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23:58
(來源:深圳房產在線)
「機器人谷」「數創走廊」
「BT大道」「具身智能港」……
一個個閃亮的名片
星羅棋佈分佈於深圳地圖上
從創新最前沿的AI技術
到數字化賦能的文化產業
深圳把地理空間聚集優勢轉化成為
產業發展勝勢
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持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光明:世界級科學城產業帶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主攻方向,按照發展規劃,到2035年,將建設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科學城。
光明科學城位於光明區東部,規劃範圍北起深莞邊界,東、南至光明區邊界,西以龍大高速和東長路為界,總面積99平方公里。光明科學城總體呈現「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空間佈局,打造「北林、中城、南谷」的城市風貌,即北部為裝置集聚區,營造嵌山擁湖、綠蔭環繞的「科學山林」;中部為光明中心區,形成科學公園、光明都市田園旅遊區與垂直城市錯落有致的「樂活城區」;南部為產業轉化區,塑造富有生態內涵和科技文化氛圍的「共享智谷」。
當前,光明科學城的創新資源正加速集聚,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三大科學設施建成開放共享,全國唯一生物製造領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全面啟動建設。圍繞產業所需,光明科學城引進中兵智能創新研究院(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光明高等研究院、蘭州大學深圳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滾動推進項目達19個。
龍華:梅觀創新走廊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和製造業強區,龍華區打造了全市系統性最強、覆蓋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的「1+N+S」數字經濟政策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兩大「新產業」,構建「1+2+3」現代製造業戰略體系和「3+3+2」現代服務業體系,高質量發展拾級而上。
作為「數字龍華、都市核心」戰略的關鍵,梅觀創新產業走廊長約20公里,由南向北依次串聯南大門、深圳北站、華南物流園、富士康、華為、觀瀾高新園、鷺湖科技文化片區、九龍山、大富工業區、北大門等重要空間節點,總面積約96平方公里,是深圳市中軸提升戰略的重要空間載體。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東岸優越的產業鏈優勢,聯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等源頭創新資源,發揮富士康、華為等龍頭企業的核心帶動作用,梅觀創新產業走廊價值體系正在持續升級。
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
向來以「工業第一區」、產業大區等美譽而聞名的龍崗區,同步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重點打造「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成為推動深圳文化創意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西起阪田星河雲海,東至坪地低碳雲城,全長46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逾萬家文化企業(其中規上文化企業357家)在這里聚集,超23萬名規上文化企業人才、6所大學,35個文化產業園區在這里集羣式發展。
作為全國首個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區,走廊涵蓋了數字硬件、數字內容、創意設計、影視製作、動漫遊戲等多個領域,並全力開闢文化IP、影視(微短劇)、AI文創等新賽道。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和多元化的產業領域,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該走廊的年營收突破2291億元,在龍崗全區文化產業營收中佔比高達79.1%,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坪山:BT大道
在坪山區,有一條「BT大道」(Biotechnology,簡稱BT,生物技術),成為近年來坪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集聚、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坐擁全國首批、深圳唯一的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坪山區是「深圳BioPark」產業新地標。坪山區的錦繡路被稱為「BT大道」,漫步這條馬路,可見兩側生物醫藥企業和專業園區林立,多家上市公司「毗鄰而居」,眾多能夠改善人類健康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在這里進行研發、取得突破。坪山是深圳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集聚區,「BT大道」則是坪山乃至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經過多年培育,坪山區生物醫藥產業鏈日益完備、集聚優勢逐步凸顯,高質量發展動能愈發強勁,已初步形成以復星醫藥大灣區總部、賽諾菲巴斯德、天道醫藥、新產業、理邦精密等龍頭企業為引領,中核海得威、萬樂藥業、海濱製藥等中型企業為骨干,匯聚艾欣達偉、華先醫藥、普瑞金等小微創新企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先進製造業集羣。
深汕特別合作區:新能源汽車「超級工廠」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產業格局強勢崛起。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8年38.95億元增長至2024年242.15億元、年均增長35.6%,駛入增長「高速公路」。
2021年8月,比亞迪與深汕首次簽約,四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提速換擋,總投資額超315億元。一期核心零部件項目16棟廠房、174條產線全面投產,二期項目2024年生產整車超25萬輛,三期項目上半年投產,四期電池包PACK項目首批產品5月20日下線,從簽約到投產僅用半年時間。
深汕比亞迪工業園這一世界級「超級工廠」滿產年產值可達2200億元。在比亞迪的牽引下,上下游企業集聚,已引進速騰聚創、京西智行、力勁科技、東風李爾、壁虎汽車等近3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
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新型儲能、高性能材料、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為輔的「一主三輔」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成型。
寶安:具身智能港
隨着具身智能加速崛起,新興技術呈現出風起雲涌的發展勢頭,寶安區積極下好「先手棋」。
從地域上來看,以寶安中心區、「互聯網+」未來科技城、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園為核心區,北延至會展新城的深圳(前海)國際數據產業園,構成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具身智能港」。
騰訊、影石創新、維沃通信、立訊精密、追覓科技、兆威機電……在這里,匯聚了全球領先的具身智能產業先進技術、聯合創新資源、技術交易服務、產業上下游優質企業。在這里,寶安區技術先進、產品熱銷、擁有具身智能核心技術的爆款產品,將出海走向世界。
寶安區具身智能密切相關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豐富,全區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超400家,其中包括規上企業267家,國高企業252家,小巨人52家,總產值430.4億元,擁有機器人核心企業超200家,為全市最多。
南山:獨角獸走廊
南山區擁有眾多耳熟能詳的產業標籤,從「無人機產業帶」到「機器人谷」再到「獨角獸走廊」,創新生態新潮湧動。
「不出深圳南山區,就能夠製造出一架完整的無人機」這句評價生動闡釋了南山區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目前,南山區集聚了大疆創新、道通智能等一批無人機領軍企業,擁有低空經濟企業超500家,形成了集研發、製造、運營、服務於一體的完整「無人機產業帶」。以前海-蛇口低空經濟先導區為重要抓手,南山區探索建設新型低空基礎設施,佈局多元應用場景,在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為先導區建設提供支持。
陽臺山南部余脈和塘朗山之間形成一道天然走廊,赫赫有名的「機器人谷」坐落於此,其間匯聚優必選、越疆科技、普渡科技等近百家機器人企業,以及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頂尖大學與科研院所,涵蓋從AI大模型、運動控制、傳感器等核心技術及從零部件到整機研發生產的完整鏈條。
在南山區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條無形卻極具生命力的「走廊」密集生長着中國最具活力的獨角獸企業集羣,聚集了深圳50%以上的獨角獸企業。這條「獨角獸走廊」北起留仙洞總部基地,南至深圳灣口岸,西抵大沙河,東接后海金融總部,完成了集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的全過程創新鏈覆蓋,成爲了深圳乃至全國企業創新與發展活力最強的區域。
福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產業帶
根據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來自福田區的金融巨頭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和深投控均躋身前100位。
福田區匯集全市近六成的持牌金融機構,轄區金融氛圍濃厚,基礎設施完備。在2024年召開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金融產業專場活動上,深圳香蜜湖新金融中心規劃首次對外公開發布,標誌着福田區在金融領域又一次開啟了新徵程。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地處深圳福田核心區域,緊鄰福田CBD,是中心城區唯一「平方公里級」連片開發區域。該片區規劃融合活力客廳、立體城市、山海綠廊、中心藝環四大理念,擬建設包含深圳博物館新館、深圳國際交流中心一期會議中心、深圳金融文化中心、深圳國際演藝中心在內的片區「一館三中心」。
香蜜湖新金融中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重塑,更是金融生態的重構。福田區2024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達2209億元,同比增長6.8%,金融業增加值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誕生了全國首個創投街區、更在數字人民幣應用、跨境金融試點等領域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羅湖:紅嶺金融總部發展軸
羅湖區積極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生態,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作為傳統商貿大區、消費旺區、口岸城區,這里應用場景豐富多樣,足以讓企業大展身手。
加快形成「一軸兩帶三組團」空間格局,即紅嶺金融總部發展軸+口岸經濟發展帶、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筍清科技創新組團、商旅文融合發展組團、蔡屋圍-東門現代商貿組團。打造清水河總部新城產業發展新名片、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全域融合」新示範、大梧桐生態融合區「三生融合」新樣板。
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兩大新興產業,搶位發展低空與空天、細胞與基因兩大未來產業,持續發力新材料、新能源等潛力產業,力爭創新載體數量、新興企業數量、產業增加值增速「兩年倍增」,產業營收總規模、GDP佔比「三年倍增」。
鹽田:臨港產業帶片區
鹽田擁有粵港澳大灣區首屈一指的好山好水好環境,正在崛起一座商機無限的產業新城,鹽田港作為城市「海上門户」,把深圳與世界經濟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以鹽田港為中心,依託於蔚藍大海,鹽田區海洋產業迸發出澎湃發展活力。2024年,鹽田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實現1503.9萬標箱,同比增長7.1%,創歷史新高。新增4個內陸港、5個組合港、7條國際班輪航線,美西直航快線SEA3成功首航。
背靠便利的出海口,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鹽田-大鵬東部濱海先進製造業園區之鹽田臨港產業帶片區,位於鹽田港后方陸域及海山、梅沙街道,東至平鹽鐵路、西至梧桐山大道、北至生態控制線、南至鹽田港區。總規劃用地面積約8.02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約0.64平方公里,未來可釋放新增工業用地面積約0.38平方公里。
大鵬新區:海洋生物產業創新基地
大鵬新區海域規劃面積1380平方公里(約佔深圳市三分之二),海岸線長125公里(約佔深圳市二分之一),全域近岸海域水質長期保持國家一類標準,是深圳自然資源稟賦最好、海洋資源最優、環境質量最佳的區域,是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陣地。
海洋生物產業園、大鵬臨海海洋生物產業創新示範基地、廣東省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集中分佈,為大鵬新區海洋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圍繞構建海洋科技「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格局,深圳海洋大學、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建設加速推進,國際頂尖一體化多功能海洋創新聯合體逐步形成。推動海洋綜合試驗場、極地大洋保障基地等海洋平臺落户大鵬,以壩光片區為核心,打造南方海洋科學城。佈局建設深圳水下機器人產業園、國際海纜登陸站、全球海洋大數據(智算)中心等重點項目,拓展「海洋+」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