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谷歌Q2業績會實錄:AI人才引進和留存率都保持良好

2025-07-24 09:08

新浪科技訊 7月24日上午消息,Alphabet(谷歌母公司)發佈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為964.2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847.42億美元相比增長14%,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13%;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281.9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36.19億美元相比增長19%。

 

財報發佈后,Alphabet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CFO阿納特·阿什肯納齊(Anat Ashkenazi)和首席品牌官菲利普·辛德勒(Philipp Schindler)召開了分析師電話會議,回答了相關業務的問題。 

以下是分析師電話會議回答摘要:

高盛分析師Eric Sheridan:第一個問題請問桑達爾,公司思考產品和平臺演進的過程中,如何看待消費者行為變化的影響?投資者應如何從流量和變現的角度評估這些變化?因為我們考慮到點擊量和點擊變現的長期動態,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會大不相同。菲利普,關於YouTube的發展,您剛纔提到了訂閲模式。我很好奇您如何看待廣告與訂閲業務的組合,以及在訂閲業務規模擴大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經驗可以分享?

桑達爾·皮查伊:大家對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技術進展成就感到非常振奮,並且這些技術在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我看來,在多模態交互方面,用户已通過谷歌Lens智能鏡頭和」圈定即搜」等功能,將圖像交互無縫融入使用谷歌的過程。大家可能也觀察到了一些早期跡象,表明用户能很好地適應這些場景。您提的問題可能更多涉及點擊量與變現,或許可以請菲利普多談談這方面的情況,但總體而言,隨着自然搜索體驗的不斷構建,我們已掌握如何持續優化變現模型,與自然體驗良好協同,我們將始終以提升自然體驗為優先。

  因此,對於Gemini人工智能應用等新平臺,短期內我們還是會聚焦提升自然體驗。但正如我們在AI概覽和AI模式中的實踐,未來我們將也能打造出色的商業化體驗,相信用户會像以往一樣逐步適應這些創新。

菲利普·辛德勒:關於您提到的YouTube訂閲服務與廣告業務的問題,我們既重視廣告業務,也看好訂閲模式。訂閲服務對YouTube正變得愈發重要,這無疑是我們長期聚焦的領域。需要説明的是,YouTube訂閲產品——包括YouTube TV、YouTube Music音樂服務和Premium增值服務——均實現了強勁增長。縱觀所有訂閲服務,我們始終貫徹的核心策略是為用户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我們深諳商業化平衡之道:既能通過廣告實現變現,也有適合訂閲創收的機遇。因此未來我們將持續推行這種廣告+訂閲的雙軌戰略。

摩根大通分析師Doug Anmuth:能否請菲利普和桑達爾分別談談你們對當前算力獲取情況的看法?公司今年資本支出增加了100億美元,而且你們也提到目前仍處於供應緊張的環境中,所以我想了解你們如何平衡這兩方面的情況。另外,關於搜索業務的增長,能否談談按點擊付費廣告以及廣告服務漲價的情況,比如在公司所實現的12%的搜索業務增長中,這兩部分業務的表現如何?未來我們該如何看待流量與變現的趨勢?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資本支出的問題,我們的各個產品線都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尤其是雲業務。目前供應環境的確比較緊張,我們也在加大投資來擴大產能,但新增投資的成效會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現,這中間存在時間差,所以這兩方面的情況,也就是供應緊張與加大投資,是同時存在的。不過,我們在提前規劃並持續投入,總體而言,我們看到了業務的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雲業務的增長,這非常令人振奮。我們的人工智能產品組合全面且廣泛,既能為客户提供基於圖形處理器(GPU)的模型,也能提供基於張量處理單元(TPU)的模型。

菲利普·辛德勒:關於你提到的按點擊付費廣告的問題,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經營業務的目標是為用户帶來良好體驗,為廣告商帶來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率。我們其實並不以付費點擊量或每次點擊成本(CPC)目標為導向進行管理。我們做出的一些產品和政策調整,實際上是在以減少付費點擊為代價,換取更好的變現效果。大家在我們的10-Q財報中會看到,付費點擊量同比增長了4%。但多個因素會影響這些指標的季度波動,比如廣告商支出、產品變更、政策調整、用户參與度等等。因此,對於付費點擊量和每次點擊成本,重要的是避免基於這些指標得出過於籠統的結論。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Brian Nowak:第一個問題問給桑達爾,目前有很多關於商業化通用搜索以及可廣泛部署的人工智能代理(agents)方面的討論。從技術角度而言,比如根據您與研發團隊的交流,爲了推出可規模化應用於商業查詢的代理,他們需要克服哪些主要的技術障礙?

  第二個問題,我記得您過去曾分享過關於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所帶來的內部效率提升,包括也提供了相關數據,我想知道現在是否有新的進展?另外,在公司內部使用這些GenAI工具時,有哪些需要克服的瓶頸,以及公司從中獲得了哪些經驗教訓?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代理能力的問題,在構建2.5系列模型,尤其是Pro等版本的過程中,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精力,這無疑是我們重點發力的方向。目前公司已經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展,包括那些尚未完全發佈的模型。我們當前努力攻克的主要瓶頸在於以下一些方面:代理能力需要串聯一系列操作步驟,要讓這個過程穩定可靠地運行,延迟會累積,成本也會增加,同時還要確保能為用户提供穩定的體驗——這些方面都需要協同推進,每一部分都在取得進展,而且必須相互配合。好消息是我們正在穩步推進,並且在這一領域處於前沿位置。

  回顧過去一年,在這些領域,我們已經能讓模型在特定能力上變得更加高效。所以從發展趨勢來看,這些進步必將解鎖更多代理體驗。我們看到了增長和開發的潛力,也具備了實現這些體驗的能力,但目前它還存在速度較慢、成本較高、耗時較長的問題,有時體驗還不夠流暢。不過在這些方面我們都在持續改進,我預計到2026年,人們會更廣泛地使用到代理式體驗,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機遇。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猜你想問的是我們在內部如何應用這些技術。結合你剛纔問到的代理能力,我們現在正開始為我們公司內部的軟件工程師推出代理式編程流程。過去幾個月,尤其是近幾周,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大家在內部的軟件工程中也更多地採用了代理式工作流——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個月前這類體驗還存在很多難點和不順暢,但現在正在得到逐步解決,員工開始在編程領域以及公司其他一些業務中內部使用這些工具。目前所看到進展比較令人振奮,我預計這會成為一個活躍的領域,我們也會為外部用户推出類似的流程,所以非常期待后續的發展。

Moffett分析師Michael Nathanson:桑達爾,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在谷歌網絡開發者年會大上,你們宣佈與Warby Parker合作開發智能眼鏡。我想知道,新一輪新設備浪潮對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的應用規模有多重要?是否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手機不再是消費者體驗的核心?

  第二個問題是,谷歌搜索的AI模式與Gemini獨立應用的使用情況有何不同?管理層是否觀察到兩者在使用方式,或者在使用這兩類產品的消費者羣體特徵上存在差異,比如使用獨立應用的用户和使用帶AI功能的傳統搜索的用户有什麼不同?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認為,任何時候只要交互方式發生變化,都能催生新的體驗,包括硬件體驗也是如此。所以,我認為人工智能尤其會賦能那些長期以來被寄予厚望的設備形態,比如智能眼鏡,而且我相信人工智能會在這一領域掀起全新的創新浪潮。我們對在智能眼鏡上的投入感到非常興奮,並且能看到,與上一代產品相比,相關體驗已經有了顯著提升。因此,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新興品類,但我仍然預計,至少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手機仍將是用户體驗的核心。所以,我依然認為手機會繼續佔據消費者體驗的中心位置,但我們也對這些新興品類的發展前景感到振奮。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AI模式與Gemini獨立應用的對比。總體來説,有些使用場景在這兩個平臺上都能帶來出色體驗,但也有一些場景各有側重。我認為當用户的查詢以信息為導向,且他們非常希望依賴這些信息,同時又需要AI支撐時,AI模式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用户在AI模式下獲取信息時,背后有堅實的支撐——Gemini模型會將搜索作為重要工具深度應用,因此所有信息都植根於搜索體驗之中,用户對此的反饋也非常積極。

相比而言,在Gemini獨立應用中,能看到的場景更加多樣:人們可能會進行長時間的聊天,只是爲了打發時間;在一些早期案例中,還能看到有人用它來獲得類似心理諮詢的體驗。這些都是人們使用該應用時出現的新興場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高興能擁有多個平臺,以便在這兩個領域都能發力。當然,也會有一些場景是這兩個應用都能覆蓋的,而且隨着時間推移,相信我們能為用户打造更為優質的體驗。

伯恩斯坦分析師Mark Shmulik:桑達爾,似乎每天都有關於人工智能人才爭奪戰以及知名人士跳槽的新聞報道。您如何看待谷歌在吸引和留住核心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表現?與此相關的是,在為發展人工智能、加大資本投入的同時,我們該如何考量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源成本問題?

桑達爾·皮查伊:馬克,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以前也經歷過類似的時期。顯然,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大力投入人才培養,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而且我認為我們在人才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具備非凡的優勢。根據我的經驗,頂尖人才追求的是多方面的結合:他們希望處於前沿領域推動進步,因此使命感以及工作的先進性至關重要。對他們來説,這一點極為關鍵,此外還有獲取計算資源的便利性、與同行合作的機會——能與行業內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再加上利用這些條件產生實際影響力,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吸引力。我認為我們在所有這些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當前這個階段,我們的人才留存率和新引進人才的情況都保持良好。我知道個別案例可能會成為頭條新聞,但當我們深入分析數據時,會發現我們在這個時期的表現相當不錯。我們將繼續在人才和計算資源上投入,以確保為未來的機遇做好準備

阿納特·阿什肯納齊:關於如何將AI相關投入整合到公司整體成本結構中的問題,我之前提到過,擁有全棧優勢的好處之一就包括研發環節,而人才正是我們最關鍵的資源之一。因此,我們會確保投入足夠資源,吸引行業內最優秀、最聰慧的人才加入谷歌,推動創新併爲客户創造價值,這也是部分構成公司整體運營費用增長的原因。但是我們也在努力平衡,不僅要支撐業務的增長和投資,還要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正如桑達爾剛纔提到的,我們在公司內部使用AI工具,這也是提升各業務線效率的一個方向,通過在內部運營中應用這些工具來優化管理。此外,我們還在持續推進我之前提到過的一些舉措,秉持高度的紀律性開展業務,在全公司範圍內提升效率。

巴克萊分析師Ross Sandler:我想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搜索點擊率(CTR)作為變現驅動力的情況。過去十年,你們在提升廣告相關性和搜索點擊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很好奇,展望未來,隨着每一頁搜索結果(SERP)的廣告展示量減少,以及AI概覽和各種AI搜索形式帶來的變化,你們對未來推動點擊率增長的能力有何看法?

  第二個問題,公司似乎正在與OpenAI在雲基礎設施的某些方面進行合作。我想問這種合作關係未來可能會如何拓展?

菲利普·辛德勒:關於AI概覽功能,桑達爾之前也提到過,這一功能持續提升了用户滿意度,也帶來了更多搜索用户,其規模擴張非常順利,目前已覆蓋了我們所有的用户羣體,服務超過20億用户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對這一進展感到非常滿意。具體説到它的商業化情況,我們之前也聊過,目前其變現效率與傳統模式大致相當,這其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能夠在此之上進行創新,推出更具創新性的新一代廣告形式。這是我們目前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同OpenAI的合作,能夠在谷歌雲方面與其合作,我們感到非常高興。谷歌雲是一個開放平臺,我們在支持優秀企業、初創公司、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方面有着悠久的歷史。所以,我們期待在這一合作關係上投入更多,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Evercore ISI分析師Mark Mahaney :我想提兩個問題。首先,能否請菲利普談談對下半年廣告市場的看法?與去年相比,情況是更明朗還是依然像去年那樣充滿不確定性?目前業績看起來相當強勁,管理層對下半年的業務有什麼特別的擔憂嗎?

  桑達爾,我還想再問問關於搜索的「雙平臺」策略。顯然,公司一定有一些內部數據表明這種方式是開拓市場的最佳選擇。但我相信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如果能打造統一的搜索平臺,僅通過查詢內容就能識別用户意圖——無論是純粹的信息查詢還是商業需求,這可能會讓公司相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擁有顯著優勢。請談談管理層看到了哪些數據,讓「雙平臺」解決方案顯得更為理想?

菲利普·辛德勒:公司廣告業務在第二季度表現強勁,這里或許可以給大家講講各垂直領域的情況,因為搜索及其他績效廣告的增長由所有垂直領域共同推動的。我們提到,零售和金融服務是主要貢獻領域,這可能得益於保險業的強勁表現;醫療健康領域也對增長做出了顯著貢獻。目前我們剛進入第三季度幾周時間,所以我認為現在就對下半年的情況發表評論還為時過早。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兩個平臺讓我們幾乎能覆蓋人類可能產生的所有需求的廣度和深度。所以現階段,雙平臺策略有足夠的空間去應對各種場景。顯然,搜索更側重於信息查詢,而我們將Gemini應用定位為更貼近用户的助手,一個更個性化、更主動、功能更強大的助手,能覆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可以想象深度編程、製作長視頻這類場景,目前Gemini應用在這些方面能提供更出色的體驗。

  正如你所指出的,我們過去經歷過多次這樣的演進。隨着時間推移,我們會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圖,為用户簡化複雜操作。曾幾何時,人們查詢文本、圖像、視頻時需要分別進行,而我們通過「通用搜索」將這些體驗無縫整合。我們有經驗以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整合各類體驗,為用户承擔複雜的工作。但我認為,在這種新興模式的早期階段,我們要確保能滿足用户當下的預期。而隨着時間推移,這也會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服務用户。這就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思考。

富國銀行分析師Ken Gawrelski:我想提兩個問題。第一個關於雲業務,考慮到上個季度你們提到供應不足的情況將在2025年底有所緩解,但我們看到第二季度業務增長顯著加速,而現在管理層又提到部分供應限制要到2026年纔會緩解,能否結合第二季度的強勁業績,稍微澄清一下雲業務下半年的前景?

  第二個是更為宏觀的問題,關於人工智能代理體驗,它會像二十年前的搜索引擎那樣推動互聯網的普及,賦能長尾內容的發現?還是會導致市場集中度更高,讓少數垂直領域的贏家佔據更大優勢?能否請管理層談談對於這一問題的看法。

阿納特·阿什肯納齊:關於雲業務下半年的增長前景,以及我之前提到的產能增長情況。顯然,我們正努力增加產能,這意味着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將陸續投入使用,而且年底前會有更多產能釋放。但正如大家從本季度和上一季度的增長率中所看到的,我們每個季度都在提升產能。正如桑達爾剛剛提到的,這類投資的效果並非立竿見影,還需要時間。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增長,是我們早些時候的投資所轉化為新增產能的結果,而更多的產能將在年底前釋放。我是想説,在看待雲業務增長時,不要以線性思維去理解,因為季度增長率可能會受到產能交付時間的影響,因此季度之間的增長可能會有波動。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代理式體驗,之前提到了這方面的技術進展,顯然,另外還會涉及所有參與者的價值主張,我認為這也是實現突破的關鍵所在。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我們在代理式體驗上不斷取得進展,用户體驗將會大幅提升。屆時,那些更敏鋭的參與者會積極投身於這些體驗中,幫助他們成長並抓住機遇,所以我認為這對一些參與者來説是個機會。你説得沒錯,就像互聯網發展初期一樣,代理式體驗在某些方面會擴大訪問範圍、拓展使用場景,這些潛力是存在的,但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事情,我們還必須為相關的各類參與者解決商業模式的問題,這也將是這一演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銀美林分析師Justin Post: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桑達爾。首先,看起來付費訂閲業務整體進展順利,Gemini 2.5也獲得了不少好評,我想知道作為公司重點發展領域的Gemini的訂閲業務,目前情況如何?在加速Google One月租方案中Gemini付費訂閲方面,公司還可以做哪些工作?

  另外,關於資本支出的調整,顯然支出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似乎是雲業務需求方面的原因,能否談談公司的資本支出投資回報率?哪些因素堅實了管理層的信心,認為我們可以從這些支出中獲得良好回報?

桑達爾·皮查伊:關於付費訂閲業務,Google One憑藉存儲服務一直具有很強的價值吸引力,而我們的AI套餐——包括Pro和Ultra版,尤其是2.5系列模型——確實推動了交易增長加速。二季度的表現非常強勁,因此我們對未來的機遇感到非常振奮,藉助AI產品,我們將能夠在這一領域繼續實現增長。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實際進展讓我們熱血沸騰,特別是上個季度自推出2.5 Pro以來,增長勢頭尤為明顯。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軌跡充滿期待。

  關於雲業務的資本支出,加大投資顯然是因為我們的雲服務能為客户創造巨大價值。需要説明的是,隨着Google Cloud雲服務用户基礎的不斷擴大,我們的客户滿意度仍然非常高,客户流失率極低,而且推動這些業務線增長所需的投資效率也在不斷提升,這一點從過去幾年中我們的利潤率變化趨勢中——無論是年度還是季度環比——都能看出。這些都讓我們對當前的投資充滿信心,能夠從中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尤其是在AI時代,我們為客户創造的價值從長遠來看也在顯著增長,因此我們有信心在這一領域取得良好表現。(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