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5 10:1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 作者:許英博 連一席 徐濤 陳俊雲 李赫然
近期,Meta藉助高薪招攬數十位頂級AI技術研究員,年薪達到千萬級以上;例如目前已知其為前蘋果AI負責人龐若鳴提供總包2億美元、依五年業績兑現的薪酬包;為前OpenAI項目負責人余家輝提供總包1億美元、數百萬美元簽字費的薪酬包;整體看遠超此前行業薪資水平。中信證券認為,高薪挖人一方面體現了Meta在Llama 4表現不及預期后追趕模型前沿的決心;另一方面體現了Meta對過往人才流失和團隊路線分歧問題的解決意願;此外,隨着大模型行業不斷成熟並顯現價值,Meta等廠商希望在模型競爭中實現反超。除Meta外,OpenAI、谷歌、微軟近期亦通過併購或高薪招攬開發負責人和優質研究者,競爭尚未結束。影響層面,近期招募人才的背景凸顯多模態、后訓練兩大前沿開發重點;此外,互聯網大廠憑藉人才優勢或在模型競爭中維持領先。
▍極高薪酬新建AI研究團隊:
根據新智元報道, Meta新增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負責Llama 5開發;其以143億美元收購Scale AI 49%股權換取CEO Alexandr Wang擔任Meta首席AI智能官(Chief AI Officer)並負責管理整個部門;計劃耗資10億美元部分收購NFDG風險投資基金換取GitHub前CEO-Nat Friedman協助領導MSL,負責AI戰略規劃;SSI聯合創始人、OpenAI前首席科學家Daniel Gross領導MSL產品部門。此外,以千萬美元薪酬招募數十位頂尖AI技術研究員,遠超行業薪資水平;例如,目前已知Meta為前蘋果AI負責人龐若鳴提供總包2億美元、依五年業績兑現的薪酬包;為前OpenAI項目負責人余家輝提供總包1億美元、數百萬美元簽字費的薪酬包。研究員背景圍繞多模態和后訓練推理兩大方向。
▍追趕模型前沿與改進團隊建設:
模型開發上,25年4月發佈的Llama 4性能遠不及預期:旗艦Maverick版本僅與24年多模態模型相當,遠遜於同期閉源多模態模型;最強Behemoth版本則連續跳票至秋季;Meta成立MSL即希望Llama 5能力重回第一梯隊。
團隊建設上,Llama首版論文14名作者僅剩3人仍留任,其余流向創業公司或競爭對手,如 Mistral AI;三大AI團隊中,GenAI團隊負責Llama研發等多項工作,遵循自迴歸LLM路線;FAIR團隊遊離於體系外自由研究,其領導人Yann LeCun主張世界模型+對比學習,與Llama路線相悖;Meta成立MSL亦希望補充優質人才且統一團隊路線(中信證券預計Yann LeCun將向Alexandr Wang匯報)。
▍大模型行業的人才競爭愈演愈烈:
隨着大模型行業不斷成熟並顯現價值,其人才競爭程度遠超此前的互聯網時代。以OpenAI為例,隨着其商業化轉型的開展,部分早期研究員出走至Anthropic等公司;23-24年,其從Google、Meta等公司挖來約580名研究員,組成4o、o1等模型的主要開發力量;其也是最早以千萬年薪挖角的公司,24年股票薪酬激勵/收入達到119%,遠超上市前的谷歌、Facebook(Meta)、Snowflake。以Meta為代表的科技廠商均希望在模型競爭中實現反超,第一步即是打贏人才戰爭。
▍OpenAI、谷歌、微軟的人才招聘預示競爭尚未結束:
OpenAI近期為擴展團隊,從特斯拉、xAI、Meta引入四位系統建設、架構設計背景的骨干工程師,主要負責數據中心與基礎設施的全天候運維。谷歌24年8月收購Character.ai,招回Noam Shazeer作為Gemini聯合領導、Daniel De Freitas作為研發科學家,30位從事模型訓練和語音人工智能的員工直接加入Gemini項目;計算機視覺專家何凱明25年6月以兼職身份加盟谷歌DeepMind任傑出科學家。微軟24年3月通過購買Inflection AI模型授權以招募Mustafa Suleyman、Karén Simonyan擔任消費AI部門CEO與首席科學家,並吸納近70名模型工程師;后續,Suleyman陸續招募多模態背景研究員補充團隊。
▍風險因素:
模型開發人員頻繁流動,技術路線突變風險,算力限制、行政命令限制風險,訓練數據缺失風險等。
▍投資策略:建議關注科技大廠及配套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機會。
海外人才戰爭反映出兩點信號:多模態推理已成為模型前沿開發重點,模型落地應用的可能性持續提升;頂尖人才已成為模型側競爭核心壁壘,研究資源逐漸向頭部集中。因此,中信證券看好兩條投資邏輯:1)具備深厚人才儲備、充足基礎設施和應用轉化場景的科技大廠;2)受益於模型進步和應用轉化落地帶來算力需求的算力基礎設施廠商。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7月24日發佈的《科技產業人工智能系列7—AI大模型的人才戰爭:掉隊的Meta,能靠挖人迎頭趕上麼?》報告,分析師:許英博S1010510120041;連一席S1010523020002;徐濤S1010517080003;陳俊雲S1010517080001;李赫然S10105241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