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宋春雨:中國正進入實施「超級科技工程」時代

2025-07-23 19:56

轉自:中國科學報

7月22日,以「硅基進化,萬物共生」為主題的聯想創投2025 CVC創投周在聯想總部啟幕。本屆創投周,聯想創投攜手50余家被投企業打造6大沉浸式展區,展示了聯想創投投資AI超過10年的科技成果,以及被投企業的技術與商業落地進展。

在創投周啟幕之際,《中國科學報》採訪了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首席投資官、高級合夥人宋春雨。以下為訪談內容。

?

《中國科學報》:我注意到你最近有個觀點,說盡管2025年國際形勢仍存變數,但中國已明確進入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在你看來,這個「新周期」有哪些特點?

宋春雨:我認為「新周期」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科技強國」,當前中國的發展正是圍繞「科技強國」這個基調來佈局的,同時我們國家也非常需要科技力量引領變革。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下,從光刻機等高端製造到基礎大模型、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機等等,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個的「超級科技工程」被實施。

《中國科學報》:結合聯想創投這些年的投資戰略,請簡要談一下在「新周期」,投資者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參與其中?

宋春雨:這些超級科技工程,當然意味着新的投資機會。在基礎大模型、量子計算機等領域,我們都有重要的投資標的,可以説,我們是中國這些超級科技工程的參與者。

另外,我們非常看重具備平臺屬性的投資標的。比如「通用智能體瀏覽器」的概念,這種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平臺級的應用,能夠構建多邊效應。我認為在「水大魚大」的賽道,是能夠涌現出有着時代變量意義的公司的。

當然,我們最喜歡的節奏還是「投早投小」,然后堅定自己的科技信仰。以寒武紀為例,聯想創投自2017年首次投資后連續加註四輪,是唯一完成四輪投資的機構,陪伴寒武紀直至成功上市,並見證其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且連續兩個季度盈利。另外,我們還投資了寧德時代和蔚來汽車。寧德時代毫無疑問也是個龐然大物,現在寧德時代電池在中國的市佔率已是半壁江山,在全球也有30%。

《中國科學報》:聯想創投正在佈局的下一個超級科技工程是什麼?

宋春雨:我認為是AGI,通用人工智能。AI是面向未來10年、20年的超級科技工程。而基礎大模型就是硅基智能領域的「皇冠」。國內去年涌現出了許多做基礎大模型的企業,今天仍然留存下來的,都是有深厚技術積累的。我們結合自身投資邏輯優中選優選了2家,也算是支持這一超級科技工程。

此外,未來AI和醫療健康的結合、AI for Science都是科研範式的變革,也將會是人類科技進步重要的推動力量。

《中國科學報》:在「新周期」的研判之下,你覺得投資更容易了還是更難了?

宋春雨:其實是更難了。因為喧囂也會更大,需要撥雲見霧,才能見「真龍」。

《中國科學報》:你們如何應對這種新常態?特別是,一些新技術領域的變革特別快,你們如何保持定力,克服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

宋春雨:這需要投資者要有非常強的技術判別能力,以及要有長期陪跑、長期支持的決心。

另外,我們一直保持團隊是一個研究型和學習型組織的態勢。現在大家很清楚我們投資的是面向未來的科技。每年12月到3月,我們都會集中精力進行三個的月深度行研,期間一個項目都不投,所有人都埋頭於研究行業,因為我們需要始終對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有深刻的洞察和前瞻的判斷。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忍受投資失敗,並非每次投資都會成功。但即便失敗,我們對科技的信仰也不會變。我經常講,要相信硬科技的力量。

而這里的「相信」,也有程度上的區別——「相信」的程度,比較依賴於行研。例如基礎大模型,我們得知道大模型的能力上限是什麼,它在解決物理世界的問題上有什麼樣的潛力,有哪些安全問題或需要證明的事情,這背后有很多問題我們都要弄明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