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在WAIC 2025看到AI的明天:六個變化,正在發生

2025-07-27 19:0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悦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於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舉行,匯聚了800余家企業、3000余件展品,勾勒了一條后大模型時代愈發清晰的AI發展路徑。

以下是經濟觀察報記者在WAIC 2025現場的觀察與思考,本屆大會呈現出六大值得關注的趨勢:具身智能邁向真實世界的「可協作機器人」;以眼鏡、辦公助手等終端形態拓展AI觸點;AI智能體從聊天工具走向任務執行與內容生成;大廠與創業公司在多模態與Agent路徑上加速分化;新一代創業者圍繞人機交互與思維輔助系統展開創新,在不斷孕育新星。

這些變化或許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從底層能力的展示階段,走向服務、辦公、內容與交互等高頻應用場景,並催生出一批全新的工具、平臺與解決方案。它們圍繞如何重構個體能力、激活人的生產力這一核心議題展開。

趨勢一:從「擬人」到「可用」,具身智能進入實用階段

在主展館入口,由銀河通用、擎朗智能、智元機器人等公司組成的「具身智能迎賓隊列」成為觀眾首個互動體驗點。這些機器人不再是僅作展示的靜態模型,而是在真實場景中具備執行能力的具身智能系統。 北京銀河通用的人形機器人Galbot能夠在真實貨架中識別用户意圖並完成精準抓取。當用户選定商品后,Galbot可在貨架上密集排列的不同商品中準確取出滷蛋、飲料或膨化食品,並遞送給用户。銀河通用成立於2023年,累計融資超過24億元,躋身具身智能融資第一梯隊。

展區右側,人形機器人(上海)公司演示了人形機器人在模擬分揀流水線中的應用:可識別並分類搬運不同顏色的盒子,具備初步的識別與協作能力。擎朗智能帶來商用服務機器人,在現場執行端茶倒水、爆米花製作等任務,工作人員介紹,產品累計出貨超過10萬台,已出口至全球60多個國家。

最具觀賞性的當數來自上海智元的「機器人天團」展演,四臺機器人分別負責敲鑼打鼓、揮舞綵帶、書法展示等任務。智元展位面積達300平方米,為本屆大會機器人展位之最,觀眾可與機器人進行冰壺擊打、人機對弈、遞物蓋章等互動,現場始終人流湧動。

與2024年相比,具身機器人已從掛繩固定、行走不穩的展示狀態,轉變為可自主完成複雜動作與持續交互,正在從能動起來階段邁向能干活、可協作的階段。

圖説:WAIC 2025技能大舞臺具身智能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技能大舞臺具身智能展臺(周悦|攝)

趨勢二:AI正在成為個人效率的「隱性搭檔」

走進H1場館,最大的三個展臺分別是華為、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集團。谷歌、亞馬遜雲科技等海外巨頭,阿里巴巴、華為、螞蟻集團、百度等國內大廠,階躍星辰、智譜清言、MiniMax等AI初創明星公司齊聚。

在H1場館,華為、阿里巴巴、百度等頭部企業集中展示AI如何服務於「個人能力增強」。

華為此次大手筆包下800平方米展區,是本屆WAIC中面積最大的展位,其中超過550平方米專用於展示昇騰業務。首次線下亮相的重磅產品昇騰384超節點被評為「WAIC鎮館之寶」。

簡單來説,以往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就像城市堵車,而昇騰384則像在它們之間開闢了一條「高速通道」,讓整個集羣像一臺統一的大型計算機高效運行。通過系統級優化,華為實現了資源調度與計算性能的顯著提升,為AI模型訓練帶來更高的速度、更低的能耗與更強的穩定性。

圖説:WAIC 2025華為展臺昇騰384超節點(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華為展臺昇騰384超節點(周悦|攝)

阿里巴巴的展館正中心則是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此前處於嚴格保密階段,這是它首次以完整產品形態亮相。

阿里智能信息事業羣終端業務負責人宋剛告訴經濟觀察報:「這副眼鏡不僅是一個終端,更是下一代人機交互的感官中樞。」據他介紹,搭載通義千問大模型和夸克AI能力,該眼鏡支持高德導航、支付寶支付、淘寶比價等核心功能,預示着AI從應用軟件延伸至多形態的日常設備。

以導航場景為例,夸克研發團隊聯合高德地圖開發了適配AI眼鏡的近眼顯示導航系統,可實現在騎行、步行等移動場景下的精準指引。

圖説:WAIC 2025阿里巴巴展臺夸克眼鏡(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阿里巴巴展臺夸克眼鏡(周悦|攝)

百度則在「零代碼開發」賽道給出了提效的答案。其平臺「秒噠」主打「一句話生成應用」,旨在讓非技術用户也能輕松構建複雜應用。

百度秒噠產品負責人朱廣翔向經濟觀察報介紹,該平臺核心思路是模擬傳統互聯網公司產品開發流程:產品經理負責提需求,程序員編寫功能,測試工程師保障質量,而秒噠則以一組AI代理「虛擬員工」完成這一整套流程。

「我們內部討論過‘一個人公司’的概念。」朱廣翔説,「只要用户有想法,AI就能代替產品、開發、運營、行政等多個角色,把事情從頭做到尾。」 目前,秒噠平臺已支持包括教育、營銷、交易等多類場景,累計生成應用超過20萬個,用户覆蓋學生、教師、自媒體創作者、小微企業等羣體。未來,百度將持續拓展其在醫療、企業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應用深度。

圖説:WAIC 2025百度展臺零代碼AI開發平臺秒噠現場展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百度展臺零代碼AI開發平臺秒噠現場展示(周悦|攝)

從算力底座到硬件終端、再到零代碼工具平臺,華為、阿里巴巴與百度分別在不同維度展現了AI技術向「人人可用、人人可創」的方向推進。它不再只是少數工程師的生產工具,而正成為每一個普通人能力邊界的延伸裝置。

可以預見的是,AI將不僅重塑企業效率,更將在未來的個人工作、學習、生活中,成為深度嵌入的第二大腦和隱形搭檔。在WAIC 2025的展館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未來的輪廓。

趨勢三:AI智能體從聊天向任務執行進化,Agent能力加速落地

百度進一步拓展AI在商業內容領域的應用,百度副總裁、百度電商總經理平曉黎在現場發佈了數字人平臺NOVA。該平臺曾支撐羅永浩數字人直播間實現5500萬元GMV,預計將在10月面向全行業開放。

圖説:WAIC 2025百度展臺數字人平臺NOVA(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百度展臺數字人平臺NOVA(周悦|攝)

百度電商商業業務部負責人、數字人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吳晨霞告訴經濟觀察報,NOVA的設計目標是打造「超越真人」的數字人助手,讓AI在表達、反應和執行上具備高度專業性與一致性。

據她介紹,NOVA平臺的數字人技術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實現語言、表情、動作的多模態同步,增強自然互動;

二是基於文心大模型4.5Turbo的劇本模式,不僅能輸出更專業的講解,還能體現人設與語境幽默;

三是構建直播「AI大腦」,可實時響應觀眾反饋,動態調整內容,實現智能互動。 作為AI內容生成的一種具象化表達,NOVA不僅提升了效率,也在直播、客服、教育等場景中,拓展了AI成為個體內容分身的可能。

稀宇極智(MiniMax)展出的MiniMax Agent,具備從需求理解、任務拆解到多線程執行的能力。其支持全棧開發,可在平臺上完成網頁、電商應用等交付任務。

智譜AI本次主推的AutoGLM模型,展示了任務規劃與屏幕理解能力。現場演示顯示,該模型可在用户下達指令后自主完成搶紅包、小紅書信息整合、微博互動、淘寶下單、點評寫作等多項操作,還能處理導航與訂票任務,進一步向智能助理場景靠攏。

圖説:WAIC 2025智譜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智譜展臺(周悦|攝)

從對話工具到任務智能體,AI Agent系統正成為AI落地能力的關鍵接口。

趨勢四:「AI六小龍」現身4家,創業公司路徑加速分化

在本屆WAIC 2025上,曾被視為國內大模型創業代表力量的「AI六小龍」中,僅有四家公司參展,分別是階躍星辰、MiniMax、智譜AI與月之暗面,而這四家也以更清晰的產品策略和更具辨識度的技術能力,呈現出當前創業公司的多元路徑。

來自上海本土的階躍星辰與MiniMax展臺位置靠近入口最顯眼、面積可觀。 階躍星辰推出了其首個全尺寸原生多模態推理模型Step 3,並宣佈將於7月31日向全球企業與開發者開源。

該模型被定位為階躍的基座級模型,具備多模態理解與生成能力。同期亮相的還有升級版多模模型Step 3o Vision及第二代端到端語音模型Step-Audio,進一步強化其「多模態原生」的產品定位。

在應用層,階躍星辰聯合吉利銀河M9發佈了行業首個搭載端到端語音大模型的超擬人車載AI智能體。該智能體具備自然語言理解、連續對話和情感化反饋能力,可實現更擬人化的人機交互體驗。

圖説:WAIC 2025階躍星辰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階躍星辰展臺(周悦|攝)

MiniMax帶來了旗下AI原生產品MiniMax Agent、海螺AI、MiniMax Audio及星野等,同時展出多款AI智能硬件與生態應用。

WAIC開幕式上,MiniMax創始人兼CEO閆俊傑發表主題演講稱,隨着大模型能力不斷演進,AI正從「聊天工具」轉向更具創造力與執行力的生產力工具。他強調,AI的未來不是簡單替代人類某項技能,而是成為對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系統性增強。

圖説:WAIC 2025 MiniMax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 MiniMax展臺(周悦|攝)

月之暗面則低調展出其主力模型Kimi2,主打代碼能力和Agentic任務處理,定位更偏向面向開發者的效率工具型模型。

圖説:WAIC 2025月之暗面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月之暗面展臺(周悦|攝)

相比之下,一家並未納入「小龍」名單的創業公司——面壁智能,則以一如既往的「小鋼炮」姿態成為值得關注的突圍樣本。

自2024年初發布端側大模型MiniCPM系列以來,面壁智能持續與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端側模型在終端設備中的應用落地。在車載場景中,面壁智能與高通、英特爾、聯發科等芯片廠商,以及梧桐車聯、德賽西威中科創達、安波福等車載系統企業展開合作,探索模型與智能座艙的深度集成。

目前,相關技術已在長安汽車、上汽大眾、長城汽車等多款車型上實現定點應用。面壁智能相關負責人介紹,搭載端側大模型的首款量產車長安馬自達MAZDA EZ-60,計劃於今年8月底上市。

圖説:WAIC 2025面壁智能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面壁智能展臺(周悦|攝)

未參展的百川智能與零一萬物,將重心轉向垂類醫療模型與企業級業務,不再執着於基礎模型,一定程度上形成與WAIC主場脱鈎的選擇。

此次WAIC 2025的展覽格局,既體現出部分明星創業公司資源聚焦與應用路徑深化,也暴露出大模型賽道「熱鬧之后」的戰略分化。「六小龍」的版圖正在松動,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場景特色與技術風格的多點突圍。

趨勢五:從工具到夥伴,AI走向更「人性化」的前臺角色

如果説過去的AI強調邏輯能力和算力性能,那麼今年的WAIC展臺則進一步展現出另一種趨勢:更「有人味」的AI,正在成為連接個人情感與工作效率的全能接口。

商湯科技聯合多家廠商發佈AI情感陪伴產品,包括貓頭鷹、毛絨球球、小狗、小貓等形態,搭載多模態情緒識別系統和長上下文記憶。比如,桌面機器人小優可實現毫秒級情緒反應,覆蓋心理陪伴、教育、習慣管理等場景。

圖説:WAIC 2025商湯科技展臺的AI陪伴產品(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商湯科技展臺的AI陪伴產品(周悦|攝)

而在更強調效率工具的辦公場景,金山辦公將WPS靈犀助手推至前臺。作為本屆「WAIC鎮館之寶」之一,WPS靈犀展示了其圍繞文檔、表格、演示、PDF等主流辦公場景的模塊化AI能力,包括寫作潤色、公式生成、圖表插入、內容摘要、Chat with PDF、多輪問答等功能,並進一步拓展至AI頭像生成與創作輔助。這意味着AI已不只是「辦公插件」,而開始成為內容創作與知識管理的主動協作體。

圖説:WAIC2025 金山辦公WPS AI馬拉松式發佈會現場(周悦|攝)

圖説:WAIC2025 金山辦公WPS AI馬拉松式發佈會現場(周悦|攝)

另一邊,科大訊飛則藉助智能辦公本X5和訊飛聽見、星火大模型等產品,全面落子於語音識別、會議記錄、寫作生成與AI知識搜索之間,打通從説、寫、聽到懂的全鏈路。其端側AI大模型能力特別適配隱私敏感、網絡受限的辦公環境,為醫療、政務、法律等專業場景提供可落地的AI支持。

圖説:WAIC 2025科大訊飛展臺學習機(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科大訊飛展臺學習機(周悦|攝)

此外,AI辦公廠商蜜度也帶來多款產品。其最新發布的模力通2.0,在此前的服務中已支持60%以上的公文處理效率提升,在政策解讀、發言稿撰寫等高頻政務場景中展現出真實成效。這一變化背后,是AI能力的深度定製與角色感知能力的增強。

蜜度研發副總裁、智能生成事業部總經理王昉告訴經濟觀察報,AI正在從輔助工具轉向自主夥伴,並逐步承擔起更復雜的辦公任務。在她看來,未來辦公AI將進入「多Agent協同」階段。例如:一封郵件可被自動解析、任務分發、日程統籌,並調用訂票、文件撰寫、流程審批等多個Agent協同完成全鏈辦公閉環。這種由工具向角色演進的路徑,也反映出AI從工具向智能助手及夥伴的轉變。

圖説:WAIC 2025蜜度展臺(周悦|攝)

圖説:WAIC 2025蜜度展臺(周悦|攝)

無論是會表達情緒的桌面萌寵,還是深度參與文本與知識工作的AI助手,這些產品的集體亮相傳遞出一個信號:AI不再只是后臺能力,而正在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真正的夥伴與助手。

趨勢六:總有一些年輕的AI新星在升起

在WAIC 2025現場,Flowith展位不大,卻始終人流不斷。不停有投資人前來與其創始人倪正民交流,幾乎每一段對話剛結束,就又被下一位「盯上」。 這家成立於2024年的AI創業公司,正在成為AI交互領域最受關注的新鋭力量之一,旗下產品不僅曾登上B站熱搜第一,而且被權威的科技商業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

Flowith核心產品定位為「無限畫布」,與傳統ChatGPT式的一問一答線性對話不同,它允許用户在一個白板式畫布中展開非線性思維:你可以在任意一個節點提出追問,讓AI將一個回答寫得更通俗,或延伸得更深入;也可以跳出當前對話,另起一個分支,展開一個新的念頭,而所有分支彼此保持邏輯關聯、並行展開。

倪正民告訴經濟觀察報,這種結構性的思維交互,為科研、寫作、分析、教育等創作場景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也顯著區別於現有的大廠對話產品。「你可以想象成,你和AI在畫布上共同推演思路,這更貼近人類大腦的發散性思維方式」。

今年5月,Flowith發佈旗下第二代Agent產品Neo,上線48小時內吸引了超過數十萬在線用户,為用户交付了超過1420萬個創造物。

當被問到如何打破AI工具同質化的行業困境,倪正民認為,Flowith團隊最大的優勢是強交互力與強創新力。他透露,Flowith已經上線多項差異化功能,另有三四個「殺手級」功能正在內測。「我們知道會被抄,但我們創新的節奏夠快」。

在他看來,Flowith之所以能跑出速度,也源自其產品氛圍極度開放:團隊鼓勵每位成員大膽提想法,不論背景如何,只看執行力與創造力。有的工程師學歷不是最好,但寫起代碼來極其硬核。大家都是真的熱愛做產品的人。

Flowith目前總部位於上海,也有部分團隊在海外,正持續擴張。他認為,在大廠AI產品不斷湧入的當下,創業公司的機會在於「跑得更快、更專注」,尤其是在用户體驗、場景設計和人機交互方式上的深度打磨。

「我們不是在做一個更聰明的聊天機器人,而是在打造一個更好用的思維輔助器。」倪正民説。

WAIC 2025 Flowith展臺(周悦|攝)

WAIC 2025 Flowith展臺(周悦|攝)

結語:在WAIC 2025的現場,我們可以看到AI已經不再是概念或遠景,而是以機器人、眼鏡、智能體、辦公助手等具體形態,深入我們工作的每一環、生活的每一面。

正如WAIC 2025開幕式上「AI之父」傑弗里·辛頓的提醒,在這場技術演進中,重要的從來不只是AI能做多少事,而是它正以怎樣的方式「理解」人類——模仿人類處理語言、共享知識、產生偏好,甚至開始具備某種延續自身的動機。

AI的未來演進,不僅可以改變產品形態和組織方式,也正在逼近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我們究竟希望它成為怎樣的智能?是工具、夥伴,還是另一種新興的存在?當AI越來越像人類,甚至超過人類,我們是否也準備好,去定義一種新的共處關係——既包含合作的效率,也擁有超越界限的智慧。 

(作者 周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