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6 17:46
專題:專題:華熙生物前資本市場部總經理45萬字自曝參與財務造假欺詐發行 公司迴應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華熙生物的「多事之秋」
作者:高巖
編輯:高遠山
一條朋友圈引發的企業輿論危機,揭開「玻尿酸帝國」——華熙生物(688363.SH)不為人知的內部裂痕。
「在講述我那45萬字的故事之前,我必須先做一個嚴肅的聲明:1.我,David,沒有自殺傾向;2.如我遭遇不測,那絕非我的本意;3.我寫的這本書,是留給家人和世界最后的證據。我是華熙生物前核心資本操盤手,曾經的華熙「吹哨人」,也是被他們栽贓陷害的「犯罪嫌疑人」。這本書,關於一個千億帝國的內幕,關於一個兒子為父母而戰,一位父親為女兒而戰的決心。故事,從今天開始。」
2025年7月25日晚,自稱華熙生物IR(投資者關係)的李振在朋友圈發佈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不自殺聲明」,迅速在投資圈和醫美圈引發震動。
這條看似荒誕的聲明背后,是李振作為公司內部人對近期一系列舉報事件的迴應——他計劃向監管部門提交涉及公司治理問題的關鍵證據。此外,他自稱撰寫的45萬字的書——《千億帝國背后的謊言和欺騙》是留下的證據。與此同時,華熙生物則表示李振涉嫌職務侵佔的刑事犯罪行為。
7月26日,華熙生物在官方微博上發佈《嚴正聲明》,稱信息發佈者李某曾任華熙昕宇投資市場部總監,在華熙工作18個月。2018年,李某通過個人註冊的第三方公司騙取本應支付給券商的900萬元,券商查看年報時發現該筆款項,李某職務侵佔的事情敗露。事發后,華熙昕宇向公安機關報案。為減輕罪責,李某向公司寫下《道歉信》。公司稱,雙方的矛盾在於,公司堅持依法辦事,對其提出的除退還900萬額外給予賠償的要求不予置理。我司嚴正聲明,相關信息是毫無道德底線的編造,涉嫌誹謗犯罪,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華熙生物還公佈了李振於2018年9月13日撰寫的《道歉信》,其稱「在本次發債過程中,由於法律意識淡泊(薄),自己設立應城麥錫墾企業管理諮詢中心拿獎金,出現嚴重的違規違紀問題。盼請您看在我兩個女兒尚幼、嗷嗷待哺的份上,懇請您原諒我,給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保證在2018年9月20日前將公司已支付的900萬資金歸還公司指定賬户,並且對公司進行150萬元的額外賠償。並且承諾,離職后在外不會做有損公司企業形象的事情。」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華熙昕宇公司的控股股東為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持股66.8%,其余股份由第二大股東華熙匯美文化公司持有,穿透后顯示該公司是華熙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
而李振事件,已經是華熙生物有公開報道的第4次內部人舉報事件了。
「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近年來除了和同行鉅子生物的「輿論戰」之外,還多次陷入內部舉報風波漩渦:從董事長趙燕被曝強制低價回收員工股票,到創始合夥人崔廣平23年分紅懸空,再到誇迪業務主理人枝繁繁的公開聲討和起訴,又到如今的原華熙昕宇市場總監李振的舉報,這家260億市值的明星醫美企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
01 股權回收風波:2億元「強制交易」?
2022年11月,一起前員工舉報事件首次將華熙生物推上風口浪尖。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有華熙生物股票的前員工,向山東證監局和中國證監會實名舉報董事長趙燕侵佔股東利益。
舉報材料顯示,2018年公司上市前,約80位員工成立的4家有限合夥企業:華繡(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潤熙(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潤美(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熙美(天津)商業管理合夥企業,GP均為北京順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些員工以18.13元/股價格入股,總投入1億元,持有華熙生物1.2812%股權。隨着2019年11月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股價一路飆升,到2020年7月,員工持股價值已達8.8億元。
不過,華熙生物曾在招股書中指出上述4家有限合夥企業「不屬於公司員工持股平臺,不涉及股份支付」。
就在股票解禁前四個月(2020年7月),趙燕突然要求員工以90元/股的價格(員工購入價的5倍)將股票賣給她指定的公司——北京鴻匯翔,實控人也是趙燕。
但當時華熙生物股價在140元/股左右,90元的回購價相當於市場價的64%。
「股票賣了可以繼續留在公司,不賣的等2020年11月6日解禁日一到就必須走人。」據報道,趙燕在內部會議上毫無商量余地地宣佈。對於不願就範的員工,公司採取免職待崗措施,每月僅發放1540元基本生活費。
面對失業威脅,部分員工最終妥協。趙燕僅花費2億元就獲得了市值更高的股票。一位網友在該新聞評論區留言:「自己吃肉就算了,員工的一口湯也要搶?」獲得高贊。
關於這次風波,后來華熙生物相關負責人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稱,「前員工的舉報對象是華熙國際,它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自身。監管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審查結果,沒有任何處罰説明公司是沒有問題的。」
此事似乎木已成舟,近三年時間過去,不清楚后續華熙方面如何安撫涉事員工,不過此后當事人也並未再公開繼續追究。
02 合夥人之殤:23年等待落空的10%分紅權
股票回收爭議尚未平息,趙燕在地產領域的多年合夥人崔廣平又曝出分紅權糾紛。
作為從1999年起就和趙燕一起創業的華熙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崔廣平向媒體出示了一份蓋有華熙集團公司公章的文件。文件顯示:趙燕為華熙集團實際持有人,而他和另一位創始人蔡彤雖未在股權結構上體現,但各享有10%的利潤分紅權。
不過,華熙集團全稱是「華熙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上市公司華熙生物沒有直接的股權關係,但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法人均為趙燕。
崔廣平是華熙地產在北京成功落地的關鍵人物。憑藉體制內積累的人脈資源,他幫助華熙集團拿下並開發了華夏銀行總部、中環世貿中心、五棵松體育館等標誌性項目。在華夏銀行項目中,崔廣平負責打通關節,蔡彤負責項目建設,三人曾組成高效合作的「鐵三角」。
然而23年過去,這份分紅權從未兑現。據鳳凰網援引崔廣平的説法,爲了讓其安心,趙燕曾手寫一份利潤分紅證明鎖在公司保險櫃,但該證明后來被不明人士盜取。隨着見證人陸續離開,這起分紅糾紛已成「羅生門」,至今(2022年9月)都沒有拿到分紅。
在此期間,一位與崔廣平、趙燕都相熟的合作伙伴許新升的一樁舊事也被翻出,負責開發五棵松項目的許新升,因6000萬元項目轉讓款被拖欠,2009年華熙集團告上法庭。不過,歷經訴訟,法院最終未支持許新升的訴求。但一連串的合作伙伴糾紛,勾勒出「華熙系」商業版圖擴張中的粗糙與裂痕。
新聞發酵至2022年10月,鳳凰網一點資訊旗下賬號《財富質點》爆料稱,在上述文章發佈后,對方態度生變,並稱崔方面希望刪除錄音,不能再外露材料。媒體后續並不知曉事情是否出現轉機?
03 枝繁繁聲討事件
此后一年半時間里,華熙和趙燕沒有再遇到過「內部人」發難。直到2024年6月16日,華熙生物旗下高端院線品牌誇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程菲)通過小紅書和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發佈視頻,公開表示已經起訴了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熙生物」),並要求其公開道歉。
枝繁繁在視頻里表示,自從離開誇迪后,看到了很多關於自己的負面消息,但爲了誇迪品牌一直沒有發聲,直到5月16日,誇迪官方客服號在所有誇迪經銷商羣里公然「造謠」,説之所以代理商交了貨款但品牌不給他們發貨,是因為所有的貨款都在枝繁繁手里。枝繁繁發了一條朋友圈,稱「華熙造謠誹謗其個人聲譽,既然老東家這樣,那就公堂見吧」。不過,枝繁繁的表態直接推動了事件的解決,誇迪官方客服號第二天下了通知,把所有代理的貨和銷售獎勵全部發放。
十天之后的2024年6月26日,華熙生物發佈聲明稱,「相關人員很快顯示出無原則無理想、做一吹十、炒作個人IP、毫無守法合規意識等個人作風。」迴應事件。
枝繁繁的公開發聲和訴訟折射出華熙生物在業務轉型中與項目負責人的深層矛盾。
04 玻尿酸與膠原蛋白之爭
近年來,華熙生物營銷投入激增。2021年銷售費用高達24.36億元,接近當期營收的一半;其中僅線上推廣服務費就達13.13億元。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引發質疑——同期公司研發費用僅2.843億元,不足營銷投入的八分之一。
更具爭議的是口服玻尿酸產品的功效宣傳。華熙生物在銷售頁面宣稱口服玻尿酸可被人體吸收,但歐盟食品安全局兩次評估(2009年和2012年)均認為「證據不足」。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以華熙生物水肌泉產品為例,希望企業能向消費者提供權威依據並證明是否在打功能性食品宣傳的「擦邊球」。
而且,因為西部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發佈看好主營「膠原蛋白」的競爭對手鉅子生物,措辭中將華熙生物主營的「玻尿酸」作為上一代產品的研究報告,華熙生物今年5月17日主動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一次性炮轟十家券商,並且爆發了和「鉅子生物」持續月余的「輿論戰」。期間華熙方面間接投資的網紅「大嘴博士」也因為直指鉅子生物的核心產品可復美膠原蛋白含量不足,涉嫌誇大宣傳、配方表造假掀起巨大關注,隨后,大嘴博士的微博、抖音賬號因為被列入「涉企網絡黑嘴」遭到封禁處罰。
事件還遭到行業協會、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各方關注,輿論戰期間,華熙生物市值變化不大,但是鉅子生物市值暴跌了322億港元。最終以「膠原蛋白女王」、「陝西女首富」認輸,畫上了休止符。
6月23日晚,鉅子生物(2367.HK)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承認:「我公司現有的質量標準、檢測方法和標籤標識在某些方面已逐漸顯現出其侷限性,難以完全適配行業發展與技術進步的高標準和高要求。」
有創始人親自坐陣品牌營銷的華熙生物大獲全勝,但趙燕的強勢和凌厲也令業界畏懼。一個可以佐證的案例是,「中國首富」鍾睒睒一直在尋求醫美賽道合作伙伴,最終的選擇是「山西女首富」——教授出身的錦波生物創始人楊霞。鍾睒睒旗下的養生堂斥資34億戰略投資北交所「市值領頭羊」錦波生物(832982.BJ),成爲了僅次於楊霞夫婦的第二大股東。錦波生物的核心產品是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薇旖美®極純」,累計應用超過200萬支,已覆蓋終端醫療機構約4000家。為公司貢獻了超過10億元的年收入。
05 趙燕和華熙生物為何屢屢被內部人舉報?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華熙生物及其董事長趙燕近年來屢遭內部舉報,主要涉及以下原因:1. 股權與利益糾紛 2. 合夥人及分紅爭議。3. 內部管理與人事變動,引發公司內部矛盾。儘管華熙生物對外宣稱,以上舉報監管無處罰,但相關舉報事件頻發,反映出公司內部管理與利益分配機制存在深層次矛盾。
而華熙生物不論是與鉅子生物的「輿論戰」,還是3年四次遇到內部人舉報迅速的聲明,都展現出優秀的企業公關水準。不過,公關品牌領域的大V@萬能的大叔霍世傑則有一個觀點認為:「公關不是萬能的,很多企業問題也不是公關(能解決)的問題。」
06 市值蒸發千億后的增長隱憂
事實上,近年來華熙生物不僅面臨激烈的外部競爭,業績也在經受考驗。
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8億元,同比減少20.77%;淨利潤1.02億元,同比減少58.13%。
而2024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同比減少11.61%;淨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70.59%。
華熙生物針對主營的玻尿酸業務面臨增長瓶頸,公司的對策是大舉進軍功能性護膚品和醫療終端。
目前,華熙生物的業務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轉變:功能性護膚品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11.63%飆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72.46%。不過,功能性護膚品業務自2023年度開始出現下降,2024年,華熙生物將「功能性護膚品」業務變更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外界判斷這塊業務營收佔比大約下降至50%左右。
而原料產品收入佔比則從2017年的62.09%下降至2024年的23%。
相比而言,華熙生物醫療終端業務表現亮眼,2024年營收達14.4億元,同比增長32.03%;
2025年2月,羣益證券發佈研報,將華熙生物目標價下調至53元。
銀行證券則在6月9日給予華熙生物「增持」評級。
對比同行來看,2019年以來,作為后起之秀的鉅子生物營收翻了6倍,2024年達到55億元,增長57.07%,淨利潤20.62億元,增長42.06%。
醫美行業的北交所龍頭錦波生物,2024年公司營收14.43億元,同比增長84.92%;淨利潤7.32億元,同比增長144.27%。其毛利率高達92.02%,淨利率50.68%,盈利能力超過「股王」貴州茅臺,產品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被譽為「女人的茅臺」。
業績的此消彼長背后,上市公司市值及創始人身家也在變化。
2021年,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還以565億元身家躋身胡潤女企業家榜單前十,被外界稱為「玻尿酸女王」和「山東女首富」。
最近,鉅子生物創始人範代娣以超450億元身家成功登頂「陝西女首富」;同樣靠重組膠原蛋白發家的錦波生物創始人楊霞憑藉115億元的財富成功問鼎「山西女首富」,並且於近期得到「中國首富」鍾睒睒的34億元戰略投資。
資本市場已用腳投票。華熙生物股價從2021年7月的歷史高點314.99元/股,跌至目前約53.83元/股水平,市值蒸發千億,也恰好驗證了羣益證券在今年2月的判斷。市值的下跌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場和投資者對華熙生物發展前景的擔憂。
責任編輯:凌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