故事,讓人看到AI如何從「技術奇觀」轉變為產業新基建,真正實現社會價值與效率的雙重提升。
展覽:從「炫技」到「惠民」,AI變身城市新基建
走進今年的WAIC 2025展館,撲面而來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科技熱浪。展會以「模型應用 + 具身智能 + 智能硬件」為核心特色,展區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匯聚超800家企業,集中呈現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終端、60余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發」或「中國首秀」的重磅新品,規模創下歷屆之最。展館中百度、騰訊、阿里、商湯、智譜、月之暗面、階躍星辰、MiniMax、快手等巨頭的新一代大模型首發亮相,成為整個展區的「心跳」。而在這些「底座」技術之外,文化、醫療、教育、工業、金融等行業的應用故事也逐一展開,讓AI真正成為可感知、可體驗的生產力。
大模型集結:AI新底座的集體升級
圍觀的人羣中,不少開發者舉着手機拍攝阿里的Qwen3全系開源模型演示,119種語言的實時切換和靈活推理展示,讓圍觀者稱讚不斷。
商湯的「日日新」多模態大模型V6.5則在互動環節人氣爆棚:觀眾現場輸入一段複雜的旅行規劃需求,模型在幾秒鍾內整合路線、識別上傳的票據信息(OCR實時完成),並根據現場環境噪聲調整語音輸出,彷彿一個真正懂人意的「私人AI助理」。
騰訊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發佈並開源業界首個可沉浸漫遊、可交互的3D世界生成模型——混元3D世界模型1.0,同時宣佈后續多款模型開源計劃。
快手的可靈2.0吸引了一羣短視頻博主,他們只用幾句話,就生成了帶有真實物理效果的動態短片,背景音樂甚至能隨着人物動作自動調整節奏,引來陣陣驚歎。
文化與公益:AI讓日常更便捷
在展館一隅,合合信息與南京博物院合作的「坤輿萬國全圖」數字化體驗區人頭攢動。觀眾用手機滑動掃描3.85米×1.71米的古地圖,AI在幾秒內拼接出高清全景,並能點擊探索四百年前的世界視角。而在另一側,谷歌的「Project Guideline in China 智引線」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體驗者。該項目由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基於谷歌開源AI技術為中國量身定製,幫助視障人士在無需志願者陪跑的情況下,也能依靠AI獨立奔跑。
娛樂硬件與智能終端:AI設備,玩出新體驗
與此同時,現場體驗的Rokid Glasses,憑藉多模態AI大模型,可以做到實時識物、智能問答、實時翻譯和導航,還能當提詞器、隨身音樂播放器、通話助手。觀眾戴上眼鏡試用,一邊行走一邊實時獲取路線提示,還能第一視角拍下現場畫面,彷彿隨身多了位「AI夥伴」。還有夸克AI眼鏡——WoW 哇哦版則為科技愛好者打造多場景智能體驗。基於多模態大模型,結合攝像頭和微顯示,它能提供百科問答、日常對話、商品識價、翻譯掃描等功能。現場更有互動演示:掃描神舟二十號模型、領導人著作或陸家嘴地標微縮模型,即刻識別觸發講解,讓觀眾在文化體驗中感受到AI的即時響應與趣味互動。
當然還有XREAL、宇樹科技、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特斯拉、靈心巧手等多家火爆智能終端在現場的動態展示,讓文化體驗、日常出行甚至公益應用,都多了一份智能和便利。
醫療與公共健康:AI守護健康,從影像到中西醫診療
阿里達摩院的「平掃CT+AI」展區前排着長隊。體驗者只需一份影像數據,系統就能在一分鍾內完成多種癌症和慢病的機會性篩查,連細微的胰腺癌病灶都能捕捉到。現場醫生演示時,有觀眾輕聲説:「這技術,可能真能救命。」
在另一側,中國聯通帶來了AI+醫療的多項成果。現場可體驗的心臟超聲輔助診斷設備,利用元景視覺大模型幫助胎兒先天性心臟篩查,已在安貞醫院落地;慢性眼病智能篩查設備,支持近視防控及多類眼病檢測,解決傳統效率低、誤診率高的難題;中醫輔助診斷平臺則結合脈診和舌像數據,構建中醫大模型,面向基層和家庭醫療試點。
這些展項讓AI從高端醫院走向基層和家庭,讓觀眾直觀看到AI如何守護健康的更多維度。
教育與普惠:AI課堂,從陪伴到科研助手
科大訊飛的AI學習機讓個性化學習變得簡單。知識圖譜能快速找到學生薄弱點,AI 1V1答疑、虛擬科學家在線解惑、口語陪練和作文批改,讓學習高效又有趣。護眼屏、AI坐姿檢測和作答筆,也讓家長放心。鯨魚機器人發佈的AI教育機器人 Pubblo,以語音、圖像交互和多傳感器技術,讓青少年能在對話與編程遊戲中學習AI,圍觀的學生和家長絡繹不絕。小鯨知學堂展示的個性化學習平臺,則為考生提供AI定製的學習路線,吸引眾多體驗者。思騰合力帶來的「思圖智教一體機」也成為亮點,這款集成大語言模型的教育科研一體機,開箱即用,可幫助學校和研究機構快速部署智能教學與科研輔助功能,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部署複雜度,讓教育智能體的落地更高效便捷。
製造與產業智算:萬卡集羣驅動效率躍升
百度智能雲的「萬源智能計算操作系統」展區,背景牆播放着航天、農業工廠的高速畫面。講解員介紹它如何把國產芯片的算力利用率拉到92%,支撐65%央企轉型,現場大屏實時模擬了200多個工業質檢模型的運行畫面,猶如一座「虛擬工廠」在眼前運轉。騰訊的AI生產力平臺體驗區,則吸引了一批企業用户現場試用具身智能和鄉村智能體,討論聲不斷,真正的打通產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與服務:智能體讓金融輕盈運轉
在華東師範大學的展臺,觀眾通過分析師智能體「To the Power of AI」調出一幅全球政經熱力圖,幾秒內呈現宏觀趨勢。另一邊,匯付天下的斗拱2.0演示只用「一行代碼」完成支付功能嵌入,讓不少創業者直呼:「這能省下一個團隊。」最后在況客科技展位,觀眾現場體驗了基金投顧AI Agent。輸入需求,它能像資深投顧一樣,秒查基金信息、聯動市場數據,還能完成組合回測和診斷,讓投顧工作幾分鍾就能跑完。
在展館里WAIC2025的展館成為全球大模型迭代的風向標。你幾乎能感受到:AI已經從「技術奇觀」變成推動產業和生活的「新基建」,而這一切,都真實地發生在眼前。
論壇:思想點燃,AI落地的幕后推手
展館里的熱鬧之外,7月27日的多場論壇探討了AI落地的深層話題,探討AI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面向大眾的生產力工具,讓思想與應用形成對話,為AI普惠提供了思想的縱深和行業的參照。
大模型領域:以問題破局,技術與生態雙輪驅動
「大模型」板塊作為本屆大會的核心亮點,以18場重點論壇構建思想熔爐,聚焦基礎模型、垂類模型和AI Agent三大方向,推動全球智慧碰撞與產業落地。
「大愛無疆・模塑未來」大模型論壇直面模型本質難題,匯聚學界、業界及政府機構頂尖人士,圍繞技術突破、行業應用創新及未來趨勢深入探討,現場成立上海市工商聯人工智能專委會,為產業協同搭建新平臺。
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生態論壇發佈多項AI基礎設施成果及產業合作計劃,通過組建聯盟、設立基金等形式,構建開放共贏的AI產業生態;騰訊AI論壇則展示「科技向善」的立體化實踐,首發具身智能TAIROS開放平臺和共富AI計劃,推動技術普惠。
企業重塑:AI賦能全鏈路革新,從戰略到場景深度滲透
多場論壇聚焦「AI如何重塑企業發展」,從頂層戰略到行業實踐,提供可複製的轉型方案。
埃森哲人工智能重塑企業論壇圍繞「AI驅動業務全流程重構」,探討數據治理、人才體系等關鍵議題,破解組織重塑與負責任AI的現實挑戰;伊利集團真AI牛奶生態創新論壇展示乳業全鏈路AI革新成果,發佈應用場景矩陣圖及生態創新案例,啟動「共生未來」AI生態品質聯盟,為傳統行業轉型提供範本。
AI for SME論壇發佈「AI for SMEs全球普惠倡議」及中小企業AI推薦解決方案,助力破解算力、資金瓶頸,形成可複製的普惠樣板;AI賦能海洋論壇則聚焦智能船舶前沿科技,中船集團發佈「智海·圖靈」賦能基座平臺、水星智算處理器等多項全球首發成果,推動船舶、航天等多領域跨界融合。
金融領域:數智融合激活新動能,產融協同共探未來
圍繞「金融創新」與「投資生態」兩大主線,多場論壇推動AI與金融深度融合,釋放協同發展新勢能。
FinAI人工智能金融領導者論壇發佈「Silicon Fin:SAIFS金融智能未來引擎」,集成自主研發的金融推理大模型與AI智能體,構建人機協同的金融認知網絡;交通銀行主辦的論壇完成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金融大模型合作等三項簽約,發佈特色產品及支付產融生態計劃,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中金公司投融資發展論壇發佈《科技金融促進AI發展》報告,探討AI應用與投融資機遇;中信集團論壇則依託「金融+產業+科技」優勢,發佈科技創新「磐石」行動方案及《AI+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為產融協同提供「中信智慧」。
此外,中國氣象局在大會期間發佈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開啟跨國氣象防災減災新使命。該方案以雲端早期預警系統為核心,可根據不同國家需求提供定製化、易部署、可持續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全球提升氣象災害應對能力,彰顯AI技術服務人類共同福祉的價值。
應用體驗:三環City Walk,整座城市都是AI遊樂場
WAIC不僅在展館,也把整座城市化為體驗場,從能隨手互動的「生活智能內環」,到充滿未來感的「城市服務中環」,再到貫穿上海的「產業生態外環」,讓AI真正成為市民、遊客可感可用的「城市夥伴」。
生活智能內環:AI與非遺的「潮流秀場」
圍繞世博展館,威客小吃街的機器人調飲秀讓遊客一邊嘗雞尾酒一邊感嘆AI調酒師的精準手藝;WAIC Young區,觀眾可用AI定製茶盞紋樣、虛擬旗袍,或通過動作捕捉操控皮影戲角色,應用集市中集結了多種交互體驗,收集打卡章兑換周邊。這一圈,讓AI成為文化與日常的「潮流搭檔」。
城市服務中環:未來出行提前上演
北廣場成為未來交通的舞臺:Robotaxi規模化運營,智慧巴士穿梭展館周邊,無人機足球賽與載人飛碟表演吸引無數鏡頭,觀眾能體驗空地一體化的未來通勤場景,彷彿提前步入科幻片。
產業生態外環:City Walk的智能探索
五條主題路線貫穿浦東、北外灘、豫園等地標:智慧生活、智能終端、都市工業、創新生態、城市映像主題,串聯展館內外的AI技術與上海城市肌理。遊客在行走中體驗從智慧零售到工業製造的AI應用,讓城市成為沉浸式實驗場。
夜幕之景
WAIC UP! 之夜——思想、創意與AI的夜間共生
夜幕降臨,世博館外化身為一個流動的科技嘉年華。「AI,有什麼大不了?」這句口號在光影間閃爍,四個標點符號——「?」好奇、「!」激情、「。」思考、「……」未知,串聯起整晚的探索旅程。
思想匯聚:中心舞臺的腦力盛宴
「中心舞臺」作為思想主場,通過「推開新世界,迴歸當下,眺望未來」三重篇章,探討AI時代人類與技術的關係。「WAIC UP TALK」中,AI·TALK創始人趙漢青、青年導演Junie Lau、紀錄片導演秦曉宇等從不同維度分享AI創作中人類表達的獨特性。
「WAIC UP DIALOGUE」環節,杜蘭、尹燁、王佳梁圍繞「AI無法取代的人類價值」展開跨界對話,從情感共鳴、生命本真等角度描繪人機共生可能。
「WAIC UP DEBATE」上演2V2辯論,倪考夢、瞻雲與蔣松筠、鄧哲就「AI時代普通人應提升綜合素質還是專業技能」交鋒,拆解當下焦慮。
「論道環節」中,張拳石、王鐵震、宿新寶、胡可嘉、李楠等先行者,從神經網絡可解釋性、開源價值、建築人文、天文探索等領域,分享AI與人類協同的實踐與思考。
開放空間:八大空間的自由探索
「AI 春晚互動區」集中展示 2025 年 AI 春晚佳作,從視覺特效到交互設計,直觀呈現 AI 在創意領域的突破。
「通義體驗區」以 「Wan」 為靈感原點,搭建創意孵化平臺,讓每個普通人的靈感都能通過 AI 工具落地。
「AI 繪畫實驗室」聚焦 「和平」 主題,數十幅 AI 生成畫作與視頻並置,探討像素背后的情感共鳴。
「AI 音樂創作坊」則邀請參與者用 AI 工具即興創作旋律,感受算法與靈感的碰撞。
「知乎學術酒吧」成為思想交鋒的輕松場域,特調飲品與 AI 議題搭配,學者與愛好者圍坐暢談,從 「大模型倫理」 到 「日常 AI 應用」,讓技術思辨跳出嚴肅框架。
「通往 AGI 探索站」依託全球最大 AI 知識庫《通往 AGI 之路》,提供從基礎名詞到進階應用的系統學習路徑,踐行 「讓更多人因 AI 而強大」 的社區宗旨。
「AI4GOOD 親水舞臺」則以公益成果展與 AI 生成繪本為載體,展現 「用 AI 做好事」 的温暖實踐,讓技術的人文關懷觸手可及。
「IDEA CAFÉ」以 「思想交流場域」 為定位,為 WAIC UP! 之夜注入獨特的思辨温度。這里沒有嚴肅的講臺,只有圍坐暢談的輕松氛圍,從一場卡牌身份推理遊戲開始,參與者在角色代入中自然觸發對技術與人性的深度思考。
年輕與AI的荷爾蒙交織
這是一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夜宴,只關乎:在這個技術狂奔的時代,人類如何與AI共生?
音樂、思想、互動與美食交織,觀眾一邊在實驗室和市集中感受新奇應用,一邊與大咖、AI夥伴暢聊未來,夜晚成為科技與人文情緒的交匯點。
AI盛典點亮夜空:相AI相生,共赴未來
夜空下,還有一場更宏大的舞臺正在醖釀。7月26日,總檯《2025中國·AI盛典》在徐匯拉開序幕。盛典與WAIC深度聯動,將全球AI智慧匯聚於上海,展現「智能城市」的新名片,並將於8月中旬在央視綜合頻道與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讓這場未來的交響曲傳遞給更廣泛的觀眾。
7月27日的WAIC,是AI理想與現實交匯的縮影:白天,大模型驅動的AI賦能文化、醫療、製造、服務,讓普惠創新落地;夜晚,思想、藝術與年輕生態交織,讓技術更有温度。
在這座被AI點亮的城市,技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橋樑。WAIC 2025將繼續見證AI在產業、人文與理想之間的協同生長,而這一天,纔剛剛拉開序幕。
tips:推薦巡館隱藏路線哦~
點個愛心,再走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