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如何把握科技成長與周期主線的輪動和擴散?

2025-07-27 21:24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興證策略張啟堯,作者:張啟堯團隊

一、資金共識繼續聚焦兩條主線


本周,市場對雅下水電站重大工程開工、「反內卷」等政策積極響應,上證指數續創新高。結構上,共識依然集中在「低估值周期修復」與「科技成長產業趨勢」兩條主線,行業輪動強度繼續收斂,但上周我們所提示的輪動和擴散正在演繹:周期行情內部正在向煤炭、建築等低位行業擴散,AI內部也由北美算力輪動至國產算力和中下游軟件應用。

這種板塊輪動與行情擴散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后,各類資金正在主線內部積極尋找和挖掘尚未被充分定價的細分領域。事實上,從我們跟蹤的各類資金來看,在宏觀政策呵護、市場賺錢效應吸引下,近期我們已看到明確的增量資金入市,且各類資金對主線已經達成了較為一致的共識

  • 外資:近期外資流入港股意願持續升溫,積極配置醫藥、互聯網、周期等板塊,同時被動外資已在大幅回補A股倉位。一方面,7月以來外資流入港股意願持續提升,據我們測算,7月以來(截至7月23日)國際中介淨流入港股超644億元,同期港股通淨流入649億元,外資流入規模已與南下資金相當。結構上,外資主要流入醫藥、軟件服務、媒體娛樂、資訊科技器材、電訊等科技板塊,同時「反內卷」政策驅動下,外資對工業工程(主要是寧德時代)、汽車、金屬、煤炭等行業的關注度也在升溫。另一方面,7月以來被動外資逐漸回補A股倉位,7/17-7/23更是淨流入超180億元,創去年10/11以來周度新高。

  • 兩融:連續五周流入超百億,流入科技成長為主,積極參與周期行情。兩融資金是本輪市場突破的重要助推力量,6月下旬以來已連續五周流入超百億,當前滬深兩融余額自今年3月以來再次突破1.9萬億。結構上,科技成長依然是兩融資金的偏好方向,近兩周淨流入機械、電子、醫藥、新能源、計算機、通信較多,同時也在積極參與周期行情,淨流入有色、建築、化工較多。

  • ETF:行業ETF成為近期主要增量,流入周期+科技成長+金融。4月中旬以來,隨着市場逐步回暖,作為逆向資金的寬基ETF持續流出,6月以來淨流出速度進一步加快,而行業主題ETF作為把握結構性機會的重要工具,逐步受到市場關注,6月以來流入近400億元,成為近期ETF的主要增量。結構上,近兩周主要流入周期+科技成長+金融,包括建築建材、有色、化工、鋼鐵、煤炭等周期行業,電子、計算機、傳媒、機器人、新能源等科技成長行業,以及非銀、銀行等金融行業。

  • 散户:6月中旬以來散户資金流入開始回暖,本周入市意願進一步提升,同樣青睞科技成長+周期。6月中旬以來,以小單表徵的散户資金周均淨流入937億元,遠高於4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周度均值662億元,本周進一步提升至1337億元,表明風險偏好抬升、賺錢效應吸引下,散户資金入市意願進一步回暖。結構上,科技成長+周期同樣是散户資金的顯著共識,近兩周主要流入TMT、機械、新能源、軍工等成長行業,以及化工、有色、建築建材等周期行業。

梳理來看,與近期市場表現較為一致,「科技成長+周期」已經成為各類資金的顯著共識。不過,雖然近期經歷了一輪主線的聚焦,但當前多數板塊擁擠度仍處於合理位置,內部尚有細分方向可以挖掘。

因此,隨着「科技成長+周期」兩條主線已在持續凝聚市場共識、跑出賺錢效應,同時部分細分方向擁擠度還不高的背景下,各類資金或仍將在內部積極挖掘細分機會。通過股價位置、配置邏輯,把握兩條主線的輪動和擴散,仍將是后續的主要應對思路。

如何把握科技成長與周期主線的輪動和擴散?


(一)資源品:「反內卷」已上升至主線高度,三維度把握長期配置邏輯

我們最早在6月29日的報告《新高之后,7月重點關注哪些方向?》中基於「旺季+漲價」的邏輯首推資源品,並在7月「反內卷」以來反覆強調資源品的投資機會,至今已演繹成一輪轟轟烈烈的投資主線。

本輪資源品行情持續偏強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對於「反內卷」的決心正在超出此前的市場預期,供給側收縮預期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雅下項目開工也增加了需求側的邏輯。

一方面,政策對於「反內卷」的決心不宜低估。此前市場預期本輪「反內卷」主要以行業自律為主,但可以看到近期國家層面已在出台各類政策,自上而下推動「反內卷」實施。7月以來,不僅有光伏、水泥、鋼鐵、焦炭等行業已經開始有減產、提價等實質性動作,7月18日工信部「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台」、7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場整治煤炭超產、7月24日發改委和市場監管總局就《價格法修正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正在表明國家對於本輪「反內卷」的決心,資源品供給側收縮的預期進一步強化。作為本輪最重要的政策主線之一,7月政治局會議有望對此作進一步部署。

另一方面,雅下重大工程開工正在提振資源品需求側預期。雅下水電站作為工程體量大、周期長、影響遠的世紀工程,將帶動各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振實物工作量,資源品需求側長期彈性進一步釋放。

因此,隨着政策主線地位提升、疊加當前市場已進行了一輪主線內部的擴散,各個細分方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定價,當前對於「反內卷」主線的配置或將轉向長期邏輯。我們從參與反內卷的迫切性(虧損企業數量佔比&利息保障倍數)、反內卷執行的持續性(集中度變化趨勢&國有企業數量佔比),以及產能去化的阻力(政府補助力度變化趨勢&擴張性資本開支強度)等三個維度分析哪些行業具備更好的反內卷基礎

在反內卷涉及的重點行業中,新能源鏈(硅料硅片、光伏電池組件、鋰電專用設備)、普鋼、玻璃玻纖、鈦白粉當前企業盈利狀況和資本開支均處在歷史低位,參與反內卷意願較強,后續有望看到行業做出積極變化。其中,鋼鐵板塊國企佔比較高、去產能阻力較小,后續如有進一步的政策下達,或是反內卷實施較為順暢的行業之一

(二)工:前期較高的擁擠度已在消化,高勝率窗口下有望繼續反映閲兵催化+ 「五年計劃」、全球軍貿市場打開長邏輯

6月以來,我們基於國內「五年計劃」+全球軍貿市場打開等長期邏輯持續提示本輪軍工的修復,市場加速定價這一預期后,軍工板塊擁擠度也升至較高水平。

經歷7月以來的情緒消化之后,當前軍工板塊擁擠度已回落至中等水平,是成長主線中位置合適、值得配置的細分領域,在7-8月的高勝率窗口下有望繼續反映閲兵催化+ 「五年計劃」、全球軍貿市場打開長邏輯。

一方面,對內「五年計劃」交界節點疊加對外全球競爭力提升,軍工行業新一輪訂單釋放的預期正在增強,是本輪軍工基本面持續改善的長期邏輯支撐:

對內,軍工作為強計劃性行業,五年規劃對於行業景氣和市場預期有着重要影響。參考歷史經驗,從五年規劃啟動編制,到正式落地的第一年,軍工行業的超額收益通常較為明顯。今年作為「十四五」收官之年,同時是「十五五」籌備之年,隨着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執行已進入能力集成交付關鍵期、疊加 「十五五」規劃編制推進、落地,行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指引將逐漸清晰,前期積壓的下游需求有望迎來大幅釋放。隨着新一輪訂單周期開啟,有望推動行業整體景氣復甦。

對外,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軍備競賽拉開帷幕。隨着我國武器在世界持續展現強大競爭力,中國在國際軍貿中的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2月以來,特朗普政府關税戰升級,印巴、中東等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各國政府均在提高對國家安全的重視程度,全球軍備競賽序幕正在拉開。隨着去年末我國六代機亮相、3月我國軍艦繞澳大利亞環行展示,到二季度的臺海聯合演練、殲10CE在印巴衝突中大放光彩,中國武器持續展現全球競爭力。地緣衝突背景下國家安全牽引長期軍貿需求,中國在國際軍貿中的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另一方面,參考歷史經驗,閲兵等事件將對軍工行情構成重要催化。閲兵作為展示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時刻,是推動軍工板塊上漲的重要催化劑。回顧2015年9月3日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閲兵,7月9日起軍工板塊行情就開始反映閲兵事件的預期,至8月17日區間收益為78%,相對全A超額收益45%。未來一段時間,軍工板塊或處於事件催化的上漲預期之中。

(三)AI:重視向國產算力和中下游應用的擴散機會

6月以來,我們率先基於股價位置、產業趨勢、日曆效應等維度,反覆提示AI板塊的修復機會,演繹至今已成為市場上一條清晰的主線。

但我們觀察到,儘管6月以來AI板塊整體修復,但內部卻出現兩個明顯的分化。一方面,以PCB、光模塊為代表的上游算力硬件開始跑贏中游軟件服務&下游端側應用;另一方面,上游算力硬件內部,以光模塊、PCB為代表的北美算力鏈大幅跑贏國產算力鏈。

不過,從滾動收益差、成交佔比等指標來看,板塊整體尚未來到過熱區間:

  • 滾動收益差看,隨着近期市場整體上漲,TMT與全A滾動40日收益差仍維持在5%附近,尚未升至10%以上的過熱區間。 

  • 成交佔比看,近期周期板塊表現更強,當前TMT成交佔比已下降至30%以下,距離歷史上40%-45%的過熱區間仍有距離,尚未發出過熱信號。

並且,由於AI板塊是一個涵蓋多個細分板塊的龐大產業鏈條,雖然部分板塊會有局部「過熱」,但我們依然可以在產業鏈內部找到有相對性價比的方向。AI、TMT板塊本身是一個市值佔比超過20%,涵蓋上游算力硬件、中游軟件服務以及下游應用的龐大產業鏈條。階段性可能出現局部「過熱」,但依然可以找到相對有性價比的方向。因此在AI投資中,我們不僅要判斷大的產業趨勢和主線方向,更有意義的是做好板塊內部的擇時輪動以及細分行業比較。

從AI50大細分方向的擁擠度上看,當前多數領域擁擠度仍處於偏中等水平,包括上游算力(AI芯片、IDC、GPU、液冷服務器)、中游軟件服務(辦公軟件、基礎及通用軟件、操作系統、工業軟件、SASS、AIAgent等)、下游應用(無人駕駛、遊戲、人形機器人、智慧醫療等)

並且,隨着業績披露期過后,科技板塊對即期業績的關注度減弱、開始定價中長期產業趨勢,疊加近期H20芯片限制放開、Kimi和阿里等新模型發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事件邊際催化,也為AI行情向國產算力和中下游應用擴散提供更好的契機:

  • 國產算力方面,國內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增長仍是長期趨勢,隨着近期H20芯片限制再度放開,疊加三季度英偉達對華新卡B30有望完成市場導入,前期市場對互聯網廠商的資本開支擔憂有望持續減弱,疊加下半年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國產芯片企業有望上市的催化,國產替代邏輯下產業鏈確定性仍強。

  • 應用方面,DeepSeek助力AI平權后,更多垂直應用有望加速落地,行情從上游擴散至中下游是大趨勢。近期Kimi K2、阿里通義Qwen3等新模型的發佈表明國內大模型仍在快速迭代,而H20芯片放開、大廠重新加大對AI的投入后,國內AI應用的進展也有望進一步提速。此外,三季度中下游具備多重潛在催化,包括GPT-5、DeepSeek R2等大模型的進展,Meta在9月即將發佈的AR眼鏡等,都有望為AI應用和端側帶來新的催化。

風險提示

經濟數據波動,政策寬松低於預期,美聯儲降息不及預期等

本文來自興業證券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資金共識下,兩條主線交相輝映》,分析師 :

張啟堯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1080005

胡思雨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1110003

程魯堯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1120004

張勳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0070004

吳峰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0120002

楊震宇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0120002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