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機場廣告,AI亂鬥

2025-07-23 14:15

文|鄧詠儀

編輯|蘇建勛

想觀察國內的AI市場,可以多留意一線城市的機場廣告。

6月,陳培照常出差,在北京首都機場,他發現阿里雲的廣告鋪天蓋地,不管是出發還是抵達層,寫着「AI就用阿里雲」的廣告牌遍佈航站樓。

陳培所在的企業和阿里雲類似,都有服務器業務,他也投放過機場廣告。站在他的角度,這里的信號不能再明顯:「任何一個To B廠商看到,都會清楚阿里雲要開始打仗了,心里嘀咕一下要不要增加投放」。

多位行業人士對我們透露,阿里雲這輪投放達「過億」級別,「可以説是AI大模型這輪最大手筆的投放動作之一。」

△來源:《智能涌現》7月拍攝

就在阿里雲強勢「佔領」機場后不久,陳培發現,百度雲拿下了北京首都T3到達層最昂貴的位置之一。

「以前百度雲從來沒有買過這個位置。」一位行業人士對我們回憶道,這塊廣告牌價格每年至少千萬元起。而在大模型熱潮之前,這里的上一個買家,是奢侈品牌迪奧。

△首都機場T3到達大廳 百度雲廣告 來源:網絡

如今,無論是雲廠商、AI公司、運營商、新能源車廠商,都在齊齊轉向AI,希望登上一線城市的廣告牌。

7月,我們在首都機場T3逛了一圈,值機大廳擠滿了中國移動、聯通、阿里雲、百度雲、京東雲、聯想、第四範式、九章雲極的AI廣告。廠商們不是賣一體機就是賣大模型、智能體,還有智駕等等AI解決方案。

△近期北京、深圳機場AI廣告 來源:《智能涌現》7月拍攝及綜合網絡圖片整理

AI大模型浪潮,正在幫機場撬動更多廣告客户。

杭州蕭山機場是這兩年AI廣告最集中的機場之一。據《都市快報》統計,過去兩年,以AI大模型、雲計算為代表的IT互聯網廣告,已經佔廣告營收的20%,僅次於食品飲料行業。

△近5年的全國機場投放花費中,軟件類目正在快速增加 來源:中天盈信(CODC)數據庫

最好的那幾塊廣告位,要靠搶

在機場投AI廣告,自然是看重這里最集中的商務人羣,這是任何户外廣告無法比擬的形態。

北京首都、上海浦東、成都雙流等在內的全國十大機場,承擔了全國80%航空乘客的客流,其中商務人士高達七成,也囊括了為大模型、AI產品買單的企業、政府決策者。

今年年初的DeepSeek爆火,就引發了一體機熱潮——有廠商就直接投放深圳機場的大幅廣告賣DeepSeek一體機,還帶上了二維碼,「掃碼立減2000元」,專門針對企業主銷售。

△深圳寶安機場的DeepSeek一體機廣告   來源:網絡

但在機場里,投中自己想要的廣告位,並不容易。

含金量最高的廣告位,是所有人都必須經過和看見的位置。比如安檢入口附近的廣告牌、安檢口、到達大廳的出口、廊橋、行李轉盤上方的廣告等等。

一個甲方之間的共識是,和出發大廳相比,到達區域是更好的點位——出發時旅客往往步履匆匆,到達時人的心情會更松快。

這樣的核心點位,基本都以年為單位和大企業常年合作。蒙牛、華為、阿里、騰訊等等大公司,基本都會在機場佔據固定的廣告位,如果有特定時段,纔會增加一些短期季節性投放,來營造更大聲量。

「好點位説定就被定了,很難找到能代替這個點位的客流量或者品牌意義。」多位品牌方都對《智能涌現》表示,想開始投機場,就要做好長期投、穩定投的準備。

△圖源:網絡

△智譜2024年的機場、地鐵廣告 圖源:網絡

除了機場,智譜也曾經在北京中關村商圈附近鋪了一圈廣告——這也是Kimi、百川智能等其他六小龍的辦公所在地。兩家公司的員工走進地鐵就能看到智譜清言的大幅廣告,這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貼臉開打」。

但這場投放僅持續了短短數月。一位行業人士觀察到,那段時間也正好是智譜密集融資的節點——廠商們常會在這樣的窗口期,短期藉助機場廣告,震懾對手,迅速建立市場影響力。

廠商們也會在不同的城市機場投放、「整活」,爭奪人才和更多客户。

釘釘就在北京首都機場投放過廣告,標題也蹭了AI的熱點,寫着「AI時代……歡迎創業來杭州」。

△ 釘釘在大興機場投放的廣告 來源:即刻@帥肥牛 

字節旗下的火山引擎,也在阿里的大本營杭州,和阿里雲的廣告並肩而立。

△火山引擎和阿里雲在杭州蕭山機場 投放的廣告 來源:網絡 

大廠更審慎,小廠另闢蹊徑

儘管機場廣告熱熱鬧鬧,大模型、雲計算廠商們的投放動作更多是一種市場表態,給業務帶來的實際增量有限。

「新的大模型和AI應用機會真起來了嗎?」2024年,一位機場廣告代理人士邱邱轉了一圈科技展會,拜訪了多家AI應用廠商后,心里打了一個大問號。

從2022年開始,她所在的公司很早就把AI作為重要戰略機會來看待。每周開組會時,無論是新銷售還是老銷售,每個人都努力地將手上的項目往AI的方向相結合,撬動新需求。

看起來熱熱鬧鬧,但更多的大模型廣告,是依託廣告主原有業務預算的再分配——比如雲計算、手機、新能源廠商等等。

「其他的新AI產品機場廣告預算,還沒見到苗頭。」邱邱對《智能涌現》表示。

DeepSeek爆火之后,大模型領域再進入了一輪燒錢投入的新周期。今年5月,阿里巴巴就宣佈未來三年要投3800億元在AI和雲上。

但這些錢大多流向於硬件基礎設施和人才投入,留給廣告的預算不多。AI公司普遍還是處於緊巴巴的狀態下打這場營銷仗——好不容易批下來預算,得先用於線上拉新,留給户外廣告的預算只能是維持在穩定水平。

進入2025年,邱邱開始挖掘AI應用廠商的需求。盤了一圈,發現就算是已經賺到錢的頭部AI應用廠商,也對機場廣告尚有疑慮。

她和客户溝通后發現,儘管部分AI應用廠商賺到了錢,但體量並不足以支撐長期的廣告投入,機場廣告還是相當奢侈的——她預計,還要等個兩年,等AI應用們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纔會在機場渠道有一輪投放。

不過,很多中小AI廠商對線下廣告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一位廣告代理人士稱,如今不少中小型AI公司把目光投向線下,嘗試在其他交通樞紐上刊。

今年初大火的Manus,最近就開始在海外的港口碼頭、地鐵投放線下廣告,以招聘人才、宣傳產品。

△圖源:Manus創始人 即刻@小宏

△7月,Manus開始在新加坡投放線下廣告 圖源:網絡

如今AI應用出海已成潮流,對陌生的國家和文化而言,線下廣告足夠直觀,仍有不可替代的品牌意義。

在線上,大多數的流量渠道已經被字節、騰訊巨頭們把持,AI廠商獲取線上流量的成本逐年增加;而機場原來的廣告金主,奢侈品、傳統燃油車,正在縮減大量廣告預算。

「連線下户外廣告也顯得沒那麼貴了。」上述人士開玩笑稱,這些中小玩家會爭奪進線下廣告的「頭幾名」,希望趕上一波新品牌紅利。

廣告是所有行業的景氣度晴雨表。AI、大模型讓幾乎所有行業重燃信心,加大廣告投入,如今可能只是短期內的一個切面。如何證明它真的像廣告標語寫的那樣——足夠有真正的商業價值,這是所有公司都要面對的長期命題。

(陳培、邱邱為化名)

封面來源|綜合作者拍攝及公開網絡整理

👇🏻 掃碼加入「智湧AI交流羣」👇🏻

歡迎交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能涌現」,作者:鄧詠儀,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