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數百億美金價值的下一個智能化變革大賽道

2025-07-24 11:11

原標題:「無邊界」割草機器人:數百億美金價值的下一個智能化變革大賽道 來源:雲岫資本

割草機器人正在迎來快速進擊的窗口期,隨着RTK釐米級定位與多傳感器融合等技術突破,無邊界作為更智能化的割草設備,已能夠實現複雜地形精準導航與自主作業,逐步覆蓋全球市場。

割草機器人,按照導航方式可以分為埋線和無邊界兩大技術類別。

埋線指通過在草坪周邊預埋電線來確定割草範圍,機器人通過感應電線信號來識別邊界,從而在設定區域內進行割草作業。這種類型的機器人導航精度較高,但安裝邊界線較為繁瑣,且邊界線可能會被意外損壞。

無邊界是更智能化的割草設備,它不需要通過預埋線來設定工作範圍,而是利用先進的導航和定位技術來實現割草機器人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定位和避障。

市場背景

歐美有着源遠流長的「草坪文化」,草坪被視為美化環境、提供休閒空間和展示社會地位的重要元素。北美和歐洲各約有8千萬塊~1億塊家庭草坪,平均面積在500~2,000㎡。根據Amazon的調研,歐美80%的家庭參與園藝活動,平均在草坪和園藝活動上的花費$616/家/年,並且消費意願和技術接受度更高的千禧一代,正在成為不容小覷的園林重要消費力量(佔30%)。 

全球割草機市場空間廣闊,全球大概約2.5億個花園,保守估計其中大約60%需要自己割草,而割草機設備平均使用年限為5-8年,每年市場大概會新增1800萬台割草設備需求,預計到2030年左右會突破500億美元,歐美合計約佔85%。而當前的割草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推行式或騎乘式OPE工具,以埋線式和無邊界為代表的割草機器人的滲透率尚處於低位,綜合約7%。從細分市場來看,北美(美國+加拿大)的割草機器人滲透率僅有1%,歐洲綜合約20%,其中北歐四國的滲透率最高達40%,其次德國、瑞士約30%,南歐市場滲透率在15%。

美國有激進的去燃油化政策,草坪面積也更大,是割草機器人一大重點市場。但美國割草機器人的普及尚需時日。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是美國草坪面積較大,landscape也更加複雜,常會有前后院和中間的drive way需要機器人跨越,草更厚也更高,對割草機器人的性能有和歐洲差異化的需求;二是美國的消費者教育和渠道鋪設尚不成熟,美國園林工具的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專業零售商KA手中,如Home Depot、Lowe's,而截至2025年中,尚且沒有任何品牌的割草機器人進駐這兩家KA的線下門店;三是美國的割草工作此前主要由墨裔移民承擔,人工成本相較歐洲較低。

在多重驅動力的作用下,割草機器人正在迎來快速進擊的窗口期。

首先是技術突破。以導航與感知技術為代表,RTK(實時動態定位)釐米級定位技術結合視覺SLAM、激光雷達等多傳感器融合,顯著提升了路徑規劃精度和複雜地形適應能力,此外AI算法優化和續航能力提升也大大提升了使用體驗。

其次是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傳統的人工割草需要付兩種費用,一是割草本身,二是草屑處理,割草機器人可以選擇提高割草頻率從而將草屑當養料而不用單獨收集。歐美草坪維護時薪高達30-55美元,每年需要割草次數在20-30次,年均人工支出約1200-2500美元,而割草機器人1-2年即可收回成本,經濟性顯著。也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割草機器人作為聖誕節禮物送給父母。

然后是環保法規:傳統燃油割草機噪音大、污染高,而歐盟計劃2027年淘汰80%燃油園林設備,美國如加州2028年實施零排放強制令。 

最后是受益於核心部件國產化和規模化生產效應,割草機器人的成本和售價不斷下降,比如早在1990s,Husqvarna推出的首 款商用機型售價高達8000歐元,而今的家用割草機器人價格能低至1000歐元。

作為一個新興的投資品類,割草機器人具有以下特色:

1.需求剛性強,安全邊際高。歐美家庭草坪維護成本高昂,人工替代需求明確,全球滲透率不足10%的現狀下,市場存在剛性增長基礎。

2.增長彈性大,爆發力強。全球2.5億個私人花園存量市場,疊加商用場景(高爾夫/市政/足球場等)拓展,技術成熟+價格下探推動需求從高端向大眾市場快速放量。

3.技術創新打開天花板。技術的持續突破場景限制(如複雜地形/極端天氣),未來功能集成(割草、掃雪、灌溉、泳池……)有望將單機價值提升3-5倍,此外軟件服務也能帶來價值增值。

4.傳統園林工具行業誕生了創科實業,燃油工具行業誕生了富世華,而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具備"硬件+服務+生態"的更高潛力,全球化需求疊加中國製造的優勢,有望複製掃地機器人的成功路徑。

技術發展

2024年是割草機器人商業化元年,預測市場格局將在3年內定型。

割草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起步期(1990s-2010s):埋線式技術主導,功能單一

技術特徵:最早的產品使用慣導技術,缺乏導航能力;之后通過預埋導線(電磁感應線)劃定工作區域,機器人隨機碰撞式移動,效率低下且安裝成本高。

市場特徵:主要服務於高爾夫球場和高端住宅,滲透率不足1%,價格高達5000-8000歐元。

二、成長期(2020-2023年):無邊界技術興起,多路線競爭

技術特徵: UWB超寬帶、RTK定位、視覺SLAM、激光雷達等多種定位和避障技術涌現,廠商各顯神通。

市場特徵:產品價格下探至1000-2000歐元,歐洲滲透率迅速提升,中國品牌憑藉性價比切入市場,挑戰富世華等傳統巨頭。

三、爆發期(2024年-):技術融合與規模化爆發

技術特徵:多傳感器融合與AI深度集成

RTK+視覺融合成為主流技術路線,激光雷達的應用也在不斷深化,定位精度提升至釐米級。

長時續航、自動路徑規劃、返回充電、斷點續割等用户痛點隨着產品迭代陸續被滿足,人工干預率持續降低,用户接受度隨之提升。

市場特徵:規模化爆發與競爭分化更明顯

2024年全球割草機器人銷量達到180萬台,真正實現了規模化起量,中國品牌佔比超過30%。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出貨量首次突破20萬台量級,標誌着割草機正式從「埋線式」邁入「無邊界」時代。

初創企業淘汰加劇,森合等因量產良率不足、資金鍊斷裂退出市場,行業進入「量產+渠道」綜合實力比拼階段。

到達第三階段,割草機器人的市場競爭門檻已經相對明朗,可以總結為「三年研發,三年渠道,三億資金」:由於户外環境多變,地形複雜,障礙物多樣,割草機器人的技術是多學科交叉的成果,高精度定位與導航技術、動態避障與路徑規劃、能源管理與續航、機械設計與耐用性、軟件生態和供應鏈控等各個模塊都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還要考慮產品的合規性認證、本地化適配,最后才能實現量產;而產品單價高,消費者傾向於線下體驗后購買,對售后服務有極高的要求等因素……則決定了渠道商的強勢地位以及對合作夥伴的選擇會十分苛刻,從第 一次接觸到驗廠、網點投放產品需要12-24個月,這期間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去支持備貨運貨庫存周期,還需要經歷每年數次複檢,所以沒有信任基礎的新品牌很難進入。

隨着產品性能的逐步優化完善,「無邊界」割草機器人正從創新擴散理論的早期嚐鮮者走向早期大眾消費者,雖然競爭格局未定——去年出貨最多的九號機器人也只有10萬台量級,但有新時代龍頭潛質的廠商範圍已經基本劃定,有業內人士評價:「接下來要看三年內誰能最 先把產品做到90分」。

競爭格局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市場是全維度的競爭,「木桶效應」 顯著。

作為一種新興消費品,「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市場競爭涉及多個維度,其中技術、渠道、品牌、供應鏈和全球本地化能力五項最為重要。

當前主流品牌商可分為兩大類:①傳統園林工具轉型,如富世華、寶時得和年輕的白馬科技Sunseeker;②其他機器人廠商跨界,如松靈Mammotion、九號和追覓。 

一、技術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作為一款智能化產品,各組成模塊都有不少不少技術訣竅,但迴歸消費者體驗本身,最核心的技術競爭點體現在定位和避障能力上——導航定位決定作業範圍和穩定性,避障與路徑規劃則影響安全性和基礎用户體驗。

將幾種技術路線進行對比:

目前主流定位避障的技術路徑為RTK+視覺融合,RTK+視覺融合技術加入視覺模組較好解決了RTK 技術信號不穩定的問題,3D 激光雷達技術產品力較強但成本高。

傳統園林工具企業本身缺乏導航算法、人機交互等技術積累,富世華和寶時得當前仍以埋線式產品為主,2025年分別逐步推出純RTK和純視覺方案無邊界產品,在無邊界割草機器人的定位和避障方面略顯滯后。

白馬科技Sunseeker通過OPE的業務對場景積累了深刻認知,在第 一代無邊界產品中就首創了RTK+視覺雙目融合技術,Elite X系列進一步提升性能實現毫米級路徑規劃,2025年新增激光雷達+AI視覺的產品。

松靈Mammotion推出的首 款割草機器人採用GPS+RTK定位,LUBA系列升級為RTK+3D視覺融合方案。

九號的首代Navimow H系列採用 EFLS 1.0(RTK+超聲波),i系列升級為 RTK+單目視覺,25年推出的X3系列升級為三攝像頭系統(300°廣角)+ VIO里程計。

追覓最開始的AI系列就採用成本較高的激光雷達技術(禾賽JT16),A2系列融入了AI視覺+3D感知系統。

另外還有兩項技術也值得關注——全地形越野主要是針對低窪地和斜坡,邊緣割草主要是要能適應不同邊緣比如樹根、花臺、籬笆、牆面等,這兩項能力缺陷是用户感知非常明顯的,直接影響消費者評價。

比如白馬科技在底盤方面採用All-Terrain Conquer System,一體化底盤集成驅動/轉向/懸掛三模塊,加上TurfTender™ 切割技術,浮動式切割盤系統自動適應不平地形,保持切割高度一致,相比較於固定式刀盤,浮動刀盤更能保護草皮,邊緣割草也能整齊乾淨。

二、渠道

高客單價、售后體驗依賴、專業渠道商的信任背書等因素共同決定了渠道在割草機器人市場當中作為市場拓展和消費者觸達的核心樞紐。85%的消費經由線下渠道完成,線上僅佔15%。消費者習慣通過專業渠道獲取產品建議和安裝服務。

歐洲的線下渠道遠比美國成熟。

目前歐洲市場的渠道商可以分為兩大類,Dealer是園林工具專賣店(如Bauhaus,也包括一些當地的夫妻店),約能佔到60%;KA是DIY連鎖(如Home Depot)和大賣場連鎖(如沃爾瑪),約能佔到40%。

無論是哪類渠道商,對所售品牌的關注點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可概括總結為「6C」:

Credibility信任基礎 : 渠道商會優先選擇有成功合作案例的品牌,合作隱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Compatibility產品適配性:比如歐洲中小型草坪較多,偏好RTK+視覺方案;針對北歐多雨氣候,機器人需要防水……

Cognizance品牌市場認知度:成熟品牌有天然優勢,新興品牌需證明快速擴張能力。

Care售后服務體系:無邊界的割草機器人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品類,售后問題發生頻率極高,同時歐洲用户對售后響應要求苛刻,渠道商優先選擇在目標國家設有維修網點或常駐團隊的品牌。另外品牌需提供技術培訓,提升渠道商服務專業性。

Continuty供應鏈穩定性與合規性:割草機器人銷售季節性強,品牌商需要有產能和庫存、倉儲,以保障按時交付;品牌需提前完成認證(如UL/CE),避免延誤上市。

Cost-Profit渠道政策與利潤空間:比如品牌商是否要求/接受獨 家、是否能承諾minimum利潤保障等。

傳統園林工具轉型的品牌在線下渠道能力方面具有強大的先發優勢,基本都已經沉澱了穩定而深厚的渠道關係和有效的打法,也有非常熟悉當地情況的自有團隊來操盤渠道運營。

其他機器人廠商轉型的品牌雖在線上電商運營中游刃有余,但在線下渠道拓展中仍存短板:通過代理來管理渠道的,關係深度可能不足;部分與第三方維修商合作的,備件供應延迟問題突出;也有品牌方為快速搶佔售點通過「Buy Shelf Space」的方式(向渠道商承諾利潤對賭甚至預付利潤),在財務健康中恐埋下隱患。

歐洲約有5000-6000家線下網點數,富世華由於很早就開始自建渠道,覆蓋率大約達到了70%,寶時得約60%;2024年,九號的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已經進入2000家,白馬科技已經覆蓋了1500家;追覓的線下網點多以消費電子3C為主,少有專業園林工具渠道。

在美國,當前的無邊界割草機器人銷售主要是電商渠道貢獻的,線下渠道集中在勞氏、Home Depot兩家KA手中,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包括富世華、寶時得在內的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廠商尚未入駐勞氏和Home Depot的線下店,但富世華通過自建經銷商渠道,擁有約300家網點。大部分割草機器人的銷售是勞氏和Home Depot的電商平臺實現的。

三、供應鏈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RTK模組、激光雷達、無刷電機等都已經能夠實現國產化,供應鏈上的競爭其實在於「成本管控+技術敏捷性+全球韌性」。

對於已經有一定出貨量的品牌而言,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促進上下游技術協同,增強定製化能力,加速NPI(新產品導入)。中國+1+2的工廠佈局策略則有利於品牌低於地緣政治風險。

富世華、寶時得和白馬科技通過歷史積累在垂直整合上較為領 先,不過富世華高端機型仍依賴歐洲本土生產,成本較高,寶時得和白馬科技依託中國本土優勢,又各自在越南開設工廠分散了貿易風險。

九號、松靈和追覓等有其他品類機器人成功經驗的廠商則是在產品更新迭代速度上具備一定經驗優勢,但由於供應鏈大部分採用外協生產模式,可能存在一定交易成本。

四、品牌

無邊界割草機器人作為方興未艾的新品類,為新品牌的崛起創造了機會。

在傳統園林工具領域,富世華的品牌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但在無邊界割草機器人領域,由於技術保守、方案性價比低,在歐美年輕消費者中難免存在品牌老化的問題,恰恰給中國品牌商留出了發揮空間,寶時得、白馬科技、九號、松靈和追覓基本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其中白馬科技的策略較有特色。白馬科技將旗下產品分為兩個品牌:Sunseeker和Sunseeker Elite。前者主要面向中小面積的大眾用户,主打性價比和開箱即用;后者面向花園面積可高達12000㎡的高端用户和對技術有極 致性能追求的科技愛好者。兩個品牌將更有針對性地進駐不同渠道,採取不同的定價和營銷策略,已實現全細分市場的覆蓋。

五、全球化本地化

全球化本地化能力實際是其他幾項能力的集大成者:技術既要全球化創新領 先也要滿足本地化適配,渠道是全球網絡與本地服務的融合,供應鏈需要成本與韌性的全球化平衡,品牌需要有本地化的價值主張(比如九號在美國主打「解放周末時光」)和國際化的信任感形象。未來競爭將更依賴這種全球化視野+本地化深耕的雙輪驅動,任何一環的短板都會放大全球化落地的風險。

未來已來,唯變者勝

展望未來,割草機器人有望復刻掃地機器人的成功路徑,市場巨大但挑戰更大——户外環境更復雜、用户要求更高、渠道門檻更深。中國品牌憑藉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優勢,正在改寫傳統園林工具行業的市場格局。相信最終勝出的品牌,必將是那些能夠實現技術突破、渠道深耕、供應鏈優化、品牌形象突出、全球化本地化運營深度協同的"全能型選手"。

割草機器人行業正在書寫智能硬件出海的新篇章,雲岫資本將持續陪伴真正具有產業變革和自主品牌決心的創業者。助力科技,改變世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