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特朗普即將揭曉「AI行動計劃」,這些美股有望贏政策利好,誰將從中「分羹」?

2025-07-23 11:34

編者按:「AI行動計劃」本周將重磅揭曉!特朗普有望把政策福利「撒向」科技、半導體和能源等多個行業。一文速覽投資邏輯>>

特朗普計劃於7月23日在「贏得AI競賽」活動上發表講話。市場預計,這次演講來全面介紹特朗普政府的AI行動計劃。

據知情人士消息,特朗普本周或將公佈AI計劃及多項行政令,這是美國塑造AI政策的關鍵一步,將影響科技、半導體、能源等行業。​

其中,促進美國芯片和AI工具出口的行政令最受市場關注。計劃還將簡化數據中心審批,併爲其能源供應提供便利,以滿足AI算力需求。

其實,早在特朗普開啟自己「總統生涯2.0」后,特朗普就曾宣佈了一項總額達1000億美元的AI數據中心投資計劃,參與方包括軟銀集團、OpenAI 以及甲骨文。不僅如此,爲了進一步鼓勵創新,美國政府還取消了拜登時期針對 AI 芯片的出口限制,使美國盟友更容易獲取由英偉達和 AMD製造的先進AI芯片 。

什麼是「AI行動計劃」?

該計劃核心在於通過一系列行政措施,為美國AI產業的增長掃清障礙,重點推動關鍵技術出口和加速數據中心建設。這項計劃體現了其「支持AI增長」和「輕監管」的政策導向,旨在確保美國在全球AI競賽中保持領先。

來自媒體報道,這份計劃具體來看:

聚焦AI出口

即將出台的行政令將推動美國半導體和AI工具出口,藉助進出口銀行等機構,確保友好國家使用美國技術。這是對之前推動向阿聯酋出口英偉達高性能AI芯片的制度化,為美企拓市提供支持。

加速數據中心審批

計劃將簡化數據中心建設審批,保障能源供應並加速相關能源項目。此前在匹茲堡,官方對數百億美元此類項目投資表示肯定。7月15日,特朗普已宣佈賓州獲920億美元投資,用於數據中心等建設,打造能源與AI樞紐。​

「輕監管」框架,規避行業爭議

20頁的行動計劃秉持「不干預」和「親增長」理念,含向私企徵求信息等內容,聚焦特朗普第二任期目標。它避開AI生成內容版權、模型透明度等問題,以 「輕觸式」 監管給企業創新空間,但可能讓爭議延續。此外,白宮擬頒令要求獲聯邦合同的AI公司保持政治中立。

特朗普推動AI政策,哪些美股概念股有望受益?

從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動作以及已透露的AI行動計劃方向來看,多類科技股有望迎來政策利好。

近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指出,到2028年,全球數據中心建設將需要約2.9萬億美元的投資。由AI推動的資本開支浪潮不僅規模驚人,2025至2026年間,數據中心建設和電力基礎設施相關投資將為美國實際GDP增長貢獻高達40個基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儘管這些科技巨頭的內部經營現金流一直是主要資金來源,但隨着投資需求激增,加之需顧及現金儲備及股東回報,單靠自有資金已難以滿足未來所有支出。預計到2028年,僅有約1.4萬億美元可由企業自身資金覆蓋,其余1.5萬億美元將形成重大融資缺口。

來自Sanctuary Wealth分析師預計,到2025年底,人工智能將推動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1%,達到7,000點。人工智能等行業的新進展將帶來盈利增長,科技行業將繼續推動美國股市上漲

除了以往的半導體、數據中心行業外,人工智能對電力巨大需求,也帶動電力以及能源相關產業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到2035年,AI數據中心將佔全美電力需求的8.6%,遠高於目前的3.5%。而特朗普政府也在積極主張核能發電的使用,以支持AI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AI行動計劃涉及美股公司
數據中心產業鏈

半導體

英偉達 $NVDA 
美國超微公司 $AMD 
英特爾 $INTC 
博通 $AVGO 
美光科技 $MU 

數據中心

微軟 $MSFT 
谷歌-A $GOOGL 
亞馬遜 $AMZN 
Meta Platforms $META 
甲骨文 $ORCL 

IT基礎設施

戴爾科技 $DELL 
超微電腦 $SMCI 
思科 $CSCO 
美國網存 $NTAP 

AI雲服務

CoreWeave $CRWV 
NEBIUS $NBIS 
Applied Digital $APLD 
電力基礎設施

核電股

Oklo Inc $OKLO 
NANO Nuclear Energy $NNE 
NuScale Power $SMR 
BWX Technologies $BWXT 

電力電氣設備

GE Vernova $GEV 
伊頓 $ETN 
霍尼韋爾 $HON 
艾默生電氣 $EMR 
核能產業鏈

鈾礦開採

Cameco $CCJ 
Uranium Energy $UEC 
Energy Fuels $UUUU 
丹尼森礦業 $DNN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