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創人工智能尾盤崛起!589520逆市暴漲4.81%領跑全場!估值迴歸演繹,A股最大醫療ETF豪取八連陽

2025-07-25 20:04

  周五(7月25日),A股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小幅下跌,滬指失守3600點,兩市小幅縮量成交1.79萬億元。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上漲和下跌家數基本相當。不過,科創板尾盤崛起,帶動資金從周期股流向科技股,成為盤面一抹亮色。

  科創板中人工智能賽道彈性突出,寒武紀逆市大漲超12%,重倉國產AI芯片的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589520)場內放量暴漲4.81%,當日場內漲幅居全市場行業主題型ETF首位!此外,大數據產業、信創、電子、科技、雙創龍頭等硬科技類ETF也普遍翹尾走高!

  醫療醫藥等超跌板塊繼續演繹估值迴歸邏輯。A股最大醫療ETF(512170)一度上探2.47%,場內價格再刷2024年11月14日以來新高,日線豪取八連陽!創新葯全天活躍,高純度+高彈性標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場內價格一度上漲2.89%,續刷歷史新高,收漲0.61%。

  展望后市,東方證券表示,當前宏觀預期平穩,資金面整體充裕,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市場結構性活躍有望延續,股指震盪攀升格局不變,滬綜指有望挑戰去年3674高點。

申萬宏源表示,時間已經是牛市的朋友,隨着時間的推移,牛市的必要條件將逐步累積。2025年四季度市場向上突破的條件將更加有利。首先,2025年四季度基本面預期錨定向2026年切換。疊加反內卷政策累積,重點行業線索逐步明確,市場可能加速反映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盈利能力上行的樂觀預期。

興業證券表示,在宏觀環境尚未出現大的變化之前,重視結構性主線仍是后續的主要應對思路。一方面,6月經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尚未出現新的敍事,市場或依然從微觀層面找尋結構性亮點;另一方面,中報業績預告披露完畢后,當前依然處於行業輪動強度收斂、聚焦主線的階段,前期凝聚市場共識的主線或仍具備一定的延續性。

  【ETF全知道熱點收評】重點聊聊科創人工智能、醫療和港股通創新葯等三個行業主題ETF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全市場ETF漲幅第二、同類ETF第一!重倉國產AI的589520豪漲4.8%,寒武紀領銜拉昇12%,國產替代迎機會?

  圍繞「人工智能」的科技題材迎來驅動!第七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於7月26日-7月28日召開。屆時將有重要高層領導出席並致辭。

  或受相關催化,重點佈局國產AI產業鏈的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589520)午后猛拉,場內漲幅最高上探5.03%,收漲4.81%,收盤漲幅躋身全市場ETF漲幅第二、在全市場18只人工智能類ETF中漲幅高居於第一位!全天成交額3836.52萬元,環比激增379%!尾盤溢價飆升,收盤溢價率0.53%,顯示買盤資金更為強勢!伴隨成交放量,或有資金進場佈局!

  成份股方面,寒武紀領漲超12%,雲天勵飛漲逾11%,恆玄科技漲超7%,芯原股份虹軟科技等個股大幅跟漲。

  消息面上,人工智能領域,國內外重磅事件頻現:

  1、外圍,特朗普發佈《AI行動計劃》,國產替代重要性凸顯!

  (1)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佈「AI行動計劃」,並簽署了三項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行政命令;

  (2)英偉達重啟H20對華銷售,AMD也宣佈將重啟對華出口AI芯片,緩解了供應鏈壓力;

  (3)ASML、臺積電超預期財報驗證行業復甦勢頭強勁,多重利好直接提振板塊信心。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國產替代邏輯在自主可控趨勢下持續強化,設備及材料企業有望優先受益。結合主力資金持續流入,板塊修復動能有望延續,建議關注技術壁壘高的設備環節。

  2、國內,世界AI大會將近,政府關切國產AI發展

  (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將於7月26日-7月28日召開。屆時將有重要高層領導出席並致辭;

  (2)2025陸家嘴論壇上,高層提出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重點服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企業;

  (3)在科創板開市6周年之際,上交所舉辦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座談會,加速構建適配人工智能科創新時代的良好生態。

  上交所表示,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深度重構,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科創板改革「1+6」政策是繼去年「科創板八條」之后,中國證監會連續第二年推出的一攬子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制度改。希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優質科技企業把握資本市場發展機遇,用足用好政策改革工具,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以科技創新贏得未來發展新優勢。

  全球AI競賽白熱化,美國、歐洲、日本紛紛加碼AI佈局。國產替代是AI產業自立自強的必經之路。它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替代,涉及到技術突破、生態重構、產業協同,還有政策創新的系統性變革。山西證券表示,國產替代受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AI 有望從雲端走向端側,建議關注設備、材料、零部件的國產化及端側換機潮機會。

  國產替代之光,科創自立自強。乘風AI熱潮,全球大模型百花齊放,國產DeepSeek實現彎道超車,打破海外算力封鎖,奠定了國產AI公司后來居上的基石。重點佈局在國產AI產業鏈、具備較強國產替代特點的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589520),其標的指數均衡配置應用軟件、終端應用、終端芯片、雲端芯片四大環節,有望受益於端側芯片/軟件AI化進程提速。

  二、集採明確「反內卷」!A股最大醫療ETF(512170)豪取八連陽,量價續刷階段新高! 

  「反內卷」的風終於吹到醫療行業!7月24日,國家醫保局明確不再唯低價論,醫療應聲大漲。7月25日,醫療早盤繼續衝高,A股最大醫療ETF(512170)一度上探2.47%,場內價格再刷2024年11月14日以來新高!成交11.83億元,連續5日放量,續創3個月新高。

  截至收盤,醫療ETF(512170)日線豪取八連陽。值得關注的是,或有資金開始押注行情持續性,512170全天溢價頻現,顯示買盤資金相對強勢。

  本周(7月21日-25日),醫療ETF(512170)場內累漲5.46%,大幅跑贏滬指(+1.67%)、深成指(+2.33%)及創業板指(+2.76%)。單周成交額46.4億元,創5個月新高。

  CXO及醫療器械為本輪反彈貢獻主要力量。25日,CXO龍頭康龍化成盤初摸高12%,收漲7.33%,昭衍新葯大漲4.99%,巨頭藥明康德漲2.16%。器械股局部高温,南微醫學盤中漲逾16%,收漲11.76%,健帆生物樂普醫療大幅跟漲。

  從行情驅動來看,可能主要有兩方面。

  政策面,醫藥集採政策優化。近期第11批集採工作已經啟動,國家醫保局提出集採「反內卷」原則,不再簡單以最低價為錨點,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若集採未落地的賽道降幅緩和,集採已落地的賽道温和續約或聯動,醫藥醫療板塊估值和業績確定性有望迎來修復。

  市場層面,醫療超跌補漲需求。年初以來,創新葯強勢領漲醫藥生物行業,行情走高的同時,高位風險也隨之積累。A股走牛預期下,行業內輪動的預期同步升溫,以醫療為代表的超跌領域受到高度關注。

  從配置性價比來看,儘管近期連續反彈,醫療ETF(512170)標的指數中證醫療最新PE估值33.44倍,仍低於近10年約70%左右時間區間。

  看好CXO和醫療器械,認準A股最大醫療ETF(512170)。聚焦「醫療器械+醫療服務」,與AI醫療相關度高,覆蓋6只CXO龍頭股。場外聯接基金(A類 162412 / C類 012323)。

  還看好創新葯,可以關注國內首隻藥ETF(562050)。聚焦50大龍頭製藥企業,重倉創新葯,兼顧高壁壘仿製藥及中藥,並且完全不含醫療和CXO。

  三、港股回調,南向資金搶籌超200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韌性」衝高2%,溢價資金狂湧

  連續上漲的港股今日迎來回調,恆指、恆科指均跌逾1%,南向資金加速流入,單日淨買入金額達201.84億港元。創新葯板塊全天走勢活躍,早盤發力上衝,午后有所回調,但仍穩住漲勢,彰顯韌性。

  高純度+高彈性標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場內價格一度上漲2.89%,續刷歷史新高,收漲0.61%,居全市場跨境類ETF漲幅榜前列,成交額2.22億元,環比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場內漲幅回落區間持續溢價交易,收盤溢價率仍高達0.36%,顯示買盤資金較為強勢,信心頗足。

  板塊個股走勢分化,業績預增個股明顯異動,藥明生物一度漲逾8%,收漲超5%,晶泰控股漲超7%,綠葉製藥漲超3%,先聲藥業、藥明康德漲超2%。藥明生物最新公告,預計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0%,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超市場預期。

  行業方面,根據國家藥監局,我國上半年批准創新葯43個,同比增長59%,接近2024年全年數量。在研發管線方面,中國目前創新葯的研發管線佔到了全球的大約1/4,每年大概有3000個項目開展臨牀試驗,這都在世界上居於前列。

  今年以來,港股創新葯漲勢如虹,背后是正是產業大趨勢的支撐。高盛指出,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在全球創新貢獻中的比重已接近33%,而整體市值僅為美國同行的14%-15%。

  展望后市,匯豐前海證券認為,創新葯板塊當前估值仍尚未完全反映業務發展潛力,下半年至少還有三大催化劑將支撐創新葯板塊的勢頭。

  一是下半年將迎來密集的學術會議,如即將在9月和10月召開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和歐洲腫瘤醫學學會(ESMO)年會,預計屆時將有多家公司公佈重磅臨牀研究數據,構成直接催化。

  二是海外授權交易預計將持續活躍。如翰森製藥近期成功將其GLP-1藥物授權給Regeneron和默沙東(MSD),中國生物製藥通過收購LaNova Medicines獲得了極具潛力的早期資產管線,這些交易不僅帶來可觀的直接收入,更重要的是驗證了中國藥企的研發實力,有助於提升整體估值。

  三是政策環境持續向好,創新葯迎來政策紅利期,為創新葯產業注入穩定政策預期,市場期待監管機構出臺更多有利政策。在政策護航下,創新葯研發回報更具可預測性。

  此外,從基本面角度,機構提示,領先的製藥公司正進入收穫期。上半年簽署的多數BD項目收入預計將在下半年入賬,支撐業績表現。

  資料顯示,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被動跟蹤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為全市場唯一。該指數高純度聚焦創新葯產業鏈,截至6月末,前十大成份股合計權重達75.85%,龍頭效應顯著。

  開年以來,港股創新葯板塊走勢強勁,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年內累計上漲58.95%,領漲一眾創新葯指數,較恆指、恆科指分別超額38.95和40.27個百分點。

  注: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基日為2020.12.31,發佈日期為2023.7.17,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發佈以來各個完整年度漲跌幅為: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來源:滬深交易所等,截至2025.7.25。

  風險提示: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被動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22.12.30,發佈於2024.7.25;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佈於2014.10.31;藥ETF被動跟蹤中證製藥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1.12.30,發佈日期為2013.7.15;港股通創新葯ETF被動跟蹤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20.12.31,發佈日期為2023.7.17。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醫療ETF、藥ETF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適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科創人工智能ETF華寶、港股通創新葯ETF、醫療ETF聯接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適宜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適當性匹配意見請以銷售機構爲準。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以上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於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並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以上基金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須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