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4 08:13
羊城晚報訊 記者楊苑瑩報道:7月23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協辦,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順德區委宣傳部、廣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的「製造業當家」主題宣講活動在順德區政府大禮堂舉行。來自廣東製造業各領域的13位宣講員結合企業成長的故事,講述廣東製造如何從無到有再到全,從默默無聞到站在世界之巔,引發熱烈共鳴。
從零開始奮鬥
讓民族品牌屹立世界
從鄉鎮小作坊到世界五百強,美的集團智能家居事業羣總監王衞海講述了這段艱難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往昔。如今,美的已擁有6座燈塔工廠,2024年海外營收超1600億元。「美的的奮鬥歷程,正是中國製造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生動縮影。」王衞海説。
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是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其中東莞太平手袋廠是「三來一補」模式下誕生的第一家企業,轉變為手袋廠的第一年便收穫了219%的利潤。自此,東莞走上外向型經濟道路。東莞市太平手袋廠陳列館館長黃良仁説:「東莞的發展,正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製造業輝煌成就的縮影。」
廣東味道也走向全國。「AI豆臉識別」等5項技術,讓AI系統「傳承」了老師傅的「火眼金睛」和「手感」,也讓每一滴醬油充滿「家」的老味道。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桂軍強説,海天已經實現從原料篩選、發酵到灌裝、產品出庫的全流程AI賦能。
租用一個四面透風的禮堂,支幾張牀當宿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首席專家兼創新發展實驗室主任劉婷婷説,在艱苦的條件下,中興通訊開啟了連接世界的征程。2025年,中興通訊積累了9.3萬件全球專利申請,累計斬獲中國專利金獎11項,位居全球第一陣營。
能便利生活
更能上天入地出海
今天,廣東工業規模佔全國1/8,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其中15個製造業大類規模居全國第一。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市場總監朱磊回顧了格力電器的自主創新之路。從壓縮機、精密機牀,到零下35℃還能穩定製熱的「超強外機」,再到風不直吹人的「分佈式送風」科技,格力在探索更遠的邊界。
廣東醫療器械產業規模也不容小覷,已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行業總產值的25%。「那時,設備依賴進口,價格非常昂貴……」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關係部總經理茅偉明回憶,一臺血液分析儀從前要20多萬元,國產化后價格降到1萬元出頭,做個簡單的血液檢測僅需10元左右。
短短几年時間,廣船國際的汽車運輸船製造實現了從一無所知到全球領先的奇蹟。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經營部副部長常蕾介紹,2024年,廣船國際總計建造完成了12艘汽車運輸船。2025年,廣船國際的汽車運輸船手持訂單量排名全球第一。
今年央視春晚,億航智能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驚艷亮相。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説,億航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廣東的政策扶持,「我相信,低空經濟將為廣東、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澎湃動力。天空之城,未來已來!」
廣汽集團工程師範禹講述了廣汽的創新故事。2021年,廣汽集團組建飛行汽車團隊,開啟了廣汽飛行汽車「從0到1」的攻堅之旅。目前,廣汽飛行汽車GOVE已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特許飛行證。明年年底,大家有機會乘着廣汽的飛行汽車在藍天翱翔。
在訪談環節,廣東省社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向曉梅,富士康科技集團首席數字官史喆,華為中國政企智能製造系統部副總經理馮睿,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張振剛紛紛對面向未來的廣東製造業進行了暢想。
企業觀眾大受鼓舞。「‘三來一補’的太平手袋廠的故事正體現了廣東人敢為人先的精神、務實誠信的作風。」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製造中心總監范進軍如是説。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奎表示:「那個時代優秀前輩的經驗以及他們敢闖敢拼敢干的作風,激勵我們企業思考如何二次創業再出發。」科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文案策劃主任謝家聲也表示:「我們也會堅守制造業當家的指引,為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