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7 06:09
陽光穿過新加坡南部聖淘沙島茂密的棕櫚葉,灑在一輛造型圓潤的小巴車身上。這輛悄然駛過的小巴,既沒有司機,也沒有方向盤,甚至沒有剎車和油門踏板。這就是東南亞首輛「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公交——中國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推出的「文遠小巴(Robobus)」。
文遠小巴上路運營,標誌着新加坡陸路交通正式跨入純無人駕駛時代——這一天是2025年7月17日。
聖淘沙島與無人駕駛公交的緣分始於1年前。自2024年6月起,文遠小巴以「有安全員監督」的模式在此試運營。一年間,它已安全運送了數萬名乘客,完成了數千次接駁任務,積累了紮實的「零事故」安全履歷。正是這份成績單,加上嚴苛的遠程測試與道路實測,最終説服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按下「全無人運行」許可鍵。
在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科技副總裁藍維善看來,安全是公共交通的核心,小巴必須通過完整的安全框架評估,才能從「有人監督」過渡到「純遠程監控」。顯然,在這場大考中,文遠小巴成績優異。
如今,遊客只需在站點招手,白色小巴便會停靠。車內4張環形沙發圍合出社交空間,全景車窗讓海岸風光一覽無余——科技感與度假氛圍在此奇妙交融。
據瞭解,從「有人似無人」到「真沒看到人」,文遠小巴的底氣源於三重「科技鎧甲」:周身激光雷達與多模組攝像頭組成的「電子眼」,賦予它360度無死角的掃描感知能力,200米內的任何障礙物皆難逃其「法眼」;強大的算法可以實時分析路況並動態規劃路徑,智能大腦決策響應速度能達到毫秒級;后臺同步設置的遠程監控員隨時待命,一旦系統預警,遠程工程師便立即介入。
此外,這套系統還通過了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設計的極端場景測試:暴雨中識別歪斜的施工路錐、黃昏時分避開蹲在路面的兒童模型、高峰時段在酒店接送區精準繞過行李箱。難怪體驗過文遠小巴的網友調侃:「比駕校剛畢業的新手穩多了!」
新加坡交通業界的圈內人都知道,無人駕駛在聖淘沙島的落地只是新加坡智慧交通棋局中的一步,新加坡政府的佈局遠不止於此。
今年6月,新加坡交通部代部長蕭振祥宣佈,力爭今年年底前將自動駕駛車輛正式納入全國的公交體系。更大規模的試點已箭在弦上——榜鵝、巴西立、裕廊湖區三大「智慧城市示範區」將率先引入無人公交網絡。這些區域被選中並非偶然:道路寬闊、基礎設施新,尤其是榜鵝作為大型組屋區,年輕居民佔比高,對新科技接受度強,堪稱無人駕駛的「理想試驗田」。
無人公交只是新加坡智慧交通拼圖的一角。在環衞清潔革命領域,2024年11月,自動駕駛環衞車S6悄然現身濱海灣大道,開啟新加坡首個「商業化自動駕駛環衞項目」;短短一周后,無人掃路機S1便在濱海藝術中心正式「上崗」。
在無人駕駛向更多領域進軍的同時,傳統公交司機並未被技術浪潮拋棄。新捷運集團(SBS)正與科技企業合作開發「響應式自適應制動系統」,通過雷達與攝像頭預判風險,減少急剎車等特殊情況出現的概率。而司機則會轉型為「安全管理員」,專注處理突發狀況。這或許正應了人工智能圈最近特別流行的那句話:「技術終將與人協同進化。」
新加坡的探索為東南亞鄰國提供了智慧交通的範本。2021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引入自駕小巴,成為該國首批自動駕駛教學車隊;馬來西亞的柔新經濟特區計劃借鑑新加坡經驗,擬在2026年開通新馬跨境無人接駁線路。
在這場無人駕駛的交通革命中,中國技術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文遠知行是全球唯一手握中、美、新等五國自動駕駛牌照的企業。文遠小巴的「新加坡畢業證」不僅是技術成熟的勳章,更是中國智造從「性價比」向「高精尖」躍遷的一個縮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執行副總裁許凱琳直言:「文遠知行帶來了軟件開發、AI算法等高價值崗位,這正是新加坡需要的創新夥伴。」
當夕陽為聖淘沙島的海面鍍上金邊,那輛白色小巴依然在酒店羣間安靜穿梭。從固定線路的謹慎試水到榜鵝組屋區的通勤變革,新加坡用審慎而堅定的步伐證明:無人公交不是科幻電影的噱頭,而是提升效率、緩解人力資源短缺的現實答案。隨着更多無人駕駛小巴駛向街頭巷尾,新加坡的智慧交通圖景將從聖淘沙島的一抹亮色,漸次渲染成東南亞未來城市的智慧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