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23 12:01
(來源:求實藥社)
阿斯利康的500億美元,砸向的不只是產能,而是「信任半徑」
2025年7月21日,阿斯利康宣佈將在2030年前投入500億美元,投向美國製造和研發體系。
這包括在弗吉尼亞建設其有史以來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基地,覆蓋小分子、寡核苷酸和肽類藥物。同時,阿斯利康還計劃擴建馬里蘭和印第安納的研發與連續製造工廠,建設細胞治療專用工廠和臨牀試驗物流基地。
這不是一個公司「遷一座廠」,而是一個跨國巨頭重寫自己對「安全、確定、增長」的理解邏輯。
而且,它不是孤例——默沙東、禮來、羅氏、諾華等多家藥企,短短數月內,紛紛宣佈在美國本土投資建廠或擴建研發設施。
這一波連鎖式轉向,顯然不是對成本的再衡量,而是對信任的重新定義。
一
製藥業從「全球協作」轉向「戰略鎖閉」
這背后的根本邏輯,是製藥行業正在悄然完成一場架構切換。以前的製藥體系信任跨國協作,現在則更信「核心市場可控閉環」。這種趨勢並不是從供應鏈端起跳,而是從價值主權認知開始改寫。
越是核心品類,越不會輕易外包;越是下一代技術,越要提前鎖鏈;越是戰略市場,越想「自己能產」。
阿斯利康此次的投建項目,聚焦的正是未來十年製藥核心增長賽道:
·口服GLP-1:減重+糖尿病市場爆發式成長
·baxdrostat:高血壓靶點創新葯
·口服PCSK9抑制劑:新一代降脂手段
·寡核苷酸、小分子組合:精準治療平臺底層工藝
它不是補工廠,而是在構築下一個10年主動權。
二
為什麼是現在?三股變量同時抵達
過去的十年,沒人願意主動打破全球藥品製造的外包協作體系。那麼為什麼到了2024-2025年,會有這麼密集的迴流動作?
三股變量幾乎同時抵達:
1.政策變量:
o 《通脹削減法案》(IRA)加速對本土醫藥製造的税收與醫保聯動支持。
o 川普「再工業化」思維重回議程,藥品被視為「主權資產」之一,歐盟國家也通過類似政策(如《歐盟製藥戰略》)強化本地供應鏈。
2.產品變量:
o GLP-1、細胞治療、寡核苷酸等新技術進入商業化爆發前夜。
o 製藥企業不願再把核心生產交給鏈條外部,對工藝控制權要求極高。
3.風險變量:
o 供應鏈被地緣干擾衝擊的頻率與成本持續上升。
o 企業內控體系傾向於「少即是穩」、「本地即是可靠」。
換句話説:成本已不再是最大變量,穩定 + 主控 + 響應速度成了首要考量。
三
具體變化在哪?從「有你才高效」到「沒你也安全」
許多人誤以為「迴流核心市場」影響的是一些通用製藥產線,其實真正被繞開的,是全球CDMO產業中最值錢的那一段——核心商業化承接段。
以中國為例,曾在多個品類中佔據關鍵製造位置:
·GLP-1代謝類藥物
曾大量承接多肽合成與原料生產訂單,但自2024年下半年起,禮來與諾和諾德加快自建合成工廠佈局。同時,諾和諾德母公司Novo Holdings於2024年2月出資165億美元收購外包生產商Catalent,推動供應鏈內部整合,導致外包訂單明顯收縮。
·核苷酸藥物
中國CDMO在初期研發工藝環節具備一定份額,但阿斯利康直接宣佈將產能鎖在弗吉尼亞,涉及多條中長期品線,商業化流轉通道被「內化」。
真正的問題不是「客户流失」,而是我們正從核心鏈條中被温柔剝離。
不是你做不好,而是它們不打算讓你做了。
四
新興市場不是答案,控制力纔是
有人會問:是不是訂單從中國流出去,會流向印度或東南亞?
現實也許更冷:
·印度:2024年,印度API廠商如Sun Pharma和Dr. Reddy’s因GMP問題,多次收到FDA警告信。例如,2024年3月,Sun Pharma的古吉拉特工廠因質量控制違規被FDA警告,導致部分訂單被歐美藥企回撤。
·東南亞:因冷鏈、法規、人力等系統性配套不足,越南、印尼等地難以承接高要求的生物藥/寡核苷酸類訂單。
·歐美本地CMO:如Lonza、Catalent,因靠近核心市場、熟悉FDA/EMA法規,更容易被「綁定為內圈夥伴」。
這不是地理替代問題,而是「信任半徑」問題:誰離核心市場(美國、歐盟)最近,誰最能被監管看見、合規審查、即時介入,誰纔是安全選項。
全球化,不再是「你做我賣」,而是「我信你做給我」。
五
寫在最后:重新定義「出海」
我們過去談「出海」,談的是註冊路徑、准入資質、合作模式、License-out。但今天,真正的出海不再是「去拿批文」,而是「去控制價值流」。
未來的中國藥企、CXO公司,如果不能在全球戰略市場中擁有:
·製造節點(產能落地,如在歐盟或北美建廠)
·控制權(工藝/質量由自己掌握)
·綁定關係(從流轉角色轉向聯合主控)
那就永遠只是一個「低議價、易替代」的節點,不是真正的全球角色。
阿斯利康們在做的,不是簡單去美國或歐盟,而是構建一個自控閉環的信任空間。
它們的全球化,不是終結,而是聚焦於「核心市場+可信夥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關於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