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20:51
在7月28日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社會科學分論壇上,一大批社科與AI融合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創新突破。如何引領人工智能向善發展,如何實現人機共融、價值對齊等課題,成為專家學者與行業精英熱議的焦點。
在上海社會科學館充滿未來感與科技感的展示區內,百余項社會科學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創新研究成果首次集中亮相。
華師大的地緣環境智能計算應用成果以緬北民族武裝衝突為案例,借用了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了地緣環境與數字技術融合對區域衝突與治理的影響,具有前沿性應用價值。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地緣環境智能計算實驗室主任胡志丁説,人工智能應該是社會科學的一個探照燈,它照亮了社會科學領域的盲區,讓社會科學的深度能夠與人工智能的精度實現共舞。
同濟大學的數智文化大模型研究成果,通過專家數字人的打造,建立起虛擬實驗室,在實現人機對話的同時,將人文的思想和理念注入冰冷的機器,成為AI的靈魂。
同濟大學文創元宇宙(上海)研究院院長解學芳表示,人文科學一定是與技術同步跟上的,它最大的價值是以人為本和價值對齊。讓人工智能來增強人類的智能,讓人類更具有文化的創新的能力,而不單單是人工的智能,這是人文的最大的價值所在。
當前,人工智能與社會科學的融合發展正不斷迎來新的突破。本次論壇匯聚了國內外專家學者與行業精英進行跨界聯動,形成學術研究共同體。
專家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科學研究上的應用,以及各種社會科學垂類大模型的開發,已經成為推動科技發展賦能社會科學研究的關鍵路徑;而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突破,也將從語料數據、倫理規範、國際治理等多方面助力人工智能向善發展。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科學本身,人文應該成為AI的靈魂。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認為,現在AI的技術發展非常快,但我們不是擔心AI越來越像人,其實反而擔心的是人越來越像機器。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始終給AI注入我們的價值,要讓它為我們人類的福祉來服務。要始終通過我們人與AI的互動,來倡導和實踐一種科技向善的社會化過程。
論壇上,《社會科學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十大議題》正式發佈,通過雙向賦能、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推動決策更科學,治理更精準。
上海社科中心黨總支書記徐婷婷表示,希望十大議題能反映出社會科學和人工智能在探索之路上的一些困惑、收穫,以及正在進行的一些思考,從而引發社會關注,來更好地促進人工智能向善發展。
看看新聞記者: 湯銘
編輯: 湯銘
責編: 顧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