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用AI翻譯文學,是「降智」還是「風口」?

2025-07-22 21:30

圖片來自號稱為文學提供翻譯服務的Globescribe.ai官網。 圖片來自號稱為文學提供翻譯服務的Globescribe.ai官網。

據英國《書商》雜誌報道,本月早些時候,獨立出版社Bloodhound Books的創始人貝齊·里夫利和弗雷德·弗里曼啟動了一個「Globescribe.ai」新項目。創始人介紹,這項由AI驅動的小説翻譯服務正在「讓作者和出版社更容易把書籍推向更廣泛的讀者羣」。「我們並不是想讓AI翻譯統治世界。我們只是為那些原本沒有翻譯機會的作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這不是唯一一家涉足AI翻譯這塊模糊領域的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全球最大的有聲書平臺之一Audible宣佈將上線AI翻譯服務的測試版,允許特定出版商(利用AI)將有聲書翻譯成其他語言面向國際市場。該平臺的首席執行官鮑勃·卡里根表示:「AI是一個擴大有聲書可得性的重大機遇,我們的願景是讓顧客能夠聽到‘每一本書的每一種語言版本’。」

然而,這些進展已經讓業界不少人感到不安。隨着越來越多公司探索AI文學翻譯,這項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對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讓出版行業產生分歧。對里夫利和弗里曼等人來説,這是一種機遇;而對另一些人而言,這是一個黯淡的未來。

英國作家協會翻譯協會主席伊恩·賈爾斯對此變化速度深感憂慮。「我們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技術進步,而在於生成式AI使用我們的版權作品來‘訓練’。我甚至討厭‘訓練’這個詞,因為它暗示另一端有某種智能存在。」

今年3月,英國作家協會譴責了用盜版書訓練AI的「令人發指」的行為,因為有消息稱科技公司Meta使用了數百萬本盜版書來開發其AI程序。今年4月3日,作家們在Meta公司的倫敦總部外集會抗議。尤其是在美國法院裁定兩家科技公司Meta和Anthropic使用書籍訓練AI屬於「合理使用」之后,人們對更嚴格監管的呼聲更加迫切。

除了行業協會以外,翻譯家也很多理由反對AI翻譯。比如,AI無法理解上下文、語氣、節奏或風格;它會導致語言「貧乏化」;沒有必要翻譯世上每一本英文小説;而且它根本算不上「翻譯」。

此外,AI翻譯的作品往往仍需人工譯者檢查。「這是個灰色地帶,」英國作家協會翻譯協會主席伊恩·賈爾斯補充説。「我們無權規定別人如何翻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你不一定得用圓珠筆和稿紙翻譯。但如果直接使用生成式AI,那不是翻譯,那是在‘檢查電腦作業’,這種方式會扼殺很多可能性。」

現在很多客户開始要求譯者對AI產出的譯文進行二次加工,這種「后期編輯」的工作反而降低了譯者的工作效率。「有人會把AI吐出來的一堆廢話發給我,我得把這塊難以駕馭的‘文字泥塊’變成一本書。」他説,從零開始「會更輕松,也更快」。

參考資料:

(1)‘Dumbing down’ or ‘momentous’ opportunity? Industry divided over AI literary translation

https://chatgpt.com/c/687f53ab-c7e8-8007-8dbf-325df583f384

編譯/李永博

編輯/羅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