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國內外Robotaxi競速看「漸進式」玩家的機會

2025-07-24 14: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年度AI產業風向標,2025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於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拉開帷幕。

這場全球矚目的科技盛宴中,自動駕駛領域也將迎來重磅進展。

在「模數引領,智行未來」AI賦能自動駕駛創新發展論壇中,相關部門將發佈《上海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發展行動方案》、並頒發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全面展示上海市在「技術—政策—場景」聯動機制推動產業落地的示範成效。

而「科技熱點與民生需求」結合的Robotaxi出行場景,將通過同期舉行的「智行無界·AI駕未來」自動駕駛體驗活動照進現實。

據介紹,本次活動運營範圍覆蓋WAIC大會場館周邊30公里精心規劃的路網,既能鮮活地向全球與會者展示中國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水平,又能解決大會期間觀眾高頻率、短距離的通勤需求。

本屆WAIC期間上海最新政策的發佈,以及面向公眾Robotaxi的接駁服務,無疑將加速L4自動駕駛技術在上海的落地,同時也將帶來整個智駕產業鏈的短期催化,包括:

Robotaxi原生玩家小馬智行(PONY.US)、文遠知行(WRD.US),智駕解決方案企業佑駕創新(02431.HK)、知行科技(01274.HK),激光雷達供應商速騰聚創(02498.HK)、禾賽(HSAI.US),以及智駕芯片公司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黑芝麻智能(02533.HK)等。

放眼全球,Robotaxi賽道也是近期的熱門話題。作為漸進式路線的標杆企業,特斯拉前不久向市場投放基於量產車打造的Robotaxi車隊,單日市值拉昇數百億美元,助其重返萬億俱樂部。近日也有消息傳出,特斯拉正計劃將現有的Robotaxi車隊擴展到內華達州。

儘管7月24日上午(北京時間),特斯拉公佈的今年Q2財報不及預期,但官方重申按計劃於今年推出新車,明年量產Robotaxi車型Cybercab。

特斯拉Robotaxi車型Cybercab

高盛認為,特斯拉的Robotaxi指引將引導后續市場預期,進而直接影響特斯拉的估值水平。

上周,美國出行巨頭Uber也官宣,聯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Nuro和電動車企Lucid,共同打造Robotaxi車隊;消息一經放出,Lucid早盤的股價漲幅一度達到47.2%,收漲36.2%,創2023年1月末以來最大日漲幅。

國內L4市場再擴容,從技術秀場到生態戰場

事實上,在本次上海發佈新政策、頒發新牌照之前,今年以來,廣州(2月28日)和北京(4月1日)已先后施行《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

其中,《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明確提到「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範」。同時,廣州和北京兩地的文件均表達了「鼓勵和支持自動駕駛技術創新應用活動、壯大產業上下游企業發展」的觀點,包括載人、載貨等功能商業化,以及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多種類混行場景落地。

政策的持續加碼,直接催生了以Robotaxi為代表的L4自動駕駛應用市場的旺盛需求。

7月23日,小馬智行宣佈第七代極狐阿爾法T5自動駕駛車輛在北京開啟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半個月前該車型已率先在深圳獲批開展路測。至此,小馬智行第七代自動駕駛車型已同時取得北京、廣州、深圳的L4級自動駕駛測試許可。

而文遠知行今年上半年已經在廣州核心城區開通8條自動駕駛出行服務24小時運營專線;6月,文遠知行還獲得廣州市黃埔區首批無人駕駛裝備道路測試牌照,旗下無人物流車Robovan W5目前已在黃埔區全域開啟路測。

不過,相關政策紅利的輻射範圍並非僅限於上述跨越式玩家,對於漸進式玩家而言,目前也處於業務擴張的黃金期。

以港股上市公司佑駕創新為例。作為漸進式路線的代表玩家,除了乘用車前裝量產的業務,其L4小巴業務目前已從深圳走向全國,包括蘇州市、黑龍江省等地,計劃今年內交付數十輛Robobus。

佑駕創新iRobo自動駕駛小巴

這樣的發展態勢並非個例。同樣得益於漸進式路線在汽車市場開花結果的Momenta,最近也被媒體曝出正在佈局L4級物流配送和重卡等新賽道。

綜合來看,隨着漸進式玩家的加入,國內L4自動駕駛市場已經從小範圍的技術秀場走向了生態戰場。

中國漸進式玩家,邁入Robotaxi生態卡位戰

與中國「開放協作」的加速度相比,美國的L4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一直深陷困境。

作為美國自動駕駛的標杆企業,Waymo全棧自研的技術路線,雖帶來了高可控性,但成本畸高,落地進展緩慢。

美國出行巨頭Uber的戰略轉向也從側面説明,單打獨鬥研發L4自動駕駛系統,難以承受長尾場景之重——這位玩家早已放棄自研技術,從而全面轉向產業合作,與自動駕駛方案商以及車企共同形成「運營-技術-製造」鐵三角。

Uber在Robotaxi賽道的一系列戰略動作,清晰地傳遞出「產業協作,分散風險,加速落地」的行業大趨勢,而這恰恰也是中國汽車產業鏈以及漸進式玩家的機會。

據高盛的最新預測,中國Robotaxi市場容量將在未來5年以爆發式增長從5400萬美元(2025年)跨越至140億美元(2030年),到2035年更將達到612億美元的規模;而這兩個數據較上一次預測均進行上調了。

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開始測試

相比之下,美國Robotaxi的市場規模雖然在現階段大於中國,但未來5年的增速將遠遠落后於中國。

面對國內如此龐大的Robotaxi市場爆發,僅憑跨越式玩家無法消化全部的用户需求,漸進式玩家正在跑步入場,寧德時代螞蟻集團等平臺巨頭也在逐漸加碼。

在這一波浪潮中,諸如佑駕創新等漸進式玩家,優勢十分顯著。比如,在過去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深刻的商業落地認知,磨鍊出了持續迭代的技術能力,建立了深厚的工程化能力壁壘,更易於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L4自動駕駛產品。

更重要的是,漸進式玩家的現金流韌性可以對衝Robotaxi等L4場景的長周期投入風險。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底,佑駕創新已累計為35家整車廠進行量產,年度營收6.54億元人民幣。其中,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所得收入為4.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2%。

日前,特斯拉Robotaxi車隊已在美國奧斯汀成功面向公眾運營;馬斯克還宣佈,計劃將Robotaxi技術整合進FSD量產系統,幫助大幅度提升FSD性能。這印證了「漸進式玩家做Robotaxi」是一條可行的技術升維道路,不僅如此,漸進式玩家的L4自動駕駛佈局還能反哺乘用車量產方案,提升用户體驗。

作為漸進式路線的領跑者,特斯拉的商業落地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佑駕創新等中國智駕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信心。

跳脱單個企業,放眼整個產業。外部供應鏈的成熟發展,帶動了硬件性能提升以及成本優化,也為乘用車智能輔助駕駛向高階自動駕駛的邁進奠定了基礎。

在政府和產業的共同努力下,大眾對自動駕駛的認知高度不斷被刷新,國內Robotaxi等L4多場景應用的想象空間還將進一步被打開。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