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2:46
天才出走,4年兩億美元!蘋果的AI宏圖,徹底翻車了。
一家在七巨頭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廠,究竟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就在今天,外媒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文章,為我們詳細揭祕了其中過程。
過去幾個月,蘋果AI團隊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大地震——大佬出走,核心團隊流失,曾被寄予厚望的「蘋果版ChatGPT」再次推迟,直接延至2026年。
今天,就讓我們仔細來還原一下這出宮鬥劇:從輝煌崛起到分崩離析,蘋果AI究竟怎麼了?
原本要開源的蘋果AI,流產了
本來在今年年初,蘋果基礎模型團隊打算將一批自研大模型開源的,這樣既能展現技術實力,又能借助社區力量提升模型質量。
結果,這個計劃很快遭到了高層否決:蘋果軟件主管Craig Federighi(就是臺上總是笑眯眯介紹iOS更新的那位)直接反對。
他直接告訴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鳴:業界已經有大量開源模型了,不差我們這一個。
而且,模型一旦開源,大家很可能會發現它在性能上遠遠落后於阿里、谷歌,甚至公眾會認為,蘋果爲了在iPhone上跑AI,做出了過多妥協。
這場開源之爭,就是蘋果AI團隊內部分裂的第一道預警。
兩大陣營,矛盾重重
很久以來,蘋果AI團隊其實有兩個山頭。
基礎模型團隊,由前DeepMind大神龐若鳴領導,更偏科研理想,目標是打造真正具備通用智能的AI。
而軟件產品團隊由Federighi掌控,更偏落地務實,重在功能穩定、可控、可上線。
在這兩大團隊之間,矛盾早已激化了!
2023年,蘋果正式成立基礎模型組,由龐若鳴帶隊,目標是自研LLM,打造自己的「蘋果版ChatGPT」。
不過,因為一系列AI功能反響平平,AI版Siri的發佈一再推迟,蘋果高層極為不滿,Federighi忽然空降。
從此,蘋果的AI戰略和Siri語音助手業務就忽然變成Federighi的軟件團隊主導。
所以,蘋果的基礎模型團隊,能願意嗎?答案我們很快就知道了。
頂級人才出走,四年2億!
就在前不久,龐若鳴在LinkedIn上宣佈自己從蘋果離職,加入Meta的消息后,瞬間成為驚天炸雷。
據Bloomberg爆料,Meta為這次挖角開出4年最高2億美元(約14.5億人民幣)的驚人報價。
而天才負責人的出走,也直接在蘋果內部引發了一場大地震。
另一核心大將Tom Gunter本來要跳槽OpenAI的,但在龐若鳴落户Meta后,他也火速跟着前領導加入了Meta。
這位大將從2017年就在蘋果任職了,是公司最早研究LLM的人之一,也是龐的團隊在公司內部大型活動上的「門面」擔當。
而龐團隊中的其他幾十人,也在紛紛尋找跳槽OpenAI、Anthropic的機會。
而蘋果內部領導層們,這時開始慌了!
據悉,他們非常罕見地開始「重新評估薪酬結構」,希望通過更有吸引力的待遇,來挽留基礎模型團隊的核心成員。
這可確實太罕見了,因為相比其他大科技公司,蘋果在薪資方面其實一直不激進,吸引人才靠的更多的品牌影響力。
但是基礎模型的人才們作鳥獸散,真的只是因為金錢嗎?
保護傘沒了,團隊士氣雪崩
一位蘋果前員工透露,很多基礎模型團隊成員,和其他AI研究者一樣,是被AGI這個目標所驅動的。
但Federighi的團隊,則更關注提升寫作、摘要等日常功能的實用型AI。
甚至,Federighi接管Siri后,直接讓團隊評估使用OpenAI、Anthropic、Google的外部大模型,來替代原計劃的自研方案。
這對原本滿腔熱血的基礎模型團隊來説,無異於是一盆冷水澆到頭上。
曾經有蘋果的一位研究員,這樣形容龐若鳴的作用——
「不僅技術牛,還像一把傘,保護着我們不被公司其他部門打擾。」
現在這把傘一撤,團隊士氣立刻雪崩了。
一件令人心寒的往事
這次,The Information還曝出了一件讓不少團隊成員極度傷心和憤怒的往事。
早在2025年初,龐若鳴團隊就研發出了一個原型版本的大模型,能支持多輪對話、回答問題、驅動新版Siri。
他們信心滿滿地向高層展示了模型Demo。
看完后,蘋果AI負責人Giannandrea聽完只說了一句話:「這就是蘋果的未來」。
結果僅過了幾周,一個震驚的消息傳來:高層宣佈,新Siri推迟到2026年發佈。
整個基礎模型團隊的成員都懵了!
沒人提前通知他們。
沒人解釋原因。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模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才被忽然打入冷宮。
也是直到那一刻,他們才意識到:所謂的未來,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ChatGPT之前,蘋果就研發出LLM了!
蘋果的AI困局,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早在2011年,他們就通過Siri把AI推向大眾,但多年來,蘋果卻從未跟上AI前沿的進展。
2018年,蘋果從谷歌挖來John Giannandrea,全面負責蘋果AI戰略。在他的領導下,蘋果開始鼓勵研究人員更頻繁地發表研究成果,逐步擺脫保密文化。
然而,OpenAI在2022年底發佈ChatGPT時,蘋果並未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最終,自研LLM的重任,落到了龐若明領導的基礎模型團隊頭上,當時,這個團隊隸屬於Giannandrea的AI部門。
早在ChatGPT發佈前一年,Giannandrea和便從谷歌DeepMind招募了龐若明。他擁有開發和訓練大規模AI系統的深厚經驗,包括模型本身以及軟件基礎設施。
他的到來,是蘋果當年下的一步大棋——常駐紐約、不必遷往總部;給錢、給資源、給舞臺。
當時新組建的團隊,有岡特這樣的蘋果內部員工,也有龐從DeepMind、Meta、微軟、亞馬遜挖來的新血。
其實早在22年底ChatGPT震撼全球時,龐的團隊已經完成了LLM研發。但Giannandrea當時並不看好LLM的實用性,因此選擇暫緩發佈。
結果呢?眼看着OpenAI火成天花板,蘋果卻像個還沒反應過來的老大哥,眼睜睜看着時代風口從自己頭頂刮過去。
沒有方向的狂奔
到了2023年,蘋果高層終於開始急了。
在這一年,基礎模型團隊正式成立,成為蘋果AI戰略的核心部隊。龐若鳴向自己的成員們承諾:他們將獲得優先使用公司計算資源的權利。
此后,團隊不間斷地拿出源源不斷的成果。
比如在冬季假期,龐若鳴親自開發了AXLearn——蘋果用於訓練大型AI系統的開源工具原型。
24年6月,基於龐團隊構建的技術,蘋果正式發佈了「Apple Intelligence」AI功能套件。
有那麼一段時間,大家都覺得:我們要殺回來了!
但是一個大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蘋果究竟要做什麼?
雖然高層給出的宏偉目標是「做最強AI模型」,但沒人説得清,是搞文字理解?圖像生成?語音助手?
目標是替代ChatGPT,還是另起爐灶?
甚至高層自己也是一團漿糊,直接問工程師:你們能提供產品構想嗎?
然后,就發生了2025年,讓人寒心的那一幕。
最后的離別信
現任與前任員工透露,龐的離職,直接在蘋果內部引發了大地震。
因為深厚的技術能力、勤奮的工作態度和樂於助人的性格,他在蘋果內部備受尊敬。
隨着他的出走,更多研究者的流失是必然的。
現在,基礎模型團隊由谷歌前員工、近期加入蘋果的工程師Zhifeng Chen接手。
在LinkedIn的告別信中,龐若鳴不捨地寫道,自己在離開前團隊時,剛剛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展示蘋果在將大模型壓縮至iPhone端運行上取得的進展。
「這是一篇百感交集的帖子,因為我昨天剛剛離開蘋果。最難割捨的,就是這支在過去四年間團結一心、緊密合作的團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