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21:13
(來源:行業偵查員)
一圖勝千言,近期有哪些有趣的財經圖表?讓我們一睹為快: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TMT團隊預測,全球數據中心容量將以每年23%的複合增速,持續增長到2030年。美國將貢獻60%的增長;沙特、阿聯酋的裝機容量將翻6--7倍。
英偉達近期恢復對華銷售H20芯片,但中國本土AI芯片供應商的長期增長前景依然強勁。伯恩斯坦預測,2023至2027年間,中國本土AI芯片供應商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112%,遠超海外供應商的36%。國產芯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從2023年的17%,提升至2027年的55%。
特朗普政府的8月1日對等關税延期即將到期,讓我們來看看關税對美國通脹的影響:
根據紐約聯儲的調查,約一半的美國製造業公司吸收了至少50%的關税成本,並未完全將其轉嫁給消費者。這種模式短期內抑制了通脹走高,但侵蝕了企業利潤,效果等同於給企業加税,堪比198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税負增加。
化肥價格同比增速與美國食品CPI的同比增速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化肥價格通常領先約六個月。化肥價格自2024年底以來已出現明顯的回升趨勢,可能在未來數月使美國食品價格面臨新的上行壓力。
接下來再看看股市相關圖表:
到目前為止,在已公佈二季度業績的標普500指數公司中,有87%公司的盈利超出預期,這是四年來最好的。
過去兩個多世紀以來,美股不同的板塊各領風騷數十年。從19世紀初的金融與房地產,到19世紀后半葉鐵路運輸,再到20世紀中葉的能源與材料業。當前信息技術與通信板塊的崛起是這一歷史模式的最新體現,其市值佔比已超過40%,與1950年代能源行業鼎盛時期的規模相當。
這一規律表明,在重大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單一「超級板塊」在相當長時期內維持主導地位是一種常態,而非例外。
指數成分股調整在A股和美股存在顯著差異。歷史數據顯示,新進入標普500指數的股票在納入后股價仍持續跑贏大盤,而新納入滬深300指數的企業股價卻跑輸大盤。瑞銀認為,美國市場的表現反映了被動資金持續流入的「資金流效應」,而A股市場則呈現出「利好出盡效應」。
瑞銀預計,隨着中國ETF市場擴張,未來A股指數調整對股價的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受被動投資驅動,逐漸向美國市場的模式靠攏。
市場普遍認為ETF的發展能降低市場波動率,但美國股市過去34年的數據並不支持這一觀點。在ETF成熟發展的2010至2024年間,標普500指數的年均波動率為0.16;與ETF剛剛起步的1991至2009年間(波動率0.17)相比,並未出現結構性的顯著下降。
最后,再讓我們看看其它圖表:
穩定幣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會頻繁偏離其1美元的錨定值,即便是有法幣儲備支持的穩定幣也不例外,而部分算法穩定幣的波動性甚至超過了比特幣。這種價格波動和脱錨風險,使得其穩定性與銀行存款差異巨大。因此,穩定幣很難真正成為一種可靠的支付手段。
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本土汽車品牌在降價方面尤為激進。下圖追蹤了自2023年以來最暢銷的30款車型的價格變化,其中比亞迪秦PLUS DM-i等車型的降價幅度已超過40%。大眾等外國品牌雖然也在降價,但幅度較小。
今年上半年,亞馬遜的定價策略與其競爭對手出現顯著分化。亞馬遜網站上廉價商品平均漲價約6%;而同期沃爾瑪在同類商品上降價近4%。
分析認為,亞馬遜可能借此提升其在運輸成本高昂的低利潤日用品上的盈利能力,而沃爾瑪則在努力鞏固其低價形象。
在較昂貴的商品類別上,包括亞馬遜在內的主要零售商均採取了降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